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铣刨式刀具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0:5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标线清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刨式刀具。


背景技术:

2.道路交通标线主要划设于道路表面,用于道路划线、厂区道路划线、工厂停车场、地下车库划线、学校道路划线、生活小区划线等施工工程,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冻,遭受车辆的冲击磨耗,因此经常需要彻底清除并重新更换修补,以保持美观。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地面标线的清除方式大多处于人工用榔头锤击的工作形式,这样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也不能保证清除干净。现部分施工采用了道路标线除线机,其原理是利用电机带动打磨刀具旋转,从而不断对需清理的标线进行冲击,达到打碎标线后便于后续清理的效果。然而,现有的除线机刀具布置并不合理,一般是并排设置一到两个磨轮,那么其磨轮在排列时存在的空隙就会使在垂直方向上清除标线不连续,需要多次左右来回偏移,才能勉强使磨轮碰到空隙中剩余的标线,因此效率较低,而且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刨式刀具。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固定在除线机上,利用磨轮上的磨齿对已经残损、龟裂和变色等的热熔标线及残旧的冷漆标线进行清除,该刀具结构安装固定牢固,容易彻底打磨并除去标线,且清线快,路面恢复整齐、易修补。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铣刨式刀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呈开口状,所述外壳内穿插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固设有第一限位板,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均位于所述外壳内,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还设有多条磨轮轴,多条所述磨轮轴围绕所述旋转轴均匀布置,每条所述磨轮轴上均设有多个磨轮,所述磨轮的外边沿形成有若干磨齿。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磨轮上的磨齿相对错开,且每个所述磨齿的顶端均设有圆锥形的凸起。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磨轮轴上的多个所述磨轮均一一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上固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延伸至所述磨轮轴上并与所述磨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配合并夹紧所述磨轮轴上的多个所述磨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轮轴的数量为4条,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与其中两条相邻的所述磨轮轴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错开。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边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外边沿相持平,所述磨轮的磨齿突出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边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板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距离的比为1:2。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磨轮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均由耐磨材料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固定在除线机上,利用磨轮上的磨齿对已经残损、龟裂和变色等的热熔标线及残旧的冷漆标线进行清除,该刀具结构安装固定牢固,容易彻底打磨并除去标线,且清线快,路面恢复整齐、易修补。
14.2、标线的清除是依靠磨轮上的磨齿不断击打的,相邻的两个磨轮上的磨齿相对错开,那么就不会同时击打标线,使凸起的标线被击打时是被左右不断受力的,这样容易使标线形成一大块地脱离底面,不会太过细碎,而且这样的敲打才容易使标线彻底清除,避免其同时受力而使磨齿之间的间隙位置不能受直接击打的力,造成一些细微的位置残留而难以清除。同时,磨齿顶端的凸起是进一步增加凹凸面,并使其更加容易对一些较细的标线位置进行清除。
15.3、磨轮轴具有一定的长度,在这长度内设置多个磨轮会更容易在运作中产生空隙,从而影响磨轮击打标线的效果,因此,利用第二限位板在同一磨轮轴上分隔开两部分,实现更好的夹紧效果,同时可利用第二限位板上设置垫片等可拆卸的卡紧机构,弥补夹紧多个磨轮的空隙,当磨轮一侧上的磨齿磨损较为严重时,可直接转动磨轮即可利用另一角度上的磨齿继续使用,磨轮需要更换角度时,拆下卡接的垫片就有足够的空位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刨式刀具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刨式刀具的仰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刨式刀具的侧视剖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旋转轴,3-第一限位板,4-磨轮轴,5-磨轮,6-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铣刨式刀具,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呈开口状,外壳1内穿插有旋转轴2,旋转轴2的两端均固设有第一限位板3,且两个第一限位板3均位于外壳1内,两个第一限位板3之间还设有多条磨轮轴4,多条磨轮轴4围绕旋转轴2均匀布置,每条磨轮轴4上均设有多个磨轮5,磨轮5的外边沿形成有若干磨齿。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固
定在除线机上,利用磨轮5上的磨齿对已经残损、龟裂和变色等的热熔标线及残旧的冷漆标线进行清除,该刀具结构安装固定牢固,只需要利用旋转轴2带动整个刀具的转动,多条磨轮轴4上的磨轮5即可利用磨齿对标线不断冲击,减少单个磨轮5的磨损,若使用时间长,还可转动磨轮5来调整使用不同的磨齿,无需经常更换磨轮5,容易彻底打磨并除去标线,且清线快,路面恢复整齐、易修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磨轮5上的磨齿相对错开,且每个磨齿的顶端均设有圆锥形的凸起。标线的清除是依靠磨轮5上的磨齿不断击打的,相邻的两个磨轮5上的磨齿相对错开,那么就不会同时击打标线,使凸起的标线被击打时是被左右不断受力的,这样容易使标线形成一大块地脱离底面,不会太过细碎,而且这样的敲打才容易使标线彻底清除,避免其同时受力而使磨齿之间的间隙位置不能受直接击打的力,造成一些细微的位置残留而难以清除。同时,磨齿顶端的凸起是进一步增加凹凸面,并使其更加容易对一些较细的标线位置进行清除。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条磨轮轴4上的多个磨轮5均一一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两个第一限位板3之间。多个磨轮5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板3夹紧在磨轮轴4上,随着旋转轴2的转动,第一限位板3以及磨轮轴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有的磨轮5一起旋转,进而对标线进行不断地敲击,当磨轮5一侧上的磨齿磨损较为严重时,可直接转动磨轮5即可利用另一角度上的磨齿继续使用。
25.进一步地,为方便磨轮5转换角度,同时又保证多个磨轮5之间能夹紧,旋转轴2上固设有第二限位板6,第二限位板6延伸至磨轮轴4上并与磨轮轴4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6用于与两个第一限位板3配合并夹紧磨轮轴4上的多个磨轮5。磨轮轴4具有一定的长度,在这长度内设置多个磨轮5会更容易在运作中产生空隙,从而影响磨轮5击打标线的效果,因此,利用第二限位板6在同一磨轮轴4上分隔开两部分,实现更好的夹紧效果,同时可利用第二限位板6上设置垫片等可拆卸的卡紧机构,弥补夹紧多个磨轮5的空隙,磨轮5需要更换角度时,拆下卡接的垫片就有足够的空位进行调整。
26.进一步地,磨轮轴4的数量为4条,不同磨轮轴4上的磨轮5的磨齿可互相错开,旋转轴2没转动一圈,相当于由4个不同的磨轮轴4上的磨轮5对标线进行敲打,减少同一磨轮5的损耗,第二限位板6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限位板6与其中两条相邻的磨轮轴4相连接,且两个第二限位板6相对错开。第二限位板6这样设置还能增加磨轮轴4的安装稳定性,互相错开就不会造成空隙而使磨轮5无法对第二限位板6对应的位置进行敲打。而为了保证击打效果,第二限位板6的外边沿与第一限位板3的外边沿相持平,磨轮5的磨齿突出于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6的外边沿,对磨轮5本体两侧提供保护,只让磨齿突出,避免对磨轮5中间位置造成不必要的磨损,从而避免磨轮5之间无法夹紧的情况发生。第二限位板6与两个第一限位板3的距离的比为1:2,即第二限位板6位于一条磨轮轴4上的三等分点上,使其对两侧的磨轮5的夹紧力度不同,两个错开的第二限位板6就会形成两种左右受力有所差别的磨轮轴4,更好地提高对标线的清除效果。此外,第一限位板3、磨轮5以及第二限位板6均由耐磨材料制成,避免弹起的碎石等造成的磨损。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