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机风噪识别方法、装置及耳机与流程

2022-07-01 22:5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耳机风噪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2.在噪声场景下,人们常常佩戴主动降噪耳机,以降低人耳实际听到的噪声,达到更好的听觉体验。一般的主动降噪耳机包含有耳外的前馈麦克风和耳内的反馈麦克风。其利用耳外的前馈麦克风检测耳外噪声情况,通过前馈降噪生成电信号,传给扬声器来生成一个与耳内噪声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声信号,从而达到降低耳内噪声的目的。由于前馈降噪效果有限,还可以通过耳内的反馈麦克风,经过反馈降噪,进一步降低耳内残留噪声,达到更好的降噪体验。另外,主动降噪耳机已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也可以被用来做通话用,也即在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场合,通过处理算法来抑制上行语音信号(即发送给另一通话方的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影响。
3.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噪的情况,风噪产生的原理是:风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湍流(又称扰流),湍流使麦克风的腔体附近的空气压力出现起伏变化,通过与麦克风的腔体内的空气柱共振,将湍流产生的噪音放大,这个放大后的噪音被麦克风拾取到,就产生了风噪。风噪没有在人耳内产生,只在麦克风端产生了,因此开启前馈降噪后,会将风噪串到人耳内,导致听音乐时的体验不好。同时风噪对通话也有影响,导致通话清晰度下降。为了降低风噪的影响,首先要识别出风噪,然后再通过一些措施降低风噪的影响。
4.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风噪识别方法在识别准确度或者识别成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装置及耳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噪识别方法的识别准确度较差或者识别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6.依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所述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前馈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反馈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所述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所述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8.对所述前馈麦克风信号和所述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9.对所述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10.对所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11.基于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所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12.依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装置,所述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前馈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反馈麦克风,所述装置包括:
13.麦克风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所述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14.傅里叶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前馈麦克风信号和所述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15.逆反馈滤波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16.逆前馈滤波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17.风噪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所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18.依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前馈麦克风,位于耳内的反馈麦克风,扬声器,处理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19.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
20.依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所应用的耳机包括有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等结构,在进行风噪识别时,首先可以获取到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为了便于后续对信号的处理和计算,这里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而分别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之后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以得到反馈麦克风在未开启反馈降噪时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作为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对上述得到的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结合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以得到反馈麦克风在未开启混合降噪时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作为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最后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利用耳机已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麦克风,降低了硬件成本且具有较好的风噪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24.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装置的框图;
27.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29.现有技术中有利用耳外的麦克风(前馈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的方案,其需要前期建立不同风力,不同风向的风噪信号数据库,以便提取风噪特征并进行比较识别,该方案不但复杂度高而且计算工作量大,一旦遇到数据库中没有的风噪,识别准确度就会大大降低。
30.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耳外的双麦克风来识别风噪,其利用耳外的双麦克风所获取的信号的相关性等信息来识别风噪(风噪在两个耳外的麦克风处对应产生的噪音信号相关性很低,而其他外部声音的相关性较高),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在主动降噪耳机的基础上,在耳外再多增加一个麦克风,硬件成本和处理开销都会上升。
31.此外,在耳机开启前馈降噪或混合降噪(即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同时开启)的情况下,耳外的风噪经过前馈降噪后,会串入到耳内,使得耳内和耳外的麦克风信号的相干性偏高,此时无法利用相干性信息来识别风噪的存在。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在耳机开启前馈降噪或混合降噪的情况下进行风噪识别的方法。
32.具体地,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结构示意图,该耳机包括一个耳外麦克风(前馈麦克风)21,位于耳机壳体靠耳外的位置,用于拾取耳外环境噪声信号,还包括一个耳内麦克风(反馈麦克风)22,位于扬声器前端,用于拾取耳内噪声信号,还包括一个扬声器23,用于播放音源。前馈麦克风21用来做耳机的前馈降噪,反馈麦克风22用来做耳机的反馈降噪,两种降噪同时开启时称为混合降噪。前馈降噪、反馈降噪和混合降噪都可以看做是主动降噪的一种。
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步骤s150:
34.步骤s110,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35.如前所述,前馈麦克风设置在耳机壳体靠耳外的位置,可以拾取耳外的环境噪声信号,反馈麦克风设置在扬声器前端,可以拾取耳内噪声信号。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先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反馈麦克风信号,作为风噪识别的基础信号。
36.步骤s120,对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37.在得到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反馈麦克风信号后,为了便于后续对信号的计算和处理,这里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均转换到频域,进而分别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ffmic)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fbmic)。
38.步骤s130,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39.对上述得到的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fbmic)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这里的逆反馈滤波处理可以理解为是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反馈降噪时的状态。
40.步骤s140,对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41.在得到上述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需要进一步结合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对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fb
inv
)。由于逆前馈滤波处理是在逆反馈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因此这里的逆前馈滤波处理可以理解为是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混合降噪(包括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时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该步骤并没有对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本身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因为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是在耳外产生的,不受主动降噪的影响,因此只需考虑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在耳内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造成的影响就可以。
42.步骤s150,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43.在得到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fb
inv
)后,可以基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比例关系等等,确定耳机风噪的识别结果,包括有风噪和无风噪的识别结果。
44.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利用耳机已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进行风噪识别,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麦克风,降低了硬件成本且具有较好的风噪识别效果。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反馈滤波处理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46.fb
invfb
=fbmic
×
(1-h
fb
×
g),
ꢀꢀꢀꢀꢀ
(1)
47.其中,fb
invfb
为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fbmic为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h
fb
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反馈降噪时所用的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扬声器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
48.逆前馈滤波处理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49.fb
inv
=fb
invfb-ffmic
×hff
×
g,
ꢀꢀꢀ
(2)
50.其中,fb
inv
为逆混合滤波结果,ffmic为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h
ff
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前馈降噪时所用的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耳机内的扬声器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
51.如前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反馈降噪时的状态,逆前馈滤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混合降噪时的状态,因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式(1)可以得到开启反馈降噪前的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通过上式(2)则可以得到开启混合降噪前的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进而可以为后续风噪识别提供准确的频域信号基础。
52.上式(1)和(2)中的扬声器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g可以通过采集扬声器音源信号以及反馈麦克风拾取到的反馈麦克风信号,计算两者的对应关系来确定。这里计算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事先离线计算得到(即,在实验室中通过测量确定),事先离线计算得到的传递函数g可以在使用时直接调用,耗时更短。考虑到不同人的耳机佩戴情况不同,耳内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耳机与不同人的人耳耦合度不同,导致采集到的信号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可以事先采集多人的信号数据后通过统计方式确定,以提高计算准确度。另一种计算方式是实时计算得到,其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人耳与耳机的耦合度情况计算更准确的传递
函数g,准确度相对更高。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计算传递函数g,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3.具体而言,实时测量获取的传递函数g可以基于以下公式(3)来计算:
[0054][0055]
其中,e[]为求期望运算,ref(f,t)信号是t时刻的扬声器播放的音源频域信号,fbmic(f,t)是t时刻的耳内麦克风频域信号,ref
*
为ref信号的共轭信号。
[0056]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耳机内的扬声器播放的扬声器音源频域信号;根据所述扬声器音源频域信号,对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所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回声消除处理,以得到更为理想的处理结果。
[0057]
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在使用时,扬声器会播放音源,产生扬声器音源信号(ref),例如音乐信号和通话时的下行链路信号等。扬声器音源信号在通过扬声器发出后,再串到麦克风会引起回声,导致通话时对面用户听到的音频效果较差,同时也会影响后续风噪识别的准确度,因此这里可以进行回声消除处理。本技术实施例在进行回声消除处理时,先获取扬声器播放的音源信号,然后同样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扬声器音源信号转换至频域,以便于后续计算。
[0058]
由于麦克风接收到的信号中,回声信号和扬声器音源信号(ref)是相关的,即存在一个从扬声器音源信号到麦克风回声信号的传递函数(h),利用此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扬声器音源信号估计出麦克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回声信息,从而去掉麦克风信号中的回声信号部分。
[0059]
具体地,可以分别将上述得到的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作为目标信号(des),以扬声器音源信号作为参考信号(ref),可以利用归一化最小化均方(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简称nlms)自适应算法得到最佳的滤波器权值,此滤波器就是上述传递函数(h)的冲击响应。根据滤波器权值和参考信号的卷积结果来估计出目标信号中的回声信号部分,通过在目标信号中减去此回声信号部分,进而可以得到回声消除后的目标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回声消除处理步骤仅为一种可选步骤,若耳机的扬声器未播放音源,即未产生扬声器音源信号,此时不存在回声问题,因此可省略回声消除步骤。
[0060]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包括:计算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的比值;若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风噪识别结果为无风噪;若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风噪识别结果为有风噪。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比值位于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之间,则将上次的耳机风噪识别结果作为当前的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61]
当耳机开启了混合降噪的情况下,发明人发现,当耳外为普通噪声场景(非风噪场景)时,开启混合降噪后相比于开启混合降噪前,耳内噪声将会降低。而当耳外为风噪场景时,开启混合降噪后相比于开启混合降噪前,风噪通过前馈麦克风串进耳内,耳内的噪声将
会变高。如前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反馈降噪时的状态,逆前馈滤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反馈麦克风所拾取到的频域信号恢复到耳机未开启混合降噪时的状态,因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式(1)可以得到开启反馈降噪前的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通过上式(2)则可以得到开启混合降噪前的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进而可以为后续风噪识别提供准确的频域信号基础。
[0062]
为此,可以选择开启混合降噪前的信号能量和开启混合降噪之后的信号能量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是风噪场景。优选的,可以选择前馈降噪有明显效果的频段进行能量计算和比较。也即,可以先确定出前馈降噪有明显效果的频段,然后选择确定出的前馈降噪有明显效果的频段计算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的比值,之后再进行能量比值的大小比较。
[0063]
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事先设定第一预设阈值t1和第二预设阈值t2进行风噪识别,其中t1》t2。令识别,其中t1》t2。令其中,fb
inv
_a表示{freq1,freq2}频段内的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值,fb
invfb
_a表示{freq1,freq2}频段内的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值。令当r大于阈值t1时,说明开启混合降噪之前的能量较大,认为此时耳外是非风噪场景;当r小于阈值t2时,则说明开启混合降噪之前的能量较小而开启之后的能量较大,则认为此时有风通过前馈麦克风串进耳内,导致耳内的噪声变高,因而判断耳外是有风噪场景。
[006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r的值位于阈值t1和t2之间,则将上次风噪判断结果作为此次的判断结果。
[006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仅开启前馈降噪时,将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直接作为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0066]
当耳机仅开启前馈降噪时,可以认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反馈降噪时所用的反馈滤波器的频响h
fb
等于0,则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公式(1)可以看出,此时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即为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fbmic,因此在耳机仅开启前馈降噪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风噪识别。
[0067]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后,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来抑制风噪:减小前馈麦克风的增益、关闭前馈麦克风或者对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中的低频段信号进行衰减。
[0068]
在识别出当前场景是有风噪的场景后,可以采取相应的后续处理措施来降低风噪的不利影响。例如,对前馈麦克风减小增益,来减小因为开启前馈降噪而出现的风噪串进耳内的情况;或者关闭前馈麦克风,避免有风噪时开启前馈降噪而出现的风噪串进耳内的情况;或者仅对前馈麦克风的低频段信号进行衰减,因为风噪主要集中在低频,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因为开启前馈降噪而出现的耳内低频段串入风噪的情况,另一方面其他频带还可以保留一定的降噪效果。
[0069]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风噪识别流程示意图。首先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以及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前馈
麦克风频域信号ffmic和反馈麦克频域信号fbmic。然后对fbmic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结合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ffmic,对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再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结果fb
inv
。之后根据扬声器播放的扬声器音源信号ref,分别对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和逆混合滤波结果fb
inv
进行回声消除处理。最后根据回声消除处理后的逆反馈滤波结果fb
invfb
和逆混合滤波结果fb
inv
进行风噪识别,以根据风噪识别结果进行后续处理如风噪抑制等等。
[0070]
与前述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同属于一个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耳机风噪识别装置,该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前馈麦克风和位于耳内的反馈麦克风。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耳机风噪识别装置的框图,参见图4,该耳机风噪识别装置400包括:麦克风信号获取单元410、傅里叶变换单元420、逆反馈滤波处理单元430、逆前馈滤波处理单元440以及风噪识别单元450。其中,
[0071]
麦克风信号获取单元410,用于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0072]
傅里叶变换单元420,用于对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0073]
逆反馈滤波处理单元430,用于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0074]
逆前馈滤波处理单元440,用于对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0075]
风噪识别单元450,用于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76]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反馈滤波处理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0077]
fb
invfb
=fbmic
×
(1-h
fb
×
g),
ꢀꢀꢀ
(1)
[0078]
其中,fbinvfb为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fbmic为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hfb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反馈降噪时所用的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耳机内的扬声器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
[0079]
逆前馈滤波处理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0080]
fb
inv
=fb
invfb-ffmic
×hff
×
g,
ꢀꢀꢀ
(2)
[0081]
其中,fbinv为逆混合滤波结果,ffmic为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hff为耳机当前时刻开启前馈降噪时所用的前馈滤波器的频响,g为耳机内的扬声器到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
[0082]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扬声器音源信号获取单元,用于在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之后,获取耳机内的扬声器播放的扬声器音源频域信号;回声消除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扬声器音源频域信号,对所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所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回声消除处理。
[0083]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噪识别单元450具体用于:计算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的比值;若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风噪识别结果为无风噪;若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风噪识别结果为有风噪,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比值位于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之间,则将上次的耳机
风噪识别结果作为当前的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84]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风噪识别单元450在用于计算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的能量的比值时,选择前馈降噪有明显效果的频段进行能量计算和比较。
[008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反馈滤波处理单元430还用于:当仅开启前馈降噪时,将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直接作为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0086]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风噪抑制单元,用于在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后,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来抑制风噪:减小前馈麦克风的增益、关闭前馈麦克风或者对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中的低频段信号进行衰减。
[0087]
需要说明的是:
[0088]
图5示意了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硬件层面,该耳机包括位于耳外的前馈麦克风,位于耳内的反馈麦克风,扬声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接口模块、通信模块等。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耳机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0089]
处理器、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090]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向处理器提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0091]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具体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0092]
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0093]
对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0094]
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0095]
对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0096]
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097]
上述如本技术图4所示实施例揭示的耳机风噪识别装置执行的功能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
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0098]
该耳机还可执行图1中耳机风噪识别方法执行的步骤,并实现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99]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风噪识别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
[0100]
获取前馈麦克风采集的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麦克风信号;
[0101]
对前馈麦克风信号和反馈麦克风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
[0102]
对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进行逆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
[0103]
对前馈麦克风频域信号和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进行逆前馈滤波处理,得到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
[0104]
基于逆反馈滤波处理结果和逆混合滤波处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到耳机风噪识别结果。
[0105]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06]
本技术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07]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08]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09]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0110]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0111]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11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14]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