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及其拆卸方法与流程

2022-07-02 08:1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轴承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及其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2.通风机为常用的气体输送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在气体输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风机的风机轴一端连接电机组,另一端连接风机组,电机旋转带动轴与叶轮旋转,使气体从风机入口进入,经叶轮流道从风机出口排出,完成输送过程。
3.通风机的风机轴上通常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里面有两盘轴承,风机在高速旋转过程中,风机轴会产生热膨胀,为了防止风机因风机轴热膨胀而发生故障,轴承箱有游动端和固定端,靠近叶轮一侧的轴承叫游动端轴承,靠近电机一侧的轴承叫固定端轴承。
4.通风机的轴承箱有整体式轴承箱和分体式轴承箱;整体式轴承箱容纳轴承的腔体为一个整体,铸造和加工成本低,但是在风机运转过程中,若轴承温升过高或者轴承箱内部有异响,如果想要看看轴承是否出现故障,由于固定端轴承凸台的存在,只能用锤子从固定端砸主轴,让主轴和游动端轴承从轴承箱游动端卸出,固定端轴承留在轴承箱中,再用套筒把固定端轴承从箱体中卸出。但在砸风机轴的过程中,不但改变风机轴的公差,而且轴承滚珠容易脱落,固定端轴承很容易损坏,而分体式轴承箱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且上下轴承箱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增加制造费用。
5.申请内容为了解决以上在检查风机轴承箱故障中固定端轴承拆装不便,容易造成固定端轴承损坏,制造维修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及其拆卸方法。
6.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所述整体式轴承箱包括压盖、壳体和轴承;所述整体式轴承箱内贯穿设置有风机轴;所述压盖、壳体、轴承和风机轴为同轴心结构;所述风机轴的一端贯穿所述整体式轴承箱连接风机组,另一端连接电机组;所述压盖包括游动端压盖和固定端压盖;所述游动端压盖设置在靠近风机组的壳体端面上;所述固定端压盖设置在靠近电机组的壳体端面上;所述轴承包括游动端轴承和固定端轴承,所述游动端轴承安装在壳体靠近游动端压盖一游动端的内腔 中,所述固定端轴承安装在壳体靠近固定端压盖一端的内腔中,所述固定端轴承与壳体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轴承箱内套。
7.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箱内套包括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所述第一内套与第二内套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内套与第二内套的外壁面为阶梯轴结构,所述第一内套与第二内套的内壁面为阶梯孔结构,所述第二内套的内壁面内设置有固定端轴承。
8.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箱内套的外壁面与壳体间隙配合;所述轴承箱内套的内壁面与固定端轴承过渡配合。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套与壳体之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设置有
键。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置有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贯穿键槽与键螺纹连接壳体。
11.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内套与第二内套外壁面的阶梯过渡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贴合设置在壳体端部内腔的阶梯孔过渡处。
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端压盖与壳体连接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
13.作为优选,在所述固定端轴承与固定端压盖之间的压盖内腔中还设置有止动垫圈、圆螺母和挡油环;所述固定端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与挡油环依次设置在风机轴上。
1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的拆卸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首先,拆除风机轴两侧的风机组和电机组;将带有风机轴的整体式轴承箱放置于拆装工作台上;2)拆除整体式轴承箱两侧的游动端压盖与固定端压盖;沿风机轴的轴身套设工装轴套,使工装轴套的端面贴合游动端轴承的侧面;3)拆除轴承箱内套上连接的紧定螺钉,敲击工装轴套,使轴承箱内套、固定端轴承连同风机轴一起拆卸出来。
15.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箱内套上紧定螺钉的安装位置在所述风机轴的上方。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采用常规的整体式铸造设计,整体铸造和加工成本低,在固定端轴承与壳体之间设置阶梯状的轴承箱内套,轴承箱内套的外壁面与壳体间隙配合,轴承箱内套的内壁面与固定端轴承的过渡配合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轴承拆卸过程中,可直接将轴承箱内套与风机轴和固定端轴承一起拆卸下来,防止造成固定端轴承的损坏。
17.2.本技术中在轴承箱内套上设置的键槽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轴承箱内套与壳体在圆周方向的滑动,通过设置紧定螺钉固定连接轴承箱内套与壳体能够防止轴承箱内套沿着轴向滑动;同时紧定螺钉与键槽的设置位置都在风机轴的上方,可以避免轴承箱漏油。
18.3.本技术中在轴承箱内套与壳体的阶梯过渡处设置有密封圈,防止了轴承箱内套与轴承箱内腔之间漏油,同时在固定端压盖与壳体之间设置的密封垫进一步防止轴承箱漏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整体式轴承箱及其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整体式轴承箱及其连接断面剖视图;图3为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整体式轴承箱拆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改进前固定端轴承及其连接断面剖视图。
20.1、压盖;101、游动端压盖;102、固定端压盖;2、壳体;3、轴承;301、游动端轴承;302、固定端轴承;4、风机轴;5、风机组;6、电机组;7、轴承箱内套;701、第一内套;702、第二内套;8、键;9、紧定螺钉;10、密封圈;11、密封垫;12、止动垫圈;13、圆螺母;14、挡油环;15、
工装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所述整体式轴承箱包括压盖1、壳体2和轴承3;所述整体式轴承箱内贯穿设置有风机轴4;所述压盖1、壳体2、轴承3和风机轴4为同轴心结构;在所述风机轴4的一端贯穿整体式轴承箱连接风机组5,风机组5内设置有叶轮进行气力输送,在风机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组6;为风机轴4带动叶轮转动提供动力支持。
24.压盖1包括游动端压盖101和固定端压盖102;游动端压盖101设置在靠近风机组5方向的壳体2的侧端面上;即壳体(2)的游动端;所述固定端压盖102设置在靠近电机组6方向的壳体2的侧端面上;即壳体(2)的固定端。
25.轴承3包括游动端轴承301和固定端轴承302,游动端轴承301安装在壳体2游动端的内腔中,固定端轴承302安装在壳体2固定端的内腔中,游动端轴承301的型号与尺寸略大于固定端轴承302的型号与尺寸;在固定端轴承302的外圆面与壳体2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轴承箱内套7。
26.如图3所示,轴承箱内套7包括第一内套701和第二内套702,第一内套701的直径小于第二内套702的直径;第一内套701与第二内套702为一体结构;第一内套701与第二内套702的外壁面为阶梯轴结构,所述第一内套701与第二内套702的阶梯轴结构与壳体2固定端内腔的阶梯孔结构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第一内套701与第二内套702的内壁面为阶梯孔结构,在第二内套702的内壁面内设置有固定端轴承302,固定端轴承302的外圆面与第二内套702的内腔面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在固定端轴承302与固定端压盖102之间的压盖内腔中还设置有止动垫圈12、圆螺母13和挡油环14;固定端轴承302、止动垫圈12、圆螺母13与挡油环14依次沿轴向设置在风机轴4上;圆螺母13通过风机轴4上对应设置的螺纹连接在风机轴4上,使固定端轴承302锁紧固定在风机轴4上;止动垫片12可以防止圆螺母13松动,影响设备工作;挡油环14可以防止轴承箱内油液泄露;在游动端轴承301与游动端压盖101之间的压盖内腔中同样设置有止动垫圈12、圆螺母13和挡油环14;以相对固定游动端轴承301,游动端轴承301与固定端轴承302的安装结构一致。
27.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第二内套702与壳体2之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键槽,键槽内设置有键8以防止轴承箱内套7在壳体2的内腔面上做圆周运动,在第二内套702的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螺钉孔内设置有紧定螺钉9,紧定螺钉9贯穿键槽与键8螺纹连接壳体2,防止轴承箱内套7沿轴向在壳体2的内腔中滑动;在第一内套701与第二内套702外壁面的阶梯过渡处设置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圈10贴合设置在壳体2固定端内腔的阶梯孔过渡处以防止轴承箱漏油问题,在固定端压盖102与壳体2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11,也起到密封防止漏油的效果。
28.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所述风机用整体式轴承箱的拆卸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首先,拆除连接在风机轴4两侧的风机组5和电机组6;将带有风机轴4的整体式轴承箱放置于拆装工作台上;2)拆除整体式轴承箱两侧的游动端压盖101与固定端压盖102;将游动端轴承301侧的和挡油环14、圆螺母13和止动垫圈12依次拆除;露出游动端轴承301,在游动端轴承301侧沿着风机轴4的轴身套设一个工装轴套15,使工装15的端面贴合游动端轴承301的侧面;工装轴套15的侧壁可以紧密贴合游动端轴承301的内外圈,保证游动端轴承301可以受推力时受力均匀。
29.3)拆除轴承箱内套7上连接的紧定螺钉9,其中轴承箱内套7上紧定螺钉9的安装位置在所述风机轴4的上方,避免安装位置在下方,从而导致轴承箱漏油的可能性;通过木锤等工具沿着轴向敲击工装轴套15,由于轴承箱内套7与壳体2的内腔为间隙配合,从而使轴承箱内套7、固定端轴承302连同风机轴4一起拆卸出来,不会造成轴承因拆卸导致损坏。
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