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

2022-07-14 00:3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


背景技术:

2.传染病人数量与日俱增。医院对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随着传染病患者日益增加,对于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数量与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的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功能过于单一,达不到患者的需求。而多功能的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在空间上会出现干涉等问题;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隔离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样会导致患者与病床之间的交叉感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目的是提高功能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包括床架、设置于床架上的床板组件以及用于罩住所述床架和所述床板组件的隔离装置,所述床板组件设置成可在抬背曲腿状态、侧身状态和平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床板组件是由多个床板单元组成,处于平铺状态的床板组件的所有床板单元呈n*m矩阵式分布。
5.所述所有床板单元包括中上床板、中床板、中大腿板、中小腿板、两个侧上床板、两个中侧床板、两个侧大腿板和两个侧小腿板,中上床板位于两个侧上床板之间,中床板位于两个中侧床板之间,中大腿板位于两个侧大腿板之间中小腿板位于两个侧小腿板之间,中上床板、中床板、中大腿板和中小腿板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中上床板、中床板、中大腿板和中小腿板为依次布置,中上床板和两个侧上床板、中床板和两个中侧床板、中大腿板和两个侧大腿板以及中小腿板和两个侧小腿板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6.所述侧上床板与所述中侧床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中上床板与所述中床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侧大腿板的一端与中侧床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大腿板的一端与中床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侧小腿板与侧大腿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小腿板与中大腿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中上床板与两个侧上床板转动连接,中床板与两个中侧床板转动连接。
7.所述床板组件处于抬背曲腿状态时,所述中床板和中侧床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中上床板、所述侧上床板、所述中大腿板和所述侧大腿板处于倾斜状态,中上床板和侧上床板朝向中床板的侧上方倾斜延伸,中大腿板和侧大腿板朝向中床板的侧下方倾斜延伸,所述中小腿板与中大腿板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所述侧小腿板与侧大腿板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8.所述床板组件处于侧身状态时,所述中床板和中上床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两个
中侧床板和所述两个侧上床板呈v形分布。
9.所述床架上设置抬背切换机构,抬背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上的抬背旋转架以及与床架和抬背旋转架转动连接的抬背执行器,抬背旋转架位于所述中上床板和侧上床板的下方。
10.所述床架上设置曲腿切换机构,曲腿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上、第一曲腿旋转架、与第一曲腿旋转架和床架转动连接的曲腿执行器以及与第一曲腿旋转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曲腿旋转架,第一曲腿旋转架和第二曲腿旋转架位于所述中大腿板的下方且第二曲腿旋转架与中大腿板转动连接。
11.所述床架上设置侧身切换机构,侧身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上的侧身旋转架以及与侧身旋转架和床架转动连接的侧身执行器,侧身旋转架位于所述侧上床板和中侧床板的下方。
12.本发明的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具有如下的优点:
13.1.本发明中的中上床板、中床板、中大腿板、中小腿板、侧上床板、中侧床板、侧大腿板、侧小腿板等十二块床板通过抬背执行器、曲腿执行器、侧身执行器实现了抬背、曲腿和侧身动作,尽可能辅助病人在床上达到的姿态,提高服务,助病人早日康复。
14.2.本发明中整个病床置于隔离罩中,可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此外隔离罩装置极大地节省了医院的空间,配合底部的万向轮,可以随时移动,在紧急情况下一个病床就是一个隔离区;隔离罩设有进风口和通风口,通风口连接抽风装置,保证了病床内的空气流通。隔离罩上设有门,并设置凹凸密封条进行密封,门体上设置两个手套过孔,手套过孔为在门体上贯穿设置的通孔,手套过孔用于让带有医用橡胶手套的医生手部通过,减小了传染的可能性。
15.3.床板下采用连杆结构实现抬背、曲腿和侧身等功能,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又满足负载要求,同时隔离罩和门体采用轻量化设计,使得整体质量降低,便于移动病床。而动力来自电动推杆,可以一键控制床板动作,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6.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17.图1是本发明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20.图4是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床板组件处于抬背曲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床板组件处于侧身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侧身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抬背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曲腿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记为:1、隔离罩;2、中上床板;3、中床板;4、中大腿板;5、中小腿板;6、侧上床板;7、中侧床板;8、侧大腿板;9、侧小腿板;10、床架; 11、抬背执行器;12、曲腿执行器;13、侧身执行器;14、抬背旋转架;15、第一曲腿旋转架;16、侧身旋转架;17、支撑杆;18、第二
曲腿旋转架;19、床侧护板;20、床头护板;21、床尾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包括床架10、设置于床架10上的床板组件以及用于罩住床架10和床板组件的隔离装置,床板组件设置成可在抬背曲腿状态、侧身状态和平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床板组件是由多个床板单元组成,处于平铺状态的床板组件的所有床板单元呈n*m矩阵式分布。
30.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9所示,所有床板单元包括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4、中小腿板5、两个侧上床板6、两个中侧床板7、两个侧大腿板8 和两个侧小腿板9,也即床板组件是由9个床板单元组成。中上床板2位于两个侧上床板6之间,中床板3位于两个中侧床板7之间,中大腿板4位于两个侧大腿板8之间中小腿板5位于两个侧小腿板9之间,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4和中小腿板5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4和中小腿板5为依次布置,中上床板2和两个侧上床板6、中床板3和两个中侧床板7、中大腿板4和两个侧大腿板8以及中小腿板5和两个侧小腿板9均分别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床架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床架10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侧上床板6与中侧床板7的一端转动连接,中上床板2与中床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侧大腿板8的一端与中侧床板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大腿板4的一端与中床板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侧小腿板9与侧大腿板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小腿板5与中大腿板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中上床板2与两个侧上床板6转动连接,中床板3与两个中侧床板7转动连接。侧上床板6与中侧床板7的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中上床板2与中床板3的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中大腿板4与中床板3的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中小腿板5与中大腿板4的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中上床板2与侧上床板6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中床板3与中侧床板7转动连接点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
31.如图4所示,床板组件处于平铺状态时,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 4、中小腿板5、两个侧上床板6、两个中侧床板7、两个侧大腿板8和两个侧小腿板9均处于水平状态,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4和中小腿板5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中上床板2、中床板3、中大腿板4和中小腿板5为依次布置,侧上床板6、中侧床板7、侧大腿板8和侧小腿板9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侧上床板6、中侧床板7、侧大腿板8和侧小腿板 9为依次布置。中上床板2与两个侧上床板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上床板2位于两个侧上床板6的中间位置处。中床板3与两个中侧床板7 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床板3位于两个中侧床板7的中间位置处,中床板3固定安装在床架10上。中大腿板4与两个侧大腿板8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大腿板4位于两个
侧大腿板8的中间位置处。中小腿板5与两个侧小腿板9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小腿板5 位于两个侧小腿板9的中间位置处。使用时,病人可以平躺在床板组件上。
32.如图2和图6所示,床板组件处于抬背曲腿状态时,中床板3和中侧床板7 处于水平状态,中上床板2、侧上床板6、中大腿板4和侧大腿板8处于倾斜状态,中上床板2和侧上床板6朝向中床板3的侧上方倾斜延伸,中大腿板4和侧大腿板8朝向中床板3的侧下方倾斜延伸,中小腿板5与中大腿板4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侧小腿板9与侧大腿板8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此时,中上床板2的下端与中床板3转动连接,侧上床板6的下端与中侧床板7转动连接,中大腿板4的上端与中床板3转动连接,侧大腿板8的上端与中侧床板7 转动连接,中上床板2与两个侧上床板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大腿板4与两个侧大腿板8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小腿板5 与两个侧小腿板9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使用时,病人可以躺靠在中上床板2和侧上床板6上,腿部可以由侧大腿板8和中大腿板4提供支撑,脚部可以放置在侧小腿板9和中小腿板5上。
33.如图7所示,床板组件处于侧身状态时,中床板3和中上床板2处于水平状态,两个中侧床板7和两个侧上床板6呈v形分布。两个中侧床板7处于倾斜状态,两个中侧床板7分别朝向中床板3的两侧上方倾斜延伸,两个侧上床板6处于倾斜状态,两个侧上床板6分别朝向中上床板2的两侧上方倾斜延伸,而且各个侧上床板6分别与一个中侧床板7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34.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中上床板2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中上床板2上,减重孔为在中上床板2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中大腿板4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中大腿板4上,减重孔为在中大腿板4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中小腿板5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中小腿板5上,减重孔为在中小腿板5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侧上床板6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侧上床板6上,减重孔为在侧上床板6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中侧床板7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中侧床板7上,减重孔为在中侧床板7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侧大腿板8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侧大腿板8上,减重孔为在侧大腿板8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侧小腿板9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多个且所有减重孔密布在侧小腿板9 上,减重孔为在侧小腿板9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通过各个床板单元上设置减重孔,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床体的重量,从而减少病床床架10的受力与病人运送时的工作量,也可以减少安装病床时的工作量和病床的成本。同时病床的各个床板单元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这样既可以满足床体的受力也能减轻成本与重量。
35.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床架10上设置抬背切换机构,抬背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10上的抬背旋转架14以及与床架10和抬背旋转架14 转动连接的抬背执行器11,抬背旋转架14位于中上床板2和侧上床板6的下方。抬背旋转架14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抬背执行器11为可伸缩的构件,抬背执行器11的下端与床架10转动连接,抬背执行器11的上端与抬背旋转架14的一端转动连接,抬背旋转架14的另一端设置与中上床板2和侧上床板6的底面相接触的第一滚轮,抬背旋转架14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抬背旋转架14 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处,第一滚轮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抬背旋转架14上。抬背执行器11收缩后,可以使抬背旋转架14向上旋转,抬背旋转架14同时推动中上床板2和两个侧上床板6向上旋
转,使中上床板2和两个侧上床板6由水平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直至角度满足要求。而且床架10上设置用于对中小腿板5提供支撑的支撑杆17,支撑杆17设置多个,支撑杆17位于中小腿板5的下方,有助于提高承载能力。
36.如图2、图5、图6和图9所示,床架10上设置曲腿切换机构,曲腿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10上、第一曲腿旋转架15、与第一曲腿旋转架 15和床架10转动连接的曲腿执行器12以及与第一曲腿旋转架15转动连接的第二曲腿旋转架18,第一曲腿旋转架15和第二曲腿旋转架18位于中大腿板4的下方且第二曲腿旋转架18与中大腿板4转动连接。第一曲腿旋转架15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曲腿执行器12为可伸缩的构件,曲腿执行器12的下端与床架10转动连接,曲腿执行器12的上端与第一曲腿旋转架15转动连接,第一曲腿旋转架15的一端与床架10转动连接,第一曲腿旋转架15的一端与第二曲腿旋转架18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曲腿旋转架18的另一端与中大腿板4 转动连接,第一曲腿旋转架15和第二曲腿旋转架18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曲腿执行器12与第一曲腿旋转架15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曲腿旋转架15 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处。曲腿执行器12收缩后,可以使第一曲腿旋转架15向下旋转,第一曲腿旋转架15带动第二曲腿旋转架18转动,第一曲腿旋转架15通过第二曲腿旋转架18带动中大腿板4向下旋转,中大腿板4同时带动两个侧大腿板8向下旋转,中大腿板4和两个侧大腿板8由水平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直至角度满足要求。
37.如图2至图5、图7和图8所示,床架10上设置侧身切换机构,侧身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床架10上的侧身旋转架16以及与侧身旋转架16和床架10转动连接的侧身执行器13,侧身旋转架16位于侧上床板6和中侧床板7 的下方。侧身旋转架16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侧身执行器13为可伸缩的构件,侧身执行器13的下端与床架10转动连接,侧身执行器13的上端与侧身旋转架16的一端转动连接,侧身旋转架16的另一端设置与侧上床板6 的底面相接触的第二滚轮,侧身旋转架16上还设置有与中侧床板7的底面相接触的第三滚轮,侧身旋转架16的旋转中心线位于侧身旋转架16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处,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抬背旋转架14上,设置滚轮,可以减小摩擦。侧身执行器13伸长后,可以使侧身旋转架16向上旋转,侧身旋转架16同时推动侧上床板6和与该侧上床板6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中侧床板7向上旋转,使侧上床板6和中侧床板7由水平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直至角度满足要求。
38.如图2至图5、图7和图8所示,侧身切换机构设置两个,各个侧身切换机构分别用于控制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一个中侧床板7和一个侧上床板6进行上下旋转。
39.抬背切换机构、曲腿切换机构、侧身切换机构设置成上述结构,首先采用电动推杆装置,使得抬背、曲腿和侧身动作控制较为简单,只需一键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就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其次,这些切换机构都是由连杆机构组成的,低副两运动副元素为面接触,压强较小,故可承受较大的载荷;且有利于润滑,磨损较小;另外其运动副的几何形状较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所以连杆结构便于实现扩大行程和实现不同方向传动等目的。而且结构较为简单,其承载能力也足够,使得整个病床重量轻,便于移动。
40.作为优选的,抬背执行器11、曲腿执行器12和侧身执行器13均为电动推杆。
41.在上述结构中,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抬背切换机构采用了四杆机构来控制病床完成病床的抬背动作,通过抬背执行器11的伸缩带动抬背旋转架14的运动,来配合床板完成病床的抬背动作。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侧身切换机构采用了两个对称的四杆机构来控
制病床完成侧身动作,通过侧身执行器13的伸缩带动侧身旋转架16的运动,来配合床板完成病床的侧身动作。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曲腿动作采用了五杆机构来控制病床完成病床的曲腿动作,通过侧身执行器13的伸缩带动曲腿旋转架的运动,来配合床板完成病床的抬背动作。
42.如图2所示,床架10上设置床侧护板19、床头护板20和床尾护板21,床侧护板19、床头护板20和床尾护板21均为竖直设置,床侧护板19、床头护板 20和床尾护板21朝向床架10的上方伸出,床头护板20和床尾护板21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床头护板20和床尾护板21分别设置在床架10 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床板组件位于床头护板20和床尾护板21之间。床侧护板19设置两个,且两个床侧护板19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床板组件位于两个床侧护板19之间。
43.作为优选的,床侧护板19与床架10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床侧护板19可以从床架10上拆卸下来。病床在使用状态时,床侧护板19在床架10上为安装状态,这样方便患者的使用。在医生进行检查时可以将与门体位于床架10同一侧的床侧护板19拆卸下来,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44.如图2所示,床架10的底部设置脚轮,脚轮设置多个,且脚轮为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方便控制传染病人医疗防护床的运动。
4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脚轮共设置四个,四个脚轮呈矩形分布。
46.如图1所示,隔离装置包括隔离罩1和门体,隔离罩1为内部中空的罩壳结构,床架10为床板组件位于隔离罩1的内腔体中。隔离罩1的顶部设置通风孔,隔离罩1在通风孔处与外部的抽风装置连接,在使用时,由抽风装置提供吸力,使隔离罩1内形成气流。门体设置在隔离罩1的一侧侧壁上,隔离罩1 的该侧壁上设置让人通过的进出口,门体用于控制该进出口的开闭,门体通过拉链隔离罩1连接,并设置凹凸密封条进行密封。门体上设置两个手套过孔,手套过孔为在门体上贯穿设置的通孔,手套过孔用于让带有医用橡胶手套的医生手部通过。隔离罩1的另一侧壁上进风孔,进风孔为在隔离罩1的侧壁上贯穿设置的通孔,进风孔使隔离罩1内腔体与外部环境连通,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进入隔离罩1内部。
47.作为优选的,隔离罩1和门体采用亚克力板为原材料,既可以达到钢化玻璃的效果同时又减少了装置的重量,同时亚克力板较钢化玻璃还具有易加工打孔的优点。
4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