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防泄漏装置的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2022-07-14 04:3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具有防泄漏装置的灌装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配流体的灌装嘴。该灌装嘴包括:入口开口,用于连接至流体供给管线;出口端部,与入口开口相对地设置;主阀,用于控制通过灌装嘴的流体流动;以及防排出阀,布置在主阀的下游。防排出阀包括阀座和可向上游移动到关闭位置的阀本体。
2.当流体通过这种灌装嘴分配时,通常的情况是在分配过程结束之后(具体地在主阀关闭之后),流体的残余量保留在灌装嘴内。具体地对于高粘度的流体而言,大量的流体可能粘附到该灌装嘴的内壁。如果灌装嘴在排出侧上向下倾斜,则所述残余量可能流出,这经常是不期望的。为了防止流体的保留的残余量被排出,已知提供了防排出阀(参见实例ep 2 687 479 a1)。在此,防排出阀通常设计成使得在主阀打开时使所述防排出阀通过流体流的压力而打开。
3.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于,在主阀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防排出阀的流体流被阻碍。具体地,在防排出阀处可能出现高的背压和不期望的漩涡。针对这种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装嘴,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在该灌装嘴上发生的可能很小。
4.所述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有利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该阀本体具有第一部分本体和第二部分本体,该第二部分本体构造成可相对于该第一部分本体移动。能够通过第一部分本体相对于阀座的朝向下游的移动而打开第一流体路径。能够通过第二部分本体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的朝向下游的移动而打开第二流体路径。
5.首先,将解释在本说明书的文本中使用的一些表达。防排出阀用于防止在主阀关闭之后保留在主阀下游的灌装嘴中的流体的残余量的排出。为此目的,防排出阀的阀本体可以通过保持力被保持在关闭位置,该保持力足够大以防止残余量的排出。然而,保持力通常很小,使得当主阀打开时由流体流产生的打开压力足以打开防排出阀。
6.灌装嘴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分配液体,具体地燃料,诸如像汽油或柴油。在本说明书的文本中使用的术语“上游”和“下游”涉及流体的主流动方向,该主流动方向被定向为从入口开口到出口端部。
7.根据本发明的防排出阀具有第一部分本体和能相对于该第一部分本体向下游移动的第二部分本体的事实意味着流体流可以以更均匀且更稳定的方式穿过防排出阀,其中,此外,防排出阀之前的背压降低。
8.在本发明的文本中,已经认识到,在现有技术中,高背压经常建立在防排出阀之前,具体地在大的流通速率下,使得灌装嘴内的部件经受强烈的机械载荷并且减少了可实现的通过该灌装嘴的流动。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构造成可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移动的第二部分本体,使得不仅可以打开第一流体路径而且还可以打开第二流体路径,该第一流体路径是通过该第一部分本体相对于阀座的移动打开的,该第二流体路径可以使得有额外的流动穿过该防排出阀。在此,第二部分本体可以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移动,如主阀打开之后通过由流体流产生的压力移动。由此,穿过灌装嘴的流体流可以被分开到第一流体路径与该第二流体路径,这总体上使得流动动力学改进,同时具有在防排出阀之前的增加的通过量和更低的背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体路径可以具体地在外侧穿过该第一部分本体的入口
侧端部,其中该第二流体路径可以在内侧穿过该第一部分本体的入口侧端部。
9.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部分本体具有至少一个通路开口以用于第二流体路径,其中该通路开口能够通过第二部分本体相对于该第一部分本体的移动而打开。经由通路开口在内侧被引导成经过第一部分本体的流动可以与在外侧沿第一部分本体引导的流动合并,使得流动动力学进一步改进。
10.此外,第二部分本体可以具有密封表面,该密封表面用于邻接抵靠第一部分本体的配对密封表面,其中该配对密封表面优选地形成用于该第一部分本体的部分本体阀座。在这种情况下,当防排出阀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部分本体的通路开口可以具体地位于配对密封表面的下游。密封表面和配对密封表面使得可以确保防排出阀在关闭位置可靠地封闭,并且因此可靠地防止流体的残余量流出。
1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本体的密封表面和第一部分本体的配对密封表面相对于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成60
°
至120
°
的角度,优选地80
°
至100
°
的角度。更优选地,第二部分本体的密封表面和第一部分本体的配对密封表面基本上垂直于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如果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密封表面,则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此外,密封表面和配对密封表面可以优选地构造成使得在防排出阀的关闭位置中,它们以基本上平面的方式彼此抵靠。
12.有利的是如果第二部分本体具有周向表面,则在防排出阀的关闭位置中该周向表面被第一部分本体径向地完全包围。第二部分本体可以具体地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同心地布置。由此,第二部分本体可以在第一部分本体内被牢固地引导,其中,在关闭位置中,该第一部分本体的配对密封表面可以在其整个周向上抵靠该第二部分本体的密封表面。
13.优选地,第二部分本体的从密封表面向前延伸的部分的截面朝向入口侧端部变窄。由此,已经发现可以实现对流通特性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第二部分本体的外表面在该变窄的区域中可以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该第二部布置在该第一部的上游,其中,该第一部向外隆起并且该第二部分向内隆起。这种隆起使得可以避免在第二流体路径(具体地经过该密封表面的流动)中产生漩涡,由此可以进一步改进流通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小背压。
14.在优选实施例中,部分本体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通过线性引导件被引导成相对于阀座进行滑动运动,其中,该线性引导件优选地具有柄部,该柄部在该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引导成通过第二部分本体的通路开口进行滑动运动。通路开口可沿第二部分本体的轴向方向居中地延伸。此外,第二部分本体可以相对于其轴向方向旋转对称。
15.线性引导件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地具有优选地在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定位开口,该定位开口相对于该阀座刚性地布置,并且部分本体的引导突出部被引导成进行通过该定位开口的滑动运动。此外,部分本体中的一者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引导突出部,另一部分本体在任何情况下都通过被引导而在该至少一个引导突出部上进行滑动运动。上述措施使可以沿着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牢固地引导第一部分本体和第二部分本体,使得确保用于防止流体的残余量的排出的关闭作用可靠以及在主阀打开时的打开运动可靠。
16.在优选实施例中,两个部分本体中的一者构造成使得在沿关闭位置的方向移动期间,该部分本体将两个部分本体中的另一者一起带动到该关闭位置中。具体地,第二部分本体可以构造成使得在沿关闭位置的方向移动期间,第二部分本体将第一部分本体一起带动到关闭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本体的带动优选地通过从第二部分本体的密封表
面传输至第一部分本体的配对密封表面的力来实现。该构造具有足以使第二部分本体主动地移动至关闭位置中的优点。第一部分本体然后被一起带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复位元件。为此目的,灌装嘴可以具有机械复位元件,例如弹簧元件,该机械复位元件构造成用于迫使第二部分本体到关闭位置中。
17.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本体包括磁性材料,其中提供了磁性材料制成的配对磁体,该配对磁体布置在该第二部分本体的上游并且构造成通过磁性相互作用将第一部分本体和该第二部分本体保持在防排出阀的关闭位置中。磁性材料可以是由外部磁场的磁极吸引的材料。具体地,磁性材料可以是铁磁性材料。配对磁体可以是永磁体。磁性材料也可以是永磁体的形式,并且配对磁体由被外部磁场的磁极吸引的材料制成。优选地,第一部分本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此外,优选地,围绕磁性材料和该配对磁体的壳体部和/或灌装嘴的排出管也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如果围绕磁性材料的元件和配对磁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则磁性材料与配对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将不会被干扰。
18.优选地,第二部分本体具有最大打开位置,该最大打开位置位于配对磁体的有效范围之外,使得在流体分配过程已经结束之后,该第二部分本体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其中,在该灌装嘴在该排出侧上向上倾斜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本体能够通过利用重力被移动回到该有效范围内,在该有效范围内,所述第二部分本体通过该配对磁体拉入到关闭位置中。例如,在分配流体期间,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0
°
至110
°
,优选地0
°
至90
°
,更优选地0
°
至70
°
,其中,0
°
的角度表示在竖直向下的流动方向上的定向。如果在流体分配过程期间,第二部分本体呈现最大打开位置,由于这种构造,在流体分配过程已经结束之后,该第二部分本体仍保持在该打开位置中,而不发生由磁力引起的该第二部分本体在关闭位置方向上的自动移动。这意味着,例如机动车辆的加燃料,在该加燃料过程中,灌装嘴的出口侧的端部以向下倾斜的方式插入到灌装器颈部中,保留在灌装嘴内的流体的残余量像原来一样仍可以流出到罐中。这防止了已经穿过主阀的流体的残余量保留在主阀下游的灌装嘴的容积中,并且因此防止了由校准流体量计记录的流体的量以与校准规则相关的方式偏离实际分配的流体的量。
19.仅当灌装嘴在排出侧上被提升时,例如使得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呈现95
°
至180
°
的角度,优选地,95
°
至160
°
,更优选地,95
°
至140
°
,使第二部分本体(通过减小朝向出口端部作用的向下梯度力或者通过朝向入口端部的向下梯度力的作用)可以返回到配对磁体的有效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本体在带动第一部分本体的同时被拉入到关闭位置中。当从灌装器颈部取出灌装嘴时,这种提升动作通常无论如何都发生,从而在此方面,确保了防排出阀的关闭可靠。
20.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防排出阀布置在灌装嘴的排出管的入口端部上。在本发明的文本中,已经认识到,具体地对于具有低粘度的流体,在排出管中仅保留少量的流体,使得对于校准规则的方面以及关于有效防滴漏两者来说该排出管的入口端部上的布置是足够的。同时,已经发现,在排出管的入口端部处用于防排出阀的结构空间更大,并且因此在设计方面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入口端部处的布置。
2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分配流体的灌装嘴,该灌装嘴包括:入口开口,用于连接至流体供给管线;出口端部,定位成与该入口开口相对;以及主阀,用于控制通过该灌装嘴的流体流动。灌装嘴包括传感器管线,该传感器管线延伸远至该出口端部并且该传感器管线
操作性地连接至自动停用装置,其中,在流体分配期间,该传感器管线被抽真空,使得气流能够经由该传感器管线的端部被吸入。
22.这种自动停用装置基本上从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参见ep 2 386 520 a1),如果液位达到或高于传感器管线的端部区域,则该自动停用装置自动关闭主阀。然而,现有技术完全忽视以下事实:对于常规传感器管线,由于操作自动停用装置需要真空,如果液位到达传感器管线的端部,则一定量的流体进入传感器管线。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进入的流体的量能够在分配流体之后以不受控的方式再次从传感器管线中流出。
23.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避免上述缺点。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4的特征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15和16中描述。
24.根据本发明,该传感器管线具有端部区域,在该端部区域中布置了构造成封闭传感器管线的传感器管线阀,该传感器管线阀通过传感器管线所吸入的气体流移动到打开位置中。
25.根据本发明的传感器管线阀使得可以封闭传感器管线,并且由此,可以防止使所述量的流体被不期望地排出,此外还可以稍微减少进入的流体的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管线阀可以通过复位元件被预加载到关闭位置中。由于这个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被不期望地排出的流体的所述量。上述复位元件的尺寸优选地被确定成使得,在流体分配期间,传感器管线阀通过形成的气体流被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该自动停用装置的功能性不会以任何方式受损。
26.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管线阀构造成通过灌装嘴在排出侧上向下倾斜(通过利用重力)而移动到关闭位置中。
27.将如上所述的传感器管线阀布置在传感器管线的端部区域中的构思以及所述构思的更详细的构造(仍将在以下描述)自身具有有创造性的内容。
28.在优选实施例中,传感器管线阀具有阀座并且具有阀本体,该阀本体布置成可在该传感器管线内的该阀座上游移动,使得该阀本体可通过该灌装嘴在排出侧上向下倾斜而移动到该阀座中,并且该阀本体可通过该灌装嘴在排出侧上向上倾斜而移动离开该阀座。阀本体可以例如具有球形形式。通过该构造,可以以特别简单且因此便宜的方式实现传感器管线中的传感器管线阀。
29.在加燃料期间,阀本体由于真空而被移出阀座(可能与重力相反)。一旦液位到达传感器管线的端部区域,就因不再吸入气体而发生自动停用,并且因此该阀本体落回到该阀座中。在停用过程所需的时间期间,少量的流体可以进入到传感器线路中。如果该灌装嘴的端部随后向上倾斜,例如当该灌装嘴被放入到灌装泵中时,该阀本体从该阀中掉出,使得该传感器管线被打开并且可能存在的流体的残余量可以蒸发。
3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分配流体的灌装嘴的排出管,该排出管包括:入口端部,可连接至该灌装嘴的壳体;出口端部,定位成与该入口端部相对;以及防排出阀,具有阀座并且具有可向上游移动到关闭位置中的阀本体,该排出管的特征是阀本体具有第一部分本体和第二部分本体,该第二部分本体构造成可相对于该第一部分本体移动,其中,可通过该第一部分本体相对于该防排出阀的阀座的朝向下游的移动打开第一流体路径,并且其中,可通过该第二部分本体相对于该第一部分本体的朝向下游的移动打开第二流体路径,其中,该防排出阀优选地布置在该排出管的入口端部上。
31.根据本发明的排出管可以通过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描述的其他特征来开发。
32.下面参考附图通过实例来讨论有利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33.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的截面图;
34.图2示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的排出管的放大图;
35.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防排出阀处于关闭位置的放大图;
36.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防排出阀处于打开位置的放大图;
37.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的防排出阀的另一截面图;
38.图6示出了沿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39.图7示出了沿图5所示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40.图8示出了图2所示的传感器管线阀处于关闭位置的放大图;
41.图9示出了图2所示的传感器管线阀处于打开位置的放大图,其中在分配流体期间排出管向下倾斜;
42.图10示出了图2所示的传感器管线阀处于打开位置关闭位置的放大图,其中排出管向上倾斜;
43.图11示出了用于示出灌装嘴内在防排出阀的区域中存在的流体压力的灰度级图;
44.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的灌装嘴的防排出阀处于关闭位置的侧视截面图;
45.图13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2中的防排出阀。
4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的侧视截面图。灌装嘴包括壳体4(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该壳体具有用于连接至液体供给管线的入口开口5。排出管10插入在壳体4的前端部处,在该排出管的前端部处存在出口开口12。同样在壳体4处,可枢转地安装控制杆6,主阀(图中未示出)可通过该控制杆致动。经由入口开口供给的液体的流通量通过灌装嘴经由主阀来控制。自动停用装置(未示出)也位于该灌装嘴内,该自动停用装置在罐灌装过程期间在液位达到或高于该排出管的前端部的情况下关闭主阀。为此目的,排出管具有传感器管线24,该传感器管线从排出端部12通向到自动停用装置。
47.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排出管10的放大的侧视截面图。在该视图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防排出阀13布置在排出管10的入口端部11上(在区域9中)。此外,可以看到传感器管线阀26位于传感器管线24的端部区域25中。以下示出的附图示出了区域9和25的放大图,将基于这些放大图更详细地解释防排出阀13和传感器线路阀26的功能。
48.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区域9的放大图,在该区域中布置有防排出阀13。图3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防排出阀13。防排出阀13包括阀座14和阀本体,该阀本体构造成关闭阀座14并具有第一部分本体15和第二部分本体16。在所示的关闭位置中,第一部分本体154密封地抵靠阀座1。在第一部分本体15内,存在切开部,第二部分本体16插入到该切开部中。因此,第一部分本体15径向地完全包围第二部分本体16。在所示的关闭位置中,第二部分本体16的密封表面21密封地抵靠第一部分本体15的配对密封表面19。由此,第一部分本体15形成用于第二部分本体16的阀座(或部分本体阀座)。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防排出阀完全关闭,并且因此可能存在的液体的残余量不能离开灌装嘴。
49.中央柄部29刚性地连接至阀座14,该中央柄部在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部分本体16在该中央柄部上被引导成进行滑动运动。为此目的,第二部分本体16具
有中央通路孔,柄部29被引导成穿过该中央通路孔。柄部29限定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
50.具有定位开口32的定位板33也刚性地连接至阀座14。第一部分本体15在其入口侧的端部处包括四个引导突出部30,在图3中的截面图中以侧视图的方式仅示出了四个引导突出部中的两个。图3中的截面平面并不穿过引导突出部30。在每种情况下,引导突出部30被引导成通过定位开口32中的一个进行滑动运动。由此,第一部分本体15在其入口侧端部处被线性地引导。第一部分本体15在其后端部处包括三个引导腹板31。所述引导腹板构造成在第二部分本体16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15向下游移动时滑动地抵靠第二部分本体16的外表面。还将基于图5至图7更详细地解释部分本体15、16的引导。
51.在当前情况下,第二部分本体16由磁性材料形成。此外,配对磁体23连接至阀座14。配对磁体23相对于由柄部29预先限定的轴向方向对称地布置,由此将均匀的磁性吸引力施加在第二部分本体16上。部分本体16通过所述吸引力保持在关闭位置中。同时,由于第二部分本体16的密封表面21邻接抵靠第一部分本体15的配对密封表面19,部分本体16将力传递至第一部分本体15,因此该第一部分本体同样被推入关闭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用于将第二部分本体移动到关闭位置中的力的作用也可以由其他装置产生,例如通过机械复位元件,具体地通过弹簧元件。
52.图4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防排出阀13。从图3中所示的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过渡可以具体地通过打开主阀并使液体流穿过主阀来实现。在此,液体流撞击在第一部分本体15和第二部分本体16的入口侧前表面上,并且在该前表面产生打开压力,该打开压力足以克服作用在配对磁体23与第二部分本体16之间的磁力并且用于使第一部分本体15和第二部分本体16两者向下游移动。
53.在图4中,可以看出与图3中示出的关闭位置相比,首先,第一部分本体15已经相对于阀座14向下游移动,其次,第二部分本体16已经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15向下游移动。第一部分本体15相对于阀座14的移动使得第一流体路径17被打开。第二部分本体16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的移动使得第二流体路径18被打开。因此,撞击在防排出阀13上的液体流可以沿着第一流体路径17或者沿着第二流体路径18流动,该第一流体路径在第一部分本体15的外表面与阀座14之间延伸,该第二流体路径首先通过第二部分本体16的外侧和第一部分本体15的内侧,并且然后穿过第一部分本体15中的通路开口20。第一流体路径17在通路开口之后与第二流体路径18合并。此外通过第二流体路径18可以增加通过防排出阀的通过量,并且可以减小阀之前的背压。
54.在替代实施例中,有可能提供另外的流体路径,这些另外的流体路径能够通过第一部分本体15相对于阀座14的朝向下游的移动和/或通过第二部分本体16相对于第一部分本体15的朝向下游的移动被打开。
55.此外,在本发明的文本中,可存在附加流体路径,该附加流体路径穿过在柄部29的外表面与第二部分本体16的中央通路孔的内表面之间的中间空间,并且不论部分本体15、16的位置如何该附加流体路径始终打开。在柄部29的外表面与中央通路孔的内表面之间的这种中间空间可能是必要的,以允许部分本体16相对于柄部29的足够的移动性。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柄部29的外表面与中央通路孔的内表面之间的径向空间很小,使得作用在中间空间中的流体上的毛细力已经足以大大地减小流体通过所述中间空间排出,且优选地完全防止流体通过所述中间空间排出。
56.在图3和图4中,可以看到第二部分本体16的从密封表面21向前延伸的部分的截面在上游方向上变窄。在变窄的区域中,第二部分本体16的外表面在第一部36中向外隆起并且在第二部35中向内隆起,该第二部布置在所述第一部的上游。由于部35、36的区域中的隆起,沿着第二流体路径18流动的液体在通路开口20的方向上以流动优化的方式被引导。
57.在图4中,第一部分本体和第二部分本体处于最大打开位置,在该最大打开位置中,部分本体15、16邻接抵靠在限制部分本体15、16的朝向下游的移动的止动件。在此,通过实例,该止动件是由传感器线路插头34形成的,该传感器线路插头安装在传感器线路24的一个端部上,其中一个或多个止动件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二部分本体甚至在分配液体之后(例如在主阀已经关闭之后)仍保持在该最大打开位置。在该方面,第二部分本体16位于配对磁体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在所示位置中向下作用的重力和在所示位置中由部分本体的滑动引导引起的摩擦力的总和大于的第二部分本体16与配对磁体23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因此,存在于主阀下游的灌装嘴中的液体的残余量可通过仍然打开的防排出阀13流出。
58.仅当灌装嘴在排出侧上向上倾斜时(并且因此防排出阀13的轴向方向)向上倾斜,力比可以颠倒,使得磁力足以将第二部分本体16移动到关闭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本体16的密封表面21与第一部分本体15的配对密封表面19接触,并且由此将力传输至第一部分本体15,该第一部分本体因此被携带进入到关闭位置中。例如当使用者从灌装器颈部取出灌装嘴并且然后将其放入到灌装泵中时,可以实现使防排出阀关闭的上述倾斜度变化。由于防排出阀关闭,而可靠地防止了液体的残余量的排出。
59.如果代替第二阀本体16与配对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而提供了迫使第二阀本体到关闭位置中的机械复位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的也是借助于灌装嘴的倾斜上述力比能够被颠倒。
60.图5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区域9的另一截面图,其中已经选择了与图3和图4不同的截面平面。在图5中,截面平面延伸穿过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引导腹板30。在这个视图中看不到出口侧的引导腹板31。图5中示出了两条截面线a-a和b-b。图6示出了沿着截面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7示出了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出于示出的目的,图6和图7以俯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另外的元件,这些元件在截面图中实际上是看不到的。
61.在图6中可见,在图5所示的阀位置中的第一部分本体15的引导腹板31抵靠第二部分本体16的外周。由此,部分本体15、16在彼此上被引导并且相对于彼此稳定。在图7中,可以看出第一部分本体15的四个入口侧的引导突出部30通过滑动运动被引导成通过定位开口32。定位开口32延伸通过连接至阀座14的定位板33。
62.图8至图10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区域25的放大图,其中,传感器线路阀26布置在传感器线路24的端部上。传感器线路阀26包括阀本体27,该阀本体可在传感器线路24内移动,且在当前情况下,该阀本体例如呈球的形式。传感器管线阀还包括阀座28。阻挡元件38位于阀座28的上游,该阻挡元件限制阀本体27的移动,然而所述阻挡元件不阻止气体通过传感器管线24交换。阀本体27可在阀座28与阻挡元件38之间移动。
63.在图8所示的状态中,阀本体27位于阀座28内并且因此封闭传感器管线24。由于传感器管线24在排出侧上向下朝向的倾斜,所以阀本体27被保持在阀座28中。在所示的状态中灌装嘴的主阀关闭,并且不分配液体。
64.在打开主阀之后,以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在传感器管线24内产生真空,并且空气通过传感器管线24吸入。该气体流适合于对抗重力以将阀本体27提升离开阀座28。因此,阀本体27被推动抵靠阻挡元件37。在图9中示出了这种状态。
65.如果液位到达排出管10的出口端部12,则发生自动停用,使气体不再被吸入,并且最后阀本体落回到阀座中。
66.在已经分配完液体之后,通常将灌装嘴从灌装器颈部中取出并且例如放入到灌装泵中。由此,灌装嘴和排出管10在排出侧上向上倾斜。在此,由于重力阀本体27从阀座28掉出,使得传感器管线24中可能存在的液体的残余量可以蒸发。
67.图11示出了用于示出灌装嘴内在防排出阀的区域中存在的液体压力的两个灰度级图。在此,较低的压力由浅灰色阴影表示并且较高的压力由较深的灰色阴影表示。压力值通过数学模拟获得。图11a(顶部)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常规防排出阀的压力情况,该防排出阀具有布置在区域40中的单部式阀本体。可以看出,在区域40之前,发生了压力的显著增加。
68.图1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在防排出阀13的区域中的压力情况。防排出阀13和灌装嘴的其余元件未明确示出,但相应元件(具体地第一部分本体15和第二部分本体16)的位置可从与图4进行比较中来识别。这些位置在图11b中由相应的参考标号标识。防排出阀13处于打开状态,其中部分本体15、16打开流体路径17和18。图示a和b中的灰度级的比较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排出阀13之前建立了更低的背压。
69.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灌装嘴的替代实施例的防排出阀的侧视截面图。在图12中,防排出阀处于关闭位置,在图13中,防排出阀处于打开位置。
70.该替代实施例与图1至图10中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防排出阀的构造。因此,以下将仅描述与图1至图10中的实施例的差异。
71.在图12和图13中的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本体15包括圆环形形状的平坦密封元件15b以及两个部分本体元件15a和15b。部分本体元件15a连接至平坦密封元件15b的下游侧,使得径向内且面向下游的密封表面15b1露出,也就是说不被部分本体元件15a遮住。部分本体元件15c连接至平坦密封元件15b的上游侧,使得径向外且面向上游的密封表面15b2露出,也就是说不被部分本体元件15c遮住。密封表面15b1和15b2定向成大致垂直于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
72.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本体16具有面向上游的密封表面21’,该密封表面构造成用于邻接抵靠密封表面15b1来密封。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防排出阀具有阀座14’,该阀座构造成用于邻邻接抵靠密封表面15b2来密封。
73.由于平坦密封元件15b的面向上游和面向下游的密封表面15b1和15b2(这些密封表面基本上垂直于防排出阀的轴向方向),使得可以在这两个部分本体15、16之间并且在第一部分本体15与阀座14’之间产生特别好的密封作用。同时,部分本体元件15a和15c用于在防排出阀的打开位置中减少平坦密封元件15b对液体流的影响。具体地,部分本体元件15a、15c以尽可能最有利的方式引导液体流经过平坦密封元件15b。为此目的,部分本体元件15a、15c在轴向方向上(即在下游方向上或在上游方向上)变窄,其中部分本体元件15a、15c的外表面向内或向外隆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