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14:33: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养蚕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


背景技术:

2.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蚕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3.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4.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这种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5.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在规模化的养殖技术中,对于养殖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养殖器具存在种类单一,结构过于简单,功能性差等缺点,已无法满足与适应工厂化的养殖要求,需要对传统的养殖器具进行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了一款用于结茧的茧笼,该茧笼由茧笼条交错连接形成茧笼网,且在茧笼条之间形成茧笼孔,为蚕虫结茧提供适宜空间结构,吐出的蚕丝能够缠绕在茧笼网上,连接牢固。此外,交错设置的结构特点,能够加强该茧笼的整体性,提升结构强度,茧笼条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解决现有茧笼用久后易风干断裂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包括茧笼网,其特征在于:茧笼网由茧笼条相互交错连接而成。
9.进一步,茧笼条包括正向茧笼条与反向茧笼条,正向茧笼条与反向茧笼条均斜向设置,并交错连接形成茧笼网,该正向茧笼条与反向茧笼条布置间距为5-500mm。本实用新型将茧笼条分为正向茧笼条与反向茧笼条,正向茧笼条向右倾斜设置,反向茧笼条向左倾斜设置,两者相互规则的交错连接构成该茧笼网;该正反交错布置的方式,能够增强茧笼条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茧笼网的整体性更强,进而提升结构强度。
10.进一步,茧笼网呈波浪形状布置,包括有纵向交替布置的茧笼峰段与茧笼谷段。茧笼峰段与茧笼谷段的高度差为5-500mm,波浪形的结构特点,能够扩大茧笼网的表面积,提供足够的结茧空间,提升茧笼的结茧量,避免因为空间挤压而造成坏茧数量多的问题;吐出的蚕丝更容易缠绕波浪形的茧笼网,附着牢固,不易脱落,有助于后续的采茧作业。此外,具有方便堆叠的优点,上下茧笼的茧笼峰段与茧笼谷段能够相互穿插,既方便了养殖时的堆叠操作工序,又实现堆叠后方便搬运的目的。
11.进一步,茧笼网设有加强条。在茧笼峰段与茧笼谷段设有横向设置的加强条,通过该加强条来连接茧笼峰段或茧笼谷段中的各个交错连接点,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具有塑形作用,解决现有茧笼易变形的问题。
12.进一步,茧笼网中设有支撑定位座,该支撑定位座设于茧笼谷段中,设置有1-10个,均匀的分布在茧笼网的各个位置,支撑定位座在堆叠时候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不仅提升堆叠的稳定性,而且方便找准位置,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13.进一步,支撑定位座呈锥形状,且内部贯通,形成有阶梯式的贯通口,支撑定位座与贯通口相互匹配。该锥形的支撑定位座为上小下大结构,而阶梯状的贯通口同样是上小下大布置,该支撑定位座的上端与下层的贯通口相互匹配,两者可相互插接,从而实现该支撑与定位的目的,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14.进一步,茧笼网中设有垫片,该垫片设于茧笼谷段中,设置有1-30个,均匀分布在茧笼网的各个位置。通过垫片连接相应的茧笼条,避免茧笼条过长而易断裂的问题,且具有堆叠支撑作用。
15.进一步,该茧笼还包括有茧笼边,茧笼边内连接茧笼网。该茧笼边内端分别连接茧笼条的端部,从而固定该茧笼网;此外该茧笼边还具有塑形作用,固定茧笼网的整体结构形状,使其不易变形。
16.进一步,该茧笼边连接有支撑垫边,支撑垫边设有支撑孔。该支撑垫边连接于茧笼边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设置数量、设置长度与设置位置。该支撑垫边配合养殖框器具的相应部件,起到支撑、定位与稳定的作用,提升该茧笼在养殖器具内的安装稳定性,基于该支撑定位作用可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17.进一步,支撑垫边设计为格栅状,均匀的排布有支撑孔。格栅状的支撑垫边增大了茧笼投放后,与其他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提升其稳定性。该支撑孔也可以与其他器具的部件配合,实现支撑与定位作用。
1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了一款用于结茧的茧笼,该茧笼由茧笼条交错连接形成茧笼网,且在茧笼条之间形成茧笼孔,为蚕虫结茧提供适宜空间结构,吐出的蚕丝能够缠绕在茧笼网上,连接牢固。此外,交错设置的结构特点,能够加强该茧笼的整体性,提升结构强度,茧笼条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解决现有茧笼用久后易风干断裂的问题。
20.波浪形的结构特点,能够扩大茧笼网的表面积,提供足够的结茧空间,提升茧笼的结茧量,避免因为空间挤压而造成坏茧数量多的问题;吐出的蚕丝更容易缠绕波浪形的茧笼网,附着牢固,不易脱落,有助于后续的采茧作业。此外,具有方便堆叠的优点,上下茧笼的茧笼峰段与茧笼谷段能够相互穿插,既方便了养殖时的堆叠操作工序,又实现堆叠后方
便搬运的目的。
21.通过该加强条来连接茧笼峰段或茧笼谷段中的各个交错连接点,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具有塑形作用,解决现有茧笼易变形的问题。
22.支撑定位座在堆叠时候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不仅提升堆叠的稳定性,而且方便找准位置,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23.该支撑垫边连接于茧笼边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设置数量、设置长度与设置位置。该支撑垫边配合养殖框器具的相应部件,起到支撑与定位的作用,提升该茧笼在养殖器具内的安装稳定性,基于该支撑定位作用可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茧笼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茧笼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茧笼边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支撑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支撑定位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全龄工厂化养蚕配套的加强型茧笼,包括茧笼网1,茧笼网1由茧笼条相互交错连接而成。该茧笼由茧笼条交错连接形成茧笼网1,且在茧笼条之间形成茧笼孔15,为蚕虫结茧提供适宜空间结构,吐出的蚕丝能够缠绕在茧笼网1上,连接牢固。此外,交错设置的结构特点,能够加强该茧笼的整体性,提升结构强度,茧笼条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解决现有茧笼用久后易风干断裂的问题。
33.茧笼条包括正向茧笼条13与反向茧笼条14,正向茧笼条13与反向茧笼条14均斜向设置,并交错连接形成茧笼网1,该正向茧笼条13与反向茧笼条14布置间距为5-500mm。本实用新型将茧笼条分为正向茧笼条13与反向茧笼条14,正向茧笼条13向右倾斜设置,反向茧笼条14向左倾斜设置,两者相互规则的交错连接构成该茧笼网1;该正反交错布置的方式,能够增强茧笼条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茧笼网1的整体性更强,进而提升结构强度。
34.茧笼网1呈波浪形状布置,包括有纵向交替布置的茧笼峰段12与茧笼谷段11。茧笼峰段12与茧笼谷段11的高度差为5-500mm,波浪形的结构特点,能够扩大茧笼网1的表面积,提供足够的结茧空间,提升茧笼的结茧量,避免因为空间挤压而造成坏茧数量多的问题;吐出的蚕丝更容易缠绕波浪形的茧笼网1,附着牢固,不易脱落,有助于后续的采茧作业。此外,具有方便堆叠的优点,上下茧笼的茧笼峰段12与茧笼谷段11能够相互穿插,既方便了养殖时的堆叠操作工序,又实现堆叠后方便搬运的目的。
35.茧笼网1在两侧纵向上连接有波浪边16,通过波浪边16连接相应的茧笼条,从而在侧面固定茧笼网1。
36.茧笼网1设有加强条5。在茧笼峰段12与茧笼谷段11设有横向设置的加强条5,加强条5的两侧端部分别连接该波浪边16,通过该加强条5来连接茧笼峰段12或茧笼谷段11中的各个交错连接点,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具有塑形作用,解决现有茧笼易变形的问题。
37.茧笼网1中设有支撑定位座4,该支撑定位座4设于茧笼谷段11中,设置有1-10个,均匀的分布在茧笼网1的各个位置,支撑定位座4在堆叠时候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不仅提升堆叠的稳定性,而且方便找准位置,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38.支撑定位座4呈锥形状,且内部贯通,形成有阶梯式的贯通口41,支撑定位座4与贯通口41相互匹配。该锥形的支撑定位座4为上小下大结构,而阶梯状的贯通口41同样是上小下大布置,该支撑定位座4的上端与下层的贯通口41相互匹配,两者可相互插接,从而实现该支撑与定位的目的,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39.茧笼网1中设有垫片3,该垫片3设于茧笼谷段11中,设置有1-30个,均匀分布在茧笼网1的各个位置。通过垫片3连接相应的茧笼条,避免茧笼条过长而易断裂的问题,且具有堆叠支撑作用。
40.该茧笼还包括有茧笼边2,茧笼边2内连接茧笼网1。该茧笼边2的形状与茧笼网1匹配,其内端分别连接茧笼条的端部,从而固定该茧笼网1;此外该茧笼边2还具有塑形作用,固定茧笼网1的整体结构形状,使其不易变形。
41.该茧笼还包括有支撑垫边21,支撑垫边21设有支撑孔22。该支撑垫边21连接于茧笼边2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设置数量、设置长度与设置位置。该支撑垫边21配合养殖框器具的相应部件,起到支撑、定位与稳定的作用,提升该茧笼在养殖器具内的安装稳定性,基于该支撑定位作用可避免出现错位、偏移等问题,适合于机械化的操作工序。
42.支撑垫边21设计为格栅状,均匀的排布有支撑孔22。格栅状的支撑垫边21增大了茧笼投放后,与其他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提升其稳定性。该支撑孔22也可以与其他器具的部件配合,实现支撑与定位作用。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