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用冷热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7:1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冷热杯架,更详细地,涉及如下汽车用冷热杯架:可以通过增大向收纳于杯架中的饮料传导热的效率,来在短时间内在汽车里喝到冷饮、热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内部设置有可在收纳要乘坐汽车的乘客所携带的装有饮料的杯子或者饮料容器的情况下行驶的杯架。
3.虽然这种杯架只有单纯把持功能,但一部分汽车中还设置有兼备冷热藏功能的杯架。
4.但这种以往的汽车用冷热杯架只单纯依靠热传导进行冷热藏,具有无法进行充分的冷热藏的问题。
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往利用珀尔帖器件进行仅通过杯架本体的热传导来承担收纳于内部的杯子的冷热藏。
6.但在杯子与杯架的接触面积小的情况下,这种技术无法正常发挥冷热藏的功能。
7.即,杯子与杯架的尺寸通常不一致,并且,有些杯子在杯子的下面形成凹陷形态,若杯子的材质为热传导率低的纸杯等,则几乎不发生经传导的热传递,呈现出杯子的温度与周边的温度相一致的倾向。
8.因此,需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开发能够正常发挥冷热藏功能的杯架。
9.并且,在美国专利us 5720171 b1“用于加热和冷却饮料的装置(device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a beverage)”中提出了一种杯架,但这也只是通过传导来实现杯架的冷热藏,实质上的冷热藏效率非常低。
10.上述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事项仅用于增进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不应被认定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掌握的现有技术。
11.现有技术文献
12.专利文献
13.专利文献1:us 5720171 b1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汽车用冷热杯架:通过循环管的空气吸入口向热交换杯供给经与热电器件接触来使散热板进行吸热及散热的空气,在向上述热交换杯供给的同时与装在容器或杯子中的饮料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通过循环管的空气排出口向散热板流入后,在经过热交换后再次向热交换杯供给,同时,上述热交换杯也通过向散热板传导热来与装在容器或杯子中的饮料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在汽车里制备并喝到冷饮或热饮。
15.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包括:隔热杯100,形成上部开口的容器收容部110,以收容饮料容器;热交换杯200,设置于在上述隔热杯100所形成的容器收
容部110;循环管300,以在上述热交换杯200形成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的方式设置;循环扇700,使空气通过形成于上述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流入热交换杯200的内部并循环;散热板400,使通过上述循环扇700流入到热交换杯200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循环管300再次向热交换杯200供给;热电器件600,以使上述散热板400吸热及散热的方式设置。
16.另一方面,更优选地,在设置有上述热电器件600的散热板400设置用于向外部排出热量的散热扇800,当上述散热板400通过热电器件600吸热时,可以有效地向外部排出热量并使散热板400吸热。
17.并且,上述散热板400以固定结合于在一侧部设置有散热扇800的散热管500的状态设置于隔热杯100,这样一来,使上述散热板400保持以不因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外力而移动的方式固定设置的状态,与此同时,可通过设置于上述散热板400内部的热交换销410来充分调节空气。
18.另一方面,更优选地,通过在设置有上述热交换杯200的隔热杯100的上部设置外罩900,来达到从外部看不到设置于上述热交换杯200的循环管300和循环扇700。
19.根据本发明,在以冷藏或热藏的状态保存饮料方面,与以往的冰箱相比,不但使性能最大化,而且通过在不使热量向杯架的外部排出的情况下进行再循环的方式提高热效率,从而在提高使用人员的便利性的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车里制备并饮用冷饮或热饮,因此属于具有还提高商品价值等效果的非常有用的发明。
附图说明
20.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21.图2为示出散热板设置于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状态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空气循环图。
23.附图标记的说明
24.100:隔热杯
25.110:容器收容部
26.200:热交换杯
27.300:循环管
28.310:空气吸入口
29.320:空气排出口
30.400:散热板
31.500:散热管
32.600:热电器件
33.700:循环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成。
35.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示出散热板设置于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的空气循环
图。
36.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汽车用冷热杯架饮料容器包括:隔热杯100,形成上部开口的容器收容部110,以收容饮料容器;热交换杯200,设置于在上述隔热杯100所形成的容器收容部110;循环管300,以在上述热交换杯200形成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的方式设置;循环扇700,使空气通过形成于上述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流入热交换杯200的内部并循环;散热板400,使通过上述循环扇700流入到热交换杯200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循环管300再次向热交换杯200供给;以及热电器件600,以使上述散热板400吸热及散热的方式设置。
37.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设置有上述热电器件600的散热板400设置用于向外部排出热量的散热扇800,当上述散热板400通过热电器件600吸热时,可以有效地向外部排出热量并使散热板400吸热。
38.并且,上述散热板400以固定结合于在一侧部设置有散热扇800的散热管500的状态设置于隔热杯100,这样一来,可使上述散热板400保持以不因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外力而移动的方式固定设置的状态,与此同时,可通过设置于上述散热板400内部的热交换销410来充分调节空气。
39.另一方面,通过在设置有上述热交换杯200的隔热杯100的上部设置外罩900,来达到从外部看不到设置于上述热交换杯200的循环管300和循环扇700。
40.并且,如图2所示,设置于上述散热板400的热交换销410以形成流路的方式弯曲,当空气通过形成于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流入并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空气排出口320再次顺畅地向热交换杯200的内部进行供给,从而实现循环。
41.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将在散热板400固定设置于在一侧部设置有散热扇800的散热管500的状态下在隔热杯100的下部实现固定设置,通过安装来使得热交换杯200的底面与固定设置于上述散热管500的散热板400的上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来在上述热交换杯200形成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
42.另一方面,以可操作的方式在形成上述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的热交换杯200的一侧部设置循环扇700。
43.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依次将散热管500、散热板400、热交换杯200以及循环管300设置于隔热杯100后,以在外部看不到上述散热管500、散热板400、热交换杯200以及循环管300的方式使外罩900与隔热杯100的上部相结合。
44.这样一来,当散热板400通过热电器件600吸热或散热时,从上述散热板400产生的热量或冷气向热交换杯200传递,传递到上述热交换杯200的热量将传递到装在保管于内部的容器或杯子中的内容物。
45.在此情况下,与装在上述容器或杯子中的内容物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循环扇700的作用下通过形成于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来向热交换杯200的外部排出并向散热板400流入,流入到上述散热板400的空气在与热交换销410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形成于循环管300的空气排出口320再次向热交换杯200供给,从而与装在容器或杯子中的内容物进行热交换。
46.在此情况下,通过上述空气吸入口310和空气排出口320循环的空气沿着在装有内容物的容器或杯子的外部面与热交换杯200的内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流动,并与装在上
述容器或杯子中的内容物进行热交换。
47.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于散热板400的热交换销410以形成多个流路的方式弯曲,因而沿着在上述容器或杯子的外部面与热交换杯200的内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流动并与装在上述容器或杯子中的内容物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沿上述流路并通过形成于循环管300的空气吸入口310流入来进行热交换后,将通过空气排出口320再次顺畅地向热交换杯200的内部供给,从而实现循环。
48.并且,通过散热扇800来向散热管500的外部排出因使用热电器件600而产生的余热,这样一来,将防止余热积蓄在散热板400内部,同时提高杯架的冷热藏性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