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巡河管理平台及实施方法与流程

2022-07-16 06:0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应用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巡河管理平台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2.河湖管理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类事件、部件,上下游、左右岸、多层级、多区域和不同行业。传统的河湖管理存在问题发现不及时、管理对象不清、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协调成本高、数据缺乏等问题。河湖环境污染表象在河里,但问题根源在岸上,从根本上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属地政府的环境管理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体制机制。河长制信息化结合河道管理和河长制实际特点,以河长任务为核心、以河湖管理的精细化为重点,以社会化参与为补充,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gis技术,采用互联网 思维,建立“河长制”信息系统及运行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构建发现及时、处置到位、可量化的河长制河湖管理保护体系。
3.巡河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平台系统、移动端app的方式,对已排查出入河排口及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日常监管。同时与河流河长制实现联动。
4.本平台包括巡河管理子系统以及移动端应用app。
5.其中巡河管理子系统通过系统综合展示菜单,可以查看区域内所有巡河工单,包括巡河事件、巡河时长、巡河公里数。完成巡河计划下发,巡河工单反馈等业务闭环管理,结合移动端应用app的gps定位功能,查看巡河轨迹。
6.移动端应用app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载体,对入河排污口巡河及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日常巡河维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该移动端应用进行巡河作业;后台管理员亦可在接到主动上报后指派相关工作人员赴现场核实问题。该应用支持记录巡河轨迹、事件上报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巡河管理平台及实施方法,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平台系统、移动端app的方式,对已排查出入河排口及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日常监管,同时与河流河长制实现联动。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巡河管理平台,包括巡河管理子系统以及移动端应用app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巡河管理子系统包括如下:1)工单管理:工单管理分为事件中心、巡河中心两个子菜单;2)轨迹管理:巡河轨迹管理功能模块支持查看巡河人员信息、巡河起止时间、巡河轨迹长度以及轨迹预览;3)专题统计:包括工单统计和工单总览;所述的移动端应用app系统如下;1)河道档案;对河长、河管员管辖范围内海河的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主要功能包
括:河道基础信息、一河一策、管辖河道的河长信息、全景影像引擎;2)巡河管理;提供河道巡查工作,能够实时记录巡河人员的轨迹,可以对巡河问题进行提报,具体包含巡河监管、巡河记录、巡河任务提醒;3)统计分析;对巡河及事项处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主要功能包括:巡河数据、问题数据、事项处理数据;4)事项办理;处理用户计划下发、河长、河管员提报的相关事项,包含待办事项、人员巡河问题记录。
9.5)排污口填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填报排污口相关数据,包括排污口名称、排放状况、入河方式、排污口类型、排污口周边环境、污水疑似来源、检测数据、现场图片/视频等。可按照行政区划、河道(流域)等进行筛选,查看所选条件下排污口,以列表的形式,展示该条件下排污口的具体信息。同时支持新增排污口,查缺补漏;6)待办推送;当有待办时,有红点提示,通知信息可以直接关联问题;7)个人中心;对用户个人信息、通信工具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个人信息、我提报的、检查新版本、通讯录。
10.所述的事件中心是对所有的事件进行统计,支持上报事件、事件派发、事件审核、事件定位功能;所述的巡河中心支持制定巡河计划,查看已进行巡河轨迹功能;所述的工单统计包括按年度及按月分别统计事件,支持按照类型统计和按照状态统计,可展现近12个月时间完成率趋势统计;工单总览支持对事件完成、事件待处理、事件处理中等三类事件按月度和按年度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11.一种巡河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巡河人员携带安装巡河app的手持设备进行巡河时,对偷排、排口水质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拍照取证;2)通过app上传至后台,当管理员在巡河管理平台收到巡河人员上传图片及事件描述时,通知事件当地河长办进行核查并处理;3)当地河长在收到流转事件后,对现场进行核查,若属于偷排、排口水质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排污口溯源,确定污水来源;4)若是企业排污则将问题上报,并责令排污企业限期内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进行复查,若不是企业排污,则进行其他相关调查来确定污染来源;若确定为非排污口,则在系统内对该工单进行结束。
12.所述的巡河管理从信息报送需要满足用户的任务下达、监督与考核,还能满足业务人员主动将信息与问题反馈给用户的要求。
13.所述的巡河人员可通过照片或视频主动上报问题,用户看到问题后协调职能部门解决。
14.所述的巡河员可定期去项目责任单位或项目现场巡查,巡河发现问题上报、发督办单,项目责任单位可进行整改并反馈,形成“巡查上报-问题督办-问题整改-整改核实”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15.所述的平台提供了河道图像查看、重点排污口分布、水质信息,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日常管理手段,提升了综合决策能力,促进河道的保护工作开展,为用户决策提供了良好的
技术支撑。
16.所述的巡河管理子系统实现工单下发,业务人员数据接收以及工单信息反馈,满足数据入库、存储实时性。
17.所述的地图实时展示工单的分布状况以及巡河人员巡河轨迹分布。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地图实时显示工单状况,目前大多数巡河管理系统没做到地图上工单分布展示。
19.2)实效性高,目前平台数据实效性不是实时效果。
20.3)准确性高,巡检外业作业时业务逻辑直接处理后,推送数据到应用端,减少了数据入库、存储、获取数据过程,数据更准确。
21.4)事故处理及时性,实时巡检计划推送,时间控制1秒之内,工单处理及时性。
22.5)减少经济损失、管理成本,由于工单处理非常及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节约经济损失、管理成本。
23.6)可扩展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可伸缩性、灵活性和易维护性,具体包括:支持异构环境:系统开发完成后建议使用第三方的现成组件,不应依赖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硬件,具备异构环境中可移植能力;可伸缩性:为消除系统性能中的瓶颈,系统应支持多台服务器集群部署,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业务系统的需要。
24.稳定的可用性:系统必须能全天候运转以满足业务运行的需要,支持长期的可用性。
25.强大的应用开发能力:系统应提供多种应用开发手段,从数据级、组件级、应用级等层次支持与其他应用的开发和集成。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
28.图3至图9为本发明实施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叙述。
30.如图1所示,一种巡河管理平台,包括巡河管理子系统以及移动端应用app系统:所述的巡河管理子系统包括如下:1)工单管理:工单管理分为事件中心、巡河中心两个子菜单;2)轨迹管理:巡河轨迹管理功能模块支持查看巡河人员信息、巡河起止时间、巡河轨迹长度以及轨迹预览;3)专题统计:包括工单统计和工单总览;所述的移动端应用app系统如下;1)河道档案;对河长、河管员管辖范围内海河的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主要功能包括:河道基础信息、一河一策、管辖河道的河长信息、全景影像引擎;
2)巡河管理;提供河道巡查工作,能够实时记录巡河人员的轨迹,可以对巡河问题进行提报,具体包含巡河监管、巡河记录、巡河任务提醒;3)统计分析;对巡河及事项处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主要功能包括:巡河数据、问题数据、事项处理数据;4)事项办理;处理用户计划下发、河长、河管员提报的相关事项,包含待办事项、人员巡河问题记录。
31.5)排污口填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填报排污口相关数据,包括排污口名称、排放状况、入河方式、排污口类型、排污口周边环境、污水疑似来源、检测数据、现场图片/视频等。可按照行政区划、河道(流域)等进行筛选,查看所选条件下排污口,以列表的形式,展示该条件下排污口的具体信息。同时支持新增排污口,查缺补漏;6)待办推送;当有待办时,有红点提示,通知信息可以直接关联问题;7)个人中心;对用户个人信息、通信工具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个人信息、我提报的、检查新版本、通讯录。
32.所述的事件中心是对所有的事件进行统计,支持上报事件、事件派发、事件审核、事件定位功能;所述的巡河中心支持制定巡河计划,查看已进行巡河轨迹功能;所述的工单统计包括按年度及按月分别统计事件,支持按照类型统计和按照状态统计,可展现近12个月时间完成率趋势统计;工单总览支持对事件完成、事件待处理、事件处理中等三类事件按月度和按年度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33.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本平台充分考虑巡河业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松耦合原则实现共享,构建新的业务流程,对组织中的业务流程进行灵活的重构和优化,增强业务的敏捷性,达到“整合即开发”的目的,实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
34.采用b/s与m/s混合架构开发,本平台采用b/s和m/s相结合的混合架构开发,提供web端和app端,其中web端包括巡检计划下发、业务数据统计分析等,适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数据分析,app端侧重排水管网日常运维工作的功能的实现,定位于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工具。
35.面向服务架构,为提高本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建设要求采用业界领先的、性能稳定的应用服务架构,建立以应用服务为中心的多层体系结构,实现系统数据逻辑、业务逻辑、应用逻辑和表现逻辑的分离,这既保证了系统扩展性,也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6.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引入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将业务功能和基础支撑功能都按照服务来进行封装,为功能调用、系统集成、架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7.工作流引擎,系统应使用工作流引擎技术构件,对组成业务的元素进行定义,以描述业务的发生、发展、完成过程,并实现对过程的监控,使得业务流程的建立和修改更规范、更便捷。能够根据业务的需要灵活地定义和更新流程,并从业务角度对任何业务流程的调整进行分析和评价。
38.(5)分布式架构本平台建设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但不限于spark分布式计算框架、redis集群的分布式缓存、hadoop分布式存储、nginx负载均衡技术、hbase分布式列数据库、容器虚拟化
技术、api接口技术等内容。通过分布式架构的应用,确保系统后续扩容后可以提供更高的提升空间,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39.如图2所示,一种巡河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巡河人员携带安装巡河app的手持设备进行巡河时,对偷排、排口水质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拍照取证;2)通过app上传至后台,当管理员在巡河管理平台收到巡河人员上传图片及事件描述时,通知事件当地河长办进行核查并处理;3)当地河长在收到流转事件后,对现场进行核查,若属于偷排、排口水质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排污口溯源,确定污水来源;4)若是企业排污则将问题上报,并责令排污企业限期内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进行复查,若不是企业排污,则进行其他相关调查来确定污染来源;若确定为非排污口,则在系统内对该工单进行结束。
40.所述的巡河管理从信息报送需要满足用户的任务下达、监督与考核,还能满足业务人员主动将信息与问题反馈给用户的要求。
41.所述的巡河人员可通过照片或视频主动上报问题,用户看到问题后协调职能部门解决。
42.所述的巡河员可定期去项目责任单位或项目现场巡查,巡河发现问题上报、发督办单,项目责任单位可进行整改并反馈,形成“巡查上报-问题督办-问题整改-整改核实”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43.所述的平台提供了河道图像查看、重点排污口分布、水质信息,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日常管理手段,提升了综合决策能力,促进河道的保护工作开展,为用户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44.所述的巡河管理子系统实现工单下发,业务人员数据接收以及工单信息反馈,满足数据入库、存储实时性。
45.所述的地图实时展示工单的分布状况以及巡河人员巡河轨迹分布。
46.如图3所示,陕西省巡河管理子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接入、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种可向公众开放的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依托gis地理信息、gps、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网等技术,集中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面向各级领导、工作人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纬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
47.具体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操作人员进入巡检中心,制定巡检计划,包括计划编号、计划名称、计划类型、巡查周期、位置信息、巡查对象、巡查人、计划起止、制定人等。制定完成后点击下发工单。
48.如图5所示,巡检人员在手机端接收到工单,可以看到工单的详细信息包括:工单编号、任务名称、巡检类型、巡查周期、任务地址、巡查对象、巡查人、时间周期、制定人、下发时间、任务类型。巡检人员根据工单信息点击执行工单:如图6,7所示,在地图上点击工单所在位置进行巡检上报,包括上报位置、上报标题、上报内容、图片说明等。
49.如图8、9所示,系统操作人员在事件中心接收到巡检人员反馈的工单,点击事件详
情,可看到事件编号、事件名称、事件类型、事件内容、工单类型、所属地址和上报时间。系统操作人员根据反馈的工单整改是否合格清单。最终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闭环操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