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0:4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


背景技术:

2.玻璃杯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受热时不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玻璃杯开始成为人们常使用的容器。但是,玻璃对热量的传递较快,在饮用热水时,不可避免的,隔热防烫是使用玻璃杯盛装热水时常要考虑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防烫,一般是在玻璃杯外部一体成型预制把手,或者是增加杯套,具有一体成型预制把手的玻璃杯不便于携带和收纳,且把手与杯体为固定连接,无法更换把手的位置;目前市面上咖啡、果汁、珍珠奶茶及各种冲饮饮品流行,不同的饮品使用不同大小的玻璃杯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增加杯套实现隔热,杯套只适合尺寸固定的杯子,一旦杯子型号大小改变,与玻璃杯配套的杯套将失去其特有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以解决现有玻璃杯的杯套无法灵活使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套设于杯体上的隔热环,所述杯体开口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所述隔热环包括环状部和第一耳状部,所述环状部包括第一环形层和环绕在第一环形层外部的第二环形层,所述第二环形层径向两端对称设有与第二环形层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耳状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耳状部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耳状部为凸轮结构。
6.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层为波浪状。
7.优选地,所述第一耳状部上设有平面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第一防滑层。
8.优选地,所述第一耳状部的远离手持部的弧形面上设有第二防滑层。
9.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层为硅胶层。
10.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相对的面上对称设有多个半圆形的凹孔,所述第一耳状部靠近支撑板的侧面上对称设有与凹孔配合的半圆形的凸块。
11.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层径向两端对称设有u型槽,所述第一环形层上设有与u型槽配合的第二挂耳。优选地,所述第一耳状部上设有平面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防滑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杯上设有可拆卸的隔热套,隔热套和杯体可组装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灵活多变;2、通过转动隔热套上的第一耳状部,可以调节隔热套在杯体上的位置,以适应使用者不同的握持要求;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形层与第二环形层为可拆卸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将第二环形层拆卸与不同的玻璃
杯配合使用,也可以与第一环形层组合使用,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玻璃杯,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用购置大量的杯套,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的结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的隔热环结构图。
18.附图标记说明:杯体1;第一耳状部2;第一环形层3;第二环形层4;支撑板5;转轴6;手持部7;凹孔8;凸块9;u型槽10;第二挂耳11,第二防滑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防烫玻璃杯,包括杯体1和套设于杯体1上的隔热环,杯体1开口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杯体 1与隔热环组合时,杯体1由于自身的重量会沿着隔热环下滑,当杯体1的直径大于隔热环直径时,杯体1会被隔热环卡住,隔热环与杯体1贴合,隔热环包括环状部和第一耳状部2,环状部包括第一环形层3和环绕在第一环形层 3外部的第二环形层4,拿持玻璃杯时,环状部隔开杯体1和手掌,进行隔热,第一环形层3与杯体1直接接触贴合,增加摩擦力,使杯体与环状部接触时不出现滑动,第二环形层4径向两端对称设有与第二环形层4垂直的支撑板5,第二环形层4为支撑板5提供附着点和支撑力,支撑板5之间设有第一耳状部 2,第一耳状部2用于调整环状部的大小,支撑板5和所述第一耳状部2通过转轴6可转动连接,第一耳状部2为凸轮结构,第一耳状部2结构不对称,第一耳状部2可以沿支撑板5转动从而调整环状部的大小,对于手持玻璃杯,每个人有不同的手持习惯,现有的杯套直径固定,无法调整在杯体1上的位置,也无法适应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本实用新型实现环状部的大小调节所用的方案为:当第一耳状部2转动至第一耳状部2远离转轴6的一端靠近杯体1底部时,即第一耳状部2与第二环形层4的夹角为锐角或者贴合,不占用环状部所围成的环形内部面积,当第一耳状部2转动至第一耳状部2远离转轴6的一端靠近杯体1开口部时,即第一耳状部2与第二环形层4的夹角为钝角或者处于同一直线时,占用环状部所围成的环形内部面积,使环状部内部面积减少,进而实现环状部在杯体1上的上下滑动后固定。
21.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层3为波浪状,波浪状可以增加第一环形层3与杯体 1表面的摩擦力,同时防止第一环形层3与杯体1表面紧密贴合时,因为大气压力,使隔热环难以从杯体1上脱离的情况发生。
22.进一步的,第一耳状部2上设有平面的手持部7,手持部7上设有第一防滑层,第一耳状部2转动至第一耳状部2远离转轴6的一端靠近杯体1开口部时,即第一耳状部2与第二环形层4的夹角为钝角或者处于同一直线时,此时手指接触手持部7,握持手持部7,实现隔热,同时增加手持时的摩擦力,防止滑落。
23.进一步的,第一耳状部2的远离手持部7的弧形面上设有第二防滑层12,第一耳状部2转动至第一耳状部2远离转轴6的一端靠近杯体1开口时,第二防滑层12与杯体1的表面接触,增加与杯体1表面的摩擦力。
24.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层3为硅胶层。
25.进一步的,支撑板5相对的面上对称设有多个半圆形的凹孔8,第一耳状部2靠近支撑板5的侧面上对称设有与凹孔8配合的半圆形的凸块9,凸块9 与凹孔8咬合,使第一耳状部2处于固定状态不转动,由于凹孔8和凸块9均为半圆形,解除凹孔8和凸块9的咬合也省力,进一步凹孔8在转轴6两侧对称分布,使第一耳状部2与第二环形层4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时均可以被固定不转动。
26.进一步的,第二环形层4径向对称设有u型槽10,第一环形层3上设有与u型槽10配合的第二挂耳11,第一环形层3与第二环形层4通过u型槽 10和第二挂耳11可拆卸连接,必要时,可以拆卸第一环形层3,以增加第二环形层4的面积,进一步适应不同尺寸的玻璃杯。
27.使用时,将环环状部套在杯体1表面上,将第一耳状部2转动至与第二环形层4夹角呈锐角或者贴合,如图1所示状态,凸块9与转轴6下部的凹孔8 咬合,使第一耳状部2固定,此时手掌握持环状部任意位置,均可实现隔热,若需要更换杯体1或者是调整环状部的位置,只需将第一耳状部2翻转至与第二环形层4呈钝角或者与第二环形层4处于同一直线,凸块9与转轴6上部的凹孔8咬合,此时环状部的面积减小,可以将环状部调整至与杯体其他部位,或者是更换不同大小的杯子,如图3所示状态,此时第一耳状部2实现隔热和支撑功能,第二防滑层12与杯体1接触,第二环形层4产生轻微形变,使环状部固定在杯体1上,环状部的第二环形层4不与杯体1表面接触,第二环形层4与杯体1之间形成空气层,隔热效果比杯套直接接触杯体时效果更好,此时手掌两端握持手持部7即可,掌心部分可以因为空气层的隔热避免被烫。
2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