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及其摆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7:21: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摆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的外形和功能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尽。
3.但是,关于空调的摆风结构的创新结构非常少。例如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现有方案通常都是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和摆叶组,通过导风板调节出风口的上下方向的角度,通过摆叶进行左右摆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也是大同小异,现有空调大量采用上述摆风结构,在使用体验和产品外观上趋于一致,难以提升产品档次。
4.由此可见,如何在摆风结构方面实现创新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摆风装置及相应的空调,以提升产品的区分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6.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摆风装置的摆风力度更强。
7.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摆风装置的摆风模式可调。
8.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摆风装置,用于安装于空调的出风口处,其包括多个摆叶,所述多个摆叶用于同步定轴转动地引导所述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且每个所述摆叶包括间隔排列的多层叶片。
9.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还包括固定板,每个所述叶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
10.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中,各所述叶片整体均为平板状,且相互平行。
11.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中,每相邻两所述叶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与该两个叶片中任一叶片的厚度之比在6至7之间。
12.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叶片开设有至少一个透风通孔。
13.可选地,开设有所述透风通孔的叶片中,所述透风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均为长条状,且沿所述透风通孔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14.可选地,对于一个所述叶片的多个所述透风通孔,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透风通孔的长度逐渐变大。
15.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的多层所述叶片中,至少两层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
16.可选地,每个所述摆叶还包括连接板,每个所述叶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且至少一个所述叶片可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其与相邻叶片的间隔距离。
1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
18.壳体,其开设有出风口;和
19.至少一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摆风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20.本发明的空调及其摆风装置中,每个摆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层叶片,每个叶片均能够引导气流方向,这使得每个摆叶对于气流的引导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气流经过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间隔时,还能够具有加速效应,这进一步加强了摆叶对气流的引导力度,使其能够更有力地抵达预设的摆风方向。而且,这种多层叶片结构增加送风气流的层次感,使人体风感更加舒适。此外,由于每个摆叶均具有多层叶片,也使得整个摆风装置中摆叶数量变得更少,使得摆风装置的联动运动机构相对简洁,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
21.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及其摆风装置中,使得叶片上开设有透风通孔,能够增加各叶片两侧气流的交流,使气流相对柔和。而且,也能避免叶片表面出现凝露。
22.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及其摆风装置中,至少两层所述叶片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通过改变叶片间距,能够改变该两片叶片之间的气流速度,从而改变摆风气流的整体流速。故此,本发明可通过调节叶片间隔来调节出风速度,改变摆风模式,结构非常巧妙。
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摆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2的b处放大图;
28.图4是图2所示摆风装置中一个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2所示摆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摆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6所示摆风装置中一个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图7的示意性分解图;
33.图9是图8的c处放大图;
34.图10是图1所示空调中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图10的d处放大图;
36.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图12的m处放大图;
38.图14是图1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的外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是图1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及其摆风装置。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4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以及摆风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可为壁挂式空调、立式空调、天井式空调、窗式空调或其他各种形式的空调。图1示意的是壁挂式空调的实施例。空调可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必要的元件构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以通过风机输出冷风/热风,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冷和制热。
44.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摆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b处放大图。
4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摆风装置100用于安装于空调的出风口12处,以在出风口12处进行摆风,使风向在一定范围内循环往复地进行改变,例如对于壁挂式空调,通常利用摆风装置100进行左右摆风;对于立式空调,通常利用摆风装置100进行上下摆风。摆风装置100包括多个摆叶80。摆叶80用于同步定轴转动地引导出风口12处的出风方向,即,每个摆叶80都是围绕着自己的轴线转动,在图3中标记为x4。
46.对于图1所示的壁挂式空调,其通常为壳体10沿水平横向(各图中均用x轴表示该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其出风口12也为长条状。可使摆风装置100的各摆叶8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x排列,以在出风口12处进行横向摆风,也就是左右摆风。
47.如图3所示,每个摆叶80包括间隔排列的多层叶片。例如图3所述实施例中,每个摆叶80包括三个叶片81、82、83。对于摆风装置100的不同的摆叶80,其所包括的叶片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8.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及其摆风装置100中,每个摆叶8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层叶片81、82、83,每个叶片81、82、83均能够引导气流方向,这使得每个摆叶80对于气流的引导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气流经过相邻两个叶片81、82、83之间的间隔时,还能够具有加速效应,这进一步加强了摆叶80对气流的引导力度,使其能够更有力地抵达预设的摆风方向。而且,这种多层叶片81、82、83结构增加送风气流的层次感,使人体风感更加舒适。此外,由于每个摆叶80均具有多层叶片81、82、83,也使得整个摆风装置100中摆叶80的数量变得更少,使得摆风装置100的联动运动机构相对简洁,转动摩擦副更少,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
49.图4是图2所示摆风装置中一个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摆叶80还包括固定板85,固定板85具有长度方向,每个叶片81、82、83固定于固定板的85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具体地,可使固定板85
与各叶片81、82、83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一个摆叶80,可使其各叶片81、82、83整体均为平板状,且相互平行,以便于摆叶80的成型加工。另外,对于一个摆叶80,还可使每相邻两叶片之间的间隔距离a(参考图3)与该两个叶片中任一叶片的厚度之比在6至7之间,优选在6.15至6.5之间,以避免间隔距离过大导致送风层次感不强,间隔距离太小导致气流淤积造成气流流通不畅。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使每个摆叶80中的至少一个叶片81、82、83开设有至少一个透风通孔801。具体地,可使每个叶片81、82、83均开设有透风通孔801。当然,也可仅使部分叶片开设透风通孔801。通过开设透风通孔,使叶片81、82、83在强力摆风的同时,能够增加叶片81、82、83两侧气流的交流,使气流相对柔和。而且,也能避免叶片81、82、83的表面出现凝露。
53.如图4所示,对于每个开设有透风通孔801的叶片中,透风通孔80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为长条状,具体可为长条圆弧状,且沿透风通孔80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具体地,对于一个叶片的多个透风通孔801,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透风通孔801的长度逐渐变大,如此可加强柔风效果。
54.图5是图2所示摆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每个摆叶80的可定轴转动(转动轴为x4)地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空调的壳体10,且摆叶80具有一连接臂84。摆风装置100还包括连杆93,各摆叶80的连接臂84的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杆93的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转动轴为x3,以便各摆叶80实现联动(绕x4)转动。
56.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使摆风装置100还包括电机91和曲柄92。曲柄9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电机91,转动轴为x1。曲柄9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杆93,转动轴为x2。电机91正反转时,带动曲柄92绕x1往复转动,曲柄92带动连杆93往复平移,从而带动各个摆叶80绕x4往复摆动。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其它多种现有方式实现各个摆叶80的联动摆动,这些方式在空调领域都是极其常规的,在此不再赘述。
57.如图3和图5所示,连杆93上的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931,以允许连接臂84的端部的轴插入其中。此外,摆风装置100还可包括安装板94(图3中左侧各摆叶对应的安装板被隐藏),安装板94安装于空调的壳体10,安装板94上设置有多个安装轴941,以便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臂84上的第二安装孔841内,第二安装孔841的中心轴线为x4。
58.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摆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摆风装置中一个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摆叶80的多层叶片81、82、83中,其中至少两层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也就是间距可调。例如,若仅具有两层叶片,便使该两层叶片的间距可调。若具有三层叶片,可使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间距可调,也可使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间距可调,也可使两个间距均可调。例如图6所示,每个摆叶80包括三层叶片81、82、83,三个叶片81、82、83构成的两个间距,即81与叶片82之间的间距a,以及叶片81与叶片83之间的间距b均可调。如图6,最左侧的摆叶80中各个叶片81、82、83相关间距为默认间距,中间的摆叶80的各叶片81、82、83的间距均被调大,最右侧的摆叶80的各叶片81、82、83的间
距均被调小。如此,可通过改变叶片81、82、83之间的间距,来改变该两片叶片81、82、83之间的气流速度,从而改变摆风气流的整体流速。故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调节叶片81、82、83间隔来调节出风速度,结构非常巧妙。
60.图8是图7的示意性分解图,图9是图8的c处放大图。
6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每个摆叶80还包括连接板88。连接板88可为长条状。每个叶片81、82、83安装于连接板88的长度方向的不同部位。并且,至少一个叶片81、82、83可沿连接板8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x方向)移动,以调节其与相邻叶片81、82、83的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并不需要使每个叶片81、82、83均可移动,只要是部分叶片81、82、83能够移动,就能够实现间隔距离的调节,其余叶片81、82、83可固定于连接板88,或者一体成型于连接板88。
6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简便地加工连接板88,以及为了使调节模式更加丰富,可使摆叶80的每个叶片81、82、83均可沿连接板88的长度方向移动。
6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可使每个可移动的叶片81、82、83开设有穿插通孔802,以允许连接板88插入其中,以实现叶片81、82、83与连接板88的连接。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实现对各个叶片81、82、83的定位,可使连接板88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通孔882,每个穿插通孔802的至少一个孔壁凸出形成有定位凸起部8021。图7用虚线椭圆标示了一个定位凸起部8021。具体地,可使穿插通孔802的相对的两个孔壁各设置有定位凸起部8021,也就是形成两个定位凸起部8021。如此,在叶片81、82、83移动至所选位置后,使定位凸起部8021嵌入该位置的定位通孔882,以恰好卡在其中,以对叶片81、82、83进行定位,且允许叶片81、82、83因外力作用,促使定位凸起部8021发生弹性形变以脱离定位通孔882。如此,用户可通过强力实现叶片81、82、83的移动,否则叶片81、82、83将稳固地保持在用户所选位置。
6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叶片81、82、83进行定位,且能够方便地调节叶片81、82、83的位置,结构设计非常简单合理,成本更低。
6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摆风装置。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12,摆风装置为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摆风装置100,设置在出风口12处,以在出风口12处进行摆风。
67.如图1所示,空调为壁挂式空调,壳体10可为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长条状。壳体10限定有用于容纳壁挂式空调的各部件的容纳空间。壳体10开设有出风口12,用于排出其内的气流,所排出的气流指的是被壳体10内的风机作用,以加速流过出风口12的、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的气流,例如制冷模式下的冷风、制热模式下的热风以及新风模式下的新风气流等等。
68.空调还包括导风板50。导风板50可绕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壁挂式空调的出风口12处,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导风板50可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的长条状,导风板5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
69.图10是图1所示空调中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d处放大图。
70.如图10和图11所示,导风板50包括一个导风段501或沿导风板50长度方向排列且固定相接的多个导风段501。设置多个导风段501,可使导风板5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例如图10所示,导风板50包括两个导风段501。每个导风段501包括外板体51、多个内板体和两
个端板54、55。例如图2和图3所示,内板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内板体52和内板体53,形成三层式导风板。当然,内板体的数量也可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下面参考图10至图11,以三层式导风板为例,对导风板5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
71.如图10和图11所示,外板体51以及各内板体52、53可均为板状,以用于导风。多个内板体52、53沿远离外板体51的第一侧面511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外板体51的两个用于导风的大表面分别为第一侧面511和第二侧面512。外板体51与相邻内板体52之间形成有出风间隔515,各相邻内板体52、53之间也形成出风间隔525,用于允许气流吹出。两个端板54分别位于每个导风段5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外板体51和多个内板体52、5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均固定于一个端板54,另一端均固定于另一端板55,以使导风段501的各部分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此外,每个导风段50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段56,连接段56位于两个端板54、55之间,也用于与外板体51和多个内板体52、53固定连接,使导风段501的结构更加稳固。可使外板体51、各层内板体52、53以及两个端板54、55以及连接段56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例如为一体注塑成型件。端板54上可设置有安装轴57,以便可转动地安装于壁挂式空调的壳体10。
72.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板50包括外板体51和多个内板体52、53,这使导风板50构成多层结构。在导风板50进行导风时,一部分出风气流被外板体51所导向,另有部分出风气流能够进入外板体51和与其相邻的内板体之间的出风间隔以及相邻两个内板体52、53之间的出风间隔,由外板体51与多个内板体52、53共同引导出风气流的出风方向,实现了多层次的导向作用,使得从出风口12排出的送风气流方向统一,气流被梳理地更加顺畅,进而使得用户的舒适度更佳。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使内板体52向外板体51的正投影落在外板体51上,而非其延长线上。内板体53向内板体52的正投影落在内板体52上,而非其延长线上。也就是使内板体52的宽度小于外板体51,使内板体53的宽度小于内板体52的宽度。外板体51的宽度方向就是气流沿导风板50板体第一侧面511流动的方向。各层内板体52、53的宽度方向也就是气流沿内板体52、53流动的方向。更优选地,使内板体53的宽度小于内板体52宽度的1/2,使内板体52的宽度小于外板体51宽度的1/3。
74.如此,内板体53外侧构成低风速区,内板体53与内板体52之间构成加速区,气流流经加速区时压力明显增大,有助于提高送风距离。内板体52与外板体51之间为导流区,主要用于引导气流主体部分的气流走向。此外,本实施例之所以将各层内板体52、53的宽度设计地小于外板体51,是为了避免出风间隔的导风距离过长,导致气流的阻力太大,过分影响出风口12的风量和风速。而且,越远离外板体51的内板体的宽度越小,也便于送风气流能够顺利地进入各出风间隔,接受内板体52、53的引导。无论气流以平行于外板体51的角度流向第一侧面511,还是以倾斜的角度冲向第一侧面511,都能够更好的进入各出风间隔。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使导风板50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送风方向,使得壁挂式空调还包括外导板60,外导板60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出风口12。
76.壁挂式空调可为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的分体壁挂式房间空调器的室内部分。如图1所示,壳体10的内部设有换热器和风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与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内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其他的制冷元件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一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壳体10顶部的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内部,与换热器完成强制对流换热后,形成热交换风并进入风道。风机优选为轴线平行于壳体10的长
度方向的贯流风机,其设置在风道的进口处。
77.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m处放大图;图14是图1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的外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78.如图12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导板60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65,以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储湿模块66,或者没有储湿模块66,直接容纳水。储湿模块66由容易进行吸水和释放水的材料制成,储湿模块66的任一个部位与水接触后,水能够自动地运动至储湿模块66各处。例如,储湿模块66可为海绵。海绵既容易吸水,又容易导水和放水,且成本低廉。
79.导风板50具有导水模块58。导水模块58由容易进行吸水和释放水的材料制成。导水模块58的任一个部位与水接触后,水能够自动地运动至导水模块58的各处。例如,导水模块58可为海绵。
80.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在外导板60和导风板50转动至使导水模块58邻近容纳部65,以允许导水模块58与储湿模块66或水接触的角度时(如图12和图13),使导水模块58吸收水分,以便在导风板50导风时,将导水模块58的水分甩向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水分随着出风气流散发至室内各处,使得加湿效果更好。并且,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可通过控制导风板50的转速来控制加适量,结构非常巧妙。此外,用户还可在水中加入净化、香薰等添加物质,或者直接利用其他具有净化、香薰功能的液体替代水,以实现室内环境的净化和香薰等功能。
8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风板50转动导风时,导水模块58的水分被甩向室内环境,完成对室内环境的加湿,使得水分随着出风气流散发至室内各处,使得加湿效果更好。并且,导风板50在导风过程中要常常转动,有时候还要往复摆风,因此不适宜存储大量的水。因此,如果水源设置在导风板50上,将使导风板50的加湿时间较短。而外导板60的主要作用就是开闭出风口12,在打开出风口12后无需进行转动,即便需要转动,次数也极少,因此适宜存储更多的水分以供导风板50加湿,延长导风板50的加湿时间。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每个容纳部65位于外导板60在关闭出风口12时朝向壳体10内部的内侧面611上。每个容纳部65为底部连接于内侧面611,且朝背离外导板60的方向敞开的盒体,该盒体的一侧敞开,构成槽状,其内用于放置储湿模块66。
83.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可使每个容纳部65整体为沿外导板6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其横截面为顶点与外导板60的内侧面611相接的三角状。也即,容纳部65为长条状三角槽。相应地,可使储湿模块66相应为三棱柱状,以便恰好嵌入容纳部65中。本实施例将每个容纳部65设置为这种敞开口较大的形状,以便使容纳部65开口更大,以便水或者储湿模块66更好地与导风板50的导水模块58接触。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外导板60包括板体61和连接于板体61的多个安装臂62,多个安装臂62沿外导板60的长度方向排列,以用于与壳体10转动相接。容纳部65的数量为多个,每两个安装臂62之间设置有一个容纳部65,以使容纳部65避开安装臂62。例如图14所示,安装臂62的数量为三个,容纳部65的数量为两个。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导风板50的至少部分板体为中空结构,其内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x延伸的长条形导湿腔518。对于多层式导风板,可仅使外板体51上设置有长条形导湿腔518。导风板50的板体的至少一侧表面开设有连通长条形导湿腔518的多个散湿
孔510,以便容纳部65内的水(包括储湿模块66内的水)通过多个散湿孔510进入长条形导湿腔518。导水模块58设置在长条形导湿腔518内。导水模块58能够将长条形导湿腔518注入的水引导至长条形导湿腔518长度方向的各处,使得水分的分布更加均匀。
8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导风板50的板体的宽度方向的边缘形成有开口5181,开口5181也就是长条形导湿腔518的开口,以供导水模块58插入长条形导湿腔518。如此,当用户需要更换或者清洗导水模块58时,能够将导水模块58从开口5181处取出。
8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50的板体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散湿孔510。如此一来,导风板50的两侧表面均能够吸入水分,吸水量更大。也均能够甩出水分,无论导风板50转动至哪个角度,都能够保证有水分能够甩向室内环境。
8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可使导风板50上设置有连通长条形导湿腔518的储水箱516。如此,储水箱516内的水构成长条形导湿腔518的水源。水的具体的来源可为用户添加或者是引自空调内部蒸发器的冷凝水。利用储水箱516作为补充,其内的水与外导板60的水共同用于加湿。
8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