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7:2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墙体一般需要有极高的韧性,从而才能抵御一般地震的冲击,在建筑墙体砌成完毕后需要对其韧性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建筑标准,一般的墙体检测设备只是单纯的带动墙体来回摆动,通过观察墙体是否断裂或出现裂痕来判断墙体的韧性,但这种方式非常不直观,往往影响检测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包括震动检测组件、安装于震动检测组件上的墙体安置组件、安装于墙体安置组件上的待检测墙体以及安装于墙体安置组件上用来测量墙体摆动幅度的摆动幅度测量组件,所述震动检测组件由底座和衔接组件构成;所述摆动幅度测量组件由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的支撑横梁以及设于支撑横梁上的测量组件构成。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内部并排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轮,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入至齿轮槽内,并和与之靠近的齿轮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衔接组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的衔接板,每个所述衔接板的底面均设有一排凸齿,两排所述凸齿分别和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衔接板的两侧均设有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杆,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分别穿过两个衔接板,且每个第一导向杆上均活动套设有挡环,所述挡环和固定块之间设有环绕于第一导向杆上的弹簧。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墙体安置组件包括与衔接板固定连接的墙体安置座,所述墙体安置座的表面设有墙体安置槽,待检测墙体设于墙体安置槽内部,所述墙体安置座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待检测墙体根部的锁紧螺栓。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固定于墙体安置座上。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横梁两端的侧凸块,两个所述侧凸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杆,两个所述侧凸块之间还活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碰撞条,两个所述碰撞条均活动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杆上,且两个所述碰撞条均可沿着两个第二导向杆自由移动。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碰撞条位于待检测墙体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碰撞条上均固定安装有指针,所述支撑横梁的顶面上固定有两个刻度尺,两个所述支撑横梁分别和两个指针正对,且两个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正对,均位于支撑横梁的中心轴线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底座内部的两个齿轮,同时驱动两个衔接板,带动两个衔接板进行周期性的往复来回移动,从而带动待检测墙体进行周期性的往复来回移动,在此过程中,墙体摆动,通过设置在墙体安置座上的摆动幅度测量组件可以非常直观的观测墙体摆动的幅度,进而判断其韧性高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震动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衔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安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摆动幅度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1.震动检测组件1;
22.底座11、齿轮槽111、齿轮112、驱动电机113、连接轴114;
23.衔接组件12、衔接板121、凸齿122、固定块123、第一导向杆124、挡环125、弹簧 126;
24.墙体安置组件2、墙体安置座21、墙体安置槽22、锁紧螺栓23;
25.待检测墙体3;
26.摆动幅度测量组件4、支撑板41、支撑横梁42、侧凸块43、第二导向杆44、碰撞条 45、指针46、刻度尺47。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0.一种基于震动检测的建筑墙体韧性检测装置,包括震动检测组件1、安装于震动检测组件1上的墙体安置组件2、安装于墙体安置组件2上的待检测墙体3以及安装于墙体安置
组件2上用来测量墙体摆动幅度的摆动幅度测量组件4,震动检测组件1由底座11和衔接组件12构成;摆动幅度测量组件4由支撑板4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41上的支撑横梁 42以及设于支撑横梁42上的测量组件构成。
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底座11的顶面中心位置设有齿轮槽111,齿轮槽111内部并排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轮112,底座1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3,驱动电机1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4,连接轴114伸入至齿轮槽111内,并和与之靠近的齿轮 112固定连接。
32.值得说明的是,每个齿轮112上均设有半圈轮齿,且两个齿轮112呈中心对称设置,通过两个呈中心对称的齿轮112的设置,能够实现两个齿轮112轮流和两个衔接板121啮合,从而轮流带动两个衔接板121同步反方向转动。
33.需要补充的是,另外一个齿轮112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齿轮槽111的槽壁上,且两个齿轮112上均设有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两个锥形齿轮的设置,能够通过其中一个齿轮112的转动带动另外一个齿轮112同步反方向转动。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衔接组件1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的衔接板121,每个衔接板121的底面均设有一排凸齿122,两排凸齿122分别和两个齿轮112相互啮合,衔接板12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于底座11上的固定块123,两个固定块123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杆124,两个第一导向杆124分别穿过两个衔接板121,且每个第一导向杆124上均活动套设有挡环125,挡环125和固定块123之间设有环绕于第一导向杆124上的弹簧126,弹簧126和挡环125的设置,可实现利用弹簧126的弹力推动衔接板121自动复位。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墙体安置组件2包括与衔接板121固定连接的墙体安置座21,墙体安置座21的表面设有墙体安置槽22,待检测墙体3设于墙体安置槽22内部,墙体安置座21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待检测墙体3根部的锁紧螺栓23,通过锁紧螺栓23 可将待检测墙体3固定于墙体安置槽22内部。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支撑板41固定于墙体安置座21上。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测量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横梁42两端的侧凸块43,两个侧凸块43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杆44,两个侧凸块43之间还活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碰撞条45,两个碰撞条45均活动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杆44上,且两个碰撞条 45均可沿着两个第二导向杆44自由移动。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两个碰撞条45位于待检测墙体3的两侧,且每个碰撞条45上均固定安装有指针46,支撑横梁42的顶面上固定有两个刻度尺47,两个支撑横梁42分别和两个指针46正对,且两个刻度尺47的零刻度线正对,均位于支撑横梁42的中心轴线上。
39.需要补充的是,驱动电机113采用可正反转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40.具体使用过程中,将待检测墙体3放入墙体安置槽22内部,利用两个锁紧螺栓23将待检测墙体3的根部固定住,然后启动驱动电机113,带动其中一个齿轮112转动,由于两个齿轮112之间通过两个锥形齿轮的衔接,因此,另外一个齿轮112会同步反方向转动,又由于两个齿轮112均设置有半圈轮齿且为中心对称设置,因此两个齿轮112会分别和两个衔接板121上的凸齿122轮流啮合,进而轮流带动两个衔接板121朝相反方向进行周期性来回移动,从而带动墙体安置座21及其上的待检测墙体3来回移动,在来回移动过程中待检测墙体3会摆动,而在待检测墙体3摆动过程中,待检测墙体3会接触两侧的碰撞条45,碰撞条45会沿着
第二导向杆44移动,碰撞条45上的指针46则指向刻度尺47上的相应刻度,最后通过观察指针46最终指向的刻度即可非常直观的知晓待检测墙体3的摆动幅度,进而判断其韧性高低。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