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通过大电流的电路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13:49: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插头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电路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一般电子产品的连接头与电气用品插销,称为插头。家用交流电源插头与插座,有棒状或铜板状突出的公接头,以物理方式插入有插槽或凹洞的母接头型的电源插座。尺寸是关系到插头插座和转换器能否安全使用、是否满足通用互换性要求以避免误插入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尺寸不合格会影响用户使用或产生接触不良、误插入等隐患,轻则使设备损坏,重则会产生火灾和触电事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进行充电时也需要用到对应的插头连接器进行连接。
3.电池包为了实现快速充电,在充电时需要通过较大的电流,而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由于自身接触端子无法承载较大电流,在通过较大电流时容易将接触端子烧断损坏,因此无法满足电池包快速充电的需求,并且现有的电池包连接器进行连接时,信号端子和电极端子同时与外部进行导通连接,导致瞬时电流较大,影响使用寿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电路连接器组件,其通过第一接触部以及电极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均为板状,并且每一第一弹片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接触脚,并配合每一第二弹片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接触脚,有效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之可以满足通过60a大电流,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可通过大电流的电路连接器组件,包括有公头和母座;该公头包括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安装座、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以及两个第一电极端子;该第一主体具有一贯穿第一主体的第一插接腔;该第一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一主体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底部,第一安装座上一体向上延伸出有两安装板;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内,第一信号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嵌设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接触部伸入第一插接腔中,第一接触部为板状;该两个第一电极端子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中,每一第一电极端子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两个第二接触部,两第二接触部贴合固定在对应安装板的两侧,第二接触部也为板状,且第二接触部的高度高于第一接触部的高度;该母座包括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安装座、多个与第一信号端子配合导通的第二信号端子以及两与前述第一电极端子配合导通的第二电极端子;该第二主体内具有一安装
腔,且第二主体一端向外凸设有与第一插接腔配合的插接部,插接部内凹设有连通安装腔的第二插接腔;该第二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安装腔中并与第二插接腔正对;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并向内伸入第二插接腔中,每一第二信号端子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三固定部和第三接触部,第三固定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第三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一弹片并位于第二插接腔中,每一第一弹片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接触脚,前述第一接触部伸入对应两第一弹片中并与对应的第一接触脚接触导通;该两第二电极端子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并向内伸入第二插接腔中,每一第二电极端子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四固定部和第四接触部,第四固定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第四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二弹片并位于第二插接腔中,每一第二弹片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接触脚,前述第二接触部插入对应的两第二弹片中并与对应的第二接触脚接触导通。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主体上还具有一插置腔,前述第一插接腔由插置腔的底部一体向下凹设成型出,插置腔内壁一体向内凸设有加强筋,插置腔前端一体向外延伸出有固定部,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外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孔。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接腔内壁设置有两挡板,其中一第一电极端子位于一挡板一侧,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位于两挡板之间,另一第一电极端子位于另一挡板的另一侧。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第二接触部的外侧均设置有摩擦面,以及其中一个第二接触部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成型出。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主体包括有彼此扣合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构形成安装腔,前述插接部由上壳体的上表面向外凸设形成。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以及第三插接部,每一插接部内均设置有一第二插接腔,其中一前述挡板一侧朝向另一挡板方向凸设有一防呆板,第二插接部内还具有一与防呆板配合的防呆槽,且第一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对称设置在第二插接部的左右两侧。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固定部后端向一侧折弯成型出有固定板,该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中。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底部周缘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套设有一密封环。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与外界配合的弹性定位部;第二主体的左右两侧面还对称设置有两防滑面。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有一底板以及3个安装块,该3个安装块均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安装块为左右间隔排布的3个,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均固定于中间的安装块上,两第二电极端子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安装块上。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均为板状,可以有效增大与母座第二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之可以通过60a的大电流,从而满足电池包快速充电的需求,避免端子烧坏,并且第二接触部的高度高于第一接触部的高度,使得在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第一电极端子先与母座导通,避免第一信号端子和
第一电极端子同时与母座导通时瞬时电流较大,从而增加连接器公头使用寿命,并配合第三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一弹片,每一第一弹片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接触脚,并配合第四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二弹片,每一第二弹片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接触脚,在接触过程中,第二信号端子可以通过两第一接触脚同时与公头第一信号端子接触,第二电极端子可以通过3个第二接触脚同时与公头第一电极端子接触导通,有效增大接触面积,进一步可以保证通过60a的大电流,同时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脚和第二接触脚可以在接触时可以产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在发生母座偏转时,也能保证端子与公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公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公头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公头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母座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母座的截面示意图。
18.附图标识说明:10、公头
ꢀꢀꢀꢀꢀꢀꢀꢀꢀꢀꢀꢀꢀꢀꢀꢀꢀꢀꢀ
101、第一插接腔102、插置腔
ꢀꢀꢀꢀꢀꢀꢀꢀꢀꢀꢀꢀꢀꢀꢀꢀ
103、固定孔11、第一主体
ꢀꢀꢀꢀꢀꢀꢀꢀꢀꢀꢀꢀꢀꢀꢀ
111、加强筋112、固定部
ꢀꢀꢀꢀꢀꢀꢀꢀꢀꢀꢀꢀꢀꢀꢀꢀ
113、挡板114、防呆板
ꢀꢀꢀꢀꢀꢀꢀꢀꢀꢀꢀꢀꢀꢀꢀꢀ
12、安装座121、安装板
ꢀꢀꢀꢀꢀꢀꢀꢀꢀꢀꢀꢀꢀꢀꢀꢀ
13、第一信号端子131、第一固定部
ꢀꢀꢀꢀꢀꢀꢀꢀꢀꢀꢀꢀ
132、第一接触部14、第一电极端子
ꢀꢀꢀꢀꢀꢀꢀꢀꢀꢀꢀ
141、第二固定部142、第二接触部
ꢀꢀꢀꢀꢀꢀꢀꢀꢀꢀꢀꢀ
143、摩擦面20、母座
ꢀꢀꢀꢀꢀꢀꢀꢀꢀꢀꢀꢀꢀꢀꢀꢀꢀꢀꢀ
201、安装腔202、第二插接腔
ꢀꢀꢀꢀꢀꢀꢀꢀꢀꢀꢀꢀ
203、防呆槽204、安装槽
ꢀꢀꢀꢀꢀꢀꢀꢀꢀꢀꢀꢀꢀꢀꢀꢀ
21、第二主体211、插接部
ꢀꢀꢀꢀꢀꢀꢀꢀꢀꢀꢀꢀꢀꢀꢀꢀ
212、上壳体213、下壳体
ꢀꢀꢀꢀꢀꢀꢀꢀꢀꢀꢀꢀꢀꢀꢀꢀ
214、第一插接部215、第二插接部
ꢀꢀꢀꢀꢀꢀꢀꢀꢀꢀꢀꢀ
216、第三插接部217、密封环
ꢀꢀꢀꢀꢀꢀꢀꢀꢀꢀꢀꢀꢀꢀꢀꢀ
218、弹性定位部219、防滑面
ꢀꢀꢀꢀꢀꢀꢀꢀꢀꢀꢀꢀꢀꢀꢀꢀ
22、第二安装座221、底板
ꢀꢀꢀꢀꢀꢀꢀꢀꢀꢀꢀꢀꢀꢀꢀꢀꢀꢀ
222、安装块23、第二信号端子
ꢀꢀꢀꢀꢀꢀꢀꢀꢀꢀꢀ
231、第三固定部
232、第三接触部
ꢀꢀꢀꢀꢀꢀꢀꢀꢀꢀꢀꢀ
233、第一弹片234、第一接触脚
ꢀꢀꢀꢀꢀꢀꢀꢀꢀꢀꢀꢀ
24、第二电极端子241、第四固定部
ꢀꢀꢀꢀꢀꢀꢀꢀꢀꢀꢀꢀ
242、第四接触部243、第二弹片
ꢀꢀꢀꢀꢀꢀꢀꢀꢀꢀꢀꢀꢀꢀ
244、第二接触脚24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公头10和母座20。
20.该公头10包括有一第一主体11、一第一安装座12、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3以及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4。
21.该第一主体11具有一贯穿第一主体11的第一插接腔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11上还具有一插置腔102,前述第一插接腔101由插置腔102的底部一体向下凹设成型出,插置腔102内壁一体向内凸设有加强筋111,插置腔102前端一体向外延伸出有固定部112,固定部112上开设有与外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孔103,所述第一插接腔101内壁设置有两挡板113;其中一挡板113一侧朝向另一挡板113方向凸设有一防呆板114。
22.该第一安装座12固定安装在第一主体11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101底部,第一安装座12上一体向上延伸出有两安装板121。
23.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3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2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101内,第一信号端子13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部131和第一接触部132,第一固定部131嵌设在第一安装座12上,第一接触部132伸入第一插接腔101中,第一接触部132为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3位于前述两挡板114之间。
24.该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4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2上并位于第一插接腔101中,每一第一电极端子14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一第二固定部141以及两个第二接触部142,两第二接触部142贴合固定在对应安装板121的两侧,第二接触部142也为板状,且第二接触部142的高度高于第一接触部132的高度,使得与母座20接同时,可以使第一电极端子14先与母座20接通,防止第一电极端子14和第一信号端子13同时与母座20接通时瞬时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端子,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第一电极端子14位于一挡板114一侧,另一第一电极端子14位于另一挡板114的另一侧,所述两第二接触部142的外侧均设置有摩擦面143,以及其中一个第二接触部142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成型出。
25.该母座20包括有一第二主体21、一第二安装座22、多个与第一信号端子13配合导通的第二信号端子23以及两与前述第一电极端子14配合导通的第二电极端子24。
26.该第二主体21内具有一安装腔201,且第二主体21一端向外凸设有与第一插接腔201配合的插接部211,插接部211内凹设有连通安装腔201的第二插接腔2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21包括有彼此扣合在一起的上壳212体和下壳体213,该上壳体212和下壳体213共同围构形成安装腔201,前述插接部211由上壳体212的上表面向外凸设形成;所述插接部211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插接部214、第二插接部215以及第三插接部216,每一插接部211内均设置有一第二插接腔202,其中第二插接部215内还具有一与防呆板114配合的防呆槽203,且第一插接部214和第三插接部216对称设置在第二插接部215的左右两侧;所述
插接部211底部周缘凹设有安装槽204,安装槽204中套设有一密封环217;所述第二主体21的左右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与外界配合的弹性定位部218;第二主体21的左右两侧面还对称设置有两防滑面219。
27.该第二安装座22固定安装在安装腔201中并与第二插接腔202正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座22包括有一底板221以及3个安装块222,该3个安装块222均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底板221上,安装块222为左右间隔排布的3个。
28.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23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上并向内伸入第二插接腔202中,每一第二信号端子23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三固定部231和第三接触部232,第三固定部231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上,第三接触部232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一弹片233并位于第二插接腔202中,每一第一弹片233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接触脚234,前述第一接触部132伸入对应两第一弹片233中并与对应的第一接触脚234接触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23均固定于中间的安装块222上。
29.该两第二电极端子24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上并向内伸入第二插接腔202中,每一第二电极端子24均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四固定部241和第四接触部242,第四固定部241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上,第四接触部242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二弹片243并位于第二插接腔202中,每一第二弹片243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接触脚244,前述第二接触部232插入对应的两第二弹片243中并与对应的第二接触脚244接触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固定部241后端向一侧折弯成型出有固定板245,该固定板245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中,所述两第二电极端子2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安装块222上。
30.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均为板状,可以有效增大与母座第二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之可以通过60a的大电流,从而满足电池包快速充电的需求,避免端子烧坏,并且第二接触部的高度高于第一接触部的高度,使得在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第一电极端子先与母座导通,避免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极端子同时与母座导通时瞬时电流较大,从而增加连接器公头使用寿命,并配合第三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一弹片,每一第一弹片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接触脚,并配合第四接触部一体折弯成型出有两第二弹片,每一第二弹片上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接触脚,在接触过程中,第二信号端子可以通过两第一接触脚同时与公头第一信号端子接触,第二电极端子可以通过3个第二接触脚同时与公头第一电极端子接触导通,有效增大接触面积,进一步可以保证通过60a的大电流,同时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脚和第二接触脚可以在接触时可以产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在发生母座偏转时,也能保证端子与公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