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的制作方法

2022-07-05 20:2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


背景技术:

2.隧道洞门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支撑山体、稳定边坡并承受覆盖地层上的推力,而且还起到美化隧道的作用。端墙式隧道洞门是隧道洞门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常见的端墙式隧道洞门主要采用片石混凝土砌筑而成,而隧道洞口处应力变化复杂,上部山体落石或滑坡冲击时,端墙式隧道洞门极易被损坏冲毁,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安全;另外,由于传统端墙体积较大,需要开挖较大山体,对山体扰动较大,不利于保持山体岩层稳定。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力学性能强,耐久性好,并且对山体开挖量小。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5.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包括隧道衬砌及uhpc端墙,所述隧道衬砌包括露设于山体外的端头,所述uhpc端墙浇筑于所述端头的外围,所述uhpc端墙包括底板、墙板、第一加肋板及第二加肋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隧道衬砌的下方,所述墙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浇筑于所述端头的外围,所述墙板与所述山体间隔形成回填空间,所述回填空间内填覆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上方设置横向截水沟,所述第一加肋板和所述第二加肋板均位于所述回填空间内,所述第一加肋板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墙板,所述第二加肋板连接所述端头和墙板。
6.优选的,所述底板、墙板、第一加肋板及第二加肋板采用抗压强度为100-120mpa的uhpc材料一体浇筑而成。
7.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肋板为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底板及所述墙板连接;所述第二加肋板为三角形,其中两个边分别与所述端头及所述墙板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加肋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隧道衬砌的两侧;所述第二加肋板的数量为3-5个,沿所述端头的外表面均匀分布。
9.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贯穿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加肋板远离所述隧道衬砌的一侧,所述透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水孔呈梅花桩式分布,所述透水孔的孔径为4-5cm,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孔的间距为30-50cm。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厚度为15-20cm,所述底板沿所述隧道衬砌延伸方向的进深宽度为1.5-2.0m;所述墙板最高点高出所述回填土表面1-1.5m,所述墙板厚度为25-30cm。
11.优选的,所述回填土填覆有多层,每层厚度为30cm-50cm,所述回填土内种植有深根系的植被。
1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中,采用具有超高
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uhpc材料制作端墙,并且通过加设大体积加肋板,加肋板与隧道衬砌外壁相连,可以有效提升端墙质量以及抗倾覆能力,使其能够抵抗更强烈的山体碎石冲击,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能储备,保障隧道使用安全;并且采用uhpc材料浇筑相较于传统片石混凝土端墙体积相对较小,施工时也不需要过大开挖山体,能减少山体开挖量,降低对山体岩层结构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大量石块堆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17.图4为uhpc端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100,包括隧道衬砌10及uhpc端墙20,所述隧道衬砌10包括露设于山体200外的端头11,所述uhpc端墙20浇筑于所述端头11的外围。
20.所述uhpc端墙20包括底板21、墙板22、第一加肋板23及第二加肋板24,所述底板21、墙板22、第一加肋板23及第二加肋板24采用抗压强度为100-120mpa的uhpc材料一体浇筑而成。由于uhpc材料具有超强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采用uhpc材料浇筑而成的端墙可以大幅缩小体积,在施工时不需要过大开挖山体200,可以减小山体开挖量,降低对山体岩层结构的影响,并且相比于传统的片石混凝土端墙,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大量石块堆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21.所述底板21设置于所述隧道衬砌10的下方,可以充当路面的一部分,所述墙板22设置于所述底板21的上方并浇筑于所述端头11的外围。所述墙板22的底部与所述底板21连接,顶部高出所述隧道衬砌10的最高点。所述墙板22与所述山体200间隔形成回填空间,所述回填空间内填覆回填土30,所述回填土30上方设置横向截水沟40,所述第一加肋板23和所述第二加肋板24均位于所述回填空间内,所述第一加肋板23连接所述底板21和所述墙板22,所述第二加肋板24连接所述端头11和墙板22。
22.所述墙板22主要起到阻挡落石的作用,避免落石冲击所述隧道衬砌10,所述第一加肋板23和所述第二加肋板24起到加强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所述墙板22的抗倾覆能力,使其能够抵抗更强烈的山体碎石冲击,保证隧道使用安全。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肋板23为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底板21及所述
墙板22连接;所述第二加肋板24为三角形,其中两个边分别与所述端头11及所述墙板22连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增加所述墙板22的结构稳定性。
24.所述第一加肋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加肋板23对称设置于所述隧道衬砌10的两侧;所述第二加肋板24的数量为3-5个,沿所述端头11的外表面均匀分布。
2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1上贯穿设置有透水孔210,所述透水孔210位于所述第一加肋板23远离所述隧道衬砌10的一侧,所述透水孔210主要起到排水作用,位于所述隧道衬砌10内侧的底板充当了路面,其上方被隧道衬砌10的弧顶遮挡,不需要额外设置排水孔。
26.所述透水孔2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水孔210呈梅花桩式分布,所述透水孔210的孔径为4-5cm,相邻两个所述透水孔210的间距为30-50cm。
27.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21的厚度为15-20cm,所述底板21沿所述隧道衬砌10延伸方向的进深宽度为1.5-2.0m;所述墙板22最高点高出所述回填土30表面1-1.5m,所述墙板22厚度为25-30cm。
28.所述回填土30填覆有多层,每层厚度为30cm-50cm,所述回填土30内种植有深根系的植被,用于对土体形成加固,避免水体流失出现滑坡。
29.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hpc端墙式隧道洞门中,采用具有超高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uhpc材料制作端墙,并且通过加设大体积加肋板,加肋板与隧道衬砌外壁相连,可以有效提升端墙质量以及抗倾覆能力,使其能够抵抗更强烈的山体碎石冲击,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能储备,保障隧道使用安全;并且采用uhpc材料浇筑相较于传统片石混凝土端墙体积相对较小,施工时也不需要过大开挖山体,能减少山体开挖量,降低对山体岩层结构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大量石块堆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