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炸桶组件以及具有该炸桶组件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0:2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电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炸桶组件以及具有该炸桶组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进行烹饪的厨用电器。在烹饪过程中,空气炸锅内部高速循环的高温空气将带走食品表面的水分并对食品进行加热,使食物在空气炸锅内受热烹饪而达到煎炸的口感和效果,因此使用空气炸锅比传统的油炸方式所使用的油脂更少,使制成的食品更加健康。由此,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空气炸锅也日益获得消费者们的青睐。
3.现有的空气炸锅通常包括主机体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体中的炸桶组件。
4.空气炸锅的主机体中通常设置有炉头组件,炉头组件包括电机、热风风叶、冷风风叶、电机罩、发热管、发热管罩。并且所述主机体形成有一内部腔体,所述炸桶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内部腔体中。
5.空气炸锅的炸桶组件用于盛放食物,并且炸桶组件通常包括炸桶、在炸桶内部设置的炸篮、安装至炸桶的侧壁上的隔热件、安装在隔热件外侧的面板盖以及设置在面板盖外侧的手柄。
6.现有空气炸锅的炸桶组件中,在进行烹饪时,食物放置在炸篮中,炉头组件产生热空气,并使热空气从主机体的内部腔体中的两侧向下流动,以便从两侧流动到被烹饪食物的底部,提高食物加热的均匀性。
7.然而,现有空气炸锅中,由于主机体的内部腔体的内壁的作用,过多的热空气在未到达被烹饪食物的底部时就被反弹至炸篮内,从而过多的热空气只是对食物的上部进行了加热。由此,现有空气炸锅产品对食物加热的均匀性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炸桶组件,其包括:
9.炸桶,所述炸桶为上方开口的筒形或盒形的结构,包括炸桶底壁以及从所述炸桶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炸桶侧壁,所述炸桶底壁中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镂空孔;
10.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具有板状延伸的结构,其连接固定至所述炸桶的前侧的炸桶侧壁上;
11.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呈扁平的盘体结构,并且安装于所述炸桶的下方,所述接油盘包括接油盘底壁以及在接油盘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接油盘边沿;
12.面板盖,所述面板盖固定安装在隔热件的外侧面上;以及
13.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所述面板盖的外侧面上。
14.优选地,所述接油盘底壁呈波浪面状结构。
15.优选地,所述炸桶底壁中的多个镂空孔设置为呈整齐排列的网状结构。
16.优选地,所述炸桶整体上固定于所述隔热件的上部位置。
17.优选地,所述隔热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炸桶的宽度,并且所述隔热件的左右两侧边位于所述炸桶的左右两侧壁的外侧。
18.优选地,在所述隔热件的内侧面的下方部位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接油盘凹槽,所述接油盘的一侧的接油盘边沿能够卡入所述隔热件的所述接油盘凹槽中。
19.优选地,所述隔热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炸桶的炸桶侧壁上。
20.优选地,在所述接油盘底壁中与所述接油盘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炸桶固定柱,通过螺丝从所述炸桶底壁的上方向下穿过所述炸桶底壁上的镂空孔并且结合到所述接油盘底壁中的所述炸桶固定柱中,使得所述炸桶与所述接油盘固定连接。
21.优选地,在所述炸桶与所述接油盘之间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卡固在所述炸桶底壁上的镂空孔中,并且所述支撑垫的底面抵接于所述接油盘的所述接油盘底壁上。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其包括主机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炸桶组件,所述主机体中形成有内部腔体,炸桶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机体的内部腔体中。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以及空气炸锅,能够确保在炸桶侧壁外侧的热空气通路的顺畅,保障了有充足的热空气能够从炸桶侧壁的两侧到达炸桶底壁的下方,从而实现对烹饪食物的底部的充分加热,达到理想的对烹饪食物的均匀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接油盘的俯视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的接油盘的沿图7所示的b-b线的剖视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主机体
ꢀꢀꢀꢀꢀꢀꢀꢀꢀꢀꢀꢀꢀꢀꢀ
2-炸桶组件
ꢀꢀꢀꢀꢀꢀꢀꢀꢀꢀꢀꢀꢀ
21-炸桶
35.21a-炸桶底壁
ꢀꢀꢀꢀꢀꢀꢀꢀꢀꢀꢀ
21b-炸桶侧壁
ꢀꢀꢀꢀꢀꢀꢀꢀꢀꢀꢀ
22-接油盘
36.22a-接油盘底壁
ꢀꢀꢀꢀꢀꢀꢀꢀꢀ
22b-接油盘边沿
ꢀꢀꢀꢀꢀꢀꢀꢀꢀ
22c-炸桶固定柱
37.23-面板盖
ꢀꢀꢀꢀꢀꢀꢀꢀꢀꢀꢀꢀꢀꢀ
24-把手
ꢀꢀꢀꢀꢀꢀꢀꢀꢀꢀꢀꢀꢀꢀꢀꢀ
25-隔热件
38.25a-接油盘凹槽
ꢀꢀꢀꢀꢀꢀꢀꢀꢀ
26-螺丝
ꢀꢀꢀꢀꢀꢀꢀꢀꢀꢀꢀꢀꢀꢀꢀꢀ
27-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
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清楚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4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的整体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包括主机体1与炸桶组件2。主机体1中形成有能够容纳炸桶组件2的内部腔体。炸桶组件2用于盛放被烹制的食物,并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中。
41.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固定在一起的炸桶21、接油盘22、隔热件25、面板盖23、把手24。
42.参见图2、图3,炸桶21为上方开口的筒形或盒形的结构,其包括一炸桶底壁21a以及从该炸桶底壁21a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炸桶侧壁21b,由此炸桶21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容纳食物的容腔。
43.并且,炸桶底壁21a中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镂空孔,优选地设置为呈整齐排列的网状结构的多个镂空孔,以有利于在进行加热烹制的过程中热空气能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炸桶底壁21a,以及便于油脂通过镂空孔滴落于下方的接油盘22中。
44.隔热件25具有板状延伸的结构,其连接固定至炸桶21的前侧的炸桶侧壁21b上,从而隔热件25与炸桶21保持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螺纹连接将隔热件25固定在炸桶21的炸桶侧壁21b上。优选地,炸桶21整体上固定于隔热件25的上部位置。
45.如图3所示,隔热件25的宽度大于炸桶21的宽度。因而,隔热件25的左右两侧边位于炸桶21的左右两侧壁的外侧。
46.由此,参见图1以及图2,在将炸桶组件2安装至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中对食物进行加热烹制时,位于炸桶组件2上方的炉头组件产生的热空气能够根据图2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位置流动,即热空气能够顺利地从上向下地流经炸桶侧壁21b与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进而流动到炸桶底壁21a的下方,并从炸桶底壁21a的下方通过炸桶底壁21a向上流动,从而提高对食物底部加热的效果。
47.如图3至图6所示,在隔热件25的内侧面的下方部位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接油盘凹槽25a。该接油盘凹槽25a用于连接固定接油盘22。
48.如图3、图4所示,接油盘22呈扁平的盘体结构,并且安装于所述炸桶21的下方。接油盘22包括接油盘底壁22a以及在接油盘底壁22a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接油盘边沿22b。更清晰地如图7以及图8所示,接油盘底壁22a呈波浪面状结构。
49.如图4至图6所示,接油盘22的一侧的接油盘边沿22b能够卡入隔热件25的下方部位的接油盘凹槽25a中,从而实现接油盘22与隔热件25的固定连接。例如,将接油盘22沿图4的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能够将接油盘22的接油盘边沿22b卡入隔热件25的接油盘凹槽25a中。
50.在此状态下,在接油盘底壁22a中与接油盘凹槽25a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炸桶固定柱22c。可以使用合适的螺丝26从炸桶底壁21a的上方向下穿过炸桶底壁21a上的镂空孔,并且结合到接油盘底壁22a中的炸桶固定柱22c中,从而使得炸桶21与接油盘22固定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方案,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如接油盘22搁置在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中炸桶21的下方,炸桶21和接油盘22分别单独从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中抽出来,便于对炸桶21和接油盘
22的清洗。
51.与此同时,如图5所示,可以在炸桶21与接油盘22之间设置支撑垫27,以起到缓冲彼此挤压。优选地,支撑垫27采用硅橡胶材料制作,支撑垫27能够卡固在炸桶底壁21a上的镂空孔中,并且支撑垫27的底面抵接于接油盘22的接油盘底壁22a上。
52.接油盘22起到接收从炸桶21的镂空孔中漏下来的油脂,并引导油脂汇合聚集一起以便清除。由于接油盘22的接油盘底壁22a呈波浪面状结构,所以其能够起到引导炸桶21两侧的热空气向上流动通过炸桶底壁21a的镂空孔并到达被烹饪的食物。
53.优选地,炸桶21的炸桶底壁21a以及炸桶侧壁21b的高度大于接油盘22的接油盘底壁22a以及接油盘边沿22b的高度。
54.更优选地,炸桶21的炸桶底壁21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接油盘22的接油盘底壁22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且落入在接油盘22的接油盘底壁22a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内。
55.另外,在隔热件25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面板盖23;在面板盖23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把手24。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以及空气炸锅,在正常工作时,炸桶组件2上方的炉头组件产生的热空气能够顺利地从上向下地流经炸桶侧壁21b与主机体1的内部腔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进而流动到炸桶底壁21a的下方,并从炸桶底壁21a的下方通过炸桶底壁21a的镂空孔向上流动,到达被烹饪的食物的底部。在烹饪过程中,被烹饪的食物产生的油脂、残渣经又能够过炸桶21的炸桶底壁21a的镂空孔落到接油盘22上以进行收集清理。
57.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桶组件以及空气炸锅,能够确保在炸桶侧壁21b外侧的热空气通路的顺畅,保障了有充足的热空气能够从炸桶侧壁21b的两侧到达炸桶底壁21的下方,从而实现对烹饪食物的底部的充分加热,达到理想的对烹饪食物的均匀加热效果。
58.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