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7-16 11:2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低地板有轨电车是缓解城市交通的一种有效的交通形式,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正在逐步推广该种交通形式。根据低地板车辆运行特点,独立车轮结构是车辆稳定运行的关键,独立车轮结构一般包括弹性车轮、轴桥、轴桥以及相关接地装置等组成,其中轴承是独立车轮的核心零部件,其组装工艺以及游隙保证是关键工艺过程,因此轴承游隙是低地板车辆生产工艺的核心工艺。
3.针对现有的轴承游隙测量,一般采用类似现车结构的工艺件进行检测,该种方法操作不便、测量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不方便且测量结果不精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之后的游隙,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车轮固定连接;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前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第二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桥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后推动轴桥移动;测量组件,测量组件用于测量第一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和第二移动组件推动轴桥移动地距离。
6.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杆;多个压紧板,多个压紧板分别与第一驱动杆连接,以在第一驱动杆的带动下移动,其中,多个压紧板与轴承组件上的多个轴承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带动相应地轴承移动。
7.进一步地,多个压紧板包括:第一压紧板,第一压紧板与轴承组件上的第一轴承的第一端抵接连接;第二压紧板,第二压紧板与轴承组件上的第二轴承的第二端抵接连接,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对称地两端。
8.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杆为螺杆,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固定在车轮上,其中,螺杆穿设在定位板上,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杆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杆相对定位板移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调节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位于定位板的一侧;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其中,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分别位于定位板的两侧,以分别驱动螺杆相对定位板移动。
9.进一步地,相邻地两个轴承之间设有隔套,隔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相对的两个端面抵接。
10.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相对定位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并与轴桥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杆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杆驱动轴桥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
11.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分别与第二驱动杆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第二驱动杆移动。
12.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导向架,第二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分别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上,第二驱动杆为螺杆,螺杆分别穿设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其中,第一驱动油缸与第一移动板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一移动板带动第二驱动杆移动;第二驱动油缸与第二移动板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移动板带动第二驱动杆移动。
13.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之间,其中,第一驱动油缸固定在第一移动板上,第二驱动油缸固定在该第二移动板上,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之间设有定位挡块,定位挡块与导向架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分别与定位挡块连接。
14.进一步地,测量组件采用百分表。
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轴承组件与车轮之间的游隙,采用上述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之后的游隙,车轮轴承游隙测量方法包括轴桥组装前的第一次测量和轴桥组装后的第二次测量,其中,第一次测量包括:将轴承组件安装到车轮上并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预设力并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测量组件测量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其中,第一预设力和第二预设力为沿轴向方向上方向相反的力;第二次测量包括:在轴桥与轴承组件配合安装到车轮后通过第二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三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通过第二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四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测量组件测量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其中,第三预设力和第四预设力为沿轴向方向上方向相反的力。
16.进一步地,在施加第一预设力和/或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给轴承组件施加转动力以测试轴承组件是否转动。
17.进一步地,测量组件采用百分表测量,在第一次测量时,测量组件测量第一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的步骤包括:将百分表固定在车轮上并使百分表的表头与轴承组件的端面抵接或使百分表的表头与第一移动组件抵接;待第一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将百分表置零;待第一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预设力并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读取百分表上的数值以获取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
18.进一步地,测量组件采用百分表测量,在第二次测量时,测量组件测量第二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的步骤包括:将百分表固定在轴桥上,并使百分表的表头与车轮抵接;待第二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三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将百分表置零;待第二移动组件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
的第四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读取百分表上的数值以获取轴承组件在施加第四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
19.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之后的游隙,包括将轴承组件安装到车轮后且在组装轴桥之前对轴承组件的游隙进行测量,以及在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后对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定位组件、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和测量组件,定位组件与车轮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其中,第一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前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在测量轴桥组装之前的轴承组件的游隙时,采用第一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进行测量,轴承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轴承,第一移动组件通过与轴承组件内的各个轴承抵接来同时推动各个轴承移动。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桥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后推动轴桥移动;第二移动组件主要用于测量轴桥与车轮组装之后的轴承组件的游隙,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进行测量,测量组件用于测量第一移动组件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和第二移动组件推动轴桥移动地距离。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同时解决了轴桥与车轮组装前后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问题。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的第一移动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
23.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的第一移动组件实施例的一侧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的第二移动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7.10、第一移动组件;11、第一驱动杆;12、压紧板;131、第一轴承;132、第二轴承;141、第一调节螺母;142、第二调节螺母;20、第二移动组件;21、第二驱动杆;221、第一驱动油缸;222、第二驱动油缸;231、第一移动板;232、第二移动板;24、定位挡块;25、扣盖;26、推力轴承;30、测量组件;40、车轮;50、轴桥;61、定位板;62、导向架;70、隔套。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不方便且测量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
30.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40之后的游隙,包括将轴承组件安装到车轮40后且在组装轴桥50之前对轴承组件的游隙进行测量,
以及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对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定位组件、第一移动组件10、第二移动组件20和测量组件30,定位组件与车轮40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其中,第一移动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前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在测量轴桥50组装之前的轴承组件的游隙时,采用第一移动组件1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30进行测量,轴承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轴承,第一移动组件10通过与轴承组件内的各个轴承抵接来同时推动各个轴承移动。第二移动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桥50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推动轴桥50移动;第二移动组件20主要用于测量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的轴承组件的游隙,通过第二移动组件2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30进行测量,测量组件30用于测量第一移动组件1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和第二移动组件20推动轴桥50移动地距离。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同时解决了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前后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问题。
31.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移动组件10能够分别于各个轴承均连接并推动各个轴承移动,第一移动组件10包括第一驱动杆11和多个压紧板12,多个压紧板12分别与第一驱动杆11连接,以在第一驱动杆11的带动下移动,其中,多个压紧板12与轴承组件上的多个轴承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带动相应地轴承移动。压紧板12采用环形板,压紧板12的中间设有螺纹孔,第一驱动杆11采用螺杆,第一驱动杆11穿过各个压紧板12的螺纹孔,通过驱动第一驱动杆11即可实现同时驱动各个压紧板12移动,从而推动对应的轴承移动,压紧板12上设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于轴承的两个垂直的面连接,其中,压紧板12的第一抵接面于轴承的内表面抵接,第二抵接面于轴承的侧面抵接,保证了压紧板12于轴承之间紧密连接。
32.多个压紧板12包括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第一压紧板与轴承组件上的第一轴承131的第一端抵接连接;第二压紧板与轴承组件上的第二轴承132的第二端抵接连接,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对称地两端。
33.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组件包括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分别对应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分别位于整个轴承组件的相对两侧,图1中当第一驱动杆11向左移动时,第一压紧板推动第一轴承131向左移动,第一轴承131通过隔套70推动第二轴承132向左移动,从而实现整个轴承组件向左移动,同理,当第一驱动杆11向右移动时,带动第二压紧板移动,从而推动第二轴承132向右移动,第二轴承132在通过隔套70推动第一轴承131向右移动,从而使整个轴承组件向右移动。
34.为了实现整个第一移动组件10的移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杆11为螺杆,如图3所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61,定位板6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轮40上,其中,螺杆穿设在定位板61中间的螺纹孔内,第一移动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杆11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杆11相对定位板61移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141和第二调节螺母142,第一调节螺母141设置在螺杆上并位于定位板61的一侧;第二调节螺母142设置在螺杆上,其中,第一调节螺母141和第二调节螺母142分别位于定位板61的两侧,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母141或第二调节螺母142来分别驱动螺杆相对定位板61向左向或右移动。
35.相邻地两个轴承之间设有隔套70,隔套7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相对的两个端面
抵接,隔套70不仅能够实现各个轴承之间距离的定位,且能够在各个轴承之间传力。
36.第二移动组件20包括第二驱动杆21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杆21相对定位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并与轴桥50连接;
37.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杆21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杆21驱动轴桥50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
38.当轴桥50安装到车轮40之后,轴承组件位于轴桥50和车轮40之间,能够保证轴桥50和车轮40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二移动组件20与轴承组件为可拆卸分离地连接,当需要测量轴桥50在与车轮40组装之后的轴承游隙时,先将第二移动组件20与定位组件连接,然后将第二移动组件20的第二驱动杆21与轴桥50连接,通过推动第二驱动杆21移动以带动轴桥50移动,轴桥50移动带动轴承组件移动。
39.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分别与第二驱动杆21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第二驱动杆21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导向架62,第二移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分别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62上,第二驱动杆21为螺杆,螺杆分别穿设在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上,其中,第一驱动油缸221与第一移动板231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一移动板231带动第二驱动杆21移动;第二驱动油缸222与第二移动板232驱动连接,以通过第二移动板232带动第二驱动杆21移动。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之间,其中,第一驱动油缸221固定在第一移动板231上,第二驱动油缸222固定在该第二移动板232上,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之间设有定位挡块24,定位挡块24与导向架6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分别与定位挡块24连接。
40.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油缸分别驱动第二驱动杆21移动,具体的,定位组件采用导向架62,导向架62包括多个导向杆,多个导向杆环绕设置在车轮40的一端并分别与车轮40连接,其中,各个导向杆均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套设在各个导向杆上并能够沿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滑动,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设置在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之间,第一驱动油缸221的缸体设置在第一移动板231上,第二驱动油缸222的缸体设置在第二移动板232上,第一驱动油缸221的活塞杆与第二驱动油缸222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对着头,第一驱动油缸221和第二驱动油缸222之间设有定位挡块24,定位挡块24是固定不动的,定位挡块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油缸221的活塞杆与第二驱动油缸222的活塞杆驱动连接,当第一驱动油缸221工作时,第二驱动油缸222不工作,此时,第一驱动油缸221的活塞杆相对缸体伸出,而由于定位挡块24不动,则第一驱动油缸221的缸体向左移动,从而推动第一移动板231向左移动,第一移动板231带动第二驱动杆21向左移动,第二驱动杆21推动扣盖25向左移动,扣盖25推动轴桥50向左移动,轴桥50带动轴承组件内的各个轴承向左移动,同理,当第二驱动油缸222的活塞杆相对缸体深处时,由于定位挡块24不懂,第二驱动油缸222的缸体向右移动,通过第二移动板232、第二驱动杆21、扣盖25、轴桥50最终推动轴承组件向右移动。
41.根据一种实施例,第一驱动油缸221与定位挡块24之间设有推力轴承26,第二驱动油缸222和定位挡块24之间也设置右推力轴承26。
42.测量组件30采用百分表或其他测量工具,比如测距的传感器等。
4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轮轴承游隙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轴承组件与车轮40之间的游隙,采用上述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40之后的游隙,车轮轴承游隙测量方法包括轴桥50组装前的第一次测量和轴桥50组装后的第二次测量,其中,
44.第一次测量包括:
45.步骤s1:将轴承组件安装到车轮40上并通过第一移动组件1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
46.步骤s2:预设力并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测量组件30测量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其中,第一预设力和第二预设力为沿轴向方向上方向相反的力;
47.测量组件30采用百分表测量,在第一次测量时,测量组件30测量第一移动组件1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的步骤包括:
48.将百分表固定在车轮40上并使百分表的表头与轴承组件的端面抵接或使百分表的表头与第一移动组件10抵接;
49.待第一移动组件1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将百分表置零;
50.待第一移动组件1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预设力并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读取百分表上的数值以获取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
51.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次测量时,第一移动组件10的第一驱动杆11采用螺杆、锥形螺母、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推力轴承26、第一压紧螺母、第一调节螺母141、第二调节螺母142、固定板以及紧固螺母组成。使用时,提前将车轮40平放,然后依次组成第二压紧板和第二轴承132、隔套70、第一压紧板和第一轴承131,然后将螺杆穿过各个压紧板12,并将锥形螺母以及第一压紧螺母拧紧,其中,锥形螺母位于第二压紧板远离第一压紧板的一侧并套设在螺杆上,第一压紧螺母位于第一压紧板远离第二压紧板的一侧并套设在螺杆上。
52.将定位板61通过紧固螺栓组装在车轮40螺栓孔上,然后组装剩余部件。
53.工装组装时:a)需保证锥形螺母与第二压紧板贴靠紧密;b)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与对应的轴承端面结合紧密;c)螺杆与第一压紧板螺纹孔之间圆周存在间隙。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保证工装组装正确,游隙测量准确。
54.组装完成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游隙测量:
55.1)工装组装完成后,将百分表磁力表座吸附在车轮40上,将百分表表头贴靠在螺杆头部,然后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实现轴承各部件的正常配合;
56.2)采用扭矩扳手在第二调节螺母142上施加额定扭矩,然后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并将百分表表头置零;
57.3)松开第二调节螺母142,然后在第一调节螺母141上施加额定扭矩,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然后读取表头示数,该示数即为轴承组装前游隙值。
58.第二次测量包括:
59.在轴桥50与轴承组件配合安装到车轮40后通过第二移动组件2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三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
60.通过第二移动组件2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四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测量组件30测量轴承组件在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其中,第
三预设力和第四预设力为沿轴向方向上方向相反的力。测量组件30采用百分表测量,在第二次测量时,测量组件30测量第二移动组件2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的步骤包括:
61.将百分表固定在轴桥50上,并使百分表的表头与车轮40抵接;
62.待第二移动组件2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三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将百分表置零;
63.待第二移动组件20对轴承组件施加沿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第四预设力直至轴承组件停止移动时读取百分表上的数值以获取轴承组件在施加第四预设力后移动的距离。
64.在施加第一预设力和/或施加第二预设力后给轴承组件施加转动力以测试轴承组件是否转动。第一预设力和第二预设力为旋转的力,通过旋转轴承来观察各个轴承是否出现卡死或晃动等异常问题。
65.需要注意的是,轴承组装后游隙测量结构主要包括工艺扣盖25、螺杆、第一驱动油缸221、第二驱动油缸222、推力轴承26、定位挡块24、导向架62、第一移动板231、第二移动板232以及导向螺母等组成。使用时,先将工艺扣盖25组装在轴桥50轴端,然后将螺杆旋入工艺扣盖25螺纹孔,将导向架62的导向杆采用m6螺杆,将该m6螺杆旋入弹性车轮40螺纹孔,后续一次组装第一移动板231、第二移动板232、第一驱动油缸221、第二驱动油缸222、推力轴承26、定位挡块24以及导向螺母。
66.工装组装时:a)工艺扣盖25与轴桥50轴端店面之间存在间隙;b)第一移动板231和第二移动板232与弹性车轮40端面的距离一致,不存在倾斜;c)第一驱动油缸221、第二驱动油缸222与相邻盖板之留有不小于1mm的间隙。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保证工装组装正确,游隙测量准确。
67.组装完成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游隙测量:
68.1)工装组装完成后,将百分表磁力表座吸附在轴桥50上,将百分表表头贴靠在车轮40上,然后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实现轴承各部件的正常配合;
69.2)在第一驱动油缸221上施加一定额定压力的液压油,然后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并将将百分表表头置零;
70.3)释放第一驱动油缸221的油压,然后在第二驱动油缸222上输入额定压力的液压油,将轴承正反各旋转一圈以上,然后读取表头示数,该示数即为轴承组装后游隙值。
7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72.本发明的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测量轴承组件在安装到车轮40之后的游隙,包括将轴承组件安装到车轮40后且在组装轴桥50之前对轴承组件的游隙进行测量,以及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对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车轮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定位组件、第一移动组件10、第二移动组件20和测量组件30,定位组件与车轮40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其中,第一移动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前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在测量轴桥50组装之前的轴承组件的游隙时,采用第一移动组件1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30进行测量,轴承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轴承,第一移动组件10通过与轴承组件内的各个轴承抵接来同时推动各个轴承移动。第二移动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与轴桥50可分离地连接,以在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推动轴桥50移动;第二移动组件20主要用于测量
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之后的轴承组件的游隙,通过第二移动组件2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的方式配合测量组件30进行测量,测量组件30用于测量第一移动组件10推动轴承组件移动地距离和第二移动组件20推动轴桥50移动地距离。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同时解决了轴桥50与车轮40组装前后轴承组件的游隙测量问题。
7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7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7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7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7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