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20:2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冰机。


背景技术:

2.近来,随着由于环境问题等导致净水器的使用增加,作为相关产品,制冰净水器和制冰机的使用也在快速增加。
3.通常,通过以将由外部制作的冰单纯储存于内部的冷冻储藏库的形态而不带单独的排出功能地由用户利用勺子舀出冰的手动方式使用的方式或通过单独的按钮操作单纯地排出储存在内部的冰的方式的制冰机被用作企业用制冰机,然而,近来,随着家庭对制冰机的使用增加,对能够自动生成和储存冰并将其自动排出的自动化形式的制冰机的技术开发呈增加的趋势。
4.具有自动生成、储冰及排出冰的功能的制冰机一般在本体的内部设有能够生成冰的冰生成部、储存由冰生成部生成的冰的冰桶、以及用户操作时能够从冰桶排出冰的冰排出机构等。
5.在制冰机的运行过程中,以使大量的冰经常以冰块的形式储存在冰桶内部,并且在用户操作按钮时使储存在冰桶中的冰立即被排出的方式运行。因此,在冰桶内部,使冰维持被储存相当长的时间的状态,因而发生冰在冰桶内部慢慢融化而致使大量冰块凝结在一起或变形为块形态等的问题,因此,发生无法顺畅地排出冰等的问题。
6.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冰桶内部设有用于在排出和移送冰块的同时对其进行搅拌的机构,然而,当前开发的搅拌机构存出现冰的搅拌不够顺畅等的诸多问题。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104093号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构思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制冰机,即,通过将能够在从本体的内部的冰桶通过冰排出口自动排出冰的过程中移送冰桶内部的冰的移送部形成为两个移送部,即,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在冰桶内部稳定地进行冰的移送,从而在通过冰排出口排出冰时使冰的排出过程能够不间断地继续稳定地进行。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制冰机,即,通过将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以沿螺旋方向卷绕线材的形态形成为以中间的方向转换部为基准使螺旋卷绕方向彼此相反,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以方向转换部为基准,使两侧区间上的冰的移送方向彼此不同,由此防止冰集中在一个方向,从而可以整体上更均匀地分散着搅拌冰,并防止冰凝结或结块,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冰块的储存状态。
12.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制冰机,即,通过将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
部的方向转换部彼此错开地配置,进一步使冰的分散地搅拌效果最大化,并且即使存在已凝结的冰,也能够在部分区域将冰破碎,以更稳定地维持冰块状态。
13.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本体,其以能够生成冰的方式在内部配置有冰生成部;以及冰桶,其以能够容纳由所述冰生成部生成的冰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冰桶包括:冰容纳部,其形成为能够容纳由所述冰生成部生成的冰,并且在底面的一侧以能够向外部排出冰的方式形成有冰排出口;以及第一移送部,其在搅拌容纳在所述冰容纳部的冰的同时将所述冰移送至所述冰排出口侧,所述第一移送部形成为使预定厚度的线材沿螺旋形状被卷绕的形态,所述线材以螺旋形状的中心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冰桶,在所述线材的一侧部位形成有使所述线材的螺旋卷绕方向反转的方向转换部,并且,在以所述方向转换部为基准的两侧区间,所述线材的螺旋卷绕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15.其中,所述冰桶还包括第二移送部,该第二移送部与所述第一移送部平行地间隔开而配置以搅拌容纳在所述冰容纳部的冰,所述第二移送部形成为使预定厚度的线材沿螺旋形状被卷绕的形态,所述线材以螺旋形状的中心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冰桶,在所述线材的一侧部位形成有使所述线材的螺旋卷绕方向反转的方向转换部,并且,在以所述方向转换部为基准的两侧区间,所述线材的螺旋卷绕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16.其中,所述第一移送部的方向转换部和所述第二移送部的方向转换部形成为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直角方向为基准彼此错开地配置。
17.其中,所述第一移送部形成为,轴向总距离中,以所述方向转换部为基准,到邻近所述冰排出口的一侧末端的距离比到另一侧末端的距离长;所述第二移送部形成为,轴向总距离中,以所述方向转换部为基准,到邻近所述冰排出口的一侧末端的距离比到另一侧末端的距离短。
18.其中,所述第一移送部的方向转换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所述线材的中心轴的直角方向的直线路径,所述线材从具有直线路径的所述方向转换部的两端沿彼此不同的螺旋卷绕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移送部的方向转换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所述线材的中心轴的直角方向的直线路径,所述线材从具有直线路径的所述方向转换部的两端沿彼此不同的螺旋卷绕方向延伸。
19.其中,在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电机,该电机在所述冰桶插入于所述本体的内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移送部结合而使所述第一移送部旋转动作,所述第二移送部通过单独的动力传递机构与所述第一移送部连接以同时旋转动作。
20.其中,所述制冰机形成为,当所述第一移送部以将冰移送至所述冰排出口侧的方式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一移送部以方向转换部为基准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送冰,并且第二移送部也以方向转换部为基准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送冰。
21.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组装体具有如下效果。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将能够在从本体的内部的冰桶通过冰排出口自动排出冰的过程中移送冰桶内部的冰的移送部形成为两个移送部,即,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在冰桶内部稳定地进行冰的移送,从而在通过冰排出口排出冰时使冰的排出过程能够不间断地继续稳定地进行。
23.此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将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以沿螺旋方向卷绕线材的形态形成为以中间的方向转换部为基准使螺旋卷绕方向彼此相反,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以方向转换部为基准,使两侧区间上的冰的移送方向彼此不同,由此防止冰集中在一个方向,从而可以整体上更均匀地分散着搅拌冰,并防止冰凝结或结块,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冰块的储存状态。
24.此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将第一移送部和第二移送部的方向转换部彼此错开地配置,进一步使冰的分散地搅拌效果最大化,并且即使存在已凝结的冰,也能够在部分区域将冰破碎,以更稳定地维持冰块状态。
附图说明
25.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图。
26.图2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中的冰桶和水桶分离的图。
27.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水桶的图。
28.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生成部的图。
29.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图。
30.图6是示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阀的图。
31.图7是示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移送部的图。
32.图8是用于说明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塞部的图。
33.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塞部的动作的图。
34.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移送部的冰桶的形态的立体图。
35.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36.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第一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37.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第二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38.图14(a)和图14(b)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第一移送部及第二移送部的冰的移送方向的图。
39.附图标记
40.100:制冰机,110:本体,112:开放槽,114:侧面盖,116:上盖,118:电源连接部,120:冰生成部,121:冰上升部,123:冰切割部,125:倾斜面, 127:冰移送口,129:冰生成部盖,130:冰桶,132:冰容纳部,134:冰排出口,136:凸出部,138:冰桶排水口,140:水桶,142:水容纳部,144:供水口,146:排出槽,148:水托,150:操作部,152:冰贯通孔,160:塞部,162:冰排出塞,164:排出塞动作部,166:排出塞固定部,168:工作弹簧,170:排出塞工作部,172:工作齿轮,181、183:线材,182、184:方向转换部,185:第一移送旋转块,186:第二移送旋转块,187:动力传递机构, 187-1:驱动齿轮,187-2:从动齿轮,187-3:连接齿轮,cp:压缩机,cv:阀,ibh:冰桶容纳部,id:排水部,gd:导向部,m1:第一电机,m2:第二电机,mg:驱动齿轮,ts:移送部,tsr:移送旋转部,ts1:第一移送部,ts2:第二移送部,wbh:水桶容纳部,ws:供水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各图的构成要素附以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标示于不同的图中,也应尽量使其具有相同的标记。此外,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时,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含糊不清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42.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图,图2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中的冰桶和水桶分离的图。
43.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100包括本体110、冰桶130、水桶140以及水托148。
44.本体110可以使冰桶130和水桶140插入,并且可以以在冰桶130中保管冰的方式在内部生成冰。关于在本体110的内部生成冰,将在后面描述。另外,本体110可以以能够插入冰桶130和水桶140的方式在前面形成有冰桶容纳部 ibh和水桶容纳部wbh。
45.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本体110的冰桶容纳部ibh可以相较于水桶容纳部wbh配置于上部。另外,冰桶容纳部ibh可以以能够容纳冰桶130的方式一面被开放,并且可以在冰桶容纳部ibh的内侧面以使冰桶130能够插入于固定位置的方式形成有导向部gd。导向部gd可以形成为以对应于形成在冰桶130的两侧面的凸出部136的方式在朝向开放的面的方向上形成的槽的形状。这样的导向部gd可以分别形成于配置在冰桶容纳部ibh的两侧的内侧面。
46.另外,可以在冰桶容纳部ibh的内面配置第一电机m1和排水部id。第一电机m1被设置为用于旋转待后述的配置于冰桶130的移送部。排水部id 与待后述的形成在冰桶130的冰桶排水口138物理接触,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冰桶排水口138排出的水排出至外部。关于第一电机m1和排水部id的形状的详细的事项,将在后面描述。
47.另外,形成在本体110的水桶容纳部wbh相较于冰桶容纳部ibh配置于下部,并且形成为以能够水桶140的方式使一面被开放。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冰桶容纳部ibh和水桶容纳部wbh分别配置于本体110,并且可以形成为朝向本体110的前面在水平方向上开放。
48.在水桶容纳部wbh的内表面配置有供水连接部ws。供水连接部ws与形成在水桶140的供水口144物理接触,并且可以以通过冷冻容纳在水桶140 的水来生成冰的方式进行供应。
49.另外,可以在水桶140的前面形成排出槽146。排出槽146是形成为能够从配置在上部的冰桶130向下排出冰的槽。可以在这样的水桶140的前面的下部配置水托148。水托148被设置为用于防止因从冰桶130排出的冰而产生的水落到外部。为此,可以在水托148的上部配置形成有多个孔的板,并且可以在下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部。另外,水托148可以从水桶140可拆卸地结合于水桶140。
50.在冰桶容纳部ibh与水桶容纳部wbh之间配置操作部150。可以在操作部150配置用户可以为了从冰桶130排出冰而操作的按钮,此外,可以配置能够为了生成冰而打开或关闭(on-off)制冰机100的电源的电源按钮。
51.此外,在操作部150中,如图所示,可以在内侧形成有贯通上部和下部的冰贯通孔152。就冰贯通孔152而言,当从冰桶130向下排出冰时,可以通过操作部150的冰贯通孔152排出。因此,用户可以在将使能够接冰的容器位于水托148的状态下将通过操作部150的冰贯通孔152排出的冰盛装在容器中。
52.另外,可以在本体110的侧面形成开放槽112。开放槽112被形成为用于用户能够容易地使冰桶130和水桶140从本体110脱离。因此,开放槽112 可以配置于本体110的侧面,并沿垂直方向形成。
53.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水桶的图。
54.将参照图3对本实施例的制冰机的水桶14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55.如图所示,水桶140在前面形成有排出槽146,并且在下部配置有水托148。另外,在内侧配置有能够容纳水的水容纳部142。
56.如图所示,水容纳部142的上部被开放,并且水容纳部142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容纳水的容纳空间。另外,在水容纳部142的内部壁面形成有供水口144。
57.供水口144形成于水容纳部142的内部壁面的下部,并且可以与水容纳部 142的外部连接。如此连接到外部的供水口144可以与前述的配置在本体110 的水桶容纳部wbh内的供水连接部ws连接。从而,容纳在水容纳部142内的水可以通过供水口144和供水连接部ws被供给至本体110。此时,可以在供水口144的内部配置有阀cv。
58.排出槽146形成于前面,并且形成在水桶140的前面中向两侧凸出的形状之间。排出槽146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并且可以具有使得用于接冰的容器能够进入排出槽146的程度的宽度。
59.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生成部的图。
60.图4是关于为了说明冰生成部120而将本体110的上盖116和侧面盖114 分离的状态的图。
61.参照图4,冰生成部120配置于制冰机100的本体110的上部。冰生成部 120配置于本体110的上盖116的下部,并且包括冰上升排出部121、冰切割部123、倾斜面125、冰移送口127、以及冰生成部盖129。
62.冰上升排出部121形成于单独的冰生成容器(未图示)的上端,并且形成为在冰生成容器的内部空间由冷却系统生成的冰上升而被排出至外部。水从水桶140通过管道被供应到形成在冰上升排出部121的下部的冰生成容器,在本体110的内部设有能够冷却冰生成容器内部的水以生成冰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可被配置为形成具有压缩机cp、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并且冷媒所循环的冷媒循环管可以形成为围绕冰生成容器的外周面的形态。在冰生成容器的内部,被供应的水被冷却系统冷却而生成冰,此时,所生成的冰被生成为相对不那么坚硬的可移动的状态,而不是完全坚硬的状态。在冰生成容器的内部设有能够使这样的冰向上移动的单独的冰上升移送装置(未图示)。从冰生成容器的内部通过冰上升移送装置向上移动的冰通过形成在上端部的冰上升排出部121而进行上升移动并被排出至外部。此时,在冰生成容器的内部生成的冰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继续受冷却作用,从而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变成相对坚硬的状态的冰,并且在通过冰上升排出部121的过程中变成最坚硬的状态的冰。
63.多个冰上升排出部121可以以冰切割部123为基准沿其周边外围形成,并且每个冰上升排出部121可以形成为圆形的孔形态。
64.冰切割部123可以配置于多个冰上升排出部121的配置中心,并且形成为相较于冰上升排出部121向上部凸出的形状。冰切割部123的上端可以具有在凸出的形状的上部具有倒斜面的圆锥台形状。即,冰切割部123可以形成为使通过冰上升排出部121而上升的冰能
够卡止于冰切割部123的上端的倒斜面并向外侧方向弯折的形状。从而,通过冰上升排出部121上升的冰卡止于冰切割部123而弯折,在弯折的过程中,对每个规定区间进行切割,并且,每当切割时,会生成一个冰块。
65.倾斜面125配置于冰上升排出部121的一侧,并以使被冰切割部123折弯并切割而生成的冰块能够向下部方向移动的方式向下倾斜地形成。另外,在倾斜面125的下端部以使沿倾斜面125移动的冰落下的方式形成有冰移送口127。冰移送口127与配置在下部的冰桶130连通,并且通过冰移送口127落下的冰被容纳于冰桶130的冰容纳部132。
66.冰生成部盖129被配置为覆盖冰生成部120的上部,并防止由冰生成部 120生成的冰产生的水分脱离到本体110内的其他部分。
67.此外,可以在本体110的后面配置用于向制冰机100供给电源的电源连接部118。
68.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图,图6是示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阀cv的图。另外,图7是示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移送部的图。
69.参照图5至图7对本实施例的冰桶130进行描述。冰桶130在内部容纳由冰生成部120生成的冰。另外,冰桶130可以容纳于本体110的冰桶容纳部ibh,并且可以从本体110沿水平方向分离。因此,当用户要大量利用容纳在冰桶 130的冰时,可以从制冰机100的本体110分离冰桶130以利用容纳在冰桶130 的冰。
70.如图5所示,这样的冰桶130形成有顶部开放的冰容纳部132,并且可以在冰容纳部132的下部的一侧形成有冰排出口134。冰排出口134被形成为用于由用户少量排出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通过冰排出口134排出的冰可以通过操作部150的冰贯通孔152(参照图2)被排出至外部。
71.另外,可以在冰容纳部132中与冰排出口134相向的内面形成有冰桶排水口138。冰桶排水口138可以形成为与外部贯通,并且向外部排出因容纳在冰桶容纳部ibh的冰部分融化而生成的水。冰桶排水口138可以与形成在本体 110的排水部id连接,使得通过冰桶排水口138排出的水可以通过排水部id 被排出至制冰机100的本体110的外部。
72.此时,可以在冰桶排水口138的内部配置阀cv。作为阀cv,可以利用与前已述及的配置在供水口144的阀cv相同种类的阀cv。如图6所示,阀 cv的一侧固定于冰桶排水口138,当被封闭时,可以通过封闭冰桶排水口138 来阻止冰桶130内部的水被排出至外部。另外,阀cv的另一侧可以与配置在本体110的排水部id接触,当冰桶130插入于本体110的冰桶容纳部ibh时,阀cv的另一侧可以与本体110的排水部id接触。此时,阀cv的另一侧被本体110的排水部id压迫,从而,阀cv可以被开放。为此,可以在阀cv 中设置弹簧等。
73.即,当冰桶130容纳于冰桶容纳部ibh时,配置在本体110中的排水部 id按压冰桶排水口138内的阀cv以开放阀cv。从而,由冰桶容纳部ibh生成的水可以通过冰桶排水口138和排水部id被排出至外部。另外,当冰桶130 脱离冰桶容纳部ibh时,配置在本体110中的排水部id和配置在冰桶排水口 138内的阀cv间隔开,从而施加于阀cv的压力消失,从而可以通过弹簧的复原力来封闭冰桶排水口138。因此,当冰桶130脱离冰桶容纳部ibh时,不会通过冰桶排水口138排出水。
74.前述的配置在水桶140的供水口144的阀cv也可以以与配置在冰桶排水口138的阀cv相同的方式动作。
75.另外,可以在冰桶容纳部ibh内配置移送部ts。如图5所示,移送部ts 的一侧配置于冰排出口134,另一侧配置于与冰排出口134相向的冰容纳部132 的内面。移送部ts以能够以长度方向的中心为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冰容纳部 132内,并且被配置为旋转时将容纳在冰容纳部132内的冰移送至冰排出口134 侧。
76.移送部ts的另一侧可以与配置在冰容纳部132的外侧的移送旋转部tsr 连接。因此,当移送旋转部tsr旋转时,相应地,移送部ts可以旋转。即,移送旋转部tsr被配置为贯通冰桶容纳部ibh的壁,并且被配置为即使贯通冰桶容纳部ibh也不会向外部排出水的密封的状态。
77.另外,移送旋转部tsr可以与配置在本体110的第一电机m1(参照图2) 接触而通过第一电机m1的驱动而旋转。如图7所示,可以在移送旋转部tsr 的另一侧端形成一个以上的突起或槽,并且可以在第一电机m1的一侧端形成能够卡止于形成在移送旋转部tsr的一个以上的突起或槽的突起。从而,形成在第一电机m1的突起可以卡止于形成在移送旋转部tsr的另一侧端的一个以上的突起或槽,使得移送旋转部tsr可以随着第一电机m1的驱动而旋转。
78.此时,就移送旋转部tsr和第一电机m1的接触而言,可以在冰桶130 插入于本体110的冰桶容纳部ibh时接触。
79.另外,如图所示,移送部ts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线材沿螺旋形状卷绕的形态。另外,可以形成为使螺旋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朝向冰排出口134的)变小的形状。从而,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随着移送部ts旋转而逐渐被移送至冰排出口134侧。
80.如图5所示,凸出部136形成于冰桶容纳部ibh的外侧面,并且可以在一个外侧面形成两个凸出部136。从而,当冰桶130容纳于冰桶容纳部ibh时,凸出部136可以沿形成在冰桶容纳部ibh的内侧面的导向部gd被引导,使得冰桶130可以被容纳于冰桶容纳部ibh中的正确的位置。
81.图8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塞部的图,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冰桶的塞部的动作的图。
82.参照图8和图9(a)和图9(b),在本实施例的冰桶130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冰排出口134。冰排出口134形成为使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内部的冰被排出至外部,并且可以配置用于开闭这样的冰排出口134的塞部160。塞部 160设置于冰桶130以一侧为基准旋转,并且,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工作弹簧168不施加外力时,以维持冰排出口134被封闭的状态的方式动作。
83.为此,塞部160可以包括冰排出塞162、排出塞动作部164、排出塞固定部166以及工作弹簧168。
84.冰排出塞162具有能够封闭冰排出口134的形状,并且以冰排出塞162 旋转的旋转轴为基准配置于一侧。
85.排出塞动作部164可以以冰排出塞162旋转的旋转轴为基准配置于另一侧,并且可以具有定宽度,以便能够以使冰排出塞162能够以旋转轴为基准旋转的方式施加外力。
86.排出塞固定部166形成为围绕排出塞动作部164的形状,并且被配置为用于将塞部160固定于冰桶130的下面。因此,在塞部160中,排出塞固定部 166固定于冰桶130的下面,
并且,通过施加于排出塞动作部164的外力,冰排出塞162和排出塞动作部164可以旋转。当冰排出塞162如此旋转时,冰排出口134被开放。
87.一个以上的工作弹簧168设置于冰排出塞162旋转的旋转轴,当不向排出塞动作部164施加外力时,对冰排出塞162施加复原力,使得冰排出塞162 封闭冰排出口134。因此,即使冰配置于冰排出口134而在冰排出塞162的上部配置有冰,可以防止冰排出塞162因冰的重量向部方向旋转而使冰排出口 134被开放。
88.另外,为了向排出塞动作部164施加外力,可以设有排出塞工作部170 和第二电机m2。排出塞工作部170和第二电机m2可以配置于操作部150的内部。暂且参照图2,可以确认到,排出塞工作部170的上部末端露出于操作部150的上面。
89.如图9(a)所示,排出塞工作部170可以具有圆柱的形状,并且上表面可以形成为倾斜面。另外,如图9(a)和图9(b)所示,排出塞工作部170 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排出塞工作部170如图9(b)所示向上部方向移动时,向排出塞动作部164施加外力,从而冰排出塞162可以旋转。
90.另外,可以在排出塞工作部170的一侧面形成工作齿轮172。工作齿轮172 可以在排出塞工作部170的垂直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为齿条的形状。
91.第二电机m2设置于操作部150的内部,通过第二电机m2的驱动,设置在第二电机m2的驱动齿轮mg可以旋转。驱动齿轮mg可以被配置为与工作齿轮172啮合。从而,随着第二电机m2的驱动,驱动齿轮mg旋转,并且,随着驱动齿轮mg的旋转,排出塞工作部170可以通过工作齿轮17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为此,第二电机m2可以被驱动为使驱动齿轮mg向正反方向旋转。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m1和第二电机m2可以彼此联动而被驱动。即,当用户按下配置于操作部150的用于排出冰的按钮时,第一电机m1可以被驱动以旋转移送部ts,同时,第二电机m2可以正向旋转以向上移动排出塞工作部170。从而,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从冰容纳部132向冰排出口134侧移动,并且随着封闭冰排出口134的冰排出塞162旋转而开放冰排出口134,可以通过冰排出口134向外部排出冰。
93.然后,当冰被排出至冰排出口134达预定时间或用户按下用于中止冰的排出的按钮时,第一电机m1的驱动停止,并且第二电机m2可以反向旋转以向下移动排出塞工作部170。从而,可以停止向冰排出口134侧移送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并且冰排出塞162可以旋转以封闭冰排出口134。
94.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移送部的冰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 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第一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第二移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a)和图14(b)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第一、第二移送部的冰移送方向的图。
95.如在图5和图7中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移送部ts形成为线材沿螺旋形状卷绕的形态,并且以通过线材的旋转将冰向冰排出口134侧单方向移送的方式构成。
96.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移送部ts包括第一移送部ts1,该第一移送部ts1在搅拌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的同时向冰排出口134侧移送该冰,加之,所述移送部ts构成为还包括第二移送部ts2,该第二移送部ts2与第一移送部ts1平行地间隔开而配置以搅拌容纳在冰容纳部132的冰。
97.第一移送部ts1形成为使预定厚度的线材181沿螺旋形状卷绕的形态,线材181以螺旋形状的中心轴c1为中心能够旋转地结合于冰桶130。此时,在线材181的一侧部位形成有使线材181的螺旋卷绕方向反转的方向转换部 182,并且在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的两侧区间,线材181的螺旋卷绕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98.方向转换部182形成为具有相对于线材181的中心轴c1的直角方向的直线路径,并且形成为使线材181从具有直线路径的方向转换部182的两端沿彼此不同的螺旋卷绕方向延伸。
99.更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第一移送部ts1的线材181以中心轴c1为中心沿螺旋方向卷绕,并以图1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从后方左侧端向前端右侧端行进。此时,在方向转换部182以前的区间,线材181向顺时针方向卷绕,而在方向转换部182以后的区间,线材181以逆时针方向卷绕。
100.根据这样的结构,当第一移送部ts1以中心轴c1为中心旋转时,在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的一侧和另一侧区间,移送冰的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101.第二移送部ts2以与第一移送部ts1相同的形态形成,并与第一移送部 ts1平行地间隔开而配置。例如,第二移送部ts2形成为使预定厚度的线材 183沿螺旋形状卷绕的形态,线材183以螺旋形状的中心轴c2为中心能够旋转地结合于冰桶130。此时,在线材183的一侧部位形成有使线材183的螺旋卷绕方向反转的方向转换部184,并且,在以方向转换部184为基准的两侧区间,线材183的螺旋卷绕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转换部184形成为具有相对于线材183的中心轴c2的直角方向的直线路径,并且形成为使线材183从具有直线路径的方向转换部184的两端沿彼此不同的螺旋卷绕方向延伸。
102.例如,如图13所示,第二移送部ts2的线材183以中心轴c2为中心沿螺旋方向卷绕,并且以图13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从后方左侧端向前方右侧端行进。此时,在方向转换部184以前的区间,线材183以顺时针方向卷绕,而在方向转换部184以后的区间,线材183以逆时针方向卷绕。
103.根据这样的结构,当第二移送部ts2以中心轴c2为中心旋转时,在以方向转换部184为基准的一侧和另一侧区间,移送冰的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104.例如,若以第一移送部ts1为基准说明,如图14(a)所示,在第一移送部ts1沿向冰排出口134侧排出并移送冰的正向旋转动作时,在线材181的整体区间中,在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的邻近冰排出口134侧地形成的区间,以使冰向冰排出口134侧移动的方式向冰远离方向转换部182的方向移送冰,在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的远离冰排出口134的区间,以使冰向远离冰排出口134侧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向远离方向转换部182的方向移送冰。即,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向两侧端方向移送冰。在图14(a)和图14(b)中,移送方向用粗箭头表示。
105.相反,如图14(b)所示,当第二移送部ts2反向旋转动作时,在与图 14(a)相反的方向上移送冰。即,在从线材181的两侧端分别向方向转换部 182靠近的方向移送冰。
106.当用户为了取出冰而操作操作按钮时,第一移送部ts1被控制部控制为以正向旋转的方式动作,以排出冰,并且,在用户的按钮操作中断的状态下,可以每隔预定时间间距控制第一移送部ts1使其以反向旋转的方式动作,以防止冰桶130内部的冰融化而相凝结成块。
107.当第一移送部ts1正向或反向旋转时,若向某一个方向移送冰时,冰会集中在冰容纳部132内部的某一侧空间,因此反而会发生更多的冰的凝结现象或结块,致使整体上不能发生冰的搅拌,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移送部ts1的线材181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在两侧区间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送冰,因而可以在搅拌冰时向两侧分散冰,从而可以使冰的凝结现象或结块的发生最少化,使搅拌效果最大化。
108.由于第二移送部ts2也以与第一移送部ts1相同的形态形成,并且在第二移送部ts2旋转时的冰的移送方向相同,因而将省略对此的详细描述。
10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移送部ts1旋转时,第二移送部ts2也同时旋转,由于如此第一移送部ts1和第二移送部ts2同时旋转,除了第一移送部ts1 的冰的分散搅拌外,还增加了第二移送部ts2的冰的分散搅拌功能,因而整体上可以发挥更均匀且顺畅的搅拌功能。
110.尤其,优选第一移送部ts1的方向转换部182和第二移送部ts2的方向转换部184被配置为以相对于中心轴c1、c2的直角方向为基准彼此错开,由此,第一移送部ts1和第二移送部ts2中的冰的移送方向在规定区间为彼此相反的方向,不会集中于某一个区域(例如,邻近方向转换部的区域),因而整体上提高均匀地分散搅拌冰的效果。
111.此时,优选第一移送部ts1形成为使向冰排出口134侧移送冰的冰的移送量多于反方向的移送量,以便在正向旋转时能够稳定地确保通过冰排出口 134排出的冰的排出量。为此,优选第一移送部ts1形成为,使轴向总距离中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到邻近冰排出口134的一侧末端的距离比到另一侧末端的距离长。
112.与此对应地,优选第二移送部ts2形成为,在轴向总距离中,以方向转换部184为基准,到邻近冰排出口134的一侧末端的距离比到另一侧末端的距离短,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第一移送部ts1的方向转换部182和第二移送部ts2的方向转换部184彼此错开。
113.另一方面,当第一移送部ts1正向旋转时,如前所述,可以形成为,第一移送部ts1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形彼此远离的方向移送冰,并且第二移送部ts2也以方向转换部184为基准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送冰,由此,如前所述,可以在冰桶130内部整体上均匀地分散搅拌冰。此外,可以使冰部分地集中于部分区域,从而即使已经存在彼此凝结的冰,仍可以发挥在该区域通过第一移送部ts1和第二移送部ts2的线材181、183的旋转来破碎这种凝结的冰的效果。
114.然而,不同于此,当第一移送部ts1正向旋转时,如前所述,可以形成为,第一移送部ts1以方向转换部182为基准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送冰,而第二移送部ts2与之相反地向靠近方向转换部184的方向移送冰,通过如此形成为使第一移送部ts1和第二移送部ts2中的冰的移送方向彼此相反,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冰的整体的分散功能。
115.另一方面,在本体110的内部设有电机m1,该电机m1在冰桶130插入于本体110的内部的状态下与第一移送部ts1结合而使第一移送部ts1旋转动作,而第二移送部ts2可以构成为通过单独的动力传递机构187与第一移送部ts1连接以同时旋转动作。
116.更具体而言,第一移送部ts1的线材181在末端安装有第一移送旋转块 185,并且通过第一移送旋转块185能够旋转地结合于冰桶130。可以在第一移送旋转块185的外周面安装单独的密封部件(未图示),以进行密封。同样地,第二移送部ts2的线材183在末端安装有第二移送旋转块186,并且通过第二移送旋转块186能够旋转地结合于冰桶130。可以在第二移送旋转块186 的外周面安装单独的密封部件(未图示),以进行密封。
117.在本体110的内部设有使移送部ts旋转动作的电机m1,此时,电机m1 被配置为在冰桶130插入于冰桶容纳部ibh的状态下与第一移送旋转块185 结合而使第一移送部ts1旋转动作,第二移送部ts2可以构成为通过单独的动力传递机构187与第一移送部ts1连接以同时旋转动作。
118.动力传递机构187可以构成为包括:驱动齿轮187-1,其以与第一移送旋转块18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移送旋转块185的外周面;连接齿轮 187-3,其以与驱动齿轮187-1啮合的方式能够旋转地结合于冰桶130;以及从动齿轮187-2,其被配置为与连接齿轮187-3啮合,并且以与第二移送旋转块 186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形成于第二移送旋转块186的外周面。
119.虽然上文中将动力传递机构187描述为利用多个齿轮的结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利用皮带、链条等多样的动力传递机械要素来以多样的方式来构成动力传递机构。
120.以上描述仅仅是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不为这样的实施例所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解释,凡在与其等同的范围内的技术思想,均应解释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