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1:37: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属于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随车旅游、野外宿营的频次越来也多,同时,对随车旅游、野外宿营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3.随车旅游、野外宿营不可或缺的装备是行李箱,有时,还需携带各种类型的帐篷等等。
4.行李箱由于其体积有限,一般能够携带的物品不多,有时很难满足旅行的需要。
5.而现有的帐篷,其蒙布通常由轻薄、软质的材料制成,虽然轻便灵活,但其保温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能不好,无法满足全天候使用的需要,也不能给使用者很好的宿营体验,且现有的帐篷通常需要使用较多的支撑杆件,展开收起不够便捷,而且,通常也不能作为行李房使用。
6.为了获得较好的随车旅游、野外宿营的体验,房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7.然而,现有的房车体积都比较大,结构都比较复杂,且无论原装或改装的房车其价格都不菲,最为关键的是,现有的房车作为日常的交通或运输工具又不够方便且费用昂贵,不够经济。
8.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家用小型车辆的保有量越来越高,而家用小型车辆除了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运输工具之外,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9.为此,本发明特提供一种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目的在于:
10.提供一种即可作为行李房使用又可供人们野外宿营的折叠厢房,同时,还能与机动车结合组成可拆装折叠的房车,为人们的旅行宿营提供一种多功能、灵活方便且舒适的全天候装备,拓展现有家用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节约开支并获得更好的生活享受。
11.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折叠厢房,其技术方案如下:
12.一种折叠厢房,包括:
13.顶板、底板、顶升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两侧的两块侧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两端的两块所述端板,其中:
14.所述侧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且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可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折叠或展开,所述上板的上侧与所述顶板的侧缘以及所述下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侧缘还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扣接,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还可分别通过所述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进行叠合;
15.所述端板的上侧或所述端板的下侧与对应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之间也设置有
所述扣接转动机构,所述端板的上侧或所述端板的下侧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扣接转动机构相互扣接,且所述端板能够通过所述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进行叠合;
16.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顶升机构位于两块所述侧板其相背的两侧外部或两块所述端板其相背的两侧外部,通过所述顶升机构能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叠合在一起且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叠合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或使所述顶板顶升覆盖在所述底板之上且使所述侧板展开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侧形成一个的舱房。
17.可选的:
18.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插体、第二接插体和连接体;
19.所述第一接插体与所述第二接插体其各自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连接体的两侧进行连接组成其横截面为u形的构件,其中:
20.所述第一接插体用于插接所述上板,所述第二接插体用于插接所述下板,所述连接体由可折弯的弹性材料组成,且通过所述连接体的折弯或复原能使所述第一接插体和所述第二接插体所分别连接的所述下板和所述下板进行展开或叠合。
21.进一步的:
22.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其相邻的各自一端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插体和所述第二接插体接插配合的接插槽,所述接插槽其开口方向位于所述上板以及所述下板其各自面板的一侧,所述接插槽用于与所述第一接插体或所述第二接插体进行插接。
23.进一步的:
24.所述第一接插体、所述第二接插体以及所述连接体分别为长条构件,且所述第一接插体、所述第二接插体以及所述连接体采用防水弹性可折弯胶体材料一体塑造成型。
25.可选的:
26.所述扣接转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其各自两侧边缘上的第一扣接部和分别设置在各所述侧板其各自上下两侧的第二扣接部,其中:
27.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其各自的横截面分别为j形结构,且j形结构的所述第一扣接部与j形的所述第二扣接部其各自的端部其横截面皆为圆形;
28.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可分别通过其各自横截面为圆形的端部扣入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相互的扣接,且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可分别通过其各自的端部在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转动;
29.将所述第二扣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部扣接后便形成所述侧板其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之间的所述扣接转动机构,组成所述侧板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可分别通过其各自的所述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进行叠合。
30.进一步的:
31.所述顶板包括顶面板和屋檐板,所述屋檐板的顶面为斜面,所述屋檐板的一侧设有企口,所述屋檐板的下方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扣接部,两块所述屋檐板分别通过其各自的企口插接在所述顶面板的两侧;
32.所述底板包括底面板和底部纵梁,所述底部纵梁的一侧设有企口,所述底部纵梁的上方设置有另一个所述第一扣接部,两根所述底部纵梁分别通过其各自的企口插接在所
述底面板的两侧。
33.可选的:
34.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滑轨、下滑轨、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
35.所述上滑轨安装在所述顶板其端部的下方或所述顶板其两侧的下方,所述下滑轨安装在所述底板其端部的上方或所述底板其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所述第二斜撑杆通过销轴交叉连接形成x形构件设置在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个端点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二斜撑杆的一个端点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滑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所述下滑轨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斜撑杆与所述上滑轨的连接点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可在所述上滑轨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可在所述下滑轨上进行移动;
36.通过所述第一斜撑杆和所述第二斜撑杆其各自的另一个端点分别在所述上滑轨与所述下滑轨上的滑动,可使所述顶升机构进行收缩叠合或进行展开顶升从而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叠合在一起且可让所述侧板与所述端板叠合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或使所述顶板顶升覆盖在所述底板之上且使所述侧板展开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侧。
37.进一步的:
38.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上滑块和下滑块;
39.所述上滑块扣接在所述上滑轨上且可在所述上滑轨上滑动,所述下滑块扣接在所述下滑轨上且可在所述下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一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活动连接在所述上滑块上,所述第二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活动连接在所述下滑块上。
40.进一步的:
41.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顶升装置;
42.所述顶升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所述下滑轨的连接处,所述顶升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斜撑杆上,且所述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撑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销轴的上部;
43.通过所述顶升装置的展开顶升或收缩下降可使所述第二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在所述下滑轨上滑动并通过所述销轴的带动使所述第一斜撑杆的另一个端点在所述上滑轨上滑动,从而使所述顶升机构进行展开顶升或进行收缩叠合。
44.可选的,所述顶升装置为电动液压升降器或电动丝杠升降器亦或为升降气缸。
45.进一步的,所述的折叠厢房,其:
46.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舱房天窗,所述侧板和/或所述端板上还设置有视窗和/或通气窗,视窗上还设置有窗纱,所述顶板的两侧和/或两端还设置有卷帘蓬,所述端板其两侧还设置有可与所述侧板进行贴合的密封条,且所述端板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之间未设置所述扣接转动机构的上侧或下侧上和/或所述端板的两侧与所述侧板之间还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端板其未设置所述扣接转动机构的上侧或下侧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端板的两侧与所述侧板进行锁定。
47.进一步的:
48.所述顶面板、所述底面板、所述上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端板分别由硬质防水板材制成。
49.可选的:
50.所述硬质防水板材为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皮革/人造皮革的内蒙皮、海绵层、玻璃钢内衬、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和玻璃钢/炭纤维的外蒙皮,其中:
51.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内蒙皮的内侧,所述玻璃钢内衬设置在所述海绵层与所述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之间,所述外蒙皮粘贴在所述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的外侧,且所述外蒙皮设置在所述顶面板、所述底面板、所述上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端板其各自朝向所述折叠厢房的外侧。
52.在上述折叠厢房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折叠房车,其技术方案为:
53.一种折叠房车,所述的折叠房车包括机动车,所述机动车上设置有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折叠厢房。
54.进一步的:
55.所述机动车具有车厢,且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行李架,所述的折叠厢房设置在所述行李架上。
56.进一步的:
57.所述车厢的顶部还开设有天窗;
58.所述的折叠厢房其底板上还设置有底窗,所述底窗与所述天窗对应相通,通过所述天窗可进入已经展开的所述折叠厢房的舱房内部。
5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及其显著进步在于:
6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其中:
61.折叠厢房包括顶板、底板、顶升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两侧和两端的两块侧板和两块端板,且侧板包括上板和通过连接件连接的下板,上板与下板可通过连接件进行折叠或展开,上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侧缘以及下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侧缘还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扣接,且上板和下板还可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从而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进行叠合,端板的上侧或下侧与对应的顶板或底板之间也设置有扣接转动机构,端板的上侧或下侧与顶板或底板通过扣接转动机构相互扣接并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与顶板或底板进行叠合,顶升机构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顶升机构能使顶板与底板叠合在一起且使侧板和端板叠合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或使顶板顶升覆盖在底板之上且使侧板展开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两侧形成一个的舱房;
62.而折叠房车则是在机动车上通过设置上述折叠厢房而构成的;
63.2)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厢房,不仅可以作为行李房使用,而且可以作为人们野外宿营的舱房,且可进行折叠拆装,故方便灵活,实现了一物多用,同时,还能与机动车结合组成可拆装折叠的房车,为人们的旅行宿营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灵活方便且舒适的全天候装备,拓展了现有家用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既为使用者节约了使用的开支,又能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生活享受;
64.3)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厢房由板块构件组成,具体实施时,其顶板、底板、侧板以及端板可分别由硬质防水防火材料,例如防火彩钢板等制成,与现有主要采用轻薄、软质的材料制成的帐篷相比,不仅同样保留了方便灵活的特定,而且其保温性、隔热性和隔音性却是现有帐篷所无法媲美的,并具有更好的防水性、抗风性和私密性,不仅可以满足全天候使用的需要,而且能给使用者更好的宿营体验,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享受;
65.4)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房车中,其折叠厢房与机动车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和解离,不仅可以通过机动车进行载运,而且可借助使用者已有的机动车进行快速合成,而在作为房车使用完毕之后可以快速分解,又可成为能够分别独立使用的舱房和原来的机动车车辆,不仅可以拓展机动车的应用领域,而且不必改动原有机动车的结构和原有机动车的使用性质和使用范围;
66.5)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新颖独特、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制造价格便宜,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且能极大地扩展现有机动车辆特别是家用小型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此,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67.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
68.显而易见地:
69.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中的部分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但这些其他的附图同样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之内。
7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展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折叠收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展开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7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叠合收纳中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74.图5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75.图6为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7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连接件与上板及下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7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板与其端板之间的扣接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78.图9为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79.图10为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80.图11为图3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8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2.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舱房天窗的折叠厢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行李架的折叠房车的结构示意图;
84.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的板材结构示意图。
85.图中:
86.100-顶板,110-顶面板、111-舱房天窗,120-屋檐板;
87.200-底板,210-底面板,220-底部纵梁;
88.300-顶升机构,311-上滑轨、312-下滑轨,321-第一斜撑杆、322-第二斜撑杆,330-销轴,341-上滑块、342-下滑块,350-顶升装置;
89.400-侧板,410-上板,420-下板,430-连接件、431-第一接插体、432-第二接插体、433-连接体,440-接插槽;
90.500-端板;
91.600-扣接转动机构,610-第一扣接部,620-第二扣接部;
92.710-视窗,720-通气窗;
93.810-车厢、811-行李架
94.900-复合板,910-内蒙皮,920-海绵层,930-玻璃钢内衬,940-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950-外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9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有描述的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96.需要说明的是:
97.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如果存在)等,仅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
98.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9.需要理解的是:
10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性方位或位置用词,仅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简化说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10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亦可是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02.还需要说明的是:
103.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104.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105.实施例1
10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厢房。
107.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展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折叠收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展开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叠合收纳中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所示:
108.一种折叠厢房,包括:
109.顶板100、底板200、顶升机构300、以及分别设置在顶板100与底板200两侧的两块侧板400和分别设置在顶板100与底板200两端的两块端板500,其中:
110.侧板400包括上板410和下板420,上板410与下板420之间通过连接件430进行连接,且上板410与下板420可通过连接件430进行折叠或展开,上板410的上侧与顶板100的侧缘以及下板420的下侧与底板200的侧缘还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600进行扣接,且上板410和下板420还可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600进行转动从而分别与顶板100和底板200进行叠合;
111.端板500的上侧或端板500的下侧与对应的顶板100或底板200之间也设置有扣接转动机构600,端板500的上侧或端板500的下侧与顶板100或底板200通过扣接转动机构600相互扣接,且端板500能够通过扣接转动机构600进行转动从而与顶板100或底板200进行叠合;
112.顶升机构300设置在顶板100与底板200之间,且顶升机构300位于两块侧板400其相背的两侧外部或两块端板500其相背的两侧外部,通过顶升机构300能使顶板100与底板200叠合在一起且使侧板400和端板500叠合在顶板100与底板200之间或使顶板100顶升覆盖在底板200之上且使侧板400展开位于顶板100与底板200之间的两侧形成一个的舱房。
113.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
114.首先,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厢房包括顶板、底板、顶升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两侧和两端的侧板和端板,且侧板包括上板和通过连接件连接的下板,上板与下板通过连接件可折叠或展开,上板与顶板以及下板与底板还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扣接,上板和下板可分别通过扣接转动机构进行转动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进行叠合,端板与对应的顶板或底板之间也设置有扣接转动机构且可与顶板或底板通过扣接转动机构相互扣接并进行转动与顶板或底板叠合,顶升机构设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能使顶板与底板叠合在一起且使侧板和端板叠合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或使顶板顶升形成一个的舱房;
115.其次,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厢房,不仅可以作为行李房使用,而且可以作为人们野外宿营的舱房,还能与机动车结合组成可拆装折叠的房车,实现了一物多用,且可进行折叠拆装,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灵活方便且舒适的全天候装备,拓展了现有家用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既为使用者节约了使用的开支,又能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生活享受;
116.再次,本施例提供的折叠厢房,新颖独特、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制造价格便宜,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因此,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117.可选的,如图5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图6为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连接件与上板及下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施例中:
118.连接件430包括第一接插体431、第二接插体432和连接体433;
119.第一接插体431与第二接插体432其各自的一侧分别与连接体433的两侧进行连接组成其横截面为u形的构件,其中:
120.第一接插体431用于插接上板410,第二接插体432用于插接下板420,连接体433由可折弯的弹性材料组成,且通过连接体433的折弯或复原能使第一接插体431和第二接插体432所分别连接的下板420和下板420进行展开或叠合。
121.进一步的,从图5、图6、尤其是图7中可以看出:
122.上板410与下板420其相邻的各自一端还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接插体431和第二接插体432接插配合的接插槽440,接插槽440其开口方向位于上板410以及下板420其各自面板的一侧,接插槽440用于与第一接插体431或第二接插体432进行插接。
12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
124.第一接插体431、第二接插体432以及连接体433分别为长条构件,且第一接插体431、第二接插体432以及连接体433采用防水弹性可折弯胶体材料一体塑造成型。
125.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
126.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结构简单,且通过其接插体与上板和下板其各自接插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可以方便地将上板和下板连接在一起,且可通过可折弯及复原的连接体使上板与下板进行折叠收纳或展开连接成为整块的侧板,实现舱房的可折叠功能;
127.此外,通过连接件与上板和下板的插接配合,不仅使得侧板整体平整、美观,而且,u形结构的连接件可有效防止水汽从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连接处渗入,从而有效提高了其防水性能和防风性能;
128.而采用防水弹性可折弯胶体材料一体塑造成型制作的连接件,不仅能够保证其防水性能、防风性能,还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并方便安装更换;
12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采用的连接件,不仅新颖独特、构思巧妙,而且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防雨防水效果极佳,因此,不仅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厢房,而且,还可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防雨、防水的转动叠合结构之中。
130.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板与其端板之间的扣接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为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3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所示:
131.扣接转动机构600包括分别设置在顶板100以及底板200其各自两侧边缘上的第一扣接部610和分别设置在各侧板400其各自上下两侧的第二扣接部620,其中:
132.第一扣接部610与第二扣接部620其各自的横截面分别为j形结构,且j形结构的第一扣接部610与j形的第二扣接部620其各自的端部其横截面皆为圆形;
133.第一扣接部610与第二扣接部620可分别通过其各自横截面为圆形的端部扣入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相互的扣接,且第一扣接部610与第二扣接部620可分别通过其各自的端部在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转动;
134.将第二扣接部620与第一扣接部610扣接后便形成侧板400其上下两侧分别与顶板100以及底板200之间的扣接转动机构600,组成侧板400的上板410和下板420可分别通过其各自的扣接转动机构600进行转动从而分别与顶板100和底板200进行叠合。
135.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
136.本实施例选采用的扣接转动机构具有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且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其各自的横截面分别为j形结构,j形结构的第一扣接部与j形的第二扣接部其各自的端部其横截面皆为圆形,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可分别通过其各自横截面为圆形
的端部扣入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相互的扣接,且可分别通过其各自的端部在对方其j形结构的弯曲部内进行转动;
137.通过如此采用如此设计的扣接转动机构,一方面,可以让侧板能够与顶板和底板进行方便地扣接或分离,同时,扣接后可以灵活地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实现侧板的折叠或展开,另一方面,相互扣接的j形结构,由于其存在互补的折弯部,因而可以阻挡水流的侵入,起到极佳的防雨、防水作用,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厢房实现其全天候功能奠定了基础;
138.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采用的扣接转动机构,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效果极佳,不仅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厢房,而且,还可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防雨、防水的转动结构之中。
139.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7和图8所示:
140.本实施例中,顶板100包括了顶面板110和屋檐板120,其中,屋檐板120的顶面为斜面,屋檐板120的一侧设有企口,屋檐板120的下方设置一个第一扣接部610,两块屋檐板120分别通过其各自的企口插接在顶面板110的两侧;
141.底板200包括底面板210和底部纵梁220,底部纵梁220的一侧设有企口,底部纵梁220的上方设置有另一个第一扣接部610,两根底部纵梁220分别通过其各自的企口插接在底面板210的两侧。
142.将顶板设置为顶面板加顶面为斜面的屋檐板的组合体,一方面,可以通过斜面的屋檐板提高其防水导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屋檐板增设一些附属机构和设施,如卷帘挂钩等,以增加折叠厢房的功能,提高其舒适性,此外,还可将诸如第一扣接部等功能性构件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整体形式一次塑造成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美观度。
143.进一步的,如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其顶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施例中:
144.顶升机构300包括上滑轨311、下滑轨312、第一斜撑杆321和第二斜撑杆322;
145.上滑轨311安装在顶板100其端部的下方或顶板100其两侧的下方,下滑轨312安装在底板200其端部的上方或底板200其两侧的上方,第一斜撑杆321与第二斜撑杆322通过销轴330交叉连接形成x形构件设置在上滑轨311与下滑轨312之间,且第一斜撑杆321的一个端点转动连接在下滑轨312的一端,第二斜撑杆322的一个端点转动连接在上滑轨311的一端,且第一斜撑杆321与下滑轨312的连接点与第二斜撑杆322与上滑轨311的连接点位于同一侧,第一斜撑杆321的另一个端点可在上滑轨311上进行移动,第二斜撑杆322的另一个端点可在下滑轨312上进行移动;
146.通过第一斜撑杆321和第二斜撑杆322其各自的另一个端点分别在上滑轨311与下滑轨312上的滑动,可使顶升机构300进行收缩叠合或进行展开顶升从而使顶板100与底板200叠合在一起且可让侧板400与端板500叠合在顶板100与底板200之间或使顶板100顶升覆盖在底板200之上且使侧板400展开位于顶板100与底板200之间的两侧。
147.从图12中还可看出,本实施例中的顶升机构还包括:
148.上滑块341和下滑块342;
149.上滑块341扣接在上滑轨311上且可在上滑轨311上滑动,下滑块342扣接在下滑轨312上且可在下滑轨312上滑动,第一斜撑杆321的另一个端点活动连接在上滑块341上,第
二斜撑杆322的另一个端点活动连接在下滑块342上。
150.通过设置上滑块和下滑块,并将上滑块和下滑块分别扣接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上,且让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各自的另一个端点分别活动连接在上滑块和下滑块,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各自的另一个端点不会脱离相应的上滑轨和下滑轨,而且,可以使得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各自的另一个端点在相应的上滑轨和下滑轨上的滑行更加顺滑,从而不仅保证顶升机构的安全性、可靠性,而且能够提高升降的效率。
15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
152.顶升机构300还包括顶升装置350;
153.顶升装置35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斜撑杆321与下滑轨312的连接处,顶升装置35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斜撑杆322上,且顶升装置350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撑杆322的连接点位于销轴330的上部;
154.通过顶升装置350的展开顶升或收缩下降可使第二斜撑杆322的另一个端点在下滑轨312上滑动并通过销轴330的带动使第一斜撑杆321的另一个端点在上滑轨311上滑动,从而使顶升机构300进行展开顶升或进行收缩叠合。
155.通过顶升装置,可实现顶升机构顶升展开或收缩叠合的机械化、自动化,方便使用者,节省使用者的时间、精力和体力。
15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350可以为电动液压升降器或电动丝杠升降器亦或为升降气缸,实施者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选配。
157.作为进一步的拓展,如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舱房天窗的折叠厢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
158.顶板100上还可设置舱房天窗111,以便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159.侧板400和/或端板500上还可设置视窗710和/或通气窗720,视窗710上还可设置有窗纱(图中未示出),以便使用者可以更方便与外界沟通,欣赏外部的环境;
160.顶板100的两侧和/或两端还可设置卷帘蓬(图中未示出),以便拓展活动空间,获得更丰富的野外体验;
161.端板500其两侧还可设置可与侧板400进行贴合的密封条(图中未示出),以便提高其防水、防风性能;且端板500与顶板100或底板200之间未设置扣接转动机构600的上侧或下侧上和/或端板500的两侧与侧板400之间还可设置锁定装置(图中未示出),锁定装置用于将端板500其未设置扣接转动机构600的上侧或下侧与其对应的顶板100或底板200和/或端板500的两侧与侧板400进行锁定,以便提高其安全性和私密性。
16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
163.顶面板110、底面板210、上板410、下板420以及端板500分别由硬质防水板材制成。
164.可选的,如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厢房的板材结构示意图所示:
165.硬质防水板材为复合板900,复合板900包括皮革/人造皮革的内蒙皮910、海绵层920、玻璃钢内衬930、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940和玻璃钢/炭纤维的外蒙皮950,其中:
166.海绵层920设置在内蒙皮910的内侧,玻璃钢内衬930设置在海绵层920与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940之间,外蒙皮950粘贴在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940的外侧,且外蒙皮950设置在顶板100、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端板其各自朝向所述折叠厢房的外侧。
167.将顶面板、底面板、上板、下板以及端板分别用硬质防水板材制作,是本实施例所
提供的折叠厢房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轻薄、软质的材料制成的帐篷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帐篷保温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能不好、无法满足全天候使用需要等不足的原因之一,通过硬质防水防火材料构建可折叠的全天候折叠厢房,也体现了本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以及实用性,不仅可以满足全天候使用的需要,而且能给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宿营体验,从而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享受,因此,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168.而采用包括皮革/人造皮革的内蒙皮、海绵层、玻璃钢内衬、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和玻璃钢/炭纤维的外蒙皮所制成的硬质防水复合板,不仅质轻、保温、隔音,而且具有良好的刚性、柔韧性和舒适性,还具有美感及现代感。
169.实施例2
17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房车。
171.一种折叠房车,包括现有的机动车,机动车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任意一种折叠厢房。
172.如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行李架的折叠房车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173.机动车(图中未示出)上具有车厢810,且车厢810的顶部设置有行李架811,折叠厢房设置在行李架811上。
174.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
17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房车是在现有的机动车上通过设置实施例1所提供的任意一种折叠厢房而构成的,其中,折叠厢房不仅可以作为行李房使用,而且可以作为人们野外宿营的舱房,为人们的旅行宿营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灵活方便且舒适的全天候装备,拓展了现有家用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既为使用者节约了使用的开支,又能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生活享受;
17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房车,其折叠厢房与机动车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和解离,不仅可以通过机动车进行载运,而且可以借助使用者已有的机动车进行快速合成,且在作为房车使用完毕之后可以快速解离,又可成为能够分别独立使用的舱房和原来的机动车车辆,因而不必改动原有机动车的结构和原有机动车的使用性质和使用范围;
177.因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房车,新颖独特、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制造价格便宜,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且能极大地扩展现有机动车辆特别是家用小型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因此,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178.作为进一步的拓展,本实施例中:
179.车厢810的顶部还开设有天窗(图中未示出);
180.折叠厢房的底板200上设置有底窗(图中未示出),底窗与天窗对应相通,通过天窗可进入已经展开的折叠厢房其舱房内部。
181.通过如此的拓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方便折叠厢房的进出,而且,可以打通折叠厢房与车厢的阻隔,使折叠厢房与车厢融合成为一体的房车,让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厢房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获得更好的使用享受。
182.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183.首先,本发明通过顶板、底板、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两侧和两端的两块侧板和两块端板、以及连接件和扣接转动机构,构建成不仅可以作为行李房使用、而且可以作为人们野外宿营的舱房且可进行折叠拆装的全天候折叠厢房;
184.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折叠厢房与现有机动车进行组合而成为不仅可以通过机动车载运、而且可以快速合成或解体、且可不必改动原有机动车的结构和使用性质及其使用范围的折叠房车,极大地拓展了现有机动车特别是家用机动车辆的应用领域并节约了开支;
185.本发明所提供的折叠厢房及其折叠房车,具有很好的保温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能,以及很好的防水性、抗风性和私密性,不仅可以满足全天候使用的需要,而且能给使用者更好的旅行宿营体验,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享受;
186.本发明新颖独特、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制造价格便宜,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因此,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187.在上述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
188.术语“本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如
……
所示”、“进一步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分方案”等的描述,意指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等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或组合;
189.此外,在不产生矛盾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或组合。
190.最后应说明的是:
191.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是对其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或者替换,均属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