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0:43: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b线路板检测或通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加工单面pcb线路板或双面pcb线路板的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


背景技术:

2.线路板在加工后通常需要经过测试以确保加工质量和产品的良率。为了提高线路板的测试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线路板测试机,从早期的半自动测试机逐步发展成近些年的全自动测试机。
3.全自动测试机相比于半自动测试机而言,其优势是明显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和减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其劣势也同样存在。单工位机台在pcb线路板的测试或通孔工作时,需要等待一个工件完全测试或通孔好并取出后才能进行一个新的工件的上料,中间等待时间较长,属于设备不够优化而造成的测试或通孔效率不高的问题。
4.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了采用转盘式的多工位机型,即在全自动测试机的工位设计上,采用多个工位排布在转盘上,然后根据转盘的转动来同时切换多个工位。这种机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不利因素,由于部分pcb线路板在测试时是带有外接数据线的,尤其是双面pcb更是多数都带有外接数据线的,而这些数据线的线径较小,容易折断或扯断。转盘式的多工位机型在加工时,工件随转盘做圆周运动, pcb板上的外接数据线容易被甩出,并与设备上的零部件挂到,容易扯断数据线。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它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类单面或双面pcb线路板的全自动测试或通孔的加工需要,工作效率高,且设备结构布局及设计合理,有利于保护pcb板上的外接数据线不被扯断。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左侧部前后并排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前后双工位工作台和机头部件,所述机架的右侧部对应前后并排设置有第一收料装置和第二收料装置。
7.优选地,所述机架左侧部的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同时调整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上的物料定位基准的宽度调整机构。
8.优选地,所述宽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竖向基准板和第二竖向基准板,所述第一竖向基准板和第二竖向基准板相对设置,且两个竖向基准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和调整其位置的驱动机构,所诉驱动机构包括上、下安装板,所述上、下安装板上分别安装有一对相向设置的滑槽,滑槽内分别安装有齿条,齿条伸出滑槽的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竖向基准板对应连接,两相对设置的齿条之间设置有啮合齿轮,上下两个啮合齿轮经竖向转轴串联,所述
竖向转轴的上端部安装有手轮。
9.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上料装置包括能够自动升降的上料载物台和能够抓取物料的上料机械手。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收料装置包括能够自动升降的收料载物台和能够抓取物料的收料机械手。
11.优选地,所述前后双工位工作台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中部纵向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前后部绕置在皮带轮上,所述皮带由电机驱动其运动;所述底托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导轨,两导轨上横向搭架有可沿导轨前后滑动的滑台,所述滑台上侧可拆地安装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待测试工件的夹具,所述滑台的下侧与所述皮带相连接,以便带动滑台前后往复移动。
12.优选地,所述皮带纵向水平设置在底托的中部,所述皮带与左右两侧的导轨相互平行。
13.优选地,所述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14.优选地,所述底托为凹槽状壳体,所述皮带轮和电机安装在凹槽状壳体底部,所述电机自下而上穿设在凹槽状壳体底部,并与其中一个皮带轮传动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滑台至少有两个,且至少两个的滑台前后并排设置,每个滑台上至少可以安装一个工件夹具。
16.优选地,所述夹具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滑台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夹具可拆地安装在滑台上。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配有前后双工位工作台以及两套上料装置和两套收料装置,在一个工位进行测试或通孔的同时,另一个/些工位可以同步进行上下料作业,从而有效缩减甚至消除前后工序间的等待时间,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实现快速连续的测试作业。
18.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双工位工作台工作时仅工位的前后移动,相比与转盘式工位而言,有利于保护双面pcb板上的外接数据线不被转盘转动时扯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不仅适用于单面pcb板的生产需要,还适用于双面pcb板的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19.图1为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前后双工位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前后双工位工作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前后双工位工作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8为宽度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宽度调整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8.标号说明:s1-机架s2-第一上料装置s3-第二上料装置s4-机头部件3-测试机架4-测试机头s5-第一收料装置s6-第二收料装置s7-宽度调整机构s8-
控制箱;
29.10-前后双工位工作台11-底托12-皮带13-皮带轮14-电机15-导轨16-滑台16.1-连接部17-夹具17.1-安装部;
30.21-第一竖向基准板22-第二竖向基准板23-上、下安装板24-滑槽25-齿条26-齿轮27-竖向转轴28-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2.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双面板全自动双工位测试通孔机包括机架s1,所述机架s1为框架体结构,并且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33.所述机架s1的左侧部为自动上料区,所述机架s1的左侧部前后并排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s2和第二上料装置s3,所述第一、第二上料装置分别包括能够自动升降的上料载物台和能够抓取物料的上料机械手。
34.所述机架s1的中部为测试或通孔作业区,所述机架s1的中部上侧设置有前后双工位工作台10和机头部件s4。
35.所述机架s1的右侧部为自动收料区,所述机架s1的右侧部对应前后并排设置有第一收料装置s5和第二收料装置s6,所述第一、第二收料装置分别包括能够自动升降的收料载物台和能够抓取物料的收料机械手。
36.所述机架s1左侧部的第一上料装置s2和第二上料装置s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同时调整第一上料装置s2和第二上料装置s3上的物料定位基准的宽度调整机构s7,所述宽度调整机构s7上方的机架s1上还设置有控制箱s8。
37.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前后双工位工作台10包括底托11,所述底托11中部纵向设置有皮带12,所述皮带12纵向水平设置在底托11的中部,所述皮带12的前后部绕置在皮带轮13上,所述皮带12为同步带,所述皮带12由电机14驱动其运动,所述电机14为伺服电机。所述底托11为凹槽状壳体,所述皮带轮13和电机14安装在凹槽状壳体底部,所述电机14自下而上穿设在凹槽状壳体底部,并与其中一个皮带轮13传动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同步带和伺服电机作为动力驱动设备,这是因为相比于气缸驱动机构而言,具有动作可靠性强,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同时更更适用于全自动测试机。气缸驱动机构由于需要气源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协同,对于控制方面容易出现控制信号错漏,导致控制可靠性不强,另外采用气源推动伸缩也普遍存在动作误差大,精度低等问题。而对于丝杆螺母副而言,虽然精度较高,但其动作速度相对较慢,对组装要求精度较高,且零配件成本也较高。
39.所述底托1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导轨15,所述皮带12与左右两侧的导轨15相互平行。两导轨15上横向搭架有可沿导轨15前后滑动的滑台16,所述滑台16上侧可拆地安装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待测试工件的夹具17,所述滑台16的下侧设置有连接部16.1并与所述皮带12相连接,通过皮带12的转动带动滑台16前后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前后双工位的切换。
40.所述滑台16为一块滑台上安装后前后两个工件夹具,或者所述滑台16有两个,且两个滑台16前后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前后两个滑台16以及每个滑台16上至少安装
一个工件夹具17为例绘图说明。
41.所述夹具1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部17.1,所述安装部17.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滑台16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孔,以便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夹具17可拆地安装在滑台16上。
42.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宽度调整机构s7包括第一竖向基准板21和第二竖向基准板22,所述第一竖向基准板21和第二竖向基准板22相对设置,且两个竖向基准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和调整其位置的驱动机构,所诉驱动机构包括上、下安装板23,所述上、下安装板23上分别安装有一对相向设置的滑槽24,滑槽24内分别安装有齿条25,齿条25伸出滑槽的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竖向基准板对应连接,两相对设置的齿条25之间设置有啮合齿轮26,上下两个啮合齿轮26经竖向转轴27串联,所述竖向转轴27的上端部安装有手轮28。
43.使用时转动手轮28,转轴27可以同时且同步带动齿轮26和齿条25运动,从而同步带动第一竖向基准板21和第二竖向基准板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