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智能化养护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22:3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智能化养护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工程中,养护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
3.以往混凝土洒水养护采用人工用水管直径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喷洒,时间周期长,浪费水源,且存在洒水不均匀,频率无法保证等诸多问题,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影响结构质量及美观,地下暗挖工程,破除作业多,空气流通不畅,粉尘颗粒较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存在危害,因此,确有必要研制一种地铁车站混凝土智能化养护及雾化降尘的方法。
4.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3172091u)一种混凝土喷水养护设备,属于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和提升机构,安装组件包括爬架、安装座和底座,安装座固定连接于爬架,底座固定连接于爬架,提升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皮带轮、提升带、移动架、配重架、定位座、自动控制阀门、喷淋管和进水管,第一电机固定于安装座,皮带轮固定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提升带传动于皮带轮,移动架固定于提升带的一端,配重架固定连接于提升带的另一端,定位座固定连接于移动架,自动控制阀门设置于定位座,喷淋管连通于自动控制阀门的一端,进水管连通于自动控制阀门的另一端,该装置可以随着楼层的增长,达到和楼层同步上升,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但是该装置并未设置对应的环境感应器,依靠人工无法精准分辨当前环境是否需要及时进行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智能化养护除尘装置,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节约人力物力,节省水资源,高效快捷解决混凝土洒水养护问题,实时对产生烟尘较大的作业环境进行喷淋降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智能化养护除尘装置:水箱连接水泵,水泵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远离水泵的一端分别连接分流支管,分流支管上设置有雾化喷头和喷淋器,第一管路设有第一开关,控制雾化喷头的开闭,第二管路设有第二开关,控制喷淋器的开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受控于控制系统。
7.进一步的,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端、数据比对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用于监测采集环境数据;数据比对处理器,用于将环境数据与预设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根据结果进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控制信号输送到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
8.进一步的,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开闭,启动雾化喷头或喷淋器。
9.进一步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控制系统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
10.进一步的,第一开关设为增压水泵,第二开关设为水管磁控阀。
11.进一步的,喷淋器安装在分流支管上侧,用于喷淋上方空间。
12.进一步的,雾化喷头安装在分流支管下侧,用于喷淋下方空间。
13.进一步的,分流支管设置多分路,每个分流支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器和多个雾化喷头。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相比现有装置,该装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通过三个传感器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发射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收到的数据与设定数据进行对比,当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控制系统控制降尘系统或者喷淋系统进行工作,当高于设定的最高值时,控制系统关闭降尘系统或者喷淋系统,使装置的使用更加自动化。
16.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相比现有装置,该装置设置有两组不同功能的装置,在对水凝土进行养护的同时,还可以对工作空间内的粉尘进行降尘,避免粉尘颗粒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17.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相比现有装置,该装置的降尘系统和喷淋系统使用的装置为雾化喷头和喷淋器,相比直接使用水管,该装置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的雾化降尘系统工作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养护除尘装置的喷淋系统工作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水箱;3、水泵;4、第一管路;5、第一开关;6、分流支管;7、雾化喷头;8、第二管路;9、第二开关;10、喷淋器;11、湿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3、粉尘传感器;14、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智能化养护除尘装置:水箱1连接水泵3,水泵3设置有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8,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8远离水泵3的一端分别连接分流支管6,分流支管6上设置有雾化喷头7和喷淋器10,第一管路4设有第一开关5,控制雾化喷头7的开闭,第二管路8设有第二开关9,控制喷淋器10的开闭,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9受控于控制系统14。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4包括:信号输入端、数据比对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用于监测采集环境数据;数据比对处理器,用于将环境数据与预设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根据结果进行控制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控制信号输送到第一开关5或第二开关9。
27.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开关5或第二开关9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开闭,启动雾化喷头7或喷淋器10。
28.在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控制系统湿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和粉尘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1用来监测环境湿度及混凝土湿度;温度传感器12用来监测环境温度;粉尘传感器13用来监测环境粉尘及烟气。
29.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4)接收信号输入端的环境数据,与预设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后发送不同功能的控制信号的过程如下:
30.a、环境温度5℃以上发送喷淋养护控制信号到第二开关9,当环境温度低于5℃后发送停止喷淋控制信号到第二开关9,停止喷淋养护;
31.b、空气湿度低于80%发送喷淋养护控制信号到第二开关9,当空气湿度达到98%后发送停止喷淋控制信号到第二开关9,停止喷淋养护;
32.c、pm2.5空气扬尘可吸入颗粒物达到150~200μ/m3(中度污染)发送雾化降尘控制信号到第一开关5雾化喷淋,当pm2.5空气扬尘可吸入颗粒物低于50μ/m3(良好)后发送停止雾化控制信号到第一开关5,停止雾化降尘;
33.d、pm10空气可吸入颗粒物24h达到100~150μ/m3(二级标准)发送雾化降尘控制信号到第一开关5雾化喷淋,当pm10空气可吸入颗粒物24h低于50μ/m3(一级标准)后发送停止雾化控制信号到第一开关5,停止雾化降尘。
3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开关5设为增压水泵,第二开关9设为水管磁控阀。增压水泵的使用时,在原有水泵的压力下再次增加水压,使其成为雾化状态。水管磁控阀的使用,在原有水泵的压力下,可以满足喷淋的状态。增压水泵和水管磁控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直接输送到增压水泵或水管磁控阀,控制喷淋作业或是雾化作业。水管磁控阀主要控制喷淋器水路开关的打开或者关闭,对混凝土进行定期喷淋养护作业;喷头多少根据管路管井、水压、养护面积进行选配;增压水泵主要启动雾化设备对设定区域进行雾化降尘作业;雾化喷头根据设备功率和作业面大小自行选配。
35.在上述实施例中,喷淋器10安装在分流支管6上侧,用于喷淋上方空间。
36.在上述实施例中,雾化喷头7安装在分流支管6下侧,用于喷淋下方空间。在分流支管的同位置上,进行上侧和下侧的区分,上侧安装喷淋器,下侧安装雾化喷头,这样的设计,在保证进行混凝土喷淋养护和环境雾化除尘的工作的前提下,也节省了管路的使用,在空间上简单可控。也可在分流支管上间隔设置喷淋器和雾化喷头,只要保证喷淋器是喷淋上方空间,雾化喷头雾化下方空间。
37.在上述实施例中,分流支管6设置多分路,每个分流支管6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器10和多个雾化喷头7。分路支管的数量设置以及喷头数量的选择,根据养护面积和作业需要进行设计,保证喷淋面积覆盖养护面积。在养护面积较大,一个水箱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多组水箱和分路支管的配合,进行随意的配合使用。
3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装置设置的湿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和粉尘传感器13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发射给控制系统14,控制系统14根据收到的数据与设定数据进行对比,并控制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当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控制系统14控制降尘系统或者喷淋系统进行工作,当高于设定的最高值时,控制系统14关闭降尘系统或者喷淋系统。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