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核料板表面污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0:00: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燃料板表面污染情况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核料板表面污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核燃料板生产过程中,其表面时常附着有放射性污染物。为了能够检测核燃料板的污染情况,通常采用探测器来探测覆盖于核燃料板上放射性污染物所放射出的α粒子的数量,以评判核燃料板的污染情况。现有的检测方式是操作人员身穿防护服,先将核燃料板的顶表面放置于探测器探头的正下方,探测器采集α粒子的数量,并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上位机,以评价核燃料板上表面污染情况;随后操作人员将核燃料板翻转180
°
以使其底表面放置于探测器探头的正下方,探测器采集α粒子的数量,并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上位机,以评价核燃料板下表面的污染情况。这种检测方式虽然能够检测核燃料板的污染情况,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操作人员需要先后对核燃料板的上下表面进行检测,从而增加了单件核燃料板的检测时间,进而降低了核燃料板污染情况的检测效率。2、不能连续对核燃料板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的降低了检测效率。3、检测时,核燃料板暴露于空气中,宇宙环境中的α粒子也会被探测器检测到,从而导致探测器采集到的α粒子的数量不精确,进而降低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检测精度、提高检测效率、操作简单的核料板表面污染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核料板表面污染检测装置,它包括从左往右顺次设置的进料辊道输送装置、探测组件和出料辊道输送装置,所述探测组件包括检测机座和双层辊道输送装置,检测机座的顶部开设有通槽,双层辊道输送装置的机架固设于检测机座的顶表面上,双层辊道输送装置的各个滚筒组均设置于通槽的正上方,且各个滚筒组沿着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滚筒组均包括旋转安装于机架内的上滚筒和下滚筒,上滚筒设置于下滚筒的正上方,上滚筒与下滚筒之间留有用于燃料板传输的缝隙;所述机架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防护罩,上防护罩内设置有上探测器,上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探测器本体上的各个探头均朝下设置,各个探头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滚筒组之间,探头设置于缝隙的上方,机架的下方设置有位于通槽内的下防护罩,下防护罩内设置有下探测器;所述检测机座的外壁上固设有主支架,主支架上固设有副支架i和副支架ii,副支架i贯穿上防护罩且固设于上探测器的探测器本体上,副支架ii顺次贯穿检测机座外壁、下防护罩且固设于下探测器的探测器本体上。
5.所述上防护罩与下防护罩之间设置有细长缝,细长缝与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6.所述下探测器与上探测器上下对称设置。
7.所述上防护罩固设于副支架i上。
8.所述下防护罩固设于副支架ii上。
9.所述检测机座的外壁上焊接有平台,平台上固设有多个主支架,每个主支架上均固设有副支架i和副支架ii。
10.所述进料辊道输送装置的滚筒的顶表面与出料辊道输送装置的滚筒的顶表面平齐,滚筒的顶表面与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1.它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探测器的输出接口和下探测器的输出接口均与上位机的输入接口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提高检测精度、提高检测效率、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去掉检测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中去掉上防护罩和下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双层辊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上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检测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进料辊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进料辊道输送装置,2-探测组件,3-出料辊道输送装置,4-检测机座,6-通槽,7-机架,8-上滚筒,9-下滚筒,10-上防护罩,11-探测器本体,12-探头,13-下防护罩,14-主支架,15-副支架i,16-副支架ii,17-细长缝,18-平台,19-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3.如图1~8所示,一种核料板表面污染检测装置,它包括从左往右顺次设置的进料辊道输送装置1、探测组件2和出料辊道输送装置3,所述探测组件2包括检测机座4和双层辊道输送装置,检测机座4的顶部开设有通槽6,双层辊道输送装置的机架7固设于检测机座4的顶表面上,双层辊道输送装置的各个滚筒组均设置于通槽6的正上方,且各个滚筒组沿着通槽6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滚筒组均包括旋转安装于机架7内的上滚筒8和下滚筒9,上滚筒8设置于下滚筒9的正上方,上滚筒8与下滚筒9之间留有用于燃料板传输的缝隙。
24.所述机架7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防护罩10,上防护罩10内设置有上探测器,上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11,探测器本体11上的各个探头12均朝下设置,各个探头12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滚筒组之间,探头12设置于缝隙的上方,机架7的下方设置有位于通槽6内的下防护罩13,下防护罩13内设置有下探测器;所述检测机座4的外壁上固设有主支架14,主支架14上固设有副支架i15和副支架ii16,副支架i15贯穿上防护罩10且固设于上探测器的探测器本体11上,副支架ii16顺次贯穿检测机座4外壁、下防护罩13且固设于下探测器的探测器本体11上。下探测器与上探测器上下对称设置。
25.所述上防护罩10与下防护罩13之间设置有细长缝17,细长缝17与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防护罩10固设于副支架i15上。所述下防护罩13固设于副支架ii16上。
26.所述检测机座4的外壁上焊接有平台18,平台18上固设有多个主支架14,每个主支架14上均固设有副支架i15和副支架ii16。所述进料辊道输送装置1的滚筒19的顶表面与出料辊道输送装置3的滚筒19的顶表面平齐,滚筒19的顶表面与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它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探测器的输出接口和下探测器的输出接口均与上位机的输入接口电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8.s1、工人打开进料辊道输送装置1、双层辊道输送装置和出料辊道输送装置3,进料辊道输送装置1上的各个滚筒19做顺时针转动,双层辊道输送装置上的下滚筒9做顺时针转动,同时上滚筒8做逆时针转动,出料辊道输送装置3的各个滚筒19做顺时针转动;
29.s2、操作人员将待检测核燃料板平放置于进料辊道输送装置1的滚筒19上,待检测核燃料板穿过上防护罩10与下防护罩13所形成的细长缝17进入到滚筒组的缝隙中,各滚筒组中的上滚筒8和下滚筒9将待检测核燃料板向右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上探测器的各个探头12采集附着于核燃料板顶表面上的污染物所释放出的α粒子,上探测器将采集的α粒子数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上位机,同时下探测器的各个探头12采集附着于核燃料板底表面上的污染物所释放出的α粒子,下探测器将采集的α粒子数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上位机,操作人员根据α粒子的数值即可评判该核燃料板的污染情况;因此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对核燃料板的上下面同时检测,相比传统的检测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核燃料板污染情况的检测效率;
30.s3、步骤s2中被检测的核燃料板穿过细长缝而落入到出料辊道输送装置3的滚筒19上,该滚筒19将被检测的核燃料板输送出来;
31.s4、重复步骤s2~s3即可连续的对待检测核燃料板进行检测,相比传统的单件检测,该检测装置实现了连续检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核燃料板的检测效率。
32.通过上防护罩10和下防护罩13对各个探头12的保护,有效的避免了宇宙环境中的α粒子进入到探头12的探测工位,极大的提高了核燃料板污染情况的检测精度。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