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型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19:2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基坑施工中,若是遇到不良地质或是地下水位过高,均会造成基坑施工困难,影响底部承载力。而一般对于此种情形的地基处理时多采用单一桩型或者处理措施,对于单一桩型的处理方式,施工工期长,处置不灵活,从而导致人力和成本投入过大。由此需要进行复合型支护,而复合型支护结构样式多样且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基坑进行设计,对于地下水位较高且需要进行加固的基坑则更需要针对性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支护结构,用以解决存在地下水且进行地基处理的止水帷幕和芯桩的设置、护坡和防水的设计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复合型支护结构,包含基坑、设置于基坑周边的护坡、连接于护坡坡脚处的止水帷幕、连接于护坡上的土钉、连接于护坡坡顶的顶围护组件,以及连接于止水帷幕内的芯桩;
6.所述芯桩底端高于止水帷幕底端,在止水帷幕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
7.所述护坡延伸至顶部地面上的顶围护组件处,且在护坡与顶围护组件连接处还设置有打入式地锚。
8.进一步的,所述护坡的坡率为1:0.3,共设置两道土钉,锚喷面层厚度不小于100mm,内置钢筋网片。
9.进一步的,所述顶围护组件包含连接于护坡顶部的护栏和连接护栏与坡顶之间的截水台;所述截水台为混凝土结构,截水台与护坡外侧的锚喷面一体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帷幕为一组搅拌桩,搅拌桩为咬合连接,搅拌桩顶部超过含水层顶部,底部嵌入隔水层;搅拌桩轴心与芯桩轴心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芯桩顶部还连接有冠梁,竖向间隔设置有锚索;所述止水帷幕和芯桩底端均低于基坑设计底部回填层的底面,且顶部高于结构底板。
12.进一步的,所述锚索至少设置有一道,锚索与水平面夹角为15
°

13.进一步的,所述芯桩为管桩、实心圆柱桩或型钢桩,芯桩顶部与冠梁固定连接,且芯桩顶部伸入冠梁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冠梁上连接有一道锚索,冠梁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斜边朝向基坑一侧且角度对应锚固连接锚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在搅拌桩内插接芯桩利于加强止水帷幕,而且芯桩的长度小于止水帷幕的高度,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节省了施工成本;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护坡和顶围护组件的设置,利于对护坡进行加固设计且对坡顶进行防水设计;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回填层的设置,利于增强止水帷幕的侧向抗倾覆能力且保证地基土质;通过冠梁的设置利于加强止水帷幕和芯桩顶部的整体性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0.图1是复合型支护结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复合型支护结构局部示意图;
22.图3是止水帷幕和芯桩俯视图。
23.附图标记:1-基坑、2-护坡、3-止水帷幕、4-芯桩、5-冠梁、6-锚索、7-回填层、8-结构底板、9-顶围护组件、91-护栏、92-截水台、10-土体、11-打入式地锚、12-土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某工程为例,工程整个地块近似呈四边形,东西长约758m,南北宽约850m。基坑1支护设计开挖深度6.1m~12.7m。现场地略有起伏,东高西低,地面周边标高24.30~32.00m,工程
±
0.00标高为绝对标高27.8m。基坑1重要性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1年。拟建场地勘察揭露65.00m深度范围内,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其下第四纪新近冲洪积层以及一般第四纪冲洪积沉积层。
25.本实施例中,开挖深度11.7-12.0m,基坑1安全等级二级,采用高速深层搅拌复合桩dmc桩 预应力锚索6的支护形式;本工程现状地面暂时按建筑设计-0.8027.000m考虑。水泥浆:强度m20,水灰比0.45-0.50,水泥采用po42.5;冠梁5混凝土采用c25,此区域的锚杆采用二次注浆;芯桩4为预制管桩,管桩在三轴搅拌桩施工6h内施工;施工期间地面超载《20kpa;肥槽宽度为1000mm;坑顶设置240x200mm截水台92、坑底设置300x300排水沟,坑底每隔30m设一口集水井。
26.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复合型支护结构,包含基坑1、设置于基坑1周边的护坡2、连接于护坡2坡脚处的止水帷幕3、连接于护坡2上的土钉12、连接于护坡2坡顶的顶围护组件9,以及连接于止水帷幕3内的芯桩4。
27.本实施例中,止水帷幕3为一组搅拌桩,搅拌桩为咬合连接,搅拌桩顶部超过含水层和回填层7顶部,底部嵌入隔水层;;搅拌桩轴心与芯桩4轴心重合。芯桩4顶部还连接有冠梁5,竖向间隔设置有锚索6,锚索6插入土体10内。止水帷幕3和芯桩4底端均低于基坑1设计底部回填层7的底面,且顶部高于结构底板8。芯桩4底端高于止水帷幕3底端,在止水帷幕3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
28.本实施例中,锚索6至少设置有三道,锚索6与水平面夹角为15
°
。芯桩4为管桩、实心圆柱桩或型钢桩,芯桩4顶部与冠梁5固定连接,且芯桩4顶部伸入冠梁5内部。冠梁5上连接有一道锚索6,冠梁5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斜边朝向基坑1一侧且角度对应锚固连接锚索6。
29.本实施例中,设置23.0m长φ850@600三轴搅拌桩,内插15.0m长prc600-130-c@
1200预制管桩,桩身设置3道锚索66,一桩一锚,水平夹角为15
°
。承台相对侧采用放坡喷锚支护,放坡高度2.1m,坡率1:1,锚喷厚度为80mm,内置40
×
70
×
1mm钢板网。
30.本实施例中,护坡2延伸至顶部地面上的顶围护组件9处,且在护坡2与顶围护组件9连接处还设置有打入式地锚11。护坡2的坡率为1:0.3,共设置两道土钉12,锚喷面层厚度不小于100mm,内置钢筋网片。
31.本实施例中,顶围护组件9包含连接于护坡2顶部的护栏91和连接护栏91与坡顶之间的截水台92;所述截水台92为混凝土结构,截水台92与护坡2外侧的锚喷面一体连接。
32.现场施工时,上部放坡高度3.0m,坡率1:0.3,共设置2道土钉12,锚喷面层厚度为100mm,内置φ6.5@200
×
200钢筋网片。护坡2延伸至顶部地面上的顶围护组件9处,在护坡2与顶围护组件9连接处还设置有打入式地锚11,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孔水平及竖向间距均为3000mm,泄水孔为

50pvc管,长度不小于0.80m。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