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3:29: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耳罩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头戴式耳机为了要讲求使用者配戴时的舒适性及语音通讯时的便利性,大多数会配置有贴附于使用者的耳朵的耳罩以及具有收音功能的麦克风。然而,头戴式麦克风在设计上为了考虑耳罩在替换时的方便性,会将麦克风设置于远离使用者的嘴巴的位置,造成麦克风容易因为距离过远而有收音不良的状况。因此,如何改进头戴式耳机的设计,使耳罩能方便地被替换并同时改善麦克风的收音效果是本领域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使用者可方便地替换耳罩,且麦克风具有良好的收音效果。
4.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包括一后盖、一收音孔、一麦克风组件以及一耳罩。后盖包括一周侧壁。收音孔形成于后盖的周侧壁,并贯穿周侧壁。麦克风组件设置于周侧壁的一内表面上且对应于收音孔,而与收音孔声学连结。耳罩可拆卸地组设于后盖,且耳罩包含有一泡棉及一包覆套。包覆套包括一延伸部及一包覆部,包覆部包覆泡棉,延伸部由包覆部一端延伸至周侧壁的一外表面上并覆盖收音孔,麦克风组件位于延伸部所包覆的范围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盖包括一定位凹槽,延伸部包括伸入定位凹槽的一弹性端。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盖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远离该耳罩,第二壳体包括侧壁及收音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凹槽形成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盖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耳罩包括对应于第一卡合部的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延伸部包覆至少一第一卡合部与至少一第二卡合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卡合部,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等间距地设置,第一卡合部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卡合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位于延伸部靠近包覆部的部位旁边。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盖包括形成于侧壁上的一容置凸腔,收音孔位于容置凸腔上,麦克风组件位于容置凸腔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更包括一前盖,固定于后盖,耳罩包覆前盖,麦克风组件位于前盖与后盖之间。
13.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中,麦克风组件位于周侧壁的内表
面上,而耳罩的延伸部位于周侧壁的外表面上。如此一来,麦克风组件的运作不会在使用者替换耳罩时被影响,耳罩因而能方便地被替换。此外,本发明的麦克风组件因位于靠近使用者嘴巴的周侧壁的内表面上,使用者说话时的声音能清楚地被麦克风组件收录,麦克风组件在收音的方面因此而具有良好的表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的立体图。
15.图2是图1的耳罩模块的爆炸图。
16.图3a是沿图1的a-a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17.图3b是沿图1的b-b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18.图4a至图4b是图1的耳罩模块的组装流程图。
19.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的立体图。
20.图6是图5的耳罩模块的爆炸图。
21.图7a是沿图5的c-c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22.图7b是沿图5的d-d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23.附图标记:
24.100、200:耳罩模块
25.110、210:后盖
26.111、211:周侧壁
27.1111、2111:内表面
28.1112、2112:外表面
29.112、212:定位凹槽
30.113:第一壳体
31.1131:对位凸部
32.114:第二壳体
33.1141:对位沟槽
34.115、215:第一卡合部
35.116、216:第二卡合部
36.120、220:收音孔
37.130、230:麦克风组件
38.131、231:电路板
39.1311:开口
40.132、232:麦克风本体
41.133、233:网状结构
42.140、240:耳罩
43.141、241:泡棉
44.142、242:包覆套
45.143、243:延伸部
46.1431、2431:弹性端
47.144、244:包覆部
48.150、250:前盖
49.2113:容置凸腔
50.2114:容置凸腔的内表面
51.2115:容置凸腔的外表面
52.2116:沟槽
53.252:凸缘
54.a、a1:交界处
55.aa、bb、cc、dd: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5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耳罩模块的爆炸图,图3a是沿图1的a-a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57.请参考图1至图3a,本实施例的耳罩模块100包括一后盖110、一收音孔120(图2)、一麦克风组件130(图2)及一耳罩140。后盖110包括一第一壳体113 及一第二壳体114。第一壳体113远离耳罩140,第二壳体114包括周侧壁111(图 3a)及收音孔120。收音孔120形成于第二壳体114的周侧壁111,并贯穿周侧壁111。麦克风组件130设置于周侧壁111的一内表面1111(图3a)上且对应于收音孔120,而与收音孔120声学连结。耳罩140可拆卸地组设于后盖110。
58.本实施例的耳罩140包含有一泡棉141(图3a)及一包覆套142(图3a),包覆套142包括一延伸部143(图3a)及一包覆部144(图3a)。延伸部143及包覆部144之间有如图3a所示的一交界处a。包覆部144包覆泡棉141,延伸部143 由包覆部144的邻近交界处a的一端延伸至周侧壁111的一外表面1112上并覆盖收音孔120,且麦克风组件130位于延伸部143所包覆的范围内。
59.本实施例的耳罩模块100在上述的配置方式之下,收音孔120位于耳罩140 旁的后盖110,且相对于收音孔120两侧的内表面1111及外表面1112分别设置有麦克风组件130以及耳罩140的延伸部143。相较于先前技术的耳罩模块为了保有耳罩替换时的方便性,而将收音孔及麦克风等元件设置于较远离使用者嘴巴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收音孔120及麦克风组件130因邻近使用者的嘴巴而具有良好的收音效果。
60.此外,麦克风组件130也因设置于后盖110的内表面1111上,使用者在替换耳罩140时仅会将位于外表面1112上的延伸部143连同包覆部144一并卸除于后盖110,替换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到麦克风组件130的运作,耳罩140因此能方便地被替换。再者,收音孔120被延伸部143覆盖后,收音孔120的外型及位置不会暴露于使用者的视线范围内,具有使耳罩模块100的外观更美观的功效。
61.在本实施例中,耳罩模块100的后盖110包括一定位凹槽112(图3a)。延伸部143包括伸入定位凹槽112的弹性端1431。定位凹槽112如图3所示地形成于第一壳体113及第二壳体114之间,弹性端1431在伸入定位凹槽112并被第一壳体113及第二壳体114夹持后,包覆套142被充分地拉紧,使包覆部144 可平整地包覆并贴附于泡棉141上,且延伸部143也得以平整地贴附于周侧壁 111的外表面1112上,加强包覆套142所提供的包覆效果并且使包覆
套142的整体呈现出平整美观的外型。
62.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延伸部143为网布的材质,延伸部143的靠近弹性端1431的部分须具有弹性,以达到能够紧缩的功能并加强延伸部143的包覆效果。本实施例的延伸部143靠近弹性端1431的部分可与有弹性的热塑性聚胺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相结合,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延伸部143靠近弹性端1431的部分也可与有弹性的橡胶(rubber)相结合,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63.此外,本实施例的延伸部143在邻近收音孔120的区域须具有良好的声音穿透效果。由于延伸部143在与热塑性聚胺酯等材料结合后会影响位于收音孔 120的内表面1111一侧的麦克风组件130的收音效果。因此,延伸部143在邻近收音孔120的区域不与热塑性聚胺酯等材料结合,以确保麦克风组件130能够良好地收音。
64.图3b是沿图1的b-b线段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1及图3b,本实施例的后盖110的第二壳体114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115,耳罩140包括对应于第一卡合部115的至少一第二卡合部116。当后盖110如图1所示地与耳罩140结合时,第一卡合部115扣合并固定于第二卡合部116,使后盖110及耳罩140两者因此不会轻易地分离,延伸部143得以如图3b所示地包覆第一卡合部115与第二卡合部1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5包括多个第一卡合部115,第二卡合部116包括多个第二卡合部116。第一卡合部115在内表面1111的一侧等间距地设置,且第一卡合部115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卡合部116。详细而言,第二卡合部116位于延伸部143靠近包覆部144的部位旁边,邻近图3b所示的交界处a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115为具有凸出外型的公扣,第二卡合部116为具有凹陷外型的母扣,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5可为具有凹陷外型的母扣,而第二卡合部116可为具有凸出外型的公扣,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65.请参考图2及图3b,本实施例的耳罩模块100更包括一前盖150。前盖150 对应后盖110后,再结合并固定于后盖110。耳罩140如图3b所示地组设于后盖110并包覆前盖150,且麦克风组件130位于前盖150与后盖110之间。
66.图4a至图4b是图1的耳罩模块的组装流程图。请参考图4a至图4b,本实施例的后盖110的第一壳体113具有数个对位凸部1131,第二壳体114具有数个对位沟槽1141。第一壳体113的对位凸部1131在对准第二壳体114的对位沟槽1141后,第一壳体113及第二壳体114如图4b所示地结合为一体。麦克风组件130再如图4b所示地对应第二壳体114的内表面1111上的收音孔120后,设置于第二壳体114的内表面1111上。
67.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之耳罩模块的立体图,图6是图5 的耳罩模块的爆炸图,图7a是沿图5的c-c线段的局部剖面图。
68.请参考图5至图7a,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罩模块200和耳罩模块100之间的差异在于,后盖210如图6所示地为一体成形,且后盖210包括形成于周侧壁211上的一容置凸腔2113。收音孔220位于容置凸腔2113上,且麦克风组件230位于容置凸腔2113内。麦克风组件230的麦克风本体232位于电路板231 的一侧,电路板231的另一侧贴附于容置凸腔2113的内表面2114上。容置凸腔2113的外表面2115具有一沟槽2116,网状结构233适于对位并贴附于沟槽 2116。
69.此外,本实施例的前盖250具有一凸缘252。凸缘252的位置对应后盖210 的容置凸腔2113,以提供前盖250和后盖210之间相互定位的功效。定位凹槽 212的位置对应于容置
凸腔2113,且定位凹槽212和延伸部243的弹性端2431 的范围相同。
70.图7b是沿图5的d-d线段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6及图7b,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215为具有凹陷外型的母扣,第二卡合部216为具有凸出外型的公扣,然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15可为具有凸出外型的公扣,而第二卡合部216可为具有凹陷外型的母扣,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71.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耳罩模块中,收音孔设置于耳罩旁的后盖,且麦克风组件及耳罩的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收音孔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在使用者替换耳罩的过程中,麦克风组件因位于收音孔的内表面,使用者不会触碰或干扰到麦克风组件的运作,以保有耳罩替换时的方便性。收音孔的位置也因为邻近使用者的嘴巴而具有良好的收音效果,且收音孔被延伸部覆盖后不会暴露于使用者的视线范围内,具有使耳罩模块的外观更美观的功效。此外,在一实施例的耳罩模块透过定位凹槽的设计,延伸部的弹性端在伸入定位凹槽后,得以被定位凹槽夹持并且使包覆套被充分地拉紧。延伸部能够平整地贴附于周侧壁的外表面上,加强包覆套所提供的包覆效果并且使包覆套的整体呈现出平整美观的外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