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进风管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2:2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进风管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空调进风口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前端进口,通过空调箱内安装的鼓风机从进风口吸入新鲜空气,实现空调的外循环模式。由于夏季暴雨比较多,当流量较大时,雨水会有部分进入进风口内,无法及时有效的排出,并有部分会沿进风口内壁向内渗入,会导致空调相关部件的失效,造成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进风管及车辆,旨在解决空调进风口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进风管,包括: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中部具有积水段,所述积水段的顶壁设有挡水板,所述积水段的底壁设有滴水管。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积水段衔接所述进风通道进风口的一端具有导向斜面,所述积水段衔接所述进风通道出风口的一端具有挡水立面,所述积水段的底壁衔接所述挡水立面的底部和所述导向斜面的底部;所述挡水立面平行于所述挡水板,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挡水板构成的夹角为锐角。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水板的下边沿低于所述挡水立面的下边沿;或所述挡水板的下边沿与所述挡水立面的上边沿平齐。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积水段的底壁为垂直于所述挡水板的积水平面。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滴水管为折弯管。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滴水管包括相连的直圆管段和扁平管段,所述直圆管段连接于所述积水段的底部,所述扁平管段的排水口为扁平口,所述扁平管段与所述直圆管段构成的夹角为钝角。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通道包括前风管和与所述前风管相连的后风管,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前风管的顶壁,所述滴水管设置于所述后风管的底壁。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风管与所述后风管之间、所述前风管的进风口处以及所述后风管的出风口处均通过密封圈密封。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通道的外壁随形包裹吸音层。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进风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进风通道设置了积水段,并在积水段设置挡水板和滴水管,外面的水从进风口进入能够被挡水板阻挡,掉落至积水段,并经滴水管排出,避免了外面的水进入到车体内,造成空调相关部件及其他相关
部件失效的问题。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空调进风管。
15.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空调进风管,能够避免在风雨等外界环境雨水经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造成空调及相关部件失效的问题,提高整车的运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进风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进风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b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进风通道;11、前风管;12、后风管;13、挡水立面;14、滴水管;15、导向斜面;2、挡水板;3、密封圈;4、吸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进风管进行说明。所述空调进风管,包括进风通道1,进风通道1的中部具有积水段,积水段的顶壁设有挡水板2,积水段的底壁设有滴水管14。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进风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进风通道1设置了积水段,并在积水段设置挡水板2和滴水管14,外面的水从进风口进入能够被挡水板2阻挡,掉落至积水段,并经滴水管14排出,避免了外面的水进入到车体内,造成空调相关部件及其他相关部件失效的问题。同时,挡水板2在进风通道1内,对外界噪声也能够起到隔声的作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积水段衔接进风通道1进风口的一端具有导向斜面15,积水段衔接进风通道1出风口的一端具有挡水立面13,积水段的底壁衔接挡水立面13的底部和导向斜面15的底部;挡水立面13平行于挡水板2,导向斜面15与挡水板2构成的夹角为锐角。导向斜面15一方面能够对进入进风通道1的流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拉大与挡水板2的距离,外界进水溅射到挡水板2上,被挡水板2遮挡后,部分会打到导向斜面15上,通过距离的加大和斜面的缓冲,能够降低进水溅射的力度,降低进水造成的噪声;而挡水立面13能够最大限度的阻挡进水向车内流动或溅射的可能性;而进入的积水由于挡水立面13的阻挡,会从滴水管14排出,从而避免水流进入空调内造成的相关部件的失效问题。
26.同时,通过缓和的导向斜面15、顶部的挡水板2及底部的挡水立面13,构成一个弯曲的进风通道1,也能够对外界噪声起到隔声降噪的效果,降低外界噪声传入车内的力度,提升整车静谧性。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板2的下边沿低于挡水立面13的上边沿。以图3 所示方位为
例,挡水板2向下延伸,与挡水立面13具有一定的重叠,能够避免进水直接进入进风通道1的出风口的风险;同时,外界噪声或被挡水板2阻挡,或部分需要绕过挡水板2的下边缘再向内传播时,增大动力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而实现噪声的衰减。
28.可选地,挡水板的下边沿与挡水立面的上边沿平齐,也能够避免进水直接进入出风口的风险。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积水段的底壁为垂直于挡水板2的积水平面。其中,挡水立面13、积水平面及导向斜面15构成为梯形结构,能够容积较大的进水量,从而可以避免暴雨或外界进水量较大时,进水越过挡水立面13进入车内的风险,并通过设置的滴水管14,能够时时的将进水排出。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滴水管14为折弯管。滴水管14采用折弯管,一方面积水通过弯道的导向,对积水的排出起到缓冲,也即能够衰减进水排出造成的噪音,另一方面,在无积水排出时,折弯的管道也能够对经过滴水管14 进入的噪音起到衰减的效果,实现排水降噪的一体化设计。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滴水管14包括相连的直圆管段和扁平管段,直圆管段连接于积水段的底部,扁平管段的排水口为扁平口,扁平管段与所述直圆管段构成的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通过折弯的扁平口,呈单向阀类的结构,可保证空调进水之后能迅速排出,正常状态保持半密封状态,对噪声实现消音降噪,提升整车静谧性。扁平管段的扁平口可以为水平或竖直方向。
32.可选地,在滴水管14上设置单向阀,在保证进水迅速排出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对滴水管的密封效果,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进风通道1包括前风管11和与前风管11相连的后风管12,挡水板2设置于前风管11的顶壁,滴水管14设置于后风管12 的底壁。本实施例挡水板2和滴水管14的上下错位设置,挡水板2显然的靠近进风通道1的进风口端,可对进水起到较好的阻挡效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前风管11与后风管12之间、前风管11的进风口处以及后风管12的出风口处均通过密封圈3密封。具体地,前风管11通过螺接形式固定在通风盖板上,通过密封圈3实现与通风盖板之间的密封;后风管12通过螺接固定在前围钣金上,通过密封圈3保证后风管12与前围钣金密封;前风管11与后风管12卡接相连,通过密封圈3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从而实现整个进风通道1的密封。一方面能够防止进水随意的泄漏 ,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噪音泄漏 ,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35.可选地,密封圈3可采用闭孔发泡材料保证进风口的密封效果,防止声音通过泄漏进入到进风通道1内。例如,闭孔发泡材料为闭孔海绵、闭孔纤维、闭孔epdm泡棉等。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进风通道1的外壁随形包裹吸音层4,起到吸音隔声的效果,提升机舱吸音性能,从而提升室内空间的静谧性。本实施例在挡水防水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良好的隔音降噪的效果。
37.可选地,吸音层4为多孔类吸音材料,多孔类吸音材料可解决中高频范围内的宽频噪声,吸收机舱声源产生的中高频噪声,降低车内噪声水平。
38.可选地,多孔类吸音材料选择平均吸音系数>0.65的高效吸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类、泡沫类吸音材料。这些材料内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微孔,微孔相互贯通且向外敞
开。
39.可选地,纤维类吸音材料包括玻璃纤维、针刺纤维毡、热塑纤维毡、树脂纤维等,还可以选用无纺布 pp(聚丙烯) 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涤纶树脂) 无纺布、无纺布 轻质pu 无纺布、无纺布 玻璃纤维 无纺布等。
40.泡沫类吸音材料包括pu发泡类材料,主要包括:聚胺酯 pu发泡板、铝镁锰pu发泡板、pu发泡板、eps夹心板、低密度pu发泡板等。pu是polyurethane 的缩写单词,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4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空调进风管。
4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空调进风管,能够避免在风雨等外界环境雨水经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造成空调及相关部件失效的问题,提高整车的运行安全性能;同时本实施通过优化噪音的传播路径的隔声效果,降低机舱噪声源的传播,适应大动力负载下整车隔声降噪性能的需求。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