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3:0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具有较高诊治水平并集预防、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临床科室,诊治范畴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等)、肺栓塞、胸膜疾病(包括胸腔积液脓胸、气胸等)、肺部肿瘤、肺间质性疾病、急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包括中枢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声带息肉或结节、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新诊治技术包括无痛气管镜,经支气管镜记忆金属支架植入或微波或球囊扩张治疗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灌洗(tbl),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psb),电子气管镜下取异物,电子气管镜替代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经纤支镜介入后装治疗呼吸道恶性肿瘤,经cope针活检胸膜诊治各种原因不明胸积液,呼吸机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和copd的规范化治疗和长期管理,经皮肺穿刺诊断不明原因肺部阴影或肿块,超声定位或c臂x光机定位下经皮介入引流治疗肺脓疡,bipap治疗copd及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胺激发试验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先进技术。
3.在专利文献“cn202023008861.4一种呼吸科用吸入式给药装置”中,其通过运行液压伸缩杆可挤压阻尼块,从而对药液储存罐的内部进行加压,螺旋给药管可进行静态混合,雾化喷头喷出高压药液,由雾化撞击件进行二次雾化,再由轴流风机吸入吸氧面罩,通过打开底部密封盖及雾化支撑药箱可对装置内部进行较好的清洗,使装置内部清洁较为便利;整体而言该装置达到了给药较为平缓的目的,且不易残留细菌、病毒,降低了二次感染的可能,但缺少混合功能,通常吸入药液成分多种,难以实现有效混合并雾化吸入,降低治疗效果,在进行吸入时,也可能因雾气温度较低而造成不适感,且难以实现吸入给药装置的有效治疗。现在尚没有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便携操作性能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吸入给药装置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雾化治疗,并具有药液混合功能,能够针对不同药液进行药物成分的添加,并能够实现有效混合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提高吸入给药装置的实用性。
5.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进行吸入给药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药液的充分雾化,并具有加热功能,同时能够进行氧气以及洁净空气的输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6.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转轮的限位实现装置的快速固定,具有操作方便功能,能够实现吸入给药装置的便携式移动,适用于不同使用
场所,提高使用便利性。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包括:箱体、底板、药箱、立板、制氧机和净化箱;其中,所述箱体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药箱,所述药箱底部与潜水泵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泵与输送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阀,所述药箱顶端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通管,所述箱体外壁分别与制氧机以及净化箱固定连接,所述制氧机和净化箱底端都与立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一侧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转轮以及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表面与螺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连接块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杆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杆顶端与净化箱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药箱,每个所述药箱顶端都与输送管贯穿固定,所述箱体底端外壁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与箱体内部贯穿并密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与箱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位于支撑板底部。
9.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平行分布至药箱顶端,两个所述隔板中部均与流通管固定连接,所述流通管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流通管底端位于两个药箱之间,所述药箱顶端与加料管固定连接,所述加料管与箱体侧壁贯穿固定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加料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密封阀,所述加料管位于两个隔板之间,所述加料管与隔板贯穿固定并延伸至药箱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顶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箱体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加热丝,位于所述壳体之间的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板,所述雾化板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雾化板顶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雾化孔,所述箱体顶部与雾化管贯穿固定,所述雾化管两端分别与雾化喷头以及控制阀固定连接,所述雾化管底端位于雾化板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外侧设有两个制氧机,两个所述制氧机都与净化箱固定连接,所述净化箱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净化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滤芯,所述净化箱和制氧机顶部都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顶端与固定管连通,所述固定管与箱体外壁贯穿固定,所述固定管与隔板贯穿固定并延伸至隔板顶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立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板都与底板固定连接,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立板均开设有长孔以用于连接杆的滑动,所述底板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开口以便于转轴的转动,所述开口对应分布至同侧两个所述立板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位于底板中部,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净化箱底部,所述螺杆中部的连接块分别与四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连接块两侧,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杆分别与卡块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立板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卡块与齿轮卡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药箱侧壁与浓度检测器固定连接,所述浓度检测器位于箱体底部,所述浓度检测器分别与潜水泵以及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位于立板之间,所述电机与净化箱底部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两侧分别与两个转轮以及滚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均位于底板开设的开口内部,所述转轮和滚轮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16.进一步地,所述药箱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都与药箱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表面固定安装有雾化器,所述支撑板和箱体底部之间设有搅拌轴和搅拌叶。
1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便携操作性能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其采用箱体进行药物的添加,并具有临时储存功能,在进行治疗时能够实现不同药物的输送,并实现雾化功能,在雾化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雾化板进行充分雾化,有利于提高雾化效果,同时具有加热功能,保证治疗效果,在吸入给药时还能实现氧气或洁净空气的输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整个吸入给药装置移动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所使用,且使用便利,在移动后能够进行快速固定,降低医师的操作难度,提高吸入给药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药箱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外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隔板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净化箱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块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30.1、箱体;2、底板;3、药箱;4、潜水泵;5、输送管;6、调节阀;7、加料管;8、密封阀;9、隔板;10、流通管;11、支撑板;12、雾化器;13、浓度检测器;14、电机;15、搅拌轴;16、搅拌叶;17、壳体;18、电加热丝;19、雾化板;20、雾化孔;21、雾化管;22、雾化喷头;23、控制阀;24、立板;25、制氧机;26、净化箱;27、进气孔;28、滤芯;29、气泵;30、固定管;31、转轴;32、转轮;33、齿轮;34、螺杆;35、连接块;36、连接杆;37、卡块;38、手柄;3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
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7.参照图1至图1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包括:箱体1、底板2、药箱3、立板24、制氧机25和净化箱26。
38.参照图1至图7,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1底部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药箱3,所述药箱3底部与潜水泵4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泵4与输送管5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5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阀6,所述药箱3顶端与隔板9固定连接,所述隔板9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通管10,所述箱体1外壁分别与制氧机25以及净化箱26固定连接,所述制氧机25和净化箱26底端都与立板24固定连接,药箱3用于药液的存放,能够在药箱3内实现不同药物的临时存放,在需要雾化治疗时,能够通过潜水泵4的工作将药物通过输送管5输送至药箱3之间的箱体1内部,并在箱体1内部进行药物的雾化,经过雾化的药物在输送时,还能通过制氧机25进行氧气输送,以及净化箱26进行洁净空气的输送,能够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选择并实现与雾化药物的混合并同时输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39.参照图1、图6至图7以及图10,作为具体方案,所述底板2一侧与转轴3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1两端分别与转轮32以及齿轮3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表面与螺杆3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34与连接块35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35通过连接杆36与卡块37固定连接,所述螺杆34顶端与净化箱26转动连接,转轴31用于带动转轮32和齿轮33同时转动,在移动吸入给药装置时,通过转轮32和滚轮39的配合实现移动,设置有螺杆34能够带动连接块35在立板24之间竖向移动,并能够带动连接杆36和卡块37同时移动,通过卡块37的下移与齿轮33接触实现齿轮33限位,进而对转轮32进行固定,方便移动后的快速固定。
40.参照图3至图5,采用这样的方案,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药箱3,每个所述药箱3顶端都与输送管5贯穿固定,所述箱体1底端外壁与电机1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输出端与搅拌轴15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15与箱体1内部贯穿并密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
15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16,所述搅拌轴15与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15位于支撑板11底部,药箱3用于药剂的临时储存,在药剂输送后,通过电机14带动搅拌轴15在箱体1底部转动,并电动搅拌叶16转动,对两个药箱3之间的药物进行充分混合,方便浓度检测器13进行药物浓度的检测,方便后续进行药物的添加时的调节。
41.参照图3至图5以及图8,作为扩展方案,所述隔板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9平行分布至药箱3顶端,两个所述隔板9中部均与流通管10固定连接,所述流通管10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流通管10底端位于两个药箱3之间,所述药箱3顶端与加料管7固定连接,所述加料管7与箱体1侧壁贯穿固定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加料管7端部固定连接有密封阀8,所述加料管7位于两个隔板9之间,所述加料管7与隔板9贯穿固定并延伸至药箱3内部,隔板9用于流通管10的固定,能够使雾化的药物通过流通管10进入箱体1顶部,并通过雾化板19进行输送,同时隔板9能够用于加料管7的安装,通过加料管7进行不同种类药物的添加,添加完成后能够通过关闭密封阀8进行药物的密封保存,避免灰尘和细菌的进入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延长药物的临时保存时长。
42.参照图3至图5,作为具体方案,所述隔板9顶部与壳体1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7与箱体1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7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加热丝18,位于所述壳体17之间的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雾化板19,所述雾化板19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雾化板19顶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雾化孔20,所述箱体1顶部与雾化管21贯穿固定,所述雾化管21两端分别与雾化喷头22以及控制阀23固定连接,所述雾化管21底端位于雾化板19内部,壳体17用于电加热丝18的安装,在进行吸入给药治疗时,能够通过电加热丝18通电实现壳体17的加热,进而对雾化的空气进行加温以提高治疗效果,雾化板19能够使雾化后的药物穿过雾化孔20时实现进一步雾化处理,提高雾化效果,并通过雾化管21进行输送,通过雾化喷头22喷出进行吸入给药治疗,设置有控制阀23能够实现雾化药物输送速率的调整。
43.参照图1至图2、图4、图6以及图9,作为具体方案,所述箱体1外侧设有两个制氧机25,两个所述制氧机25都与净化箱26固定连接,所述净化箱26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7,所述净化箱26内部固定安装有滤芯28,所述净化箱26和制氧机25顶部都固定连接有气泵29,所述气泵29顶端与固定管30连通,所述固定管30与箱体1外壁贯穿固定,所述固定管30与隔板9贯穿固定并延伸至隔板9顶部,制氧机25能够实现氧气制备并进行输送,通过气泵29工作时将氧气输送至箱体1内部并与雾化药物混合,实现同步输送,适用于呼吸困难的患者使用,净化箱26能够实现外界空气的输送,通过气泵29的工作能够将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至净化箱26内部,并通过其内部的滤芯28对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后,在将洁净空气输送至箱体1内部,与雾化药物混合后实现药物的输送。
44.参照图1、图4以及图6至图7,作为具体方案,所述立板2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板24都与底板2固定连接,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立板24均开设有长孔以用于连接杆36的滑动,所述底板2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开口以便于转轴31的转动,所述开口对应分布至同侧两个所述立板24之间,立板24用于制氧机25和净化箱26的支撑固定,同时能够实现连接杆36的限位,使连接杆36能够在立板24之间稳定竖向移动。
45.参照图1、图6至图7以及图10,作为扩展方案,所述螺杆34位于底板2中部,所述螺杆34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8,所述手柄38位于净化箱26底部,所述螺杆34中部的连接块35分别与四个连接杆36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连接杆36分别位于连接块35两侧,位于同侧的
两个连接杆36分别与卡块37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6与立板24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卡块37与齿轮33卡接,螺杆34能够通过手柄38的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块35竖向移动,连接块35带动连接杆36和卡块37移动时,使卡块37能够接触齿轮33,进而实现转轮32的限位。
46.参照图3至图5,作为扩展方案,所述药箱3侧壁与浓度检测器13固定连接,所述浓度检测器13位于箱体1底部,所述浓度检测器13分别与潜水泵4以及电机14电性连接,所述电机14位于立板24之间,所述电机14与净化箱26底部固定连接,浓度检测器13用于检测需要雾化药物的浓度,能够根据治疗情况进行不同药物的添加,适用于针对性治疗,并通过电机14带动搅拌轴15和搅拌叶16转动对药物进行混合,以提高浓度检测精度。
47.参照图1至图6,采用这样的方案,所述底板2两侧分别与两个转轮32以及滚轮39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32均位于底板2开设的开口内部,所述转轮32和滚轮39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转轮3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转轴31和齿轮33同时转动,通过与滚轮39的配合实现装置的整体移动,在移动完成后,能够通过对齿轮33进行限位以实现转轴31和转轮32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的问题,通过转动手柄38实现操作,有利于降低医师操作难度。
48.参照图3至图5,作为扩展方案,所述药箱3之间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两端都与药箱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表面固定安装有雾化器12,所述支撑板11和箱体1底部之间设有搅拌轴15和搅拌叶16,支撑板11用于雾化器12的安装,在药物添加后通过雾化器12的工作实现药物的雾化,并通过流通管10输送至箱体1顶部,实现雾化药物的输送。
4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整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采用箱体1内部的药箱3进行药物的储存,能够通过调节阀6和密封阀8能够实现药物的临时保存,同时避免灰尘进入,在需要雾化时,能够通过潜水泵4的工作将药物输送至箱体1内部,在进行雾化前通过浓度检测器13进行药物浓度检测,在药物浓度检测前通过搅拌叶16的转动保证药物的充分混合,在药物浓度达标时,通过雾化器12的工作实现药液的雾化,并在雾化板19处实现进一步雾化处理,保证雾化效果,同时可实现雾气的加热功能以及实现氧气或洁净空气的同时输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50.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功能,通过控制阀23实现雾化吸入量的调节,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调节阀6实现不同药物的添加,提高使用便利性,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转轮32和滚轮39的配合实现装置的移动,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所,在移动完成后,能够通过转动手柄38,使其带动螺杆34转动,进而实现连接块35和连接杆36同时移动,通过卡块37的移动实现齿轮33的限位,方便对装置进行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问题。
5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