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2:1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壳。


背景技术:

2.当今现代生活中,同时使用多部手机已成为商务人士的日常,多部手机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分别用于工作和生活。虽然多部手机使用方便,但在携带时颇为不便,经常出现遗漏携带某部手机的情况。为此,市面上出现一些能够同时装配两部手机的双手机壳,以使得使用者能够同时携带两部手机。此类双手机壳一般是对开设计,即,两个单独手机壳通过铰轴连接,当需要使用某部手机时,使两个手机壳沿铰轴转动翻开,即可使双手机壳处于展开状态。此类双手机壳虽然能够同时装配两部手机,但由于其上的两个手机壳仅能沿铰轴转动,因此,两部手机的使用角度较为有限,不能实现多角度变化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手机壳,其能同时装配两部手机,并且,两个壳体能相互翻折于不同的使用位置,使用方便。
4.根据本技术的手机壳,包括:
5.两个壳体,每一所述壳体均能够用于装设一部手机;
6.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壳体且其部分区域覆盖于两个所述壳体,所述连接部上成型有若干折痕,各所述折痕将所述连接部分隔为若干能够相互翻折的翻折部,各所述翻折部能够使两个所述壳体处于不同的位置。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机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连接部上成型有若干折痕,各折痕将连接部分隔为若干翻折部,如此设置,在使用时,各个翻折部互相翻折,使得连接部连接的两个手机壳处于不同的位置,也即,两部手机能够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携带时,各个翻折部脱离翻折状态,两个手机壳处于合上状态,也即,两部手机处于叠放状态,因此,携带方便。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痕包括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折痕成型有两条且对称成型于所述连接部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壳体上的对应区域,两条所述第一折痕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折痕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折痕互相平行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位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的对应区域。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两个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两个所述壳体通过魔术贴粘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部中均嵌设有磁片。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每一所述壳体上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组卡槽,在所述连接部上相应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插设于所述卡槽,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卡合部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与所述定位孔嵌插配合。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壳体上设置至少一组安装孔,每组所述安装孔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组弹性定位柱;所述弹性定位柱能够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组所述安孔中两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或长度方向设置。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处于第四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24.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展示壳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展示壳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6.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展示卡槽与卡合部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7.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展示安装孔与弹性定位柱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8.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29.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机壳处于第五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根据图1至图11描述本技术的手机壳。
34.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手机壳,包括:
35.两个壳体100,每一壳体100均能够用于装设一部手机;
36.连接部200,连接两个壳体100且其部分区域覆盖于两个壳体100,连接部200上成型有若干折痕,各折痕将连接部200分隔为若干能够相互翻折的翻折部,各翻折部能够使两个壳体100处于不同的位置。
37.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壳体100分别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连接部200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底部,如此设置,当手机壳处于展开且平铺的状态时,两个壳体100的背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且两个壳体100的底边相对设置,当手机壳处于收纳状态时,两个壳体100叠放设置,因此,手机壳携带方便,占用空间较小。
38.进一步的,连接部200上的部分区域覆盖于两个壳体100的背面,并且,在连接部200上成型有若干折痕,各折痕将连接部200分隔为若干能够相互翻折的翻折部。如此设置,通过使各翻折部沿折痕翻折以使各翻折部处于不同的角度位置,即可使两个壳体100处于不同的位置状态,也即,两部手机能够处于不同的位置,以实现支撑、平放等使用状态。
39.通过如此设置,一方面,手机壳能够装设两部手机,其携带方便,能够避免遗留某部手机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双手机壳的设置,本技术中两个壳体100能够翻折于不同角度,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使用更加方便。
40.参考图2至图5,以及图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折痕包括第一折痕200a和第二折痕200b;第一折痕200a成型有两条且对称成型于连接部200上分别位于两个壳体100上的对应区域,两条第一折痕200a呈夹角设置;第二折痕200b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二折痕200b互相平行且设置于连接部200上位于两个壳体100之间的对应区域。
41.可以理解的是,两条第一折痕200a和两条第二折痕200b将连接部200分隔为五个翻折部,具体为第一翻折部210、第二翻折部220、第三翻折部230、第四翻折部240和第五翻折部250。其中,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二翻折部220覆盖于第一壳体110背面,第四翻折部240和第五翻折部250覆盖于第二壳体120背面,第三翻折部230则位于第二翻折部220和第四翻折部240之间。
42.一般而言,第一翻折部210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五翻折部250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也即,第一翻折部210不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10翻折,第五翻折部250不能够相对第五壳体100翻折。进一步的,两条第一折痕200a对称设置,例如,可以是,第一折痕200a与连接部200侧边之间的夹角为45
°
,也即,第二翻折部220和第四翻折部240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3.如此设置,在使用时,通过使第二翻折部220相对第一翻折部210翻折180
°
,以及第四翻折部240相对第五翻折部250翻折180
°
,并且,使第二翻折部220、第三翻折部230和第四翻折部240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可使两个壳体100翻折并使手机壳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即,参考图3,两部手机位于并排位置,此时,两部手机的屏幕朝向一致,使用者能够同时观看两部手机屏幕上的内容。
44.参考图10,手机壳也具备第二使用状态。具体的说,在上述第一使用状态的基础上,使第二翻折部220相对第三翻折部230翻折一定角度,即可使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二壳体120横向翻折,使得两个壳体100之间形成夹角。在此种使用状态下,仅需在两个壳体100之间放置支撑物即可使手机壳处于支撑状态,此种使用状态下,手机壳占用的放置面积更小,适用于狭小的使用环境,使用者也能方便地进行自拍或者看视频等操作。
45.亦或者,通过使第三翻折部230相对第二翻折部220和第四翻折部240翻折90
°
,同
时,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二翻折部220保持贴合于第一壳体110背面,第四翻折部240和第五翻折部250保持贴合于第二壳体120背面,即可使手机壳处于第三使用状态或第四使用状态。
46.具体的说,参考图4,在第三使用状态下,两个壳体100纵向翻折使两部手机处于叠放位置,并且,两部手机的屏幕互相靠近贴合,此时,连接部200和壳体100对手机起到全方位的保护作用,两部手机处于携带状态,在携带状态下能够避免手机屏幕划伤等风险;参考图5,在第四使用状态下,两个壳体100纵向翻折使两部手机同样处于叠放位置,但不同于第三使用状态,两部手机的背面互相靠近贴合,并且,两部手机的屏幕均直接裸露,在此种使用状态下,使用者可方便地、轻松的使用任意一部手机,例如接听电话、回复信息等日常使用。
47.参考图6和图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0与两个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部20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是通过魔术贴粘接,也可以是通过卡扣卡合连接等等,其具体实施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不做赘述。通过如此设置,两个壳体100与连接部200之间能够方便地拆装,在仅需携带一部手机时,可方便地将另一部手机拆下,从而减轻携带负担。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0与两个壳体100通过魔术贴粘接。
49.具体的说,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勾面,在连接部200的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设置有毛面,第一翻折部210上的毛面与第一壳体110上的勾面粘接,第五翻折部250上的毛面与第二壳体120上的勾面粘接。如此设置,手机壳拆装方便快捷,且连接部20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稳定。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和连接部200中均嵌设有磁片。
51.可以理解的是,在两个壳体100得背面均嵌设有磁片,在连接部200中的第一翻折部210、第二翻折部220、第四翻折部240和第五翻折部250中也嵌设有磁片,如此设置,使得手机壳在合上状态,以及上述第一至第四种使用状态下,连接部200上的各翻折部均能紧紧地吸附于壳体100上,从而使得手机壳的使用状态更加稳定。
52.参考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壳体100上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组卡槽310,在连接部200上相应设置有卡合部320,卡合部320能够插设于卡槽310,以使连接部20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
53.可以理解的是,每一组卡槽310均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两组卡槽310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同时,在连接部200上相应设置有卡合部320,具体地说,在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均设置有两组卡合部320,卡合部320的横截面与卡槽310内侧壁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如此设置,连接部200上的卡合部320仅需插设于卡槽310中即可与壳体100完成装配,壳体100与连接部200的拆装方便快捷;同时,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均设置有两组卡合部320,使得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分别能够与壳体100连接稳定而不会出现晃动。
54.参考图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卡槽310上设置有定位孔311,卡合部320上设置有弹性件321,弹性件321能够与定位孔311嵌插配合。
55.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321可以为微型弹簧和扣件,具体的说,在卡合部320中设置有安装位,微型弹簧设置于安装位,扣件设置于微型弹簧顶部,同时,卡槽310的侧壁设置有
贯通的定位孔311,定位孔311的形状与扣件的形状一致。当卡合部320插设于卡槽310且在卡槽310中滑动时,扣件挤压弹簧从而使扣件表面与卡合部320的表面齐平;当卡合部320在卡槽310中滑动至弹性件321正对定位孔311时,扣件在微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升并插设进定位孔311中,从而使得卡合部320在卡槽310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当需要将连接部200与壳体100拆卸时,仅需按压弹性件321并推动卡合部320在卡槽310中滑动,即可实现拆卸。如此设置,连接部200与壳体100之间拆装方便。
56.参考图7、图9和图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上设置至少一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330;连接部200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组弹性定位柱340;弹性定位柱340能够插设于安装孔330且与安装孔330转动连接。
57.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9,每组安装孔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330,同时,弹性定位柱340对应设置于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每一弹性定位柱340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每一组安装孔的两个安装孔330中,且能够在安装孔330中转动。具体地说,弹性定位柱340包括第一柱体341和第二柱体342,其中,第二柱体342与第一柱体341之间设置连接有弹簧,在装配时,第一柱体341先插设于一个安装孔330中后,按压第二柱体342即可使第二柱体342插设于另一安装孔330中,从而完成装配。
58.进一步的,每组安装孔中两个安装孔330沿壳体100的宽度或长度方向设置。
59.具体地说,当同一组安装孔中的两个安装孔330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设置时,每一壳体10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安装孔,同时,在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均相应设置有两组弹性定位柱340。
60.参考图7,当同一组安装孔中的两个安装孔33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时,每一壳体100上仅设置有一组安装孔,第一翻折部210和第五翻折部250上均相应设置有一组弹性定位柱340。如此设置,第一翻折部210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10翻转,第五翻折部250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0翻转,从而使得手机壳具备第五使用状态。需要理解的是,参考图11,第五使用状态是在第二使用状态的基础上,使第一翻折部210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即可使连接部200和其中一部手机共同对另一部手机起支撑作用,此时手机壳处于支撑状态且无需外界其他支撑物。并且,当壳体100和连接部200上嵌设有磁片时,在手机壳处于收纳状态下,磁片可使各第一翻折部210、第二翻折部220与第一壳体110紧密贴合,第四翻折部240和第五翻折部250与壳体100紧密贴合而不会出现晃动,相比于第二使用状态,如此设置,手机壳的第五使用状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6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