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色彩显示可像素补偿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19:37: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色彩显示可像素补偿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模组简单点说就是屏 背光灯组件,液晶电视的显示部件就是液晶显示模组,其地位相当于crt中的显像管,其它部分包括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外壳等部件构成,模组主要分为屏和背光灯组件,两部分被组装在一起,但工作的时候是相互独立的(即电路不相关),液晶显示的原理是背光灯组件发出均匀的面光,光通过液晶屏传到我们的眼睛里,屏的作用就是按像素对这些光进行处理,以显示图像,而现有的背光灯组件通常都是由背光源、导光板、反射膜以及扩散膜所构成。
3.但是现在技术的白光led光源无法提供非常纯净的白色光源,并由于红绿蓝光的配比不平均,进而导致色彩显示效果不理想,同时易发生增光片和显示玻璃之间的相互吸附,导致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易出现痕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色彩显示可像素补偿的液晶显示模组,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成像时易出现印迹造成色彩显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色彩显示可像素补偿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对称设有led光源板,导光板的底端设有第一反射膜,导光板的顶端设有第二反射膜,第二反射膜的顶端设有扩散片,扩散片的顶端设有第一偏光板,第一偏光板的顶端设有第一增光板,第一增光板的顶端设有玻璃基板,玻璃基板靠近第一增光板的一侧等距离设有像素槽,玻璃基板远离像素槽的一侧设有滤光片,滤光片的顶端依次设有第二偏光板、第二增光板和显示玻璃,第二增光板位于第二偏光板和显示玻璃之间,显示玻璃靠近第二增光板的一侧设有粗糙部。
6.可选的,所述粗糙部由凸块一和凸块二交替排列组成,像素槽为u形结构,显示玻璃的顶端设有保护膜。
7.可选的,所述第一增光板和第二增光板的上表面均等距离设有凸起,凸起为锥形结构,凸起的表面设有光学薄膜。
8.可选的,所述led光源板由pcb板和和若干个led灯组组成,pcb板上等距离安装有led灯组。
9.可选的,所述led灯组包括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其中一个pcb板上由红光led、绿光led和白光led依次排列,其中另一个pcb板上由绿光 led、红光led和白光led依次排列。
10.可选的,所述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的直径与导光板的厚度相等。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增光板、玻璃基板、第二增光板、显示玻璃、粗糙部、光学薄膜和凸起,有效的削弱显示玻璃与第二增光板之间的吸附效应,进而避免在显示玻璃上成像时出现印迹;通过红光led和绿光 led的设计,可以对衰减的颜色进行适当的补偿,可以提高色彩饱和度,同时通过像素槽和滤光片的作用,可以对白光中的蓝光与黄光进行过滤,进而达到增强显示屏的色彩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导光板;2、led光源板;3、第一反射膜;4、第二反射膜;5、扩散片;6、第一偏光板;7、第一增光板;8、玻璃基板;9、像素槽;10、滤光片;11、第二偏光板;12、第二增光板;13、显示玻璃;14、保护膜; 15、粗糙部;16、光学薄膜;17、凸起;18、pcb板;19、led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板1,导光板1的两侧对称设有led光源板2,导光板1的底端设有第一反射膜3,导光板1的顶端设有第二反射膜4,第二反射膜4的顶端设有扩散片5,扩散片5的顶端设有第一偏光板6,第一偏光板6的顶端设有第一增光板7,第一增光板7的顶端设有玻璃基板8,玻璃基板8靠近第一增光板7的一侧等距离设有像素槽9,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像素槽9的槽口中通过喷墨打印有量子点材料与扩散离子材料,可以对白光中的黄光和蓝光起到过滤作用,从而可以增强显示屏的色彩显示效果,玻璃基板8远离像素槽9的一侧设有滤光片10,滤光片10的顶端依次设有第二偏光板11、第二增光板12和显示玻璃13,第二增光板12 位于第二偏光板11和显示玻璃13之间,显示玻璃13靠近第二增光板12的一侧设有粗糙部15。
20.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粗糙部15由凸块一和凸块二交替排列组成,其中,凸块一和凸块二的高度不同;像素槽9为u形结构;显示玻璃13的上表面设有保护膜14,第一增光板7和第二增光板12的上表面均等距离设有凸起17,凸起17为锥形结构,凸起17的外部设有光学薄膜16。
21.通过在显示玻璃13下表面设有粗糙部15,可以提高显示玻璃13下表面的粗糙度,通过在第二增光板12的顶部设有凸起17,进而可以削弱显示玻璃 13与第二增光板12之间的吸附效应,同时在第二增光板12的上表面设置凸起17,使凸起17与粗糙部15不容易形成啮合的效果,进而可以进一步削弱吸附效应。
22.同时通过像素槽9和滤光片10的作用,可以对led灯组19中产生的白光起到过滤作用,用以减少白光中的蓝光与黄光,从而达到增强显示屏色彩显示效果。
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led光源板2由pcb板 18和若干个led灯组19组成。pcb板18上等距离安装有led灯组19;led 灯组19包括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其中一个pcb板18上由红光led、绿光led和白光led依次排列,另一个pcb板18上由绿光led、红光led和白光led依次排列,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的直径与导光板1的厚度相等。
24.通过设置有红光led和绿光led,可以对衰减的颜色进行适当的补偿,通过混光可以极大提高最终输出的色域范围,同时通过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采用不同的排列放置,可使得色彩分布均匀,进而可以极大的提高色彩饱和度。
25.工作原理:工作时,led灯组19中的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工作,所射出的光会在第一反射膜3和第二反射膜4的作用下向导光板1的中间部位流去,并会在第二反射膜4的作用下被导向扩散片5,在经过扩散片5 的作用下再射向第一偏光板6,在经过一第一偏光板6的作用后被射向第一增光板7,进而通过第一增光板7射向玻璃基板8,通过玻璃基板8上设置的像素槽9,在像素槽9中的量子点材料与扩散材料的作用下对白光中过多的蓝光与黄光进行滤除,并再经过滤光片10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进而光会射向第二偏光板11,接着射向第二增光板12,最后穿过显示玻璃13进行成像,从而可以增强显示玻璃13的色彩显示效果,通过光学薄膜16、凸起17和粗糙部15的作用,可以削弱显示玻璃13与第二增光板12之间的吸附效应,有效避免在显示玻璃13上成像时出现印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