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21:30: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质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施建筑工程时,需要对地质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物理探测,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用于对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质进行探测,从而获得物探资料。
3.一般由于地质检测的环境较差,有时车辆无法到达检测地,因此需要对检测装置进行移动,但是现有的检测装置减震效果差,易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具有减震功能,有效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
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承载板上的检测器,承载板的后端滑动有后轮机构,承载板与后轮机构之间设有减震弹簧ⅰ,承载板的前端滑动有前轮机构,承载板与前轮机构之间设有减震弹簧ⅱ。
7.所述后轮机构包括两个均转动连接有轮架的后轮,两个轮架并排设置,两个轮架之间转动有两个横梁板,两个横梁板的中部均转动在后支架上,后支架与承载板的后端滑动连接,减震弹簧ⅰ设置在后支架与承载板之间,后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扶持装置的扶持机构。
附图说明
8.图1和图2是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9.图3是承载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10.图4是后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半圆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扶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前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9是单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0是前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11是防滑棱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2是锥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3是升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承载板101;检测器102;电池箱103;
22.后轮201;轮架202;横梁板203;半圆齿环204;
23.后支架301;控制轮302;蜗杆ⅰ303;固定板304;减震弹簧ⅰ305;定位螺杆306、扶持管307;扶杆308;
24.单轮架401;耳板402;限位杆403;轮轴404;转向管405;减震弹簧ⅱ406;转向蜗轮套407;蜗杆ⅱ408;螺杆409;
25.前轮501;凹槽502;防滑棱板503;弹簧ⅰ504;
26.锥轮601;推动块602;升降框架603;推板604;推轮605;弹簧ⅱ606。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13所示:
28.一种建筑工程用地质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101、检测器102、减震弹簧ⅰ305和减震弹簧ⅱ406;检测器102安装在承载板101上,后轮机构滑动在承载板101的后端,减震弹簧ⅰ305设置在承载板101与后轮机构之间,前轮机构滑动在承载板101的前端,减震弹簧ⅱ406设置在承载板101与前轮机构之间。
29.在使用时,装置通过前轮机构和后轮机构在地面上移动,从而形成对检测器102的运输,继而达到便于移动检测器102的目的;
30.且通过减震弹簧ⅰ305和减震弹簧ⅱ406的设置,形成对承载板101的减震,从而避免装置移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产生振动,继而影响检测器102的检测。
31.如图1-13所示:
32.所述后轮机构包括后轮201、轮架202、横梁板203和后支架301;后轮201设有两个,两个后轮201均转动连接有轮架202,两个轮架202并排设置,两个轮架202之间转动有两个横梁板203,后支架301转动在两个横梁板203的中部,后支架301滑动连接在承载板101的后端,减震弹簧ⅰ305设置在后支架301与承载板101之间,后支架301的上端设有用于扶持装置的扶持机构。
33.在使用时,两个后轮201通过轮架202对两个横梁板203进行支撑,两个横梁板203对后支架301进行支撑,后支架301通过减震弹簧ⅰ305对承载板101进行支撑,从而形成两个后轮201对承载板101的支撑;
34.在装置移动过程中,两个后轮201滚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通过减震弹簧ⅰ305的弹力形成对承载板101的弹性支撑,继而形成减震作用,达到避免装置移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产生振动,继而影响检测器102的检测的目的。
35.如图1-13所示:
36.半圆齿环204设置在位于前方的横梁板203上,控制轮302转动在后支架301前端的中部,控制轮302的下端与半圆齿环204啮合传动,后支架301上转动有蜗杆ⅰ303,蜗杆ⅰ303与控制轮302的上端啮合传动。
37.在进行地质检测时,根据检测位置对装置进行移动,在推动装置移动时,当能够推动的路径较窄,两个后轮201的间距不便于通过时,通过启动安装在后支架301上的控制电机启动,控制电机对蜗杆ⅰ303进行传动,从而使蜗杆ⅰ303转动,继而传动控制轮302,控制轮
302传动半圆齿环204,使半圆齿环204带动位于前方的横梁板203在后支架301上转动,从而使由两个轮架202和两个横梁板203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发生转动,从而使其中一个后轮201向前移动,另一个后轮201向后移动,且在移动时,两个后轮201保持原有的滚动方向,从而达到对两个后轮201之间轴向间距减小,使装置能够沿着较窄的路径移动;
38.且配合使用者通过扶持机构对装置的扶持,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不会侧向倾倒;
39.而且不影响后轮机构与承载板101之间的减震效果。
40.如图1-13所示:
41.所述扶持机构包括固定板304,固定板304固定连接在后支架301上。
42.通过固定板304与后支架301的固定,形成对承载板101与后支架301之间的限位的同时,用于使用者对装置的扶持。
43.如图1-13所示:
44.所述前轮机构包括单轮架401、轮轴404、转向管405和前轮501;转向管405连接在承载板101的前端,单轮架401固定在转向管405的下端,单轮架401与承载板101之间设有减震弹簧ⅱ406,轮轴404转动在单轮架401的下端,两个前轮501分别固定在轮轴404的两端。
45.在移动装置时,装置前端通过两个前轮501之间的轮轴404对单轮架401进行支撑,单轮架401通过减震弹簧ⅱ406对承载板101进行支撑;
46.在装置移动过程中,两个前轮501滚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通过减震弹簧ⅱ406的弹力形成对承载板101的弹性支撑,继而形成减震作用,达到避免装置移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产生振动,继而影响检测器102的检测的目的;
47.且通过减震弹簧ⅰ305和减震弹簧ⅱ406的配合,更能起到减震效果;
48.通过将前端的两个前轮501紧密并排设置,减少两个前轮501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安装在单轮架401上的动力电机对轮轴404的传动,使两个前轮501转动,从而带动装置移动,节省对装置的推力;进一步便于对装置的移动。
49.如图1-13所示:
50.还包括转向蜗轮套407和蜗杆ⅱ408,承载板101的前端转动有转向蜗轮套407,转向管405通过键滑动连接在转向蜗轮套407内,承载板101上转动有蜗杆ⅱ408,蜗杆ⅱ408与蜗轮套407啮合传动连接。
51.通过在承载板101上安装转向电机,使转向电机对蜗杆ⅱ408进行传动,蜗杆ⅱ408传动转向蜗轮套407在承载板101上转动,继而通过转向管405带动两个前轮501进行转向,继而达到对装置转向的作用,进一步便于对装置的移动。
52.如图1-13所示:
53.所述前轮501上均匀设有多个凹槽502,每个凹槽502内均连接有防滑棱板503。
54.通过防滑棱板503的设置,增大了前轮50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在动力电机传动前轮501转动时,前轮501通过防滑棱板503刮擦地面,能够更好的带动装置移动,继而使装置可以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自动移动,有效的防止在前轮501滚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具有较多石块的地面时,前轮501无法充分与地面接触,无法带动装置移动。
55.如图1-13所示:
56.弹簧ⅰ504设置在所述防滑棱板503与前轮501之间,前轮机构上连接有控制机构顶紧防滑棱板503。
57.通过弹簧ⅰ504的弹力,推动防滑棱板503滑入前轮501内,从而使前轮501滚动在平坦的道路上时,能够稳定的滚动,避免由于防滑棱板503使前轮501发生颠簸,影响装置移动效率;
58.通过控制机构能够克服弹簧ⅰ504的弹力,将防滑棱板503推出前轮501,达到根据道路环境控制防滑棱板503是否伸出前轮501的目的。
59.如图1-13所示:
60.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耳板402、限位杆403、螺杆409、锥轮601、推动块602、升降框架603、推板604和弹簧ⅱ606;
61.锥轮601转动连接在前轮501外侧,弹簧ⅱ606设置在锥轮601与前轮501之间,多个推动块602均设置在锥轮601的内侧,多个推动块602分别滑动在凹槽502内且顶紧防滑棱板503,两个耳板402分别设置在单轮架401的两侧,限位杆403固定在其中一个耳板402上,螺杆409转动在另一个耳板402上,升降框架603滑动在限位杆403上,升降框架603与螺杆409螺纹连接,升降框架603的两侧均设有推板604。
62.在对防滑棱板503进行调节时,通过安装在耳板402上的小电机对螺杆409进行传动,使螺杆409螺纹传动升降框架603在限位杆403上进行升降,继而带动两个推板604进行升降,两个推板604在锥轮601的锥面滑动,配合弹簧ⅱ606推动锥轮601顶紧推板604,使锥轮601在前轮501上轴向移动,继而通过推动块602挤压防滑棱板503,从而形成对防滑棱板503的伸缩控制。
63.如图1-13所示:
64.所述推板604上转动有推轮605,锥轮601的锥面顶紧推轮605。
65.通过推轮605的设置,在保持对锥轮601的挤压的同时,在锥轮601随前轮501转动时,锥轮601的锥面与推轮605发生滚动,从而有效的避免推板604与锥轮601的锥面之间的贴合滑动,影响装置移动的同时,易造成装置零部件的损坏。
66.如图1-13所示:
67.还包括电池箱103,电池箱103设置在承载板101上,用于安装电池。
68.通过电池对装置提供电能,使装置在外部环境完成上述功能。
69.如图1-13所示:
70.还包括定位螺杆306、扶持管307和扶杆308,扶持管307滑动在固定板304上,定位螺杆306螺纹连接在扶持管307上且顶紧固定板304,扶持管307的上端固定有扶杆308,固定板304的侧面设有多个定位小孔,所述后支架301的后方设有踩踏板。
71.扶杆308用于使用者握持,便于使用者对装置的扶持;
72.通过扶持管307在固定板304上滑动,改变扶杆308的高度,并通过定位螺杆306顶紧固定板304,对扶持管307与固定板304之间进行固定,从而使装置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扶持;
73.通过多个定位小孔的设置,在定位螺杆306顶紧固定板304时,可以使定位螺杆306滑入相应高度的定位小孔内,进一步增强定位螺杆306对扶持管307与固定板304的固定;
74.通过踩踏板的设置,当装置正常状态移动时,使用者可以踩踏在踩踏板上,通过装置带动使用者一同移动,便于使用者节省力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