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0:0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能转换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往往需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ac-dc),直流电转换直流电(dc-dc),直流电转换交流电(dc-ac,即逆变器)以及各种上述转换的各种组合。
3.一般来说,电能转换装置包括输入接线侧(比如直流侧)、输出接线侧(比如交流侧)和电能转换系统,该电能转换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种形式的电能(比如直流电)由输入接线侧输入,经过电能转换系统后由输出接线侧输出第二种形式电能(比如交流电),其中输入接线侧、输出接线侧和电能转换系统共机箱,该种布置方式导致后期维护期间打开机箱会影响整体密封性能,容易出现整体密封失效。
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能转换装置维护时容易出现整体密封失效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以解决电能转换装置维护时容易出现整体密封失效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装载有电能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一接线盒和所述第二接线盒均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外侧且与所述机箱相互独立;
8.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盒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盒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这二者中的一者为输入接线端子,另一者为输出接线端子。
9.可选地,所述输入接线端子为直流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为交流接线端子;
10.或,所述输入接线端子为交流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为直流接线端子;
11.又或,所述输入接线端子和所述输出接线端子均为直流接线端子。
12.可选地,所述机箱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导轨配合的导轨底座;和/或,所述机箱的外侧设置有挂装把手。
13.可选地,所述机箱上设置有散热结构。
14.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风冷结构。
15.可选地,所述风冷结构包括罩设于所述机箱的背部的后壳罩和设置于所述机箱的背部且位于所述后壳罩内的第一风扇机组,所述后壳罩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16.可选地,所述后壳罩的顶部设置有帽罩,所述帽罩的顶面为封闭面,所述第二通风口为形成于所述帽罩的周向壁面呈均匀密布的通风孔。
17.可选地,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散热器,所述第一风扇机组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布置,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机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为进风口。
18.可选地,所述电能转换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电抗器,所述电抗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后壳罩内,所述电抗器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方且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布置。
19.可选地,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将所述机箱的内部分隔成自后向前依次分布的后安装腔和前安装腔。
20.可选地,所述电能转换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功率板、电解电容板、交流输出板和控制板,其中,所述功率板和所述电解电容板布置于所述后安装腔,所述交流输出板和所述控制板布置于所述前安装腔。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盒和所述第二接线盒分别布置于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所述机箱对应安装所述第一接线盒侧的内箱壁上设置有防雷板和第一磁环,且所述第一磁环位于所述防雷板的上方,所述机箱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接线盒侧的内箱壁上设置有第二磁环。
22.可选地,所述机箱内部靠近所述第一接线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扇机组,所述第二风扇机组包括靠近所述机箱的上部布置的上风机和靠近所述机箱的下部布置的下风机。
23.可选地,所述功率板位于所述电解电容板的上方,所述交流输出板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上方,且所述下风机正对所述电解电容板布置。
24.可选地,所述电能转换系统还包括主接触器和辅助接触器,所述主接触器设置于所述下风机的上方,所述辅助接触器设置于所述下风机与所述机箱的内箱壁之间。
25.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该电能转换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装载有电能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均设置于机箱的外侧且与机箱相互独立;其中,第一接线盒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盒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这二者中的一者为输入接线端子,另一者为输出接线端子。该电能转换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均设置于机箱外侧且与机箱相互独立,第一接线端子设置于第一接线盒内,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第二接线盒内,且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这二者中的一者为输入接线端子,另一者为输出接线端子,也即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和机箱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维护空间,后期维护时,输入接线侧、输出接线侧和电能转换系统互不干扰,避免了维护期间整体密封失效的问题;此外,上述结构使得接线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转换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转换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转换装置去除后壳罩后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面视角下机箱内后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面视角下机箱内前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背部的风冷结构的气流走向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代表气流走向)。
33.其中,图1-图6中:
34.机箱1、导轨底座11、挂装把手12、前面板13、第一接线盒2、第二接线盒3、后壳罩4、帽罩40、第一通风口41、第二通风口42、第一风扇机组5、散热器6、电抗器7、功率板81、电解电容板82、交流输出板83、控制板84、主接触器85、辅助接触器86、安装隔板9、第二风扇机组10、上风机10a、下风机10b、防雷板101、第一磁环102、第二磁环103。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电能转换装置,以解决电能转换装置维护时容易出现整体密封失效的问题。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机箱,机箱1内装载有电能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均设置于机箱1的外侧且与机箱1相互独立;其中,第一接线盒2内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盒3内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且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这二者中的一者为输入接线端子(用于将电能转换系统的电能输入),另一者为输出接线端子(用于将电能转换系统的电能输出)。
38.该电能转换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均设置于机箱1外侧且与机箱1相互独立,第一接线端子设置于第一接线盒2内,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第二接线盒3内,且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这二者中的一者为输入接线端子,另一者为输出接线端子,也即第一接线盒2、第二接线盒3和机箱1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维护空间,后期维护时,输入接线侧、输出接线侧和电能转换系统互不干扰,避免了维护期间整体密封失效的问题;此外,上述结构使得接线操作更加方便。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盒2、第二接线盒3和机箱1,一般设计成各个密封腔室的防水等级均能够达到ip66,这样在后期维护安装时频繁开启第一接线盒2、第二接线盒3不会影响机箱1内部的密封,提升了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另外,为了方便对机箱1内部功能器件的安装及维护,对应机箱1的前面板13一般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形式,比如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方式等,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0.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电能转换装置具体可以是逆变器,也即输入接线端子为直流接线端子,输出接线端子为交流接线端子;也可以是整流器,也即输入接线端子为交流接线端子,输出接线端子为直流接线端子;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其他类型的电能转换装置,比如,输入接线端子和输出接线端子均为直流接线端子。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应用于相应的场景,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机箱1的外侧(比如底部)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导轨配合的导轨底座11,通过设计导轨底座11能够将机箱1安装至对应的安装导轨上;机箱1的外侧(比如背部)可以设置有挂装把手12,通过设计挂装把手12能够将机箱1挂装至对应的挂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机箱1上可以仅布置有导轨底座11,也可以仅布置有挂装把手12,也可以同时布置有导轨底座11和挂装把手12。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设计成同时具有导轨底座11和挂装把手12,因为这样布置使得电能转换装置的安装适应性更强,可以根据现场安装环境及客户需求提供挂装及导轨式安装等安装方式,安装方式具有多样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种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安装方式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安装方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电能转换装置的运行性能,避免温度过高,在机箱1上还可以设置有散热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结构具体可以是风冷结构,也可以是液冷结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
43.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当散热结构采用风冷结构时,该风冷结构具体可以包括罩设于机箱1的背部的后壳罩4和设置于机箱1的背部且位于后壳罩4内的第一风扇机组5,后壳罩4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41和第二通风口42,其中第一通风口41和第二通风口42这两者之一为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第一风扇机组用于提供气流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的动力。通过该种布置方式,通过运行第一风扇机组5,外界冷空气能够自进风口进入对机箱的背部进行换热冷却后,再从出风口流出实现散热。具体地,第一通风口41可以设置于后壳罩4的下部,第二通风口42可以设置于后壳罩4的上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通风口41和第二通风口42的布置位置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布置需求,选择布置在其他位置,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4.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后壳罩4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帽罩40,帽罩40的顶面为封闭面,第二通风口42为形成于帽罩40的周向壁面呈均匀密布的通风孔。通过将第二通风口42设计成该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增大第二通风口的整体通风面积,从而提升散热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异物通过后壳罩4的顶部直接进入后壳罩4内部。
4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风冷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机箱1的散热器6(具体可以设计在机箱1的背部),第一风扇机组5靠近第一通风口41布置,散热器6位于第一风扇机组5的上方,且第一通风口41为进风口。通过布置散热器6,并且将第一通风口41设计成进风口,第一风扇机组5靠近第一通风口41布置,使得进入后壳罩4的冷风气流由下向上流动,以流经散热器6基板的形式带走机箱1内部发热体导出的热量,能够有效提升对机箱1的背部的散热效果。
4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电能转换系统一般还包括设置于机箱1的电抗器7,其中,电抗器7至少部分位于后壳罩4内,电抗器7可以设计成位于散热器6的上方且靠近第二通风口42布置。通过这样布置,流过散热器6的气流可继续冷却电抗器7,使得风冷结构能够对电抗器7进行冷却,最终气流通过后壳罩4上部第二通风口42吹向外界,达到散热目的。其中,电抗器7具体可以安装于机箱1的后箱壁,并且至少部分自后箱壁伸入至后壳罩4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抗器的安装位置,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计在其他安装位置,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接线盒2内的输入接线端子具体可以为直流接线
端子,第二接线盒3内的输出接线端子可以为交流接线端子,此时电能转换装置为逆变器,对应的机箱1内的电能转换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设置于机箱1内部的功率板81、电解电容板82、交流输出板83和控制板84。机箱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安装隔板9,安装隔板9将机箱1的内部分隔成自后向前依次分布的后安装腔和前安装腔,功率板81和电解电容板82设置于后安装腔的后腔壁上,交流输出板83和控制板84设置于安装隔板9且位于前安装腔,其中,安装隔板9主要起到安装支撑作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直流接线端子与功率板81连接,交流接线端子与交流输出板83连接,具体连接时可以通过主接触器85和辅助接触器86连接,由于这部分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具体描述。工作时,电池侧输入到功率板81(电解电容板82用于直流侧储能滤波补充电容部分),再由功率板81上的三相逆变模块连接到电抗器7,再由电抗器7连接到交流输出板83,最终交流输出板83连接交流电网。通过该种方式,使得机箱1内部的整体布置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48.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具体可以分别布置于机箱1的左右两侧,机箱1对应安装第一接线盒2侧的内箱壁上设置有防雷板101和第一磁环102,且第一磁环102位于防雷板101的上方,机箱1对应安装第二接线盒2侧的内箱壁上设置有第二磁环103。通过设计防雷板101能够有效避免雷击损坏机箱1内部功能器件,并且靠近输入端布置防雷击效果更好;通过设计第一磁环102和第二磁环103能够有效提高电能转换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将防雷板101、第一磁环102和第二磁环103均固定于机箱1的内箱壁能够充分利用靠近内箱壁位置的空间。
4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分别布置于机箱1的左右两侧,具体可以是第一接线盒2位于机箱1的左侧,第二接线盒3位于机箱1的右侧;也可以是第一接线盒2位于机箱1的右侧,第二接线盒3位于机箱1的左侧。另外,这里左右方位是基于观察者面向机箱1的正面时,以观察者感知的方位定义的左右。
5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分别布置于机箱1的左右两侧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布置位置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布置位置,比如,第一接线盒2和第二接线盒3均位于机箱1的左侧或均位于机箱1的右侧,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51.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机箱1内部靠近第一接线盒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扇机组10,第二风扇机组10包括靠近机箱1的上部布置的上风机10a和靠近机箱1的下部布置的下风机10b。通过布置上风机10a和下风机10b,能够使得机箱内部实现气流内循环,防止局部过热;另外,上风机10a能够对机箱1内靠近上部的功能器件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下风机10b能够对机箱1内靠近下部的功能器件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52.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功率板81位于电解电容板82的上方,交流输出板83位于控制板84的上方,且下风机10b正对电解电容板82布置,通过设计成该种能够形式,上风机10a能够对交流输出板83和功率板81的上方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下风机10b能够对电解电容板82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53.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电能转换系统还可以包括主接触器85和辅助接触器86,其中,主接触器85可以设置于下风机10b的上方,辅助接触器86可以设置于下风机10b与机箱1的内箱壁之间。通过该种布置方式,使得整体布局更加紧凑,结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布置方式及布置位置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举例而已,
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在其他位置,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5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5.应当理解,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56.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58.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9.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流程图,则该流程图是用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60.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