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6:3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被用作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设备之一。另外,制冷循环装置例如搭载于空调装置以及制冷装置。
3.作为构成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设备之一的压缩机的种类之一,以往,公知有如下这样的压缩机:构成为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被暂时排出到密闭容器内的排出室的结构,并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例如,作为这样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公知有涡旋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详细而言,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具备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该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形成有排出口,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排出。另外,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该密闭容器收纳有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另外,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还具备排出阀机构,该排出阀机构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
4.若对以往的排出阀机构的周边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压缩机构部在排出口的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另外,排出阀机构具备一部分固定于压缩机构部的簧片阀。簧片阀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簧片阀从与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固定部位朝向排出口延伸,并且末端部与阀座接触。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簧片阀中的与排出口相对的部位。因此,若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则由于该制冷剂的压力,簧片阀以与压缩机构之间的固定部位为固定端发生弹性变形,而簧片阀的末端部从阀座离开。由此,排出口打开。于是,在压缩机构部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排出,并通过阀座与簧片阀之间,流入排出室。另外,若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则簧片阀的弹性变形恢复,簧片阀的末端部与阀座接触。由此,排出口关闭,制冷剂从排出口向排出室的流入结束。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1173号公报
6.在簧片阀的弹性变形恢复,排出口被簧片阀关闭时,簧片阀的与阀座接触的接触部位被施加向阀座碰撞时的冲击。为了抑制簧片阀因该冲击而损伤,需要将簧片阀的与阀座接触的接触部位的厚度加厚到某种程度。这里,如上所述,以往的簧片阀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因此,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簧片阀的刚性提高,簧片阀难以弹性变形。其结果,在排出口打开时,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缝隙变小,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流路阻力增加。因此,对于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以往的压缩机而言,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存在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难以流入排出室,而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簧片阀的损
伤,还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的压缩机。
8.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形成有排出口,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密闭容器,收纳上述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以及排出阀机构,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从上述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上述排出口,上述压缩机构部在上述排出口的上述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上述排出阀机构具备簧片阀,该簧片阀从与上述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固定部位向上述排出口延伸,并与上述阀座接触,上述排出阀机构构成为,上述簧片阀由于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以上述固定部位为固定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使上述压缩机构部的内部与上述排出室连通,上述簧片阀具备:第1板厚部,包含与上述阀座接触的部位;和第2板厚部,从上述第1板厚部朝向上述固定部位延伸,上述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上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
9.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接触的部位的第1板厚部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第1板厚部薄的第2板厚部,比以往抑制簧片阀难以弹性变形的情况。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接触的部位的第1板厚部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比以往抑制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1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
12.图3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的簧片阀的俯视图。
1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
14.图5是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的阀按压件的端部周边的图。
15.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16.图7是表示图6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17.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18.图9是表示图8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19.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是构成为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被暂时排出到密闭容器内的排出室的结构,并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压缩机。以往,作为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压缩机,公知有涡旋压缩机、叶片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往复式压缩机等各种压缩机。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
以涡旋压缩机为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采用于涡旋压缩机的发明。也可以在涡旋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中采用本发明。另外,在用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各附图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构成部件的大小,有时与使用本发明实际制造出的压缩机的构成部件的大小不同。
21.实施方式1
22.图1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23.以下,基于图1,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压缩机200是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设备之一。更详细而言,压缩机200吸入在制冷循环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而排出。制冷循环装置用于冰箱、冷冻库、自动贩卖机、空调装置、制冷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等各种工业设备中。
24.压缩机200为涡旋压缩机,且具备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10、密闭容器1、以及排出阀机构100。压缩机构部10形成有排出口32,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32排出。压缩机构部10为具备固定涡旋件11以及摆动涡旋件21的涡旋式压缩机构部。在密闭容器1收纳有压缩机构部10以及排出阀机构100。另外,在密闭容器1的内部形成有排出室9,该排出室9供从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排出阀机构100从排出室9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口32。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具备收纳于密闭容器1的电动机40以及驱动轴50。驱动轴50将电动机40的驱动力传递到压缩机构部10。以下,对压缩机200的结构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25.密闭容器1构成压缩机200的外廓。在本实施方式1中,密闭容器1具备中央壳体2、上壳体3以及下壳体4。中央壳体2是上部以及下部开口的筒状部件。上壳体3是堵住中央壳体2的上部的开口部的部件。下壳体4是堵住中央壳体2的下部的开口部的部件。另外,在密闭容器1的底部形成有储油部。在储油部存积有向压缩机构部10等滑动部供给的冷冻机油。
26.密闭容器1的内部被压缩机构部10的固定涡旋件11和后述的框架60分隔成流入室8和上述的排出室9。具体而言,如后述那样,框架60配置在固定涡旋件11的下方。在密闭容器1内,框架60的下方的位置成为流入室8,固定涡旋件11的上方的位置成为排出室9。而且,在密闭容器1设置有与流入室8连通的吸入管6、和与排出室9连通的排出管7。在本实施方式1中,吸入管6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中央壳体2。排出管7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上壳体3。
27.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吸入管6向流入室8流入。即,在压缩机构部10要被压缩的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向流入室8流入。在压缩机构部10被压缩并从排出口3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向排出室9流入。因此,流入室8与排出室9相比,成为低压的空间。换言之,排出室9与流入室8相比,成为高压的空间。流入到排出室9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排出管7向压缩机200的外部流出。
28.在密闭容器1的内部还以在驱动轴50的轴向上隔着电动机40相对的方式收纳有框架60和副框架65。框架60保持压缩机构部10。框架60配置于电动机40的上侧,位于电动机40与压缩机构部10之间。副框架65位于电动机40的下侧。框架60以及副框架65通过热压配合等方式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中央壳体2的内周面。
29.驱动轴50将电动机40的驱动力传递到摆动涡旋件21。摆动涡旋件21与驱动轴50偏心地连结,并经由十字环70与框架60组合。即,十字环70配置于摆动涡旋件21与框架60之间。详细而言,十字环70配置于摆动涡旋件21的后述的台板22与框架60之间。十字环70具备
环部71、设置于环部71的上表面的一对键72、以及设置于环部71的下表面的一对键73。另一方面,在摆动涡旋件21的台板22的下表面22a形成有供一对键72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一对键槽26。另外,在框架60形成有供一对键73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一对键槽61。在摆动涡旋件21因电动机40的驱动力而欲旋转时,通过十字环70限制摆动涡旋件21的自转。因此,在摆动涡旋件21因电动机40的驱动力而欲旋转时,摆动涡旋件21不自转而是进行公转运动。即,摆动涡旋件21进行摆动运动。
30.压缩机构部10如上所述具备固定涡旋件11以及摆动涡旋件21。固定涡旋件11具备台板12和渦卷齿13。渦卷齿13设置于台板12的下表面。固定涡旋件11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而固定于框架60。
31.摆动涡旋件21具备台板22和渦卷齿23。台板22的上表面与固定涡旋件11相对。渦卷齿23呈与渦卷齿13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并设置于台板22的上表面。另外,摆动涡旋件21在台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中空圆筒形状的突起部24。
32.摆动涡旋件21以及固定涡旋件11以组合了渦卷齿23和渦卷齿13的状态配置于密闭容器1内。在组合了渦卷齿23和渦卷齿13的状态下,渦卷齿23的卷绕方向与渦卷齿13的卷绕方向相反。这样,通过组合固定涡旋件11的渦卷齿13和摆动涡旋件21的渦卷齿23,而在渦卷齿13与渦卷齿23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30。压缩室30的容积因摆动涡旋件21的摆动运动而变化。此外,在固定涡旋件11的渦卷齿13的末端设置有密封部件14,以减少制冷剂从渦卷齿13与摆动涡旋件21的台板22之间的泄漏。同样,在摆动涡旋件21的渦卷齿23的末端设置有密封部件27,以减少制冷剂从渦卷齿23与固定涡旋件11的台板12之间的泄漏。
33.在固定涡旋件11的台板12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使压缩室3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15。即,在压缩室30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口15,从压缩室30的内部向压缩室30的外部流出。此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的压缩机构部10具备排出腔室31。排出腔室31在压缩室30的外部侧覆盖连通口15。排出腔室31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于固定涡旋件11的台板12的上表面。另外,在排出腔室31形成有排出口3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在压缩室30被压缩的制冷剂从连通口15向排出腔室31的内部排出,其后从排出口32向排出室9流入。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排出室9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口32的排出阀机构100安装于排出腔室31。该排出阀机构100防止制冷剂从排出室9向排出口32逆流。对排出阀机构100的详细情况进行后述。
34.框架60具有从下方与摆动涡旋件21的台板22的下表面22a相对的面。该面是将摆动涡旋件21支承为能够摆动的面,且是支承在制冷剂的压缩过程中作用于摆动涡旋件21的载荷的面。因此,以改善与摆动涡旋件21的台板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滑动性为目的,在该面设置有推力板25。另外,在框架60形成有将流入到流入室8的制冷剂向压缩机构部10内引导的未图示的流路。
35.向驱动轴50供给驱动力的电动机40具有定子41和转子42。定子41通过热压配合等方式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中央壳体2的内周面。另外,定子41与电源端子5电连接,从该电源端子5被供给电力。转子42配置于定子41的内周侧,通过热压配合等方式与驱动轴50的后述的主轴部51连接。
36.驱动轴50具备主轴部51、和设置于主轴部51的上端的偏心轴部52。主轴部51的上部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轴承62,该主轴承62设置于框架60。另外,主轴部51的下部能够旋转
地支承于副轴承66,该副轴承66设置于副框架65。此外,在副框架65还设置有容积型的泵53。存积在密闭容器1的上述储油部中的冷冻机油被泵53汲取,并通过形成于驱动轴50的油供给孔54,供给到压缩机构部10等的滑动部。
37.当主轴部51旋转时,相对于主轴部51偏心的偏心轴部52相对于主轴部51,以成为主轴部51的轴心与偏心轴部5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的半径旋转。由此,与偏心轴部52连结的摆动涡旋件21欲相对于主轴部51以上述的半径旋转。换言之,摆动涡旋件21欲相对于被固定的固定涡旋件11以上述的半径旋转。此时,如上所述,摆动涡旋件21被十字环70限制自转。因此,摆动涡旋件21相对于固定涡旋件11以上述的半径摆动。
38.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具备第1平衡配重55以及第2平衡配重56,以抵消因摆动涡旋件21的摆动而产生的载荷的不平衡。第1平衡配重55通过热压配合等方式安装于主轴部51中的成为框架60与转子42之间的位置。第2平衡配重56安装于转子42的下部。
39.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的簧片阀的俯视图。此外,在图3中以作为假想线的双点划线表示簧片阀110与阀座35接触的状态下的该阀座35的外周部35a的位置。以下,使用图2以及图3,对排出阀机构100周边的结构和排出阀机构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40.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腔室31在排出口32的排出室9侧的端部的周缘,例如具备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环状的阀座35。排出阀机构100具备从排出室9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压缩机构部10的排出口32的簧片阀110。簧片阀110在固定部位固定于排出腔室31。在本实施方式1中,簧片阀110的端部111成为簧片阀110的与排出腔室31之间的固定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作为螺栓的固定件101,将簧片阀110固定于排出腔室31。具体而言,在簧片阀110的端部111形成有贯通孔113。通过将插入于贯通孔113的固定件101拧入形成于排出腔室的内螺纹部,而将簧片阀110固定于排出腔室31。
41.簧片阀110从作为固定部位的端部111朝向排出口32延伸。而且,端部112与阀座35接触。换言之,端部112落座于阀座35。若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施加到端部112,则端部111成为固定端,端部112成为自由端,簧片阀110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压缩机构部10的内部与排出室9连通。更详细地进行说明,若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则由于该制冷剂的压力,簧片阀110以端部111为固定端发生弹性变形,端部112从阀座35离开。由此,排出口32打开。于是,在压缩机构部10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32排出,并通过阀座35与簧片阀110之间,流入排出室9。另外,若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则簧片阀110的弹性变形恢复,簧片阀110的端部112与阀座35接触。由此,排出口32关闭,制冷剂从排出口32向排出室9的流入结束。另外,由此,防止制冷剂从排出室9向排出口32逆流。
42.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排出阀机构100具备阀按压件120。阀按压件120在簧片阀110由于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弹性变形时与该簧片阀110接触,由此防止簧片阀110过度弯曲。具体而言,阀按压件120配置于簧片阀110的上方。在阀按压件120的端部121形成有贯通孔123。通过将插入于贯通孔123的固定件101拧入形成于排出腔室的内螺纹部,而使阀按压件120与簧片阀110一起固定于排出腔室31。另外,阀按压件120的端部122配置于簧片阀110的端部112的上方。而且,在簧片阀110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随着从端部121朝向端部122,簧片阀110与阀按压件12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宽。由此,在簧片阀110因从
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弹性变形时,簧片阀110与阀按压件120接触,能够防止簧片阀110过度弯曲。
43.这里,以往的簧片阀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簧片阀110根据场所而厚度不同。具体而言,端部112侧的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在内的部位,成为厚度t1的第1板厚部114。另外,从第1板厚部114朝向作为固定部位的端部111延伸的部位,成为厚度t2的第2板厚部115。而且,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比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厚。此外,如在实施方式2中后述的那样,在第1板厚部114形成有凹凸的情况下,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表示第1板厚部114的最大厚度。
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上观察第1板厚部114以及阀座35时,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配置在比阀座35的外周部35a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1板厚部114以及阀座35时,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配置于比阀座35的外周部35a靠外侧的位置。
45.接下来,对压缩机200的动作进行说明。
46.若对电源端子5通电,则在定子41的电线部流动有电流,而产生磁场。该磁场以使转子42旋转的方式动作。即,在转子42产生转矩,转子42旋转。当转子42旋转时,与转子42连接的驱动轴50也随之旋转。当驱动轴50旋转时,被十字环70限制自转的摆动涡旋件21进行摆动运动。由此,压缩机200通过公知的压缩原理开始制冷剂的压缩。此外,在转子42旋转时,通过第1平衡配重55以及第2平衡配重56,抵消因摆动涡旋件21摆动而产生的载荷的不平衡。
47.若开始制冷剂的压缩,则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吸入管6流入密闭容器1内的流入室8。流入到流入室8的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框架60的未图示的流路,从压缩机构部10的外周侧被吸入压缩室30。另外,流入到流入室8的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的剩余的一部分,对存积于密闭容器1的储油部中的冷冻机油以及电动机40等进行冷却。
48.压缩室30在通过摆动涡旋件21的摆动运动向摆动涡旋件21的中心移动时,体积缩小。通过该工序,被吸入压缩室30的低温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这样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固定涡旋件11的连通口15向排出腔室31流入。而且,若流入并存积于排出腔室31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即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则由于该制冷剂的压力,簧片阀110以端部111为固定端发生弹性变形,端部112从阀座35离开。由此,排出口32打开。于是,在压缩机构部10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32排出,并通过阀座35与簧片阀110之间,流入排出室9。流入到排出室9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排出管7,向压缩机200的外部流出。
49.另外,若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则簧片阀110的弹性变形恢复,簧片阀110的端部112与阀座35接触。由此,排出口32关闭,制冷剂从排出口32向排出室9的流入结束。另外,由此,防止制冷剂从排出室9向排出口32逆流。
50.然而,当簧片阀110的弹性变形恢复,排出口32被簧片阀110关闭时,簧片阀110的与阀座35接触的接触部位被施加向阀座35碰撞时的冲击。为了抑制簧片阀110因该冲击而损伤,需要将簧片阀110的与阀座35接触的接触部位的厚度加厚到某种程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簧片阀110中,也将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接触部位在内的第1板厚部114的
厚度t1,设为在向阀座35碰撞时能够抑制第1板厚部114的损伤的厚度。
51.这里,以往的簧片阀如上所述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因此,在以往的簧片阀中,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簧片阀的刚性提高,簧片阀难以弹性变形。其结果,在排出口打开时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缝隙缩小,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流路阻力增加。因此,在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以往的压缩机中,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在压缩机构部被压缩的制冷剂难以流入排出室,该压缩机的性能降低。
52.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的簧片阀110中,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比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厚。换言之,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比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薄。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在内的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第1板厚部114薄的第2板厚部115,比以往抑制簧片阀110难以弹性变形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在内的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的情况下,也能够比以往抑制性能的降低。
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簧片阀110中,通过使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比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薄,能够比由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构成的以往的簧片阀,抑制第1板厚部114向阀座35碰撞时的冲击。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能够比以往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簧片阀110中,在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上观察第1板厚部114以及阀座35时,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配置于比阀座35的外周部35a靠外侧的位置。在第1板厚部114向阀座35碰撞时,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最容易损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由于将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配置于比阀座35的外周部35a靠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第1板厚部114的外周部114b与阀座35的碰撞,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55.此外,在以往的涡旋压缩机中也存在不具备排出腔室31的涡旋压缩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也可以为不具备排出腔室31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从固定涡旋件11的连通口15向排出室9排出在压缩机构部10被压缩的制冷剂。即,连通口15作为排出口发挥功能。在压缩机200构成为这样不具备排出腔室31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在作为排出口发挥功能的连通口15的排出室9侧的端部的周缘设置阀座35即可。而且,只要将排出阀机构100安装于固定涡旋件11的例如台板12即可。
56.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构成簧片阀110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存在第1板厚部114中的与阀按压件120相对的表面部114a比第2板厚部115中的与阀按压件120相对的表面部115a向阀按压件120侧突出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4那样构成阀按压件120。
57.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的阀按压件的端部周边的图。此外,图5是表示阀按压件120的端部122周边的图。另外,在图5中以作为假想线的双点划线表示与阀按压件120接触时的簧片阀110的第1板厚部114以及第2板厚部115。
58.在图4所示的阀按压件120中,在与簧片阀110相对的表面部120a,在簧片阀110与
阀按压件120接触时与第1板厚部114相对的部位形成有阀按压件凹部124,该阀按压件凹部124供第1板厚部114在簧片阀110与阀按压件120接触时进入。阀按压件凹部124的凹陷量与第1板厚部114的表面部114a的从第2板厚部115的表面部115a突出的突出量大致相同。通过这样构成阀按压件120,从而在簧片阀110发生弹性变形并与阀按压件120接触时,第1板厚部114以及第2板厚部115均与阀按压件120接触,从而能够用阀按压件120大致均匀地按压簧片阀110整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59.以上,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具备压缩机构部10、密闭容器1以及排出阀机构100。压缩机构部10是形成有排出口32并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32排出的涡旋式压缩机构部。密闭容器1收纳有压缩机构部10,并在内部形成有供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9。排出阀机构100收纳于密闭容器1,从排出室9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32。另外,压缩机构部10在排出口32的排出室9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35。另外,排出阀机构100具备簧片阀110,该簧片阀110从与压缩机构部10之间的固定部位向排出口32延伸,并与阀座35接触。另外,排出阀机构10构成为,由于从排出口32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簧片阀110以上述固定部位为固定端发生弹性变形,而使压缩机构部10的内部与排出室9连通。另外,簧片阀110具备:第1板厚部114,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和第2板厚部115,从第1板厚部114朝向上述固定部位延伸。而且,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比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厚。
60.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中,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在内的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第1板厚部114薄的第2板厚部115,比以往抑制簧片阀110难以弹性变形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在内的第1板厚部114的厚度t1的情况下,也能比以往抑制性能的降低。
61.实施方式2
62.簧片阀110不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2中,介绍几个簧片阀110的例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同样,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63.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图7是表示图6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64.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簧片阀110的第1板厚部114,在与排出口32相对的部位,形成有沿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凹陷的簧片阀凹部116。通过在第1板厚部114形成簧片阀凹部116,能够使第1板厚部114轻型化。而且,通过使第1板厚部114轻型化,能够减轻第1板厚部114向阀座35碰撞时的冲击。因此,通过在第1板厚部114形成簧片阀凹部116,能够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6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考虑到簧片阀110的加工容易度等,而将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t3形成为与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相同。然而,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t3也可以与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不同。例如,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t3,也可以比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薄。通过这样构成簧片阀110,能够使第1板厚部114进一步轻型化,从而能够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另外,例如,第2板厚部115的厚度t2也可以比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
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t3薄。通过这样构成簧片阀110,第2板厚部115的刚性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第1板厚部114向阀座35碰撞时的冲击,从而能够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66.另外,在第1板厚部114形成簧片阀凹部116的情况下,簧片阀凹部116的形成位置优选为图6所示的位置。具体而言,在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上观察第1板厚部114以及排出口32时,簧片阀凹部116优选为形成于比排出口32的周缘部32a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形成簧片阀凹部116,从而在第1板厚部114中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成为厚度t1的厚度厚的部位。因此,通过这样形成簧片阀凹部116,能够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67.这里,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排出口32由使压缩机构部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33、和形成于该贯通孔33的排出室9侧的端部的周缘的锥部34形成。即,排出口32的周缘部32a成为锥部34的外周侧的周缘部。在这样的结构的排出口32中,在比排出口32的周缘部32a靠内侧的位置形成簧片阀凹部116的情况下,簧片阀凹部116的形成位置更优选为如下所示的位置。在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上观察第1板厚部114以及排出口32时,簧片阀凹部116的周缘部116a更优选为配置于锥部34的外周侧的周缘部32a的内侧,且比贯通孔33的周缘部33a靠外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形成簧片阀凹部116,在第1板厚部114中与阀座35接触的部位成为厚度t1的部位,还能够将簧片阀凹部116形成得大。因此,通过这样形成簧片阀凹部116,能够进一步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68.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图9是表示图8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69.形成于簧片阀110的第1板厚部114的凹部并不限定于一个凹部,例如,如图8以及图9所示,也可以在第1板厚部114形成有多个凹部。详细而言,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簧片阀110的第1板厚部114,在簧片阀凹部116的内侧,形成有沿第1板厚部114与阀座35的相对方向凹陷的第2簧片阀凹部117。通过这样构成簧片阀110,能够使第1板厚部114进一步轻型化,从而能够更抑制簧片阀110的损伤。
70.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71.上述的簧片阀凹部116的底部呈平坦形状。换言之,在形成有上述的簧片阀凹部116的第1板厚部114中,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一样。但并不局限于此,簧片阀凹部116的底部也可以呈曲面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随着从簧片阀凹部116的周缘部116a朝向簧片阀凹部116的中心部而连续地变薄。第2簧片阀凹部117的底部的形状也并不局限于平坦形状,也可以为曲面形状。此外,在簧片阀凹部116的底部呈曲面形状的情况下,上述的厚度t3表示在第1板厚部114的形成有簧片阀凹部116的部位的厚度中成为最小厚度的部位的厚度。
72.以上,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表示的压缩机200为涡旋压缩机,但压缩机200并不限定于涡旋压缩机。以往,作为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压缩机,除了涡旋压缩机以外,还公知有叶片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往复式压缩机等各种压缩机。压缩机200也可以为叶片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往复式压缩机等除涡旋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此时,只要在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的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设置上述的阀座350即可。而且,只要在密闭容器的排出室设置上述的排出阀机构100即可。由
此,压缩机200即使是除涡旋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示的效果。
73.附图标记说明
74.1...密闭容器;2...中央壳体;3...上壳体;4...下壳体;5...电源端子;6...吸入管;7...排出管;8...流入室;9...排出室;10...压缩机构部;11...固定涡旋件;12...台板;13...渦卷齿;14...密封部件;15...连通口;21...摆动涡旋件;22...台板;22a...下表面;23...渦卷齿;24...突起部;25...推力板;26...键槽;27...密封部件;30...压缩室;31...排出腔室;32...排出口;32a...周缘部;33...贯通孔;33a...周缘部;34...锥部;35...阀座;35a...外周部;40...电动机;41...定子;42...转子;50...驱动轴;51...主轴部;52...偏心轴部;53...泵;54...油供给孔;55...第1平衡配重;56...第2平衡配重;60...框架;61...键槽;62...主轴承;65...副框架;66...副轴承;70...十字环;71...环部;72...键;73...键;100...排出阀机构;101...固定件;110...簧片阀;111...端部;112...端部;113...贯通孔;114...第1板厚部;114a...表面部;114b...外周部;115...第2板厚部;115a...表面部;116...簧片阀凹部;116a...周缘部;117...第2簧片阀凹部;120...阀按压件;120a...表面部;121...端部;122...端部;123...贯通孔;124...阀按压件凹部;200...压缩机;t1...厚度;t2...厚度;t3...厚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