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体均布机构及烧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2:4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均布机构及烧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烧结生产过程中,通过给料装置将铺底料和混合料铺设到台车上,利用台车运送物料移动至烧结工位,随后通过风箱和点火器进行点火抽风操作,进而对物料进行烧结处理。在烧结处理过程中,为了改善烧结效果,可在烧结装置的台车上罩设密封罩,并向密封罩内通入特定气体,例如:氧气、水蒸气、氢气、烧结烟气等。通过使物料处于特定的气体成分下,有助于降低烧结过程的生产能耗并提高烧结矿的质量。但通过密封罩进行布气时,输送进密封罩内的特定气体无法快速均匀扩散,会产生特定气体分布不均的现象,进而影响烧结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气体均布机构及烧结装置,所述气体均布机构中的第二管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腔内,通过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布气结构推动第二管路产生转动,进而搅动气流,使特定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均布机构,包括:
5.第一管路;
6.至少一个第二管路;
7.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转动结构,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转动结构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
8.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布气结构,当所述布气结构布气时,推动所述第二管路转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结构布气时产生转动气流,通过所述转动气流推动所述第二管路转动。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的转动接头,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转动接头可转动地相连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布气管,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转动接头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布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布气管上。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布气管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布气孔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布气管的第二位置的第二布气孔,沿所述布气管的轴向,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转动气流的第一夹
角。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布气孔和所述第二布气孔关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呈反向对称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管设有多根,各所述布气管均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各所述布气管上均设有所述布气结构。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管的两端均设有堵板。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气管关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对称设置。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烧结装置,所述烧结装置包括前述气体均布机构。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烧结装置还包括台车以及罩设在所述台车上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与所述台车配合形成炉腔,所述第一管路穿设在所述密封罩上,所述第二管路设置在所述炉腔中用于布气。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台车与所述密封罩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与所述台车相接的第一密封件以及与所述密封罩相接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连接用于密封所述台车与所述密封罩之间的间隙。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1.本技术所述气体均布机构使用时,第一管路用于输送特定气体至第二管路,随后通过第二管路上的布气结构能够将特定气体均匀地分布到炉腔中,起到良好地布气效果。并且,在布气结构布气时能够推动第二管路通过转动结构与第一管路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第二管路能够旋转布气,一方面增加了布气结构对气体分布地均匀性,实现了360
°
无死角布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扰流,能够搅动特定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实现均匀分布,提高了进入烧结料层的特定气体成分均匀性,改善了烧结矿的质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4.图1为所述烧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所述气体均布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布气管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5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30.1、第一管路;
31.2、第二管路;21、连接管;22、布气管;
32.3、转动结构;31、转动接头;
33.4、布气结构;41、第一布气孔;42、第二布气孔;
34.5、堵板;
35.6、台车;
36.7、密封罩;
37.8、密封结构;81、第一密封件;82、第二密封件;
38.9、驱动结构;91、导轨;92、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烧结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烧结处理。为了改善烧结质量,可以在烧结装置的台车上罩设密封罩,并向密封罩内通入特定气体,例如:氧气、水蒸气、氢气、烧结烟气等。通过使物料处于特定的气体成分下,有助于降低烧结过程的生产能耗并提高烧结矿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可在密封罩内设置布气装置以提高特定气体在密封罩内分布地均匀性,进而有利于特定气体与物料充分接触以提高烧结矿的质量。但现有技术中的布气装置大多采用静止设置的管路进行布气,一方面采用静止管路进行布气的方式容易存在布气死角进而影响烧结矿的质量,另一方面采用静止管路进行布气的方式无法搅动密封罩内气体,无法促进特定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提供了一种气体均布机构。
41.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均布机构,包括:第一管路1;至少一个第二管路2;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与所述第二管路2之间的转动结构3,所述第二管路2通过所述转动结构3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管路1相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2上的布气结构4,当所述布气结构4布气时,推动所述第二管路2转动。
42.整体上,本技术所述气体均布机构使用时,利用第一管路1输送特定气体至第二管路2,随后通过第二管路2上的布气结构4能够将特定气体均匀地分布到炉腔内,起到良好地布气效果。并且,在布气结构4布气时能够推动第二管路2通过转动结构 3与第一管路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第二管路2能够旋转布气,能够实现了360
°
无死角布气,同时也产生了扰流,能够搅动特定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实现二次均布效果,进而改善了烧结矿的质量。其中,可设置一个第二管路2,通过一个第二管路2 完成布气操作,当然,也可设置多个第二管路2,利用多个第二管路2一起完成布气操作,这里以只设置一个第二管路2为例,其他设置方式不做限制。
43.本技术说明书中,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附图详细展开阐述。
44.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该气体均布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转动结构3;布气结构4。
45.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所述布气结构4布气时产生转动气流,通过所述转动气流推动所述第二管路2转动。其中,转动气流由特定气体从布气结构4喷出时产生。采用
转动气流推动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简化所述气体均布机构,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当布气结构4工作时,能够实时产生转动气流推动第二管路2转动,消除了转动延迟现象,提高了布气地均匀性。
46.当然,也可通过在密封罩7外设置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管路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管路2转动,设计人员可合理选择,这里不做限制。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和所述第二管路2 之间的转动接头31,所述第一管路1与所述第二管路2通过所述转动接头31可转动地相连通。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转动接头31的结构和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48.其中,第二管路2可采用水平设置,第一管路1通过转动接头31与第二管路2 的中部相接,这样可以平衡第二管路2两端的重量,使得转动气流能够更加容易推动第二管路2转动。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合理调整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之间的连接位置,这里不做限制。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2包括连接管21以及与所述连接管21相连通的布气管22,所述连接管21通过所述转动接头31与所述第一管路1相连通,所述布气结构4设置在所述布气管22上。具体的,布气管22可采用水平设置,连接管21可垂直连接布气管22的中部,进而平衡连接管21两侧的布气管22用于产生更加稳定地旋转运动。其中第一管路1可采用垂直设置,进而第一管路1的一端通过转动接头 31与连接管21相接。
50.具体的,布气管22可选用不锈钢制造,其壁厚可设置为6mm左右,直径设置为 219mm。当然,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合理调整布气管22的具体形状构造,这里不做限制。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气结构4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布气管22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布气孔41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布气管22的第二位置的第二布气孔42,沿所述布气管22的轴向,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转动气流的第一夹角。
52.通过在布气管22上开设具有第一夹角的布气孔,利用布气孔释放特定气体时能够产生驱动布气管22转动的转动气流。其中,可预存布气孔的开孔大小和开孔分布与转动气流的推力之间的数学关系。使用时,设计人员根据烧结工艺需要,可合理地设置第一布气孔41和第二布气孔42的开口大小和开孔位置以调节布气管22的转动速度。
53.例如,可设置多个第一布气孔41,多个第一布气孔41间隔排列设置在布气管22 上,并且相对地,可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布气孔42,至少一个第二布气孔42与一个第一布气孔41呈第一夹角设置在布气管22上。当然,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布气孔41和第二布气孔42开设的位置和数量,这里不做限制。
54.具体的,所述第一布气孔41和所述第二布气孔42关于所述连接管21的轴线呈反向对称设置。采用反向对称的设置方式可形成两个相互反向作用的转动气流,能够更好地推动布气管22产生转动。当然,设计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布置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5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布气管22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增强布气地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气管22设有多根,各所述布气管22均与所述连接管21相连通,各所述布气管22上均设有所述布气结构4。具体的,一根连接管21分别连接多根布气管22的中部,各布气管22可绕连接管呈等间隔角度设置形成风扇形。通过设置多根布气管22能够大大增加布气地均匀性,且每根布气管22均能通过布气结构4 产生转动气流,进而增强了布气结构4的扰流效果。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将多根布气管22排列设置为其他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56.为防止特定气体从布气管22的两端流出而降低布气管22内气压,进而降低转动气流的推力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气管22的两端均设有堵板5。通过堵板5 能够增大转动气流,进而推动布气管22更加高速地转动以产生扰流。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气管22关于所述连接管21的轴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有利于稳定布气管22的转动状态,使布气管22产生的扰流更加均匀地分布。
5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烧结装置,参阅图1,所述烧结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气体均布机构。所述烧结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气体均布机构能够转动地均布特定气体,进而有利于提高烧结效果。
59.具体的,所述烧结装置还包括台车6以及罩设在所述台车6上的密封罩7,所述密封罩7与所述台车6配合形成炉腔,所述第一管路1穿设在所述密封罩7上,所述第二管路2设置在所述炉腔中用于布气。
60.其中,密封罩7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半圆形或矩形,当然,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调整密封罩7的形状,这里不做限制。台车6的宽度可设置为4m左右。密封罩7的壁厚可设置为8mm左右,长度设置为20m左右,材质可选用q235。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烧结工艺需要,合理设置台车6及密封罩7的大小和形状,这里不做限制。
61.可将第一管路1竖向穿设在密封罩7上,并将第二管路2水平设置在台车6正上方,第一管路1位于密封罩7外的一端为特定气体的进口。
62.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述台车6与所述密封罩7之间设有密封结构8,所述密封结构8包括与所述台车6相接的第一密封件81以及与所述密封罩7相接的第二密封件82,所述第一密封件81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2相连接用于密封所述台车6 与所述密封罩7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一密封件81和第二密封件82可通过螺栓形成可拆卸相接。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在台车6与密封罩7之间设置其他密封结构8,这里不做限制。
63.为了便于台车6运送物料,进一步地,参阅图5,所述台车6上设有驱动结构9,所述台车6通过所述驱动结构9呈可运动地设置,所述驱动结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台车6下方的导轨91以及设置在所述台车6上的多个驱动轮92,各所述驱动轮92均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91上。设计人员可合理设置驱动轮的数量,这里不做限制。
64.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6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
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