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5:0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装配线的配套设备中,经常要进行物料的输送,而输送线中常常需要将物料进行不同高度的切换,这通常采用在两条高度不同的输送线的交接处设置升降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升降装置一般用于接收送输送线传送过来的托盘,之后将托盘提升或降低位置,使其与另一条输送线的高度对齐,之后将其输送到另一条输送线中去。由于输送的物料一般较小,因此理想的升降装置应具有载荷不大、行程较大、结构轻巧的特点。
3.最常用的技术中,升降装置多采用电动驱动,其结构复杂、制作周期长,且安装施工周期也长,并且维护困难、后期难以拆除搬迁。现有技术中,部分升降装置采用了气动驱动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电动驱动的升降装置存在的问题。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现有的气动升降装置由气缸直接带动升降台的运动,其升降行程很小,难以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的大行程气动升降装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动升降装置存在的行程过小的问题。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活动框架、上链条和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动框架为沿主框架上下移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主框架顶部设置有上部固定链轮组;气缸的缸体底端固定连接于主框架底部,气缸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还同轴设置有第一升降链轮;上链条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之后经过上部固定链轮组和第一升降链轮,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框架的顶部。
8.进一步的,上部固定链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链轮、第二固定链轮和第三固定链轮;第一升降链轮、上链条固定端板、第一固定链轮、第二固定链轮和第三固定链轮均为两个;上链条为两根。
9.进一步的,新型气动升降装置还包括下链条;连接杆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升降链轮;主框架底部的横梁上设置有下部固定链轮组;下链条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之后经过下部固定链轮组和第二升降链轮,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活动框架的底部。
10.进一步的,下部固定链轮组包括第四固定链轮、第五固定链轮和第六固定链轮;第二升降链轮、下链条固定端板、第四固定链轮、第五固定链轮和第六固定链轮均为两个;下链条为两根。
11.进一步的,主框架为一个由4根立柱及若干横梁围合而成的竖立的长方体结构,活
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活动框架通过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
12.进一步的,气缸为锁紧气缸。
13.进一步的,主框架内部还设置有底部支架;底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主框架的底部横梁上;底部支架的高度小于气缸的缸体的高度。
14.进一步的,底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流利条组件。
15.进一步的,活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利条组件。
16.进一步的,每根立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地脚。
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技术中气缸直接推动升降台运动的方式,在气缸活塞杆与活动框架之间设置链条,从而拖动活动框架的上下移动,并通过引入固定链轮和活动链轮组成滑轮组,使活动框架的行程达到了3倍的气缸行程,从而满足了大行程的需求,极大地扩展了升降装置的使用范围。
19.此外,本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20.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特殊的锁紧头气缸,可以在行程内多个位置随意停止,从而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中上链条的走向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中下链条的走向示意图;
25.附图标号:1、气缸;2、主框架;3、活动框架立柱;4、立柱;5、导向轮;6、活动框架;7、底部支架;8、下链条;9、上链条;10、连接杆;11、第一升降链轮;12、第二升降链轮;13、上链条固定端板;14、下链条固定端板;20、第一固定链轮;21、第二固定链轮;22、第三固定链轮;23、第四固定链轮;24、第五固定链轮;25、第六固定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2、活动框架6、上链条9和竖直放置的气缸1;所述活动框架6为沿所述主框架2上下移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2顶部设置有上部固定链轮组;所述气缸1的缸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2底部,所述气缸1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上还同轴设置有第一升降链轮11;所述上链条9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之后经过所述
上部固定链轮组和所述第一升降链轮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框架6的顶部。
28.为了解决现有气动型升降装置存在的行程较短的问题,本技术方案采用滑轮组的方式用于提高活动框架6的行程,而要设计成滑轮组的结构,现有技术的气缸直联升降台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本技术中引入了链条传动机构,将各个定滑轮、动滑轮设计为链轮,采用与各链轮相匹配的链条来拖动活动框架的升降。本技术中,以设置在气缸1上方的上链条9作为主要拖动链条,将上链条9固定于活塞杆端的连接杆10之上。为了便于固定,在连接杆10上设置了u形的上链条固定端板13,将上链条9的一端连接在上链条固定端板13上,之后向上绕过第一固定链轮20,再向下绕过位于上链条固定端板13正下方的第一升降链轮11,之后上链条9折回继续向上,依次绕过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的上部,再沿第三固定链轮22右侧折下,将上链条9的另一端连接到活动框架6顶面的横梁上。其中,第一升降链轮11、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的轮轴均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它们的径向方向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以此保证了上链条9可竖直布置,不会产生侧向受力而导致损坏。
29.该上链条9的走向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相当于定滑轮,第一升降链轮11相当于动滑轮,由于与第一升降链轮11相关联的链条为3段,因此该滑轮组中,对于动滑轮的移动来说,链条的移动实现了3倍增速,即当第一升降链轮11移动1倍行程时,上链条9移动了3倍行程,同时由于第一升降链轮11与气缸1的活塞杆的移动是同步的,因此,当气缸1移动1m时,活动框架6可以移动3m,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框架6的行程范围。通过图2还可以看出,本技术中,当气缸1的活塞杆收缩时,即活塞杆由高处向下降落时,活动框架6由下向上移动;反之,当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即活塞杆由低处向上升起时,活动框架6由上向下移动。
30.本技术方案中,气缸1采用特殊的锁紧头气缸,可以在行程内多个位置随意停止,以便于实际工作中的人员操作。同时,主框架2和活动框架6采用铝合金型材拼接而成,使得整体设备安装方便,并且重量很轻。活动框架6为由4根活动框架立柱3和若干根活动框架横梁组成的长方体中空框架结构,其位于主框架2内部,且各方向外廓尺寸均小于主框架2的相应尺寸。
3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部固定链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所述第一升降链轮11、上链条固定端板13、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均为两个;所述上链条9为两根。
32.为了保持稳定,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了两根上链条9,相应的,与之相匹配的第一升降链轮11、上链条固定端板13、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也均为两组。这两根上链条9相对于活塞杆左右对称。
33.进一步的,所述新型气动升降装置还包括下链条8;所述连接杆10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升降链轮12;所述主框架2底部的横梁上设置有下部固定链轮组;所述下链条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之后经过所述下部固定链轮组和所述第二升降链轮12,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活动框架6的底部。
34.理论上,在气缸1的活塞缸杆顶端只设置上链条9即可拖动活动框架6使其上升、并在活塞杆上移时依靠重力实现活动框架6的下降,但为了更加可靠的工作,可在活塞杆顶端的连接杆10处再增设u形的下链条固定端板14,然后在下链条固定端板14下方连接下链条
8,主框架2底部的横梁上还依次设置有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下链条8的一端与下链条固定端板14固定连接,之后依次绕过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二升降链轮12、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活动框架6底面的横梁上,从而使下链条8与上链条9互相配合来拖动活动框架6。即,当活塞杆上移时,连接杆10拖动下链条固定端板14和第二升降链轮12同步上移,迫使下链条8拉紧并随之移动,在下链条8牵引下,活动框架6随之下降,同时上链条9同步放松以避免影响活动框架6的下降;当活塞杆向下回缩时,连接杆10拖动上链条固定端板13和第一升降链轮11同步上移,迫使上链条9拉紧并随之移动,在上链条9牵引下,活动框架6随之上升,同时下链条8同步放松以避免影响活动框架6的上升。所述下链条8的走向如图3所示,通过图3可以看出,下链条8与相关链轮的配合也形成了一个使下链条8实现3倍增速的滑轮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下链条8与上链条9可实现同步反向运动,不会互相干扰。其中,第二升降链轮12、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的轮轴均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它们的径向方向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以此保证了下链条8可竖直布置,不会产生侧向受力而导致损坏。
35.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固定链轮组包括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所述第二升降链轮12、下链条固定端板14、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均为两个;所述下链条8为两根。
36.同样的,为了保持稳定,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了两根下链条8,与之相匹配的第二升降链轮12、下链条固定端板14、第四固定链轮23、第五固定链轮24和第六固定链轮25也均为两组。这两根下链条8相对于活塞杆左右对称。
37.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主框架2为一个由4根立柱4及若干横梁围合而成的竖立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活动框架6的外侧设置有导向轮5;所述活动框架6通过所述导向轮5沿所述立柱4上下移动。
38.活动框架6为沿所述立柱4上下移动的长方体中空框架结构,包括4根活动框架立柱3和连接于所述4根活动框架立柱3之间的若干根活动框架横梁;为了减少摩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四根活动框架立柱3的外侧形成的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8八个尼龙66材质的导向轮5,导向轮5向外侧倾斜布置,其轮面与相邻的活动框架6的侧面均呈135
°
角。
39.进一步的,所述气缸1为锁紧气缸。
40.采用特殊设计的锁紧头气缸后,可以在行程内多个位置随意停止,以便于实际工作中的人员操作。
41.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2内部还设置有底部支架7;所述底部支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2的底部横梁上;所述底部支架7的高度小于所述气缸1的缸体的高度。
42.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架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流利条组件。
43.在底部支架7顶部设置流利条,可以便于被输送的托盘沿流利条滑动。
44.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框架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利条组件。
45.活动框架6的底部设置的第二流利条组件,可以便于接收或者输出托盘。
46.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立柱4的底端均设置有地脚。
47.为了便于固定整个升降装置,在没跟立柱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地脚组件,地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能够保证升降装置与地面稳固连接即可。
48.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
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实用新型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实用新型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49.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技术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5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