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22:0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多。其中,特大暴雨导致的城市中的洪水灾害危害性极强,常规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在特大暴雨时完全失效,而城市道路的竖向标高设计往往只考虑局部路段的雨水向雨水口汇集,形成高-低-高-低规律性变化的锯齿形道路竖向标高,城市道路无法作为一个贯通性的排洪道,这就造成特大暴雨无法排出,淹没城区,低洼区受灾更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城市面临特大暴雨等洪涝灾害时,洪水肆意漫流城市受灾严重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城区和自然水系,所述自然水系位于所述城区的外侧,所述自然水系为连通城市排涝系统的河道,所述城区具有多条沿垂直于所述自然水系的方向延伸的汇水带,所述汇水带连通所述自然水系并沿远离所述自然水系的方向地势逐渐升高,相邻所述汇水带之间具有分水岭,所述分水岭的地势高于所述汇水带的地势。
6.较佳地,所述分水岭与所述汇水带间隔分布。
7.较佳地,每一所述汇水带上具有若干横跨所述汇水带的人行桥,所述人行桥连接所述汇水带两侧的人行通道。
8.较佳地,每一所述汇水带上具有若干横跨所述汇水带的车行桥,所述车行桥连接垂直于所述汇水带的车行道。
9.较佳地,所述车行桥的下方具有限洪闸,所述限洪闸能够隔断所述汇水带。
10.较佳地,所述汇水带内具有若干建筑,所述建筑的室内地坪高度不低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
11.较佳地,所述汇水带内具有若干建筑,所述建筑的底层为抬高层,所述建筑的住人层不低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
12.较佳地,所述汇水带内具有若干建筑,所述建筑的设防层安装有防洪门窗。
1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1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城区设置多个汇水带,从而引导洪水有序流入各汇水带,将洪水化整为零,实现城市的局部或全部区域与洪水共存,减小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安全与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a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b-b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限洪闸打开时的排蓄洪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限洪闸关闭时的排蓄洪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汇水带内建筑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汇水带内建筑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汇水带内建筑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城区 100
25.汇水带 110
26.分水岭 120
27.人行桥 130
28.车行桥 140
29.车行道 150
30.限洪闸 160
31.建筑 170
32.抬高层 171
33.防洪门窗 172
34.自然水系 200
35.最高洪水位高度 30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实施例1
39.图1-图3示出了一种渠带型道路排蓄洪系统,其包括:城区100和自然水系200。自然水系200位于城区100的外侧,自然水系200为连通城市排涝系统的河道。城区100具有多条沿垂直于自然水系200的方向延伸的汇水带110,汇水带110连通自然水系200并沿远离自然水系200的方向地势逐渐升高,相邻汇水带110之间具有分水岭120,分水岭120的地势高于汇水带110的地势。
40.当突降暴雨引起城市洪灾时,大量的积水根据地势的高低,有序地流入多个汇水带110并在汇水带110内形成积水。汇水带110内的积水根据地势高低,自然向自然水系200流去。通过设置多个汇水带110的方式,能够引导洪水有序流入各汇水带110,将洪水化整为零,最大化减小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安全与财产损失。在其他实施例中,没有自然水系200或者自然水系200与城市蓄洪区较远时,可以挖掘人工河道作为排涝通道。
41.分水岭120起分水作用。为了节省建设成本且减小洪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本方案中,分水岭120为城区100的主干道。一般可在主干道设计施工时提前考虑,抬高主干道的标高,保证其在任何情况下不被淹没。
42.本方案中,汇水带110覆盖城区100的次干道。次干道起排洪作用、通向自然水系200并有连续坡降。
43.为了便于人员通过汇水带110,本方案中,每一汇水带110上具有若干横跨汇水带110的人行桥130,人行桥130连接汇水带110两侧的人行通道(图中未示出)。人行桥130可结合两侧城区100抬高的地坪设置,也可结合人行天桥设置。
44.为了便于车辆通过汇水带110,每一汇水带110上具有若干横跨汇水带110的车行桥140,车行桥140连接垂直于汇水带110的车行道150。车行桥140可结合部分主干路设置,平时可做立交桥优化交通组织,防洪时可做跨越洪水带的通道。
45.车行桥140的下方具有限洪闸160,限洪闸160能够隔断汇水带110。限洪闸160可控制洪水的排蓄状态及水流速度。如图4所示,水量较小时,限洪闸160打开,水流靠重力自流排放;如图5所示,水量较大时,启用全部限洪闸160,对洪水进行分段拦蓄,减缓下游水位的上涨速度、减缓整个排洪通道的水流速度。
46.城区100内必然存在建筑170。如图6所示,本方案中,建筑170的室内地坪高度不低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300。本方案中的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300一般是指:城市规划中,发生可预期的最大洪水时的最高洪水位高度300。重要建筑可以整体抬高局部地块高度。
47.实施例2
48.如图7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建筑170的底层加一层抬高层171,建筑170的住人层不低于设计的最高洪水位高度300。抬高层171可以是架空层,方便平时停放非机动车等;也可以是实体建筑,从而提高底层的结构强度,增强抗灾能力。
49.实施例3
50.如图8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建筑170的设防层安装有防洪门窗172。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一般不高,设置防洪门窗172成本较低,也具有较好的抗洪水能力。
5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