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5:45: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罐体,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出水口、冷冻水进水口和冷冻水出水口,所述热交换罐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在长度方向上分隔为两个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一个空间连通,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冻水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另一个空间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冻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市政水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罐体内,所述市政水换热管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隔板,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市政水换热管为螺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的两个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相对的两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为所述热交换罐体横截面的一半,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板的投影组成所述热交换罐体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螺旋结构的峰顶所在的横截面上,且所述扰流板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罐体上距离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螺旋结构的峰顶最远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水换热管为等螺距的螺旋结构,且螺纹半径均相同,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螺旋结构的中轴线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螺旋结构中的螺纹半径为所述热交换罐体半径的0.6-0.7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冻水出水口位于与其连通的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位于与其连通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进水口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同一侧,所述冷冻水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同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出水口、所述冷冻水进水口、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观察检修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罐体和市政换热管,热交换罐体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罐体内设置有隔板,冷却水进出水口和冷冻水进出水口分别与热交换罐体内的两个空间连通,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分别位于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冷冻水进水口和冷冻水出水口分别位于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市政水换热管设置在热交换罐体内,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且为螺旋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对数据中心制冷后升温的冷冻水和冷却水进行选择性或共同降温,从而降低机械制冷的能耗,降低碳排放。低碳排放。低碳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冼峰 陈辉 黄红贵 王其超 周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7/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