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20:22: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


背景技术:

2.无级变速技术(cvt)主要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
3.当无级变速器夹紧力过大时,会加大钢带中金属环与带轮的摩擦力,缩短钢带的使用寿命;当夹紧力过小时,会导致钢带滑动,造成钢带磨损,不能安全地传递扭矩。
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系统主要通过控制油压调整无级变速器的夹紧力大小,该方案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器夹紧力的自动调节,但是液压油系统往往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同时,当遇到变速器系统冷却、阀芯卡滞、液压油泄漏等紧急情况时会影响到对钢带的夹紧效果,产生钢带打滑的问题,另外,液压油系统需要通过感应器传递信号,容易发生信号延迟,影响调节效率,造成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5.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共轴设置有一扭矩输出组件,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间距可调地设置有固定锥轮和活动锥轮,所述固定锥轮和活动锥轮之间绕设有钢带,所述活动锥轮与扭矩输出组件之间通过弹簧组件相连接,所述扭矩输出组件的内部可伸缩地设置有钢球轨道,所述钢球轨道内可活动地设置有用于调整钢球轨道间隙的钢球,所述活动锥轮通过弹簧组件的复位力和钢球对钢球轨道的间隙调整使所述活动锥轮与固定锥轮始终与钢带紧贴。
8.优选的,所述扭矩输出组件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通过轴承与输出轴套接,所述活动端通过弹簧组件与活动锥轮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由内而外设置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扭矩输出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活动锥轮之间。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周,且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钢球轨道与所述活动锥轮之间。
12.优选的,所述钢球轨道与所述钢球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使所述钢球轨道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
13.优选的,所述活动锥轮通过花键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
14.优选的,所述固定锥轮与输出轴一体设置。
15.优选的,所述花键和扭矩输出组件的活动端通过滑轨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的外部。
16.优选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输出轴空套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8.1、本方案通过钢球、钢球轨道以及弹簧组件机械自动调整活动锥轮和固定锥轮作用在钢带上的压紧力,使活动锥轮与固定锥轮始终与钢带贴紧且保持合适的夹紧力度,确保不会因钢带磨损使活动锥轮与固定锥轮与钢带之间存在间隙造成钢带滑动,影响扭矩传输;
19.2、本方案利用机械力直接传输扭矩,相对于复杂的液压油系统来说结构相对简单,且不会造成延迟,能够及时调整变速器的夹紧力;
20.3、本方案中的弹簧组件通过第一弹簧以及设置在第一弹簧外部的第二弹簧组成,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共同作用活动锥轮贴紧钢带,同时,弹簧组件能够增加花键与输出轴之间、活动锥轮与输出轴之间以及扭矩输出组件与输出轴之间的紧配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的剖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球轨道与钢球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24.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进行阐述:
26.如图1所示,所述无级变速器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1,所述输出轴1的第一端共轴设置有一扭矩输出组件2,所述输出轴1的第二端间距可调地设置有固定锥轮3和活动锥轮4,所述活动锥轮4通过花键10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上,所述固定锥轮3与输出轴1一体设置或者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锥轮3和活动锥轮4之间绕设有钢带5,所述活动锥轮4与扭矩输出组件2之间通过弹簧组件相连接,所述扭矩输出组件2包括固定端22和活动端21,所述固定端22通过轴承与输出轴1套接,所述活动端21通过弹簧组件与活动锥轮4相连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由内而外设置的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8设置在所述扭矩输出组件2的活动端21与所述活动锥轮4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弹簧8套设在所述花键10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扭矩输出组件2活动端21的外表面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锥轮4的一侧抵接。
27.具体地,所述花键10和扭矩输出组件2的活动端21的底部与所述输出轴1之间还设置有滑轨11,所述花键10和扭矩输出组件2通过滑轨11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的外部,
所述活动锥轮4与花键10一体设置,所述活动锥轮4通过花键10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上。
28.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扭矩输出组件2的内部可伸缩地设置有钢球轨道6,所述扭矩输出组件2的固定端22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出轴1空套连接,所述钢球轨道6与固定端22的内壁固定,使所述钢球轨道6与所述输出轴1空套连接,避免所述钢球轨道6在伸缩过程中与所述输出轴1表面产生摩擦,所述钢球轨道6内可活动地设置有用于调整钢球轨道6间隙的钢球7,所述钢球轨道6与所述钢球7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使所述钢球轨道6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且所述活动锥轮4通过弹簧组件的复位力和钢球7对钢球轨道6的间隙调整使所述活动锥轮4与固定锥轮3始终与钢带5紧贴,具体地,当所述活动锥轮4与固定锥轮3的间距过大时,受第一弹簧8复位作用力的影响,带动所述活动锥轮4向固定锥轮3方向移动,并使活动锥轮4紧贴钢带5,与此同时,随着活动锥轮4向固定锥轮3方向移动,所述机壳组件与活动锥轮4之间的间距也增加,此时钢球7受重力影响,逐渐从钢球轨道6的中部向钢球轨道6的端部移动,使钢球轨道6两侧的间隙变大,从而推动机壳组件的活动端21向固定锥轮3的方向移动,缩小机壳组件的活动端21与活动锥轮4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推动所述活动锥轮4紧贴钢带5,防止活动锥轮4与固定锥轮3之间的间距增大造成钢带5打滑。
29.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弹簧9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8的外周,且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钢球轨道6与所述活动锥轮4之间,具体地,所述活动锥轮4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扭矩输出组件2;所述钢球轨道6靠近扭矩输出组件2的固定端22的一端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端卡槽的卡扣朝向所述活动锥轮4,所述第二弹簧9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二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的底部和第二卡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弹簧9的外周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8与所述第二弹簧9共轴且所述第一弹簧8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与所述第二弹簧9之间,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扭矩输出组件2的活动端21的外表面以及第一卡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8的内表面与所述花键10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8与第二弹簧9之间间隔设置。
30.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