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方法、液冷机柜与流程

2022-07-09 21:5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方法、液冷机柜。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液冷机柜的管路系统功能单一,仅仅按照预设的流量输送冷却液至计算设备中,忽略了各个计算设备自身产生的热量的差异性以及自身工作量的差异性,使得某些工作量大、产生热量较大的计算设备的热量不能及时、充分被吸收,导致计算机因过热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损坏,或者,某些计算设备因冷却液流量过大导致工作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方法、液冷机柜,通过根据每个计算设备的温度或者运算量调节输入计算设备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按需为计算设备提供冷却液流量,避免了计算设备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用于对液冷机柜中的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散热进行控制。所述液冷机柜中设置有用于流过冷却液的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多个液冷子管道,每一个液冷子管道设置于一对应的计算设备中,且每一个液冷子管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至少一个参数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一一对应,每一流速调节模块设置于对应的一液冷子管道的进液口处,用于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输出至对应的计算设备的冷却液的流速。至少一个参数采集模块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一一对应,每一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一对应的计算设备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温度或运算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参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计算设备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的参数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内冷却液的流速。
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应用于前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包括:采集每一计算设备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温度或运算量;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的参数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内冷却液的流速。
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机柜,所述液冷机柜包括至少一个计算设备、液冷管道以及前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
7.本技术提供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及液冷机柜,通过根据每个计算设备的温度或者运算量调节输入计算设备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按需为计算设备提供冷却液流量,避免了计算设备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1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计算设备、多个温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多个流速调节模块及多个液冷子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1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5.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
ꢀꢀ
100
16.液冷机柜
ꢀꢀꢀꢀꢀꢀꢀꢀꢀꢀꢀꢀꢀꢀ
200
17.流速调节模块
ꢀꢀꢀꢀꢀꢀꢀꢀꢀꢀ
10
18.参数采集模块
ꢀꢀꢀꢀꢀꢀꢀꢀꢀꢀ
20
19.控制模块
ꢀꢀꢀꢀꢀꢀꢀꢀꢀꢀꢀꢀꢀꢀ
30
20.计算设备
ꢀꢀꢀꢀꢀꢀꢀꢀꢀꢀꢀꢀꢀꢀ
40
21.液冷管道
ꢀꢀꢀꢀꢀꢀꢀꢀꢀꢀꢀꢀꢀꢀ
50
22.液冷子管道
ꢀꢀꢀꢀꢀꢀꢀꢀꢀꢀꢀꢀ
51
23.进液口
ꢀꢀꢀꢀꢀꢀꢀꢀꢀꢀꢀꢀꢀꢀꢀꢀ
511
24.出液口
ꢀꢀꢀꢀꢀꢀꢀꢀꢀꢀꢀꢀꢀꢀꢀꢀ
512
25.温度采集模块
ꢀꢀꢀꢀꢀꢀꢀꢀꢀꢀ
21
26.运算量采集模块
ꢀꢀꢀꢀꢀꢀꢀꢀ
22
27.进液主管
ꢀꢀꢀꢀꢀꢀꢀꢀꢀꢀꢀꢀꢀꢀ
52
28.进液支管
ꢀꢀꢀꢀꢀꢀꢀꢀꢀꢀꢀꢀꢀꢀ
53
29.出液主管
ꢀꢀꢀꢀꢀꢀꢀꢀꢀꢀꢀꢀꢀꢀ
54
30.出液支管
ꢀꢀꢀꢀꢀꢀꢀꢀꢀꢀꢀꢀꢀꢀ
55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另外,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柜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用于对液冷机柜200中的至少一个计算设备40的散热进行控制。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液冷机柜200中设置有用于流过冷却液的液冷管道50,所述液冷管道50包括至少一个液冷子管道51,每一个液冷子管道51设置于一对应的计算设备40中,且每一个液冷子管道51包括进液口511和出液口512。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10、至少一个参数采集模块20以及控制模块30。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10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40一一对应,每一流速调节模块10设置于对应的一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处,用于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输出至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至少一个参数采集模块20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40一一对应,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用于采集一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温度或运算量。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获取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通过根据每个计算设备40的温度或者运算量调节输入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按需为计算设备40提供冷却液流量,避免了计算设备40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
36.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根据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在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的内径不变时,即为根据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量,其中,通过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量,而控制调节流经对应的计算设备的冷却液的流量。
37.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与所述至少一个参数采集模块20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10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38.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可为单片机、控制器、处理器等处理芯片。所述流速调节模块10可为电动阀、调速水泵、节流阀等。
39.其中,所述计算设备40内设置有冷却组件(图中未示),所述冷却组件内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每一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处设置有一流速调节模块10,且每一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与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进液端连接,该液冷子管道51的出液口512与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出液端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液冷管道50还包括进液主管52、多个进液支管53、出液主管54和多个出液支管55,所述多个进液支管53与所述进液主管52连接,所述多个出液支管55与所述出液主管54连接,所有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通过所述流速调节模块10与所述多个进液支管53连接,所有液冷子管道51的出液口512与所述多个出液支管55连接。其中,冷却液从所述进液主管52进入所述多个进液支管53,再通过每一流速调节模块10及每一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流入该液冷子管道51,并流入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组件,冷却液在流经所述冷却组件时,吸收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热量而生成升温后的冷却液,升温后的冷却液从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
的出液端流出并通过该液冷子管道51的出液口512流入所述出液支管55,并从所述出液主管54流出,实现为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散热。
40.其中,所述冷却液可为水、乙二醇、丙三醇等。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采集模块20包括温度采集模块21,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用于采集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可包括温度采集模块21,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采集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包括温度。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以及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内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维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42.其中,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设置于对应的计算设备40上,以采集该计算设备40的温度。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
43.其中,所述计算设备40还包括计算组件(图中未示),所述计算组件可包括计算芯片板,所述计算芯片板包括多个计算芯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可设置于所述计算组件上,用于采集所述计算组件的温度。
44.其中,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可为计算设备40在正常工作时所处的温度范围,用户可通过实验预先测定计算设备40在正常工作时所处的温度范围,并将该温度范围作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可为计算设备40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的温度范围。
45.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在获取到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后,将该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并在该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以及在该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内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维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46.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每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调节输入该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根据不同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提供合适的冷却液流量,使得计算设备40均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实现了精准控温,利于每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管理,使得冷却液的流量调节更智能,并且避免了计算设备40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计算设备40的计算性能甚至损坏。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以及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48.其中,在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通过控制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即,增大流入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冷却液在流经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组件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使得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降低,防止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过热而损坏。
49.其中,在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通过控制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即,减小流入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冷却液在流经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冷却组件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使得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升高,防止所述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过低而影响计算性能。
50.以下结合图4对控制模块30根据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图4示意出了多个计算设备40、多个温度采集模块21、控制模块30、多个流速调节模块10及多个液冷子管道51的连接关系。
51.如图4所示,以在多个计算设备40包括计算设备40a及计算设备40b,多个温度采集模块21包括温度采集模块21a及温度采集模块21b,多个流速调节模块10包括流速调节模块10a及流速调节模块10b,多个液冷子管道51包括液冷子管道51a及液冷子管道51b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流速调节模块10a连接于进液支管53与液冷子管道51a之间且与控制模块30连接,流速调节模块10b连接于进液支管53与液冷子管道51b之间且与控制模块30连接,温度采集模块21a分别与计算设备40a和控制模块30连接,温度采集模块21b分别与计算设备40b和控制模块30连接。液冷子管道51a及液冷子管道51b分别与出液支管55连接。温度采集模块21a及温度采集模块21b分别采集计算设备40a的温度及计算设备40b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获取到计算设备40a的温度及计算设备10b的温度分别为30℃及60℃,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为40℃-50℃,则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流速调节模块10a减小所述液冷子管道51a内的冷却液的流速,并控制流速调节模块10b增大所述液冷子管道51b内的冷却液的流速。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与所述至少一个温度采集模块21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流速调节模块10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53.所述控制模块30在获取每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的同时,还获取该温度采集模块21的身份标识,并根据该身份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温度采集模块21和流速调节模块10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并根据获取的温度对该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和流速调节模块10的对应关系可为预先设置并烧录于所述控制模块30中,也可存储于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的存储器中,所述控制模块30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而得到温度采集模块21和流速调节模块10的对应关系。例如,所述控制模块30在获取温度采集模块21a采集到的计算设备40a的温度的同时,还获取温度采集模块21a的身份标识,并根据该身份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温度采集模块21a和流速调节模块10a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a,并根据获取的温度对该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a进行控制。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为0,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且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为预设流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
下限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56.其中,所述预设流速可设置为较低的流速。其中,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与计算设备40的待机状态对应,即,计算设备40处于待机状态时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在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确定该计算设备40处于待机状态,并控制调节冷却液的流速为所述预设流速。在计算设备40处于待机状态时,计算设备40以最低的功率保持运行,此时,需要提供的冷却液的流量较小,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的冷却液的流速为流速较低的所述预设流速,不仅满足计算设备40处于待机状态时的散热需求,而且能够降低散热能耗及节约成本。
57.其中,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与计算设备40的关机状态对应,即,计算设备40处于待机状态时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在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确定该计算设备40处于关机状态,并控制调节冷却液的流速为0。计算设备40处于关机状态时,可停止为所述计算设备40提供冷却液,降低功耗并节省成本。
58.其中,计算设备40的温度在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计算设备40处于负载运行状态,所述控制模块30通过控制减小流入所述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使得流经所述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减小,而使得所述计算设备40的温度可升高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而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因计算设备40温度过低导致计算性能受到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
59.其中,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与计算设备40的负载运行状态对应,即,计算设备40处于负载运行状态时,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在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确定该计算设备40处于负载运行状态。其中,在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确定该计算设备40处于负载运行状态,所述控制模块30通过控制减小流入所述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使得流经所述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减小,而使得所述计算设备40的温度可升高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而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因计算设备40温度过低导致计算性能受到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在任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并在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该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其作为第一反馈温度,并在确定所述第一反馈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再次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并在间隔所述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该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其作为第二反馈温度,并在确定所述第二反馈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保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61.其中,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可实时采集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
30可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冷却液流速后,并间隔所述预设时长后去获取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
62.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可控制多次获取采集到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以及多次增大或减小冷却液的流速,直至采集到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63.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30在某一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该计算设备40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然后在间隔预设时长后,所述控制模块30再次获取该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第一反馈温度,并比较该第一反馈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在确定该第一反馈温度仍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再次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然后再在间隔预设时长后,所述控制模块30又一次获取该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第二反馈温度,并比较该第二反馈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在确定该第二反馈温度仍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再次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如此重复,直至该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保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64.其中,在增大冷却液流速之后,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冷却液吸收热量的能力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使得计算设备40的温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从而,在间隔所述预设时长后再去获取计算设备40的温度,获取到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是稳定之后的温度,从而能够防止计算设备40的温度还在持续下降时继续增大冷却液的流速,进而可避免计算设备40的温度降低过多使得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
65.其中,通过多次间隔采集计算设备40的温度,并根据多次间隔采集的计算设备40的温度而多次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使得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可根据反馈温度确定流速增大或减小的幅度。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采集模块20包括运算量采集模块22,所述运算量采集模块22用于采集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可包括运算量采集模块22,每一参数采集模块20采集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参数包括运算量。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每一运算量采集模块22采集到的对应的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67.其中,所述运算量采集模块22通过获取计算设备4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占用率,并将获取到的cpu占用率与该计算设备40的最大运算量相乘得到该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算量采集模块22可为运行于计算设备40的cpu等中的软件模块,通过软件方式读取计算设备4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占用率,并将获取到的cpu占用率与该计算设备40的最大运算量相乘得到该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
68.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每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调节输入该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可根据每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进行精细化调节流速,使得为每一计算设备40提供的冷却液的流量可满足该计算设备40散热的需求,在运算量较大时,提供较大流速的冷却液能够及时且充分吸收计算设备40产生的热量,防止计算设备40不能充分散热,
在计算量较小时,提供较小流速的冷却液能够减小吸收的热量,使计算设备40处于较佳的工作范围。
6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还包括存储模块(图中未示),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有至少一个运算量区间与至少一个流速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运算量区间对应一流速,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确定任一运算量采集模块22采集到的运算量所处的目标运算量区间,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运算量区间确定目标流速,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的流速至所述目标流速。
70.例如,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运算量区间与流速的对应关系包括:运算量为0时,流速为0;运算量区间[0,500]与流速30l/min对应;运算量区间[500,2000)与流速50l/min对应;运算量区间[2000,3000)与流速60l/min对应,运算量区间[3000,4000]与流速70l/min对应,所述控制模块30在获取到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为1500时,确定该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所处的目标运算量区间为[500,2000),并确定所述目标流速为50l/min,并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的流速至50l/min。
[0071]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可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等。
[0072]
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可应用于前述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s101:采集每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温度或运算量。具体的,所述步骤s101包括:通过与每一计算设备40连接的参数采集模块20,采集每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
[0074]
s102: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具体的,所述步骤s102包括:所述控制模块30获取采集到的每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对应的流速调节模块10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007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通过根据每个计算设备40的温度或者运算量调节输入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按需为计算设备40提供冷却液流量,避免了计算设备40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1中的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参数包括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温度。所述步骤s102中的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其中,可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1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温度。
[0077]
其中,所述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可进一步具体包括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以及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内时,控制维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
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增大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以及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007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为0,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还包括: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且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为预设流速;以及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且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在任一计算设备40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并在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该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其作为第一反馈温度,并在确定所述第一反馈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并控制再次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并在间隔所述预设时长后再次获取该计算设备40的温度,将其作为第二反馈温度,并在确定所述第二反馈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保持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1的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参数包括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所述步骤s102的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参数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获取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并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其中,可通过所述运算量采集模块22采集每一个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存储有至少一个运算量区间与至少一个流速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运算量区间对应一流速。所述根据采集到的任一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包括:确定所述计算设备40的运算量所处的目标运算量区间;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运算量区间确定目标流速;以及控制调节对应的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至所述目标流速。
[0084]
其中,前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除了前述的采集参数的相关步骤由温度采集模块21或运算量采集模块22执行,调节液冷子管道51内冷却液的流速相关步骤由流速调节模块10执行之外,其他可由控制模块30执行。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与前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对应,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前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的各个实施例的内容,所述流量控制液冷散热方法与前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的内容也可相互参照。
[0085]
请再次参阅图2,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200,所述液冷机柜
200包括至少一个计算设备40、液冷管道50以及前述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流量控制液冷散热系统100。
[0086]
其中,所述液冷管道50包括多个液冷子管道51、进液主管52、多个进液支管53、出液主管54和多个出液支管55,每一进液支管53分别与所述进液主管52和至少一个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连接,每一流速调节模块10连接于一进液支管53和一液冷子管道51的进液口511之间,每一出液支管55分别与所述出液主管54以及至少一个液冷子管道51的出液口512连接。
[008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液冷机柜200,通过根据每个计算设备40的温度或者运算量调节输入计算设备40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按需为计算设备40提供冷却液流量,从而避免了计算设备40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
[0088]
以上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