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负压引流器

2022-07-13 12:15: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2.负压引流器是日常护理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材,主要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可与出入肠道内的胃管、引流管等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将沉积在肠胃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常用于肠胃穿孔修补或者部分切除术后。
3.现有的负压引流器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气体和液体在吸入负压引流器内后无法方便的取出,因此只能更换新的负压引流器来使用。导致器材的消耗量大,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护理费用。此外,在排出负压引流器内的的液体和气体时,护士容易与排出液体和气体接触,而肠胃内排出的气体与液体中可能会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护士在处理污物时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同时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4.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负压引流器,能够重复使用,方便丢弃排出的废物,降低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负压引流器,包括上容体和下容体,所述上容体的上端设有入口和出口,上容体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下容体的上端设有匹配嵌入开口内的固定凸环,固定凸环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上容体内部设有上容腔,下容体内部设有下容腔,上容腔与下容腔相互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上容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板与上容腔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板的下表面与第一隔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侧边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调节杆,所述上容腔的侧壁设有供第一调节杆穿过的第一调节孔。
9.进一步的,所述上容腔的内侧壁靠近第一调节板的侧边上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容体内部设有第二隔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隔板设在上容腔的上端,第二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第二调节板与上容腔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板的下表面与第二隔板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调节板上设有与第三通孔对应设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侧边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调节杆,所述下容腔的侧壁设有供第二调节杆穿过的第二调节孔。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容腔于第二调节板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内部设有过滤片,所述出口上端设有出气盖,出气盖与上容体可拆装连接,出气盖的上端套设有盖板。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容体的上表面与出口的外侧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出气盖的下端与安装槽配合并通过螺纹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内部设有限位凸台。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容体上设有挂带。
16.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将引流管连接在入口处,转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然后挤压上容体和下容体,然后盖上盖板,使上容腔和下容腔内产生负压,之后引流管将肠胃内的污物抽吸至下容腔内。当下容腔内装满时,可转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分别封堵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之后将下容体和上容体相互拆分,将装满污物的下容体丢弃后装上新的下容体,最后将盖板取下,方便再次压缩上容体和下容体,并重复抽吸步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上容体与下容体之间通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更加便捷,并且通过更换下容体可实现重复利用的效果,便于同一个患者多次使用,可有效减少器材消耗,降低患者的护理费用。
19.2、上容体和下容体在分离时,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封堵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从而密封上容腔和下容腔,避免更换下容体时,上容腔和下容腔内液体和气体泄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干净卫生。
20.3、上容体在重复压缩产生负压时,上容腔内的气体会通过出口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受到过滤片的过滤效果,从而吸附气体内部的幽门螺杆菌,降低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结构立体图。
24.图中:
25.上容体-1;入口-11;出口-12;过滤片-121;出气盖-122;
26.限位凸台-123;盖板-124;开口-13;上容腔-14;第一隔板-15;
27.第一通孔-151;第一调节板-16;第二通孔-161;第一调节杆-162;
28.第一调节孔-17;第一环形槽-18;第一密封圈-181;下容体-2;
29.固定凸环-21;下容腔-22;第二隔板-23;第三通孔-231;
30.第二调节板-24;第四通孔-241;第二调节杆-25;第二调节孔-26;
31.第二环形槽-27;第二密封圈-271;挂带-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3.如图1-3所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负压引流器,包括上容体1和下容体2,上容体1的上端设有入口11和出口12,上容体1的下端设有开口13,开口13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下容体2的上端设有匹配嵌入开口13内的固定凸环21,固定凸环21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上容体1内部设有上容腔14,上容腔14与出口12 和入口11连通,下容体2内部设有下容腔22,上容腔14与下容腔 22相互连通。
34.优选的,上容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15和第一调节板16,第一隔板15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部的第一通孔151,第一调节板16与上容腔14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板16的下表面与第一隔板15的上表面相贴合,从而防止液体渗漏,第一调节板16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51 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161,第一调节板16的侧边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调节杆162,上容腔14的侧壁设有供第一调节杆162穿过的第一调节孔17。
35.优选的,上容腔14的内侧壁靠近第一调节板16的侧边上设有第一环形槽18,第一环形槽18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181。采用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液体或者气体由第一调节孔17处发生渗漏。
36.优选的,下容体2内部设有第二隔板23和第二调节板24,第二隔板23设在上容腔14的上端,第二隔板23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部的第三通孔231,第二调节板24与上容腔14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板 24的下表面与第二隔板2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调节板24上设有与第三通孔231对应设置的第四通孔241,第二调节板24的侧边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调节杆25,下容腔22的侧壁设有供第二调节杆 25穿过的第二调节孔26。
37.优选的,下容腔22于第二调节板24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槽27,第二环形槽27内设有第二密封圈271。采用上述结构后,可避免液体或者气体由第二调节孔26处泄漏。
38.优选的,出口12内部设有过滤片121,出口12上端设有出气盖 122,出气盖122与上容体1可拆装连接,出气盖122的上端套设有盖板124。
39.优选的,上容体1的上表面与出口12的外侧设有环形的安装槽 19,出气盖122能够避免过滤片121发生脱离,出气盖122的下端与安装槽19配合并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出气盖122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40.优选的,出口12内部设有限位凸台123,限位凸台123能够对过滤片121进行固定和限位。
41.优选的,上容体1上设有挂带3。挂带3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挂接在患者身上,方便随时使用。
42.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将引流管连接在入口11处,转动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24,使第一通孔151和第二通孔161连通,第三通孔231和第四通孔241连通,然后挤压上容体1和下容体2,然后盖上盖板124,使上容腔14和下容腔22内产生负压,之后引流管将肠胃内的污物抽吸至下容腔22内。当下容腔22内装满时,可转动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24分别封堵第一通孔151和第三通孔 231。之后将下容体2和上容体1相互拆分,将装满污物的下容体2 丢弃后装上新的下容体2,最后将盖板124取下,方便再次压缩上容体1和下容体2,并重复抽吸步骤。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44.1、本实用新型上容体1与下容体2之间通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更加便捷,并且通过更换下容体2可实现重复利用的效果,便于同一个患者多次使用,可有效减少器材消
耗,降低患者的护理费用。
45.2、上容体1和下容体2在分离时,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板16和第二调节板24封堵第一通孔151和第三通孔231,从而密封上容腔 14和下容腔22,避免更换下容体2时,上容腔14和下容腔22内液体和气体泄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干净卫生。
46.3、上容体1在重复压缩产生负压时,上容腔14内的气体会通过出口12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受到过滤片121的过滤效果,从而吸附气体内部的幽门螺杆菌,降低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7.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