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20:5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包装盒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尤其是礼品包装盒是每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备品。在使用要求上,包装盒一方面要方便携带,另一方面需要能够重叠堆放而方便运输。再者,包装盒需要满足环保要求。此外,包装盒若结构比较简单,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3.cn211732119u公开了一种自带隐藏提手的包装盒,包括:侧壁,呈上方开口,包括盒底面以及分别连接在盒底面的四边的盒前面、盒后面、盒左面、盒右面,盒前面具有裁切形成的第一提手,第一提手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提手孔,第一提手上设置有提手插锁;以及盖体,与侧壁相匹配盖体合并与侧壁一体成型折叠而成,包括与盒后面相连接的盖顶面以及分别连接在盖顶面的剩余三边的盖前面、盖左面、盖右面,盖前面具有裁切形成的第二提手,第二提手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提手孔。该专利文献的包装盒的结构比较复杂,其提手的强度稍差。
4.cn201647221u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侧壁盖板包括内盖板和外盖板,内、外盖板的板梯上开设有缺口,该缺口的切料形成提把,提把的底端分别与内、外盖板板体相连;外盖板提把的内缘处开设有手孔,该手孔的切料形成护板,护板与外盖板提把的内边缘相连;内、外盖板板体上所设的提把向上翻折形成提手,护板向上弯折将内、外盖板板体上的提把所形成的提手固定。该实用新型在内盖板和外盖板上通过开设缺口得到的切料形成提手,结构较复杂。
5.cn205801755u公开了一种包装盒,侧壁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盒和右盒,两者顶部相连,并被开设在中间位置处的提手插槽分为左顶壁和右顶壁,与左顶壁左侧依次相连的左外侧壁、左盒底部和左内侧壁沿折痕线逆时针卷折形成左盒筒体,与右顶壁右侧依次相连的右外侧壁、右盒底部和右内侧壁沿折痕线顺时针卷折形成右盒筒体,左内侧壁延伸设置有穿过提手插槽的左提手,右内侧壁延伸设置有穿过提手插槽的右提手。该专利文献的包装盒的提手及提手插槽的结构较复杂,而且提手不能折叠,不方便包装盒的重叠堆放。
6.cn206255300u公开了一种下沉式提手包装盒,包括构成侧壁四周的若干侧板、位于所述侧板上部的下沉式提手单元、位于所述侧板上部的且向内翻折后与所述下沉式提手单元扣合的锁扣侧板以及位于所述侧板下部的一体式内卡隔间单元,下沉式提手单元包括与所述侧板上部相接的第一翻折片、与所述第一翻折片相接的上盖板以及与所述上盖板相接的提手部,第一翻折片与所述侧板贴合,所述提手部下沉于侧壁内。该专利文献的包装盒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方便堆放,方便运输。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盒底、侧壁、盒盖和提手,且所述盒底和所述盒盖相对设置,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盒底和所述盒盖之间;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盒盖上;
10.所述侧壁具有上开口;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11.所述盒盖包括第一盒盖部和第三盒盖部;所述第一盒盖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三盒盖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一盒盖部和所述第三盒盖部设置为共同将侧壁的上开口封闭;
12.所述提手设置为能够折叠,且折叠后的提手与第一盒盖部或第三盒盖部靠近或贴合;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提手部和第二提手部;所述第一提手部与所述第一盒盖部之间具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提手部与所述第三盒盖部之间具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提手部上设置有第一提手孔;所述第二提手部上设置有第二提手孔;所述第一提手孔和所述第二提手孔形成提手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盒盖还包括第二盒盖部和第四盒盖部;所述第二盒盖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四盒盖部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二盒盖部和第四盒盖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二盒盖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盒盖部和所述第一提手部的宽度之和相等;所述第四盒盖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三盒盖部和所述第二提手部的宽度之和相等。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盒盖部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提手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三盒盖部的长度相等。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提手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提手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提手部的中部;所述第一提手孔和所述第二提手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均为具有两个圆角的四边形、半椭圆形或半圆形。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孔与所述第一盒盖部相邻接;所述第二提手孔与所述第三盒盖部相邻接。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两个角均设置为圆角;所述第二提手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两个角均设置为圆角。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
21.所述侧壁还包括侧壁粘贴片;所述侧壁粘贴片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通过所述侧壁粘贴片粘接,从而围合成所述侧壁。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盒,优选地,所述盒底包括第一盒底部、第二盒底部、第三盒底部和第四盒底部;
23.第一盒底部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二盒底部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一盒底部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盒底部远离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
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设置为能够卡接;
24.第三盒底部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四盒底部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
25.第一盒底部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一角部,该第一角部靠近第三盒底部设置;第二盒底部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二角部,该第二角部靠近第四盒底部设置;第三盒底部和第四盒底部均为四边形。
26.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具有提手而方便携带;提手可以折叠而方便重叠堆放,以及方便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不采用塑料材质的提手,更环保。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0.1-侧壁,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侧壁粘贴片,2-盒盖,21-第一盒盖部,22-第三盒盖部,23-第二盒盖部,24-第四盒盖部,3-提手,31-第一提手部,32-第二提手部,311-第一提手孔,321-第二提手孔,30-提手孔,41-第一盒底部,42-第二盒底部,43-第三盒底部,44-第四盒底部,100-第一折痕,200-第二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32.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包括盒底、侧壁、盒盖和提手。盒底和盒盖相对设置。侧壁设置在盒底和盒盖之间。提手设置在盒盖上。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33.《侧壁》
34.本实用新型的侧壁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优选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平行设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平行设置。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可以为常用的纸箱钉。这样有利于提高侧壁的结构的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侧壁粘贴片。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侧壁粘贴片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通过侧壁粘贴片粘接,从而围合成侧壁。这样有利于提高侧壁的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方便回收包装盒。
35.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为四边形,例如均为长方形。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为四边形,例如均为长方形。且第一侧壁的面积大于第二侧壁的面积。
36.《盒盖》
37.本实用新型的盒盖与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盒盖用于将侧壁的上开口封闭,例如完全封闭。
3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盒盖包括第一盒盖部和第三盒盖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盒盖包括第一盒盖部、第二盒盖部、第三盒盖部和第四盒盖部。
39.第一盒盖部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三盒盖部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一盒盖部和第三盒盖部共同将侧壁的上开口完全封闭。这样既能将侧壁的上开口封闭,又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还可以有利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提手。
40.第二盒盖部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四盒盖部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
4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盒盖部与第三盒盖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二盒盖部和第四盒盖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盒盖部的长度与第一侧壁的长度相同。第一盒盖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盒盖部的长度。
42.在使用时,第二盒盖部和第四盒盖部均位于第一盒盖部和第三盒盖部的下方。
43.《提手》
44.本实用新型的提手设置在盒盖上,这样便于用手提包装盒,从而方便携带包装盒。
45.本实用新型的提手设置为能够折叠。折叠后的提手与第一盒盖部(或第三盒盖部)靠近或贴合。这样可以有利于包装盒堆放,方便运输。
46.提手包括第一提手部和第二提手部。第一提手部与第一盒盖部之间具有第一折痕。第二提手部与第三盒盖部之间具有第二折痕。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中,如图2所示,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展开状态到形成包装盒过程中,将第一提手部沿着第一折痕向上翻折,将第二提手部沿着第二折痕向上翻折,第一提手部和第二提手部贴合或靠近,从而形成提手。
4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提手部的长度与第一盒盖部的长度相等。第二提手部的长度与第三盒盖部的长度相等。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提手部远离侧壁的两个角均为圆角;第二提手部远离侧壁的两个角均为圆角。
5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提手部上设置有第一提手孔,第二提手部上设置有第二提手孔。优选地,第一提手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提手孔;第二提手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提手孔。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形成提手孔。这样有利于稳定地携带包装盒,以及可以使得提手比较结实,不容易用坏。
5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提手孔与第一盒盖部相邻接;第二提手孔与第三盒盖部相邻接。
52.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均为四边形、具有两个圆角的四边形、半椭圆形或半圆形。这样有利于手提包装盒。
53.在本实用新型中,四边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
5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均为具有两个圆角的四边形。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均为半椭圆形。在再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均为半圆形。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中,如图2所示,第二盒盖部的宽度等于第一盒盖部和第一提手部的宽度之和。第四盒盖部的宽度等于第三盒盖部和第二提手部的宽度之和。
56.《盒底》
57.本实用新型的盒底包括第一盒底部、第二盒底部、第三盒底部和第四盒底部。第一盒底部、第二盒底部、第三盒底部和第四盒底部共同将侧壁的下开口完全封闭。第一盒底部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二盒底部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三盒底部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四盒底部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折痕。
58.第一盒底部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接近于v字型。第二盒底部远离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接近于v字型。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能够卡接。
59.第一盒底部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一角部,第一角部靠近第三盒底部设置。第二盒底部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二角部,第二角部靠近第四盒底部设置。
60.第三盒底部和第四盒底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例如梯形。
61.在使用包装盒时,第二角部与第四盒底部粘接在一起;第一角部与第三盒底部粘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盒底的稳固性。
62.实施例1
6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盒底、侧壁1、盒盖2和提手3。盒底和盒盖2相对设置。侧壁1设置在盒底和盒盖2之间。提手3设置在盒盖2上。
6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如图2所示,侧壁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和侧壁粘贴片15。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具有折痕,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折痕,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折痕。侧壁粘贴片15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折痕。第一侧壁11和第四侧壁12之间通过侧壁粘贴片15粘接,从而围合成侧壁1。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为四边形,例如长方形。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为四边形,例如长方形。第一侧壁11的面积大于第二侧壁12的面积。
65.盒盖2与侧壁1之间具有折痕。盒盖2包括第一盒盖部21、第二盒盖部23、第三盒盖部22和第四盒盖部24。
66.第一盒盖部21与第一侧壁11之间具有折痕。第三盒盖部22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折痕。第一盒盖部21和第三盒盖部2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均为四边形,例如长方形。第一盒盖部21和第三盒盖部22共同将侧壁1的上开口完全封闭。
67.第二盒盖部23与第二侧壁12之间具有折痕。第四盒盖部24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折痕。第二盒盖部23和第四盒盖部24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二盒盖部23的宽度等于第一盒盖部21和第一提手部31的宽度之和。第四盒盖部24的宽度等于第三盒盖部22和第二提手部32的宽度之和。
68.提手3设置在盒盖2上。这样便于用手提包装盒。提手1能够折叠。折叠后的提手1与第一盒盖部21(或第三盒盖部22)靠近或贴合。这样有利于包装盒堆放而方便运输。
69.提手3包括第一提手部31和第二提手部32。第一提手部31与第一盒盖部21之间具有第一折痕100。第二提手部32与第三盒盖部22之间具有第二折痕200。在图2所示的展开示意图中,第一折痕100和第二折痕200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提手部31的长度与第一盒盖部
21的长度相等。第二提手部32的长度与第三盒盖部22的长度相等。第一提手部31远离侧壁1的两个角均为圆角。第二提手部32远离侧壁1的两个角均为圆角。
70.第一提手部3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提手孔311。第二提手部3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提手孔321。第一提手孔311和第二提手孔32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提手孔311和第二提手孔321形成提手孔30。第一提手孔311与第一盒盖部21相邻接。第二提手孔321与第三盒盖部22相邻接。
71.本实施例中,第一提手孔311和第二提手孔321的形状均为具有两个圆角的四边形。
72.盒底包括第一盒底部41、第二盒底部42、第三盒底部43和第四盒底部44。第一盒底部41、第二盒底部42、第三盒底部43和第四盒底部44共同将侧壁1的下开口完全封闭。第一盒底部41与第一侧壁11之间具有折痕。第二盒底部42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具有折痕。第一盒底部41远离第一侧壁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其接近于v字型。第二盒底部42远离第三侧壁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其接近于v字型。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能够卡接。第三盒底部43与第二侧壁12具有折痕。第四盒底部44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折痕。第一盒底部41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一角部,其靠近第三盒底部43设置。第二盒底部42具有能够折叠的第二角部,其靠近第四盒底部44设置。第三盒底部43与第二侧壁12之间具有折痕。第四盒底部44与第四侧壁14之间具有折痕。第三盒底部43和第四盒底部44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例如梯形。
73.在使用包装盒时,第二角部与第四盒底部44粘接在一起;第一角部与第三盒底部43粘接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提高盒底的稳固性。
74.实施例2
75.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第一提手孔311和第二提手孔321均为半椭圆形。
76.实施例3
77.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第一提手孔311和第二提手孔321均为半圆形。
78.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