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

2022-06-30 01:2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第53位定点饱和突变和全序列易错pcr诱变技术改造vhb的基因,所述vhb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步骤2:根据特定的改造目的,经过多轮随机突变,筛选出有价值的高效催化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vhb突变体;步骤3:将筛选出的vhb突变体应用于催化级联反应合成非天然氨基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第53位定点饱和突变以构建在puc19质粒上的vhb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将谷氨酰胺突变为其他19种氨基酸,筛选得到最佳突变体,命名为vhb df1,其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残基第53位的谷氨酰胺突变为组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易错pcr诱导vhb df1随机突变,构建突变体文库,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筛选出催化非天然氨基酸高产率合成的突变体vhb df2,突变体vhb df2具体的突变位点为第62位亮氨酸突变成色氨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突变体vhb df2基础之上进行第二轮定向进化,筛选出突变体vhb df3,突变体vhb df3具体的突变位点为第75位亮氨酸突变成丝氨酸,第132位缬氨酸突变成谷氨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催化级联反应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方程式如下所示:其中,r1表示4-甲基、3-甲基、2-甲基、4-氟、4-氯、4-溴、4-甲氧基;r2表示重氮酯类被甲基、乙基、叔丁基所取代;r3表示异丙基,环己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的底物为苯胺类化合物、重氮乙酸酯类化合物以及烷基硼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底物的浓度范围为0.1μm-300mm;苯胺类化合物、重氮乙酸酯类化合物、烷基硼酸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1:1: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中突变体的加入量为0.01μm-1mm,所述突变体与苯胺类化合物与重氮乙酸酯类化合物加入至ph5.0-9.0的缓冲溶液中,厌氧条件下在25℃-45℃反应10min-4h,待卡宾转移的反应结束后,再添加烷基硼酸类化合物与1-4倍量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反应1h-6h来实现底物的氧化烷基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的溶剂为ph7.4的0.1m的磷酸盐缓冲液。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第一步的卡宾转移反应时间为2小时,第二步氧化烷基化的时间为6小时。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用量是3倍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催化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功能血红素蛋白催化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第53位定点饱和突变和全序列易错PCR诱变技术改造VHb的基因,所述VHb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步骤2:根据特定的改造目的,经过多轮随机突变,筛选出有价值的高效催化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VHb突变体;步骤3:将筛选出的VHb突变体应用于催化级联反应合成非天然氨基酸。该方法通过级联反应可高效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类化合物。同时,该发明中的生物催化系统相比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更加高效绿色,催化剂用量少,底物的价格低廉,弥补了传统化学法的缺陷,并为蛋白在催化非天然反应的应用中开阔了新的应用前景。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李正强 李奉熙 许雅宁 徐岳林 谢汉青 吴俊浩 王春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6/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