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5:58: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临床中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需要将患者进行转移,目前临床上通常是使用人力或者借用转移垫进行转移。
3.在将患者进行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人力搬运,医务人员和家属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而且在转移过程中针对一些骨折患者或者不能过分晃动患者存在转移风险,另外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还存在抬起困难的问题。
4.另外部分手术前后患者的体位并不相同,很多时候需要在转移前后完成翻身动作,目前翻身动作也是医护人员使用人力进行翻身,同样存在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量;而且在手术后,患者身上多存在手术缝合口或手术创口,如果使用普通的翻身方式,容易对患者伤口处造成二次伤害,增加患者痛苦,并且在翻身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掉落,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5.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进行辅助患者进行转移以及能够在转移过程中实现患者翻身操作的装置,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
7.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其包括,床体、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所述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为镜像设置,且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通过线路连接;另外,所述操作台一内还设置有控制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进行同步运动的操作模块;所述操作台一设置有辅助组件一,所述操作台二设置有辅助组件二,且所述辅助组件一与所述辅助组件二结构相同;所述床体第一端连接辅助组件一,所述床体第二端连接辅助组件二;且所述辅助组件一与辅助组件二在运转时实现对床体抬升与翻转,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包裹组件,所述包裹组件与床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对包裹组件进行收紧的张紧结构。
8.进一步,所述操作台一包括:操作腔与执行腔,所述操作腔内与执行腔通过设置通孔一进行相通,所述操作腔内设置对辅助组件一进行限位的限位轴;所述操作台一与床体相邻一面设置有开口槽,且辅助组件一通过开口槽伸出至操作台一外,所述执行腔内设置有驱动辅助组件一进行升降的电机一以及驱动辅助组件一实现对床板进行翻转操作的电机二。
9.进一步,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与电机二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一伸入至操作腔内,且所述电机一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电机二的一端连接有平键轴。
10.进一步,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组件主体、组件主体内设置用于限位的通孔二,用于连接螺纹杆的螺纹孔,用于平键轴通过的连接孔;所述组件主体内还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连接孔与蜗轮腔相通。
11.进一步,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相啮合,当驱动电机一进行运动时,所述组件主体沿螺纹杆进行垂直上下位移,且通过所述限位轴对组件主体进行位移时的限位保护;通过此设置,实现床体高度的调整,以及便于患者翻转后的下放。
12.进一步,所述连接孔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垫圈,且所述垫圈上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直径小于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还设置有螺纹套筒;并通过螺纹套筒实现与平键轴连接。
13.进一步,所述蜗轮腔第一端面设置有轴件套,且所述轴件套与蜗轮腔第一端面为一体设置。
14.进一步,所述轴件套内设置有轴承,并设置旋转轴与轴承连接。
15.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蜗轮,且所述蜗轮与所述螺纹套筒相啮合。
16.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蜗轮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通过电机二驱动平键轴进行旋转实现螺纹套筒进行旋转,并通过螺纹套筒与蜗轮相啮合实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转操作时,通过驱动电机二带动平键轴进行转动,所述螺纹套筒随平键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蜗轮驱动旋转轴进行转动,且辅助组件一与辅助组件二同步运转,由此实现床体的翻转以及患者卧床状态的调整。
17.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第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体,所述床体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槽;旋转轴通过连接体与床体的连接槽进行连接;通过此设置防止床体在旋转中发生滑丝。
18.进一步,所述床体包括:床体一与床体二,所述床体二设置在所述床体一上,且床体一与床体二为滑动连接,所述张紧结构设置在床体一的第一端面,所述包裹组件可将床体一的第一端面完全包裹,且包裹结构与张紧结构为可拆卸连接;通过滑动床体二实现对患者的平移转运;通过张紧结构实现对包裹组件的张紧,通过包裹组件实现对患者翻转时的固定保护。
19.进一步,所述床体一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床体二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床体二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能够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
20.进一步,所述床体一放置槽内设置有滑轮槽一,所述滑轮槽一内设置有辅助滑轮,所述床体二第一端面设置与滑轮槽二,所述辅助滑轮设置在滑轮槽一与滑轮槽二之间,且所述床体二不能够通过滑轮槽一、滑轮槽二以及辅助滑轮脱离与床体一的连接。
21.进一步,所述张紧结构包括:调节槽、张紧组件、弹簧、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包括:固定轴一与固定轴二,所述固定轴一固定设置在床体一第一端面上,且靠近床体一第一长边侧,所述调节槽也设置在床体一第一端面上,且靠近床体一第二长边侧,所述固定轴二设置在张紧组件上;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齿条,所述张紧组件通过齿条设置在调节槽内;所述弹簧设置在张紧组件内,实现张紧组件在调节槽内的位置不变。
22.进一步,所述齿条包括:齿条一与齿条二,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与调节槽为一体设置,且调节槽底部到齿条一与齿条二的距离与调节槽顶部到齿条一与齿条二的距离相同,
所述张紧组件设置在齿条一与齿条二之间。
23.进一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滑动体、止逆齿、释放组件;所述滑动体包括滑动板一与滑动板二,所述滑动板一与滑动板二通过设置组合件进行连接,所述止逆齿与组合件进行连接,所述释放组件设置在止逆齿之间,并通过弹簧使释放组件将止逆齿始终与齿条保持啮合状态;通过此设置实现张紧组件只能进行单向的推动,用于张紧包裹组件;当包裹组件需要进行松弛释放时,推动释放组件实现止逆齿与齿条脱离啮合;实现包裹组件的松弛释放。
24.进一步,所述滑动板一上设置有滑动凹槽一,所述滑动板二上设置有滑动凹槽二,且所述滑动凹槽一与滑动凹槽二位置相对应;所述释放组件通过滑动凹槽一和滑动凹槽二与滑动板一及滑动板二进行连接,且释放组件沿滑动凹槽一与滑动凹槽二进行滑动。
25.进一步,所述调节槽设置至少三个,且每个相邻的调节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轴一数量与调节槽的数量相对应;且所述每个调节槽内对应设置张紧组件。
26.进一步,所述固定轴一与固定轴二上还设置有夹角槽,且固定轴一上设置的夹角槽与固定轴二上设置的夹角槽开口处相对;通过此设置使包裹组件与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27.进一步,所述包裹组件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两长边侧设置有连接套环,且所述连接套环与所述固定轴一及所述固定轴二的数量相对应。
28.进一步,所述包裹层采用柔软且无弹性的材料制成。
29.进一步,所述包裹层上还设置矩形开口,便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使用。
30.进一步,所述矩形开口与患者面部接触侧,设置有保护垫,防止在翻转过程中矩形开口边侧部位对患者面部造成勒伤。
31.进一步,所述床体二第二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气囊,并设置与限位气囊连接的充气口,且充气口内设置单向截止开关一,在对限位气囊充气后,充气口会进行自动闭合,防止限位气囊内气体的外泄;在充气后,限位气囊上会形成符合人体形状的凹槽,保护患者不会出现从床板二上掉落的情况,同时防止床板一下降过渡对患者造成挤压。
32.进一步,所述床体二的一侧设置有放气阀,用于释放限位气囊内的气体。
33.进一步,所述执行腔内设置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输出端设置有转盘,所述执行腔内还设置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设置有活塞;并设置摇杆使转盘与活塞进行连接。
34.进一步,所述活塞缸第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内均设置有单向截止开关二,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内设置的单向截止开关二工作状态相反。
35.进一步,设置连接管与充气口进行连接,实现活塞泵为限位气囊进行充气。
36.进一步,所述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底部设置移动轮,用于支撑和方便患者的转移。
37.进一步,所述移动轮上设置锁紧板,将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移动到理想位置时,使用移动轮上的锁紧板将移动轮进行锁死固定,防止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发生偏移。
38.进一步,所述操作模块设置在执行腔内,其包括:电源装置、操作键、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装置用于为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进行供电;所述操作键用于下达电机一、电机二以及电机三的运动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操作键下达的指令。
39.进一步,所述操作台一设置的辅助组件一与操作台二设置的辅助组件二运动状态
相同,且同步运动。
40.使用时,当患者需要进行转移但不需要进行翻转时,将床体二升降至与患者所在床体相持平,将床体二推至患者身下;将患者置于床体二上后,在将床体二进行收回,通过推动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为患者进行转移;或者,当患者位于包裹层上时,首先将床体一进行翻转,使床体一的第一端面位于上方,然后将包裹层两侧边的各个连接套环分别与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进行连接,可将床体一进行抬升后,在将患者进行移动,或者,通过张紧组件将包裹层进行收紧后,使其将患者完全限位后在进行转移;当患者需要进行翻转时,若患者位于床板一上,首先向床体一中线部位推动张紧组件,使其将包裹层进行张紧,实现包裹层对患者进行限位保护,并控制活塞缸为限位气囊进行充气,限位气囊充气完成后,中间部位形成人形凹槽;通过包裹层与人形凹槽保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不会出现掉落,翻转完成后,将患者下放至病床上,推动释放组件解除包裹层的张紧状态,实现患者翻转后的放置。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镜像设置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以及在两者其内部设置辅助组件,实现床体在转移时的高度调整以及实现患者的翻身操作,减轻了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的体力劳动,方便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有效减少对患者伤口处的触碰,避免了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伤害;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包裹层、使包裹层张紧的张紧结构以及限位气囊实现对患者翻转时的全面保护,以及防止造成患者气管插管的脱落。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发明操作台一与操作台二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操作台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操作台一正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活塞缸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辅助组件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辅助组件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蜗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包裹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床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床体一第一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床体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包裹层连接床体一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张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张紧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调节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作台一;11、操作腔;111、辅助组件一;1111、螺纹杆;1112、平键轴;1114、螺纹套筒;1115、蜗轮;1116、旋转轴;12、执行腔;121、电机一;122、电机二;123、电机三;124、活塞缸;125、转盘;126、活塞;127、摇杆;128、进气口;129、出气口;13、开口槽;14、连接管;15、操作台二;16、限位轴;2、床体一;21、床体二;22、调节槽;221、齿条一;222、齿条二;23、张紧组件;232、止逆齿;233、释放组件;24、弹簧;25、固定轴一;26、固定轴二;27、包裹层;271、矩形开口;273、连接套环;3、限位气囊;31、充气口;32、放气阀;4、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实施例1参考图1—3,一种辅助病人手术前后转移及翻身的装置,其包括,床体、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所述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为镜像设置,且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通过线路连接;另外,所述操作台一1内还设置有操作模块;所述操作台一1设置有辅助组件一111,与操作台二15设置有辅助组件二,所述床体第一端连接辅助组件一111,所述床体第二端连接辅助组件二;所述床体第一端与操作台一1连接,所述床体第二端与操作台二15连接;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包裹组件,所述包裹组件与床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对包裹组件进行收紧的张紧结构。
45.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底部设置移动轮4,用于支撑和方便患者的转移。
46.移动轮4上设置锁紧板,将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移动到理想位置时,使用移动轮4上的锁紧板将移动轮4进行锁死固定,防止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发生偏移。
47.操作模块设置在执行腔12内,其包括:电源装置、操作键、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装置用于为操作台一1与操作台二15进行供电;所述操作键用于下达电机一121、电机二122以及电机三123的运动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操作键下达的指令。
48.操作台一1设置的辅助组件一111与操作台二15设置的辅助组件二运动状态相同,且同步运动。
49.实施例2参考图2—3及图5—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设置,操作台一1包括:操作腔11与执行腔12,所述操作腔11内与执行腔12通过设置通孔一进行相通,所述操作腔11内设置对辅助组件一111进行限位的限位轴16;所述操作台一1与床体相邻一面设置有开口槽13,且辅助组件一111通过开口槽13伸出至操作台一1外,所述执行腔12内设置有驱动辅助组件一111进行升降的电机一121以及驱动辅助组件一111实现对床板进行翻转操作的电机二122。
50.电机一121的输出端与电机二122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一伸入至操作腔11内,且所述电机一121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1111,所述电机二122的一端连接有平键轴1112。
51.辅助组件包括:组件主体、组件主体内设置用于限位的通孔二,用于连接螺纹杆1111的螺纹孔,用于平键轴1112通过的连接孔;所述组件主体内还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连接孔与蜗轮腔相通。
52.螺纹杆1111与螺纹孔相啮合,当驱动电机一121进行运动时,所述组件主体沿螺纹杆1111进行垂直上下位移,且通过所述限位轴16对组件主体进行位移时的限位保护;通过此设置,实现床体高度的调整,便于患者翻转后的下放。
53.连接孔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垫圈,且所述垫圈上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直径小于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还设置有螺纹套筒1114;并通过螺纹套筒1114实现与平键
轴1112连接。
54.蜗轮腔第一端面设置有轴件套,且所述轴件套与蜗轮腔第一端面为一体设置。
55.轴件套内设置有轴承,并设置旋转轴1116与轴承连接。
56.旋转轴1116上设置有蜗轮1115,且所述蜗轮1115与所述螺纹套筒1114相啮合。
57.旋转轴1116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蜗轮1115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通过电机二122驱动平键轴1112进行旋转实现螺纹套筒1114进行旋转,并通过螺纹套筒1114与蜗轮1115相啮合实现旋转轴1116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床体的翻转。
58.旋转轴1116第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1116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体,所述床体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槽;旋转轴1116通过连接体与床体的连接槽进行连接;通过此设置防止床体在旋转中发生滑丝。
59.辅助组件二与所述辅助组件一111设置相同。
60.实施例3参考图8—9,在实施例1的基础进行设置,床体包括:床体一2与床体二21,所述床体二21设置在所述床体一2上,且床体一2与床体二21为滑动连接,所述张紧结构设置在床体一2的第一端面,所述包裹组件可将床体一2的第一端面完全包裹,且包裹结构与张紧结构为可拆卸连接;通过滑动床体二21实现对患者的平移转运;通过张紧结构实现对包裹组件的张紧,通过包裹组件实现对患者翻转时的固定保护。
61.床体一2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床体二21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床体二2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能够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
62.床体一2放置槽内设置有滑轮槽一,所述滑轮槽一内设置有辅助滑轮,所述床体二21第一端面设置与滑轮槽二,所述辅助滑轮设置在滑轮槽一与滑轮槽二之间,且所述床体二21不能够通过滑轮槽一、滑轮槽二以及辅助滑轮脱离与床体一2的连接。
63.实施例4参考图10—15,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张紧结构进行设置,张紧结构包括:调节槽22、张紧组件23、弹簧24、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包括:固定轴一25与固定轴二26,所述固定轴一25固定设置在床体一2第一端面上,且靠近床体一2第一长边侧,所述调节槽22也设置在床体一2第一端面上,且靠近床体一2第二长边侧,所述固定轴二26设置在张紧组件23上;所述调节槽22内设置有齿条,所述张紧组件23通过齿条设置在调节槽22内;所述弹簧24设置在张紧组件23内,实现张紧组件23在调节槽22内的位置不变。
64.齿条包括:齿条一221与齿条二222,所述齿条一221和齿条二222与调节槽22为一体设置,且调节槽22底部到齿条一221与齿条二222的距离与调节槽22顶部到齿条一221与齿条二222的距离相同,所述张紧组件23设置在齿条一221与齿条二222之间。
65.张紧组件23包括:滑动体、止逆齿232、释放组件233;所述滑动体包括滑动板一与滑动板二,所述滑动板一与滑动板二通过设置组合件进行连接,所述止逆齿232与组合件进行连接,所述释放组件233设置在止逆齿232之间,并通过弹簧24使释放组件233将止逆齿232始终与齿条保持啮合状态;通过此设置实现张紧组件23只能进行单向的推动,用于张紧包裹组件;当包裹组件需要进行松弛释放时,推动释放组件233实现止逆齿232与齿条脱离啮合;实现包裹组件的松弛释放。
66.滑动板一上设置有滑动凹槽一,所述滑动板二上设置有滑动凹槽二,且所述滑动凹槽一与滑动凹槽二位置相对应;所述释放组件233通过滑动凹槽一和滑动凹槽二与滑动板一及滑动板二进行连接,且释放组件233沿滑动凹槽一与滑动凹槽二进行滑动。
67.调节槽22设置至少三个,且每个相邻的调节槽22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轴一25数量与调节槽22的数量相对应;且所述每个调节槽22内对应设置张紧组件23。
68.固定轴一25与固定轴二26上还设置有夹角槽,且固定轴一25上设置的夹角槽与固定轴二26上设置的夹角槽开口处相对;通过此设置使包裹组件与固定轴一25和固定轴二26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69.包裹组件包括:包裹层27;所述包裹层27两长边侧设置有连接套环273,且所述连接套环273与所述固定轴一25及固定轴二26的数量相对应。
70.包裹层27采用柔软且无弹性的材料制成。
71.包裹层27上还设置矩形开口271,便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使用。
72.矩形开口271与患者面部接触侧,设置有保护垫,防止在翻转过程中矩形开口271边侧部位对患者面部造成勒伤。
73.实施例5参考图4及图8—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床体二21第二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气囊3,并设置与限位气囊3连接的充气口31,且充气口31内设置单向截止开关一,在对限位气囊3充气后,充气口31会进行自动闭合,防止限位气囊3内气体的外泄;在充气后,限位气囊3上会形成符合人体形状的凹槽,保护患者不会出现从床板二上掉落的情况,同时防止床板一下降过渡对患者造成挤压。
74.床体二21的一侧设置有放气阀32,用于释放限位气囊3内的气体。
75.执行腔12内设置有电机三123,所述电机三123输出端设置有转盘125,所述执行腔12内还设置有活塞缸124,所述活塞缸124内设置有活塞126;并设置摇杆127使转盘125与活塞126进行连接。
76.活塞缸124第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28与出气口129,且所述进气口128与所述出气口129内均设置有单向截止开关二,且所述进气口128与所述出气口129内设置的单向截止开关二工作状态相反。
77.设置连接管14与充气口31进行连接,实现活塞缸124为限位气囊3进行充气。
78.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