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1:13: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用品技术领域,更进一步的,涉及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


背景技术:

2.反光背心作为常规的安全防护用品之一,通常被暗光下的工作者使用,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但是针对于目前反光背心,其使用环境以及使用状态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多场景的使用需求。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反光背心使用状态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通过针对于背心的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拓展反光背心使用状态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具有第一使用面以及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以及所述第二使用面均设置有反光条;当所述第一使用面相较于所述第二使用面靠近人体肌肤时,所述反光背心呈第一使用状态;当所述第二使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使用面靠近人体肌肤时,所述反光背心呈第二使用状态。
7.在本方案中,所述反光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在穿着所述背心本体时,所述背心本体的具有靠近肌肤的内侧面以及相对于该内侧面的内侧面,即为对应的第一使用面以及第二使用面,在所述第一使用面以及所述第二使用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条,从而实现了无论第一使用面或者是第二使用面作为外侧面时,在对应改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条,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通过该结构设计,针对于现有技术中,仅能单面穿着的反光背心,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背心能够实现双面穿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将任意一面作为外侧面,有效的拓展了反光背心使用状态。
8.进一步的,还包括衣帽,所述衣帽与所述背心本体的衣领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衣领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一侧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用于实现所述开口的封闭,所述衣帽为柔性材料,所述衣帽可通过所述开口收纳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衣袖,所述衣袖与所述背心本体的袖口端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袖口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衣袖与所述反光背心的袖口端连接的第一拉链,所述第一拉链的起始端与所述袖口端以及所述衣袖固定连接,且所述起始端位于所述袖口端远离所述背心本体的衣领端的位置。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延长件,所述延长件相对于所述背心本体的衣领端位于所述背心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延长件与所述背心本体一体成型。
13.进一步的,所述延长件包括连接端以及自由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背心本体连接;所述延长件具有与所述第二使用面共面的延长面;所述延长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端以及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二使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相对于所述背心本体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位置间隔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配合件到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连接件到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l与s满足1/2l≥s。
15.进一步的,所述背心本体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位置分别到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配合件之间的距离相同。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延长件均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延长件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在穿着所述背心本体时,所述背心本体的具有靠近肌肤的内侧面以及相对于该内侧面的内侧面,即为对应的第一使用面以及第二使用面,在所述第一使用面以及所述第二使用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条,从而实现了无论第一使用面或者是第二使用面作为外侧面时,在对应改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条,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通过该结构设计,针对于现有技术中,仅能单面穿着的反光背心,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背心能够实现双面穿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将任意一面作为外侧面,有效的拓展了反光背心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呈背心状态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展开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呈雨衣状态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心本体与衣帽的连接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心本体的延长件的收叠示意图(带衣袖);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合件与第二连接件的位置示意图。
26.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
27.100-背心本体、110-第一使用面、120-第二使用面、130-第一容纳腔、140-配合件、151-第一纽扣、152-第一扣孔、200-反光条、300-衣帽、400-衣袖、500-延长件、510-连接端、520-自由端、53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0.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2.实施例
33.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反光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00,所述背心本体100具有第一使用面110以及第二使用面120;所述第一使用面110以及所述第二使用面均设置有反光条200;当所述第一使用面110相较于所述第二使用面120靠近人体肌肤时,所述反光背心呈第一使用状态;当所述第二使用面120相较于所述第一使用面110靠近人体肌肤时,所述反光背心呈第二使用状态。
34.其中,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背心主体可为套头式结构也可为开衫结构,当所述背心主体为开衫结构时,所述背心本体100可通过设置拉链或者是设置扣子的方式,实现背心主体的扣合,即形成一个闭合的柱状结构。
35.其中,针对于所述反光条200的位置设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设置反光条200其目的在于实现提醒,故,所述反光条200应当保证能够有效的实现工作人员的识别。
36.其中,针对于第一使用状态以及第二使用状态而言,可分别作为背心形态、可拓展基础形态实现功能拓展。
37.在本方案中,所述反光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00,在穿着所述背心本体100时,所述背心本体100的具有靠近肌肤的内侧面以及相对于该内侧面的内侧面,即为对应的第一使用面110以及第二使用面120,在所述第一使用面110以及所述第二使用面120上均设置有反光条200,从而实现了无论第一使用面110或者是第二使用面120作为外侧面时,在对应改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反光条200,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通过该结构设计,针对于现有技术中,仅能单面穿着的反光背心,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背心能够实现双面穿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将任意一面作为外侧面,有效的拓展了反光背心使用状态。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衣帽300,所述衣帽300与所述背心本体100的衣领端连接。
39.进一步的,所述衣领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0,所述第一容纳腔130具有一侧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用于实现所述开口的封闭,所述衣帽300为柔性材料,所述衣帽300可通过所述开口收纳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30中。
40.具体的,通过在所述背心本体100上设置衣帽300结构,从而形成第三使用状态,通过衣帽300的结构设计,实现人体的头部的遮挡。
41.其中,针对于所述第三使用状态而言,所述衣帽300与所述衣领端连接,针对与所述衣帽300而言,其可在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设置,形成第三使用状态a;也可在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设置,形成第三使用状态b。
42.其中,针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拉链、纽扣等,能够实现对应的开口封闭即可,具体的,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第一纽扣151以及第一扣孔152的方式实现关闭。
43.其中,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第一容置腔应当包括腔壁,针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结构而言,所述背心本体100可直接为双层结构,该两侧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壁;
44.所述背心本体100也可为单层结构,再通过外加件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45.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为长条状,其延伸发方向与所述背心本体100的领口的边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衣袖400,所述衣袖400与所述背心本体100的袖口端连接。
47.进一步的,所述袖口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衣袖400与所述反光背心的袖口端连接的第一拉链,所述第一拉链的起始端与所述袖口端以及所述衣袖400固定连接,且所述起始端位于所述袖口端远离所述背心本体100的衣领端的位置。
48.具体的,通过在所述背心本体100上设置衣袖400结构,从而形成第四使用状态,通过衣袖400的结构设计,实现人体的手部的遮挡。
49.其中,针对于所述第四使用状态而言,所述衣袖400与所述袖口端连接,针对与所述衣袖400而言,其可在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设置,形成第四使用状态a;也可在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设置,形成第四使用状态b。
50.具体的,针对于所述衣袖400,由于所述第一拉链的起始端与所述袖口端以及所述衣袖400固定连接,即所述衣袖400与所述背心本体100固定连接,一直保持在所述背心本体100上,当所述反光本性为背心形态时,所述衣袖400处于未使用状态,所述衣袖400应答收纳在所述背心本体100与人体肌肤之间,避免产生妨碍。
51.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延长件500,所述延长件500相对于所述背心本体100的衣领端位于所述背心本体100的另一端,所述延长件500与所述背心本体100一体成型。
52.具体的,通过在所述背心本体100上设置延长件500结构,从而形成第五使用状态,通过延长件500的结构设计,实现人体的腿部的遮挡。
53.具体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天气情况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通过所述反光背心的结构设计,当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五使用状态时,其能够进一步扩大对人体
的遮挡,实现防雨的功能。
54.其中,当所述反光背心处于第五使用状态时,其还可以包括对应的衣袖400以及衣帽300,进一步扩大遮挡面积。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长件500包括连接端510以及自由端520,所述连接端510用于与所述背心本体100连接;所述延长件500具有与所述第二使用面120共面的延长面;所述延长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30,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位于所述连接端510以及所述自由端520之间;所述第二使用面120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30配合的配合件140,所述配合件140相对于所述背心本体100与所述连接端510的连接位置间隔设置。
56.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与所述配合件140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所述延长件500的隐藏,从而方便形态的保持。
57.如图5所示,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与所述配合件140连接时,形成了对应第二容置腔空间,当所述反光背心处于背心形态时,在进行衣袖400收纳时,衣袖400的自由端520可放置于对应的第二容纳腔中,实现保持。
58.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件140到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连接件530到所述自由端520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l与s满足1/2l≥s。
59.具体的,通过相对距离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与配合件140连接时,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延长件500的隐藏,保证美观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心本体100与所述连接端510的连接位置分别到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以及所述配合件140之间的距离相同。
61.这样,通过具体的距离设置,保证了所述反光背心在背心状态的长度,避免设置延长件500影响背心状态。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以及所述延长件500均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与所述延长件500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30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30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
63.这样,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530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64.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