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垫块组件和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6 03:4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变压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垫块组件,其被配置成用于干式变压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垫块组件的干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2.绝缘垫块被用于干式变压器中,与干式变压器的夹件配合,以支撑或压紧线圈。现有的绝缘垫块通常具有相反的两个平坦端面,其上分别粘贴有平坦垫片。垫块和垫片被设置在干式变压器的线圈与夹件之间,线圈和夹件分别对被粘贴在垫块的端面上的垫片施加压力,该压力通过垫片传递到垫块。由于垫片与垫块之间为平面接触,在垫片受到的压力较为集中时,容易导致垫片翘起。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垫块组件,用以提供改善的机械力传递,以便降低垫片翘起的可能性。
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垫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组件用于干式变压器,所述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被配置成围绕所述铁芯布置的线圈、以及夹件,所述垫块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夹件与所述线圈之间,并且所述夹件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垫块组件对所述线圈施加保持力以使所述线圈被相对于所述铁芯保持固定,所述垫块组件包括:绝缘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包括片状的第一本体、以及突出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突部,所述第一突部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一回转体轴线,所述第一突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沿着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突出延伸,并且所述第一突部的外径在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及绝缘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垫片配合的垫块,所述垫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二回转体轴线,所述主体包括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处垂直于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延伸的第一端面、以及从所述第一端面凹入所述主体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突部形状互补,使得当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垫块配合时,所述第一侧面对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与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一凹部在其中接收所述第一突部,以至少通过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传递所述夹件对所述线圈施加的保持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垫块组件还包括绝缘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片状的第二本体、以及突出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突部,所述第二突部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三回转体轴线,所述第二突部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侧沿着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突出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突部的外径在远离所述第三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主体包括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垂直于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延伸的第二端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面凹入所述主体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突部形状互补,使得当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配合时,所述第三侧面对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与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在其中接收所述第二突部,以
至少通过所述第二突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传递所述夹件对所述线圈施加的保持力。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突部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突部从所述第一侧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截止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平坦表面或者弯曲表面,所述第二突部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延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突部从所述第三侧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截止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平坦表面或者弯曲表面。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为片状圆盘形,并且具有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都垂直的第一中心轴线、以及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绕着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外侧,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本体为片状圆盘形,并且具有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反的第四侧、与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都垂直的第二中心轴线、以及在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之间绕着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外侧,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重合。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突部沿着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侧之间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本体沿着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厚度的60%至100%,所述第一突部的最大外径为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的60%到80%,并且所述第一突部的最小外径为所述第一突部的所述最大外径的50%到80%。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突部沿着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三侧之间的厚度为所述第二本体沿着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之间的厚度的60%至100%,所述第二突部的最大外径为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径的60%到80%,并且所述第二突部的最小外径为所述第二突部的所述最大外径的50%到80%。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一突起,并且所述垫块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凹部凹入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凹窝,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的配合力。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垫片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二突起,并且所述垫块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凹部凹入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第二凹窝,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的配合力。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突部的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之间绕着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三突起,并且所述垫块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凹部凹入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第三凹窝,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的配合力。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垫片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二突部的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侧之间绕着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表面的至少一
个第四突起,并且所述垫块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凹部凹入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第四凹窝,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之间的配合力。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垫片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回转体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突部的第一孔,所述垫块包括从所述第一凹部沿着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穿过所述主体延伸到所述第二凹部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垫片包括沿着所述第三回转体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突部的第三孔,当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配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彼此对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垫块被通过粘合固定在一起。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垫块被通过粘合固定在一起。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外径沿着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从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减小、逐渐增大、保持不变或者先增大后减小。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周向延伸的第三周向外侧处形成有伞裙状结构,以增大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爬电距离。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一端面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并且所述主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面沿着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朝着所述第一本体延伸并且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延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本体沿着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厚度的40%。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二端面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径,并且所述主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端面沿着所述第二回转体轴线朝着所述第二本体延伸并且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本体片的所述第二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延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本体沿着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之间的厚度的40%。
21.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被配置成围绕所述铁芯布置的线圈;夹件;以及至少一个前述的垫块组件,所述垫块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夹件与所述线圈之间,并且所述夹件通过所述垫块组件对所述线圈施加保持力以使所述线圈被相对于所述铁芯保持固定。
22.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能够在垫片与垫块之间提供改善的机械力传递,有利于使垫片受到的压力向着垫块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垫片翘起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3.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2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的一种型式的透视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垫块组件的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透视图。
26.图3为图1所示的垫块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27.图4为图1所示的垫块组件的主视图。
28.图5为图1所示的垫块组件的沿着图4的线i-i的横截面图。
29.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的垫片的另一种型式的透视图。
30.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的另一种型式的透视图。
31.图8为图7所示的垫块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32.图9为图7所示的垫块组件的主视图。
33.图10为图7所示的垫块组件的沿着图9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
34.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35.1垫块组件
ꢀꢀꢀꢀꢀꢀꢀꢀꢀꢀꢀꢀꢀꢀꢀ
200第二垫片
ꢀꢀꢀꢀꢀꢀꢀꢀꢀꢀꢀꢀꢀ
301主体
36.100第一垫片
ꢀꢀꢀꢀꢀꢀꢀꢀꢀꢀꢀꢀꢀ
201第二本体
ꢀꢀꢀꢀꢀꢀꢀꢀꢀꢀꢀꢀꢀ
301a第一端面
37.101第一本体
ꢀꢀꢀꢀꢀꢀꢀꢀꢀꢀꢀꢀꢀ
201a第三侧
ꢀꢀꢀꢀꢀꢀꢀꢀꢀꢀꢀꢀꢀꢀ
301b第二端面
38.101a第一侧
ꢀꢀꢀꢀꢀꢀꢀꢀꢀꢀꢀꢀꢀꢀ
201b第四侧
ꢀꢀꢀꢀꢀꢀꢀꢀꢀꢀꢀꢀꢀꢀ
301c第三周向外侧
39.101b第二侧
ꢀꢀꢀꢀꢀꢀꢀꢀꢀꢀꢀꢀꢀꢀ
201c第二周向外侧
ꢀꢀꢀꢀꢀꢀꢀꢀ
303第二回转体轴线
40.101c第一周向外侧
ꢀꢀꢀꢀꢀꢀꢀꢀ
203第二表面
ꢀꢀꢀꢀꢀꢀꢀꢀꢀꢀꢀꢀꢀ
305第一凹部
41.103第一突部
ꢀꢀꢀꢀꢀꢀꢀꢀꢀꢀꢀꢀꢀ
203第二突部
ꢀꢀꢀꢀꢀꢀꢀꢀꢀꢀꢀꢀꢀ
307第二凹部
42.103a第一表面
ꢀꢀꢀꢀꢀꢀꢀꢀꢀꢀꢀꢀ
203a第二表面
ꢀꢀꢀꢀꢀꢀꢀꢀꢀꢀꢀꢀ
309第二孔
43.103c第一周向表面
ꢀꢀꢀꢀꢀꢀꢀꢀ
203c第二周向表面
ꢀꢀꢀꢀꢀꢀꢀꢀ
311伞裙状结构
44.105第一回转体轴线
ꢀꢀꢀꢀꢀꢀꢀ
205第三回转体轴线
ꢀꢀꢀꢀꢀꢀꢀ
313a第一环形凸缘
45.107第一中心轴线
ꢀꢀꢀꢀꢀꢀꢀꢀꢀ
207第二中心轴线
ꢀꢀꢀꢀꢀꢀꢀꢀꢀ
313b第二环形凸缘
46.109第一孔
ꢀꢀꢀꢀꢀꢀꢀꢀꢀꢀꢀꢀꢀꢀꢀ
209第三孔
47.111第一突起
ꢀꢀꢀꢀꢀꢀꢀꢀꢀꢀꢀꢀꢀ
30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4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到的是,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附图中,为简要起见而省略了其它的部件,但这并不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和干式变压器不可包括其它结构和部件。应理解到,附图中各结构和部件的尺寸、比例关系以及部件的数目均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图1至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1的一种型式。垫块组件1适用于干式变压器(未示出)。具体而言,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未示出)、被配置成围绕铁芯布置的线圈(未示出)、以及夹件(未示出)。垫块组件1被设置在夹件与线圈之间,并且夹件被配置成通过垫块组件1对线圈施加保持力以使线圈被相对于铁芯保持固定,从而使得线圈与铁芯能够协作。垫块组件1包括绝缘的第一垫片100、绝缘的第二垫片200、以及绝缘并且被配置成与第一垫片100和第二垫片200配合的垫块300。第一垫片100、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在配合在一起时形成垫块组件1。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可以被通过粘合或其它本领域中已知的合适方式固定在一起。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可以被通过粘合或其它本领域中已知的合适方式固定在一起。
51.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垫片100包括片状的第一本体101、以及突出于第一本体101的第一突部103(在图3和图5示出)。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片状”是指垫片的长度和宽度或者直径与厚度相比相对较大。例如,垫片的长度和宽度或者直径为厚度的5倍或更多。第一垫片100的第一突部103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图4和图5)。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回转体形状”是指通过以在平面图形的平面上的假想直线作为旋转轴线使该平面图形旋转一周(即,360度)而形成的几何体形状。该假想直线即为该回转体的回转体轴线。第一突部103从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101a沿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突出延伸,并且第一突部103的外径在远离第一侧10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一突部103的外径在远离第一侧10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意味着第一突部103的绕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表面103c在远离第一侧101a的方向上朝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倾斜(如图5所示)、内凹地弯曲或者外凸地弯曲。
52.垫块300包括主体301,该主体301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二回转体轴线303。主体301包括在主体301的第一端处垂直于第二回转体轴线303延伸的第一端面301a、以及从第一端面301a凹入主体301的第一凹部305(图5)。由于主体301呈回转体形状,因此主体301绕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中心对称。第一凹部305与第一突部103形状互补,使得当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配合时,第一侧101a面对第一端面301a,第一回转体轴线105与第二回转体轴线303重合,并且第一凹部305在其中接收第一突部103,以至少通过第一突部103和第一凹部305在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传递干式变压器的夹件对线圈施加的保持力。
53.通过这种方式,当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配合时,能够在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提供改善的机械力传递,有利于使第一垫片100受到的压力(例如,来自夹件或线圈的压力)向着垫块300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第一垫片100翘起的可能性。此外,第一突部103呈回转体构型并且第一凹部305与第一突部103形状互补也能够在第一垫片100相对于垫块300绕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扭转时使扭转力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第一垫片100翘起的可能性。此外,除了有利于力的分散,第一凹部305与第一突部103的倾斜式凹凸配合还能够防止第一垫片100在沿着第一端面301a的方向上相对于垫块300移位。并且,这种倾斜式凹凸配合增大了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也有利于防止第一垫片100在沿着第一端面301a相对于垫块300移位。
54.类似于第一垫片100,第二垫片200包括片状的第二本体201、以及突出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突部203(在图3和图5示出)。第二垫片200的第二突部203呈回转体形状,并且限定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图4和图5)。第二突部203从第二本体201的第三侧201a沿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突出延伸,并且第二突部203的外径在远离第三侧20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突部203的外径在远离第三侧20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意味着第二突部203的绕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表面203c在远离第三侧201a的方向上朝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倾斜(如图5所示)、内凹地弯曲或者外凸地弯曲。
55.相应地,垫块300的主体301包括在主体301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垂直于第二回转体轴线303延伸的第二端面301b、以及从第二端面301b凹入主体301的第二凹部307(图3和图5)。第二凹部307与第二突部203形状互补,使得当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配合时,第三侧201a面对第二端面301b,第三回转体轴线205与第二回转体轴线303重合,并且第二凹部307在其中接收第二突部203,以至少通过第二突部203和第二凹部307在第二垫片200
与垫块300之间传递干式变压器的夹件对线圈施加的保持力。
56.通过这种方式,当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配合时,能够在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之间提供改善的机械力传递,有利于使第二垫片200受到的压力(例如,来自夹件或线圈的压力)向着垫块300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第二垫片200翘起的可能性。此外,第二突部203呈回转体构型并且第二凹部307与第二突部203形状互补也能够在第二垫片200相对于垫块300绕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扭转时使得扭转力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第二垫片200翘起的可能性。此外,除了有利于力的分散,第二凹部307与第二突部203的倾斜式凹凸配合还能够防止第二垫片200在沿着第二端面301b的方向上相对于垫块300移位。并且,这种倾斜式凹凸配合增大了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也有利于防止第二垫片200在沿着第二端面301b的方向上相对于垫块300移位。
57.应理解,尽管在图1至图5中示出了垫块组件1具有第一垫片100和第二垫片200这两个垫片,但在其它部分示例中,垫块组件1也可以仅具有其中一个前述的垫片(例如,第一垫片100或第二垫片200),其在垫块300的一端与垫块300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在垫块30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平坦垫片或其它合适形式的垫块,并且垫块300的另一端的形状也可以相应地改变。
58.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5,第一垫片100的第一突部103包括垂直于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延伸的第一表面103a。第一突部103从第一侧101a延伸并且沿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截止于第一表面103a。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表面103a为平坦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表面103a为圆形表面,其圆心位于第一回转体轴线105上。在其它部分示例中,第一表面103a为弯曲表面。应理解,由于第一突部103的外径在远离第一侧10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表面103a是在远离第一侧101a的方向上逐渐缩小的弯曲表面,其类似于用平面截球体所得的表面。第一表面103a为弯曲表面能够增大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防止第一垫片100在沿着第一端面301a相对于垫块300移位。
59.类似于第一垫片100的第一突部103,第二垫片200的第二突部203包括垂直于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延伸的第二表面203a。第二突部203从第三侧201a延伸并且沿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截止于第二表面203a。类似于第一垫片100的第一突部103的第一表面103a,第二垫片200的第二突部203的第二表面203a也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并且能够提供上述益处。
60.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垫片100的第一本体101为片状圆盘形,并且具有前述的第一侧101a、与第一侧101a相反的第二侧101b、与第一侧101a和第二侧101b都垂直的第一中心轴线107(图4和图5)、以及在第一侧101a与第二侧101b之间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07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外侧101c。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本体101和第一突部103被配置成使得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中心轴线107与第一突部103的第一回转体轴线105重合。在这种示例中的一些情况下,第一突部103沿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在第一表面103a与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101a之间的厚度为第一本体101沿着第一中心轴线107在第一侧101a与第二侧101b之间的厚度的60%至100%(例如,60%,65%,70%,75%,80%,90%,100%)。第一突部103的最大外径为第一本体101的外径的60%到80%(例如,60%,65%,70%,75%,80%),并且第一突部103的最小外径为第一突部103的最大外径的50%到80%(例如,50%,
60%,70%,80%)。出乎预料的是,第一突部103和第一本体101的这种形状能够提供允许力更均匀分散的机械力传递系统。
61.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垫片100的第一本体101,第二垫片200的第二本体201为片状圆盘形,并且具有前述的第三侧201a、与第三侧201a相反的第四侧201b、与第三侧201a和第四侧201b都垂直的第二中心轴线207(图4和图5)、以及在第三侧201a与第四侧201b之间绕着第二中心轴线207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外侧201c。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本体201和第二突部203被配置成使得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中心轴线207与第二突部203第三回转体轴线205重合。在这种示例中的一些情况下,第二突部203沿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在第二表面203a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三侧201a之间的厚度为第二本体201沿着第二中心轴线207在第三侧201a与第四侧201b之间的厚度的60%至100%(例如,60%,65%,70%,75%,80%,90%,100%)。第二突部203的最大外径为第二本体201的外径的60%到80%(例如,60%,65%,70%,75%,80%),并且第二突部203的最小外径为第二突部203的最大外径的50%到80%(例如,50%,60%,70%,80%)。同样地,出乎预料的是,第二突部203和第二本体201的这种形状能够提供允许力更均匀分散的机械力传递系统。
62.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垫片100包括沿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延伸穿过第一本体101和第一突部103的第一孔109,垫块300包括从第一凹部305沿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穿过主体301延伸到第二凹部307的第二孔309,并且第二垫片200包括沿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延伸穿过第二本体201和第二突部203的第三孔209。第一垫片100、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被配置成当配合时,第一孔109、第二孔309和第三孔209彼此对齐。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垫片100、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配合时,可以提供从第一垫片100的与第一侧101a相反的第二侧101b穿过第一垫片100、第二垫片200和垫块300延伸到第二垫片200的与第三侧201a相反的第四侧201b的通道。该通道也有利于力均匀的分散,并且可用于布置诸如绝缘套筒或紧固件之类的合适机构。
63.在一些示例中,垫块300的主体301的外径沿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从第一端面301a到第二端面301b逐渐减小(例如,呈圆台形)、逐渐增大(例如,呈圆台形)、保持不变(图1至图5)或者先增大后减小(例如,呈纺锤形)。例如,主体301呈纺锤形有利于增大第一端面301a与第二端面301b之间的爬电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局部放电试验失败的风险。又如,主体301的外径沿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从第一端面301a到第二端面301b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可以使主体301在相反两个端面处分别与不同尺寸的垫片配合。
64.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垫块300的主体301在第一端面301a与第二端面301b之间周向延伸的第三周向外侧301c处形成有伞裙状结构311,以增大第一端面301a与第二端面301b之间的爬电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局部放电试验失败的风险。
6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垫片100可以由第一绝缘材料制成,第二垫片200由第二绝缘材料支撑,并且垫块300由第三绝缘材料制成。第一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并且第三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在第一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的情况下,在受到压力时,第一垫片100可以比第二垫片200压缩程度更小。第一垫片100被用于与线圈接合,并且第二垫片200被用于与夹件接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稳固地保持线圈。
66.图6示出了第一垫片100的另一种型式,其可用于与图1至图5所示的垫块300配合。
在图6中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至图5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与图1至图5所示的第一垫片100不同的是,图6所示的第一垫片100还包括突出于第一突部103的第一表面103a的至少一个第一突起111(在图6中为四个)。在这种情况下,垫块300相应地包括从主体301的第一凹部305凹入主体301的至少一个第一凹窝(未示出)。第一垫片100的至少一个第一突起111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垫块300的至少一个第一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的配合力。应理解到,图1至图5所示的第二垫片200也可以具有与图6所示的第一垫片100类似的形式。也就是说,第二垫片200也可以包括突出于第二突部203的第二表面203a的至少一个第二突起(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垫块300相应地包括从从主体301的第二凹部307凹入主体301的至少一个第二凹窝(未示出)。第二垫片200的至少一个第二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垫块300的至少一个第二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之间的配合力。
67.应理解,还可以设想到具有突出于突部的周向表面的突起的垫片型式。例如,第一垫片100还包括突出于第一突部103的在第一表面103a与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101a之间绕着第一回转体轴线105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表面103c的至少一个第三突起(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垫块300相应地包括从主体301的第一凹部305凹入主体301的至少一个第三凹窝(未示出)。第一垫片100的至少一个第三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垫块300的至少一个第三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第一垫片100与垫块300之间的配合力。类似地,第二垫片200也可以包括突出于第二突部203的在第二表面203a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三侧201a之间绕着第三回转体轴线205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表面203c的至少一个第四突起(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垫块300相应地包括从主体301的第二凹部307凹入主体301的至少一个第四凹窝(未示出)。第二垫片200的至少一个第四突起中的每个被配置成与垫块300的至少一个第四凹窝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以增强第二垫片200与垫块300之间的配合力。
68.图7至图10示出了垫块300的另一种型式。在图7至图10中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至图5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与图1至图5所示的垫块300不同的是,在第一垫片100的第一本体101为片状圆盘形的情况下,图7至图10的垫块300的主体301在第一端面301a处的外径大于第一本体101的外径,并且主体301还包括从第一端面301a沿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图9和图10)朝着第一本体101延伸并且部分围绕第一本体101的第一周向外侧101c的第一环形凸缘313a。第一环形凸缘313a延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本体101沿着第一中心轴线107在第一侧101a与第二侧101b之间的厚度的40%(例如,5%,10%,20%,30%,40%)。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垫片100的边缘翘起。
69.类似地,在第二垫片200的第二本体201为片状圆盘形的情况下,图7至图10所示的垫块300的主体301在第二端面301b处的外径大于第二垫片200的外径,并且主体301还包括从第二端面301b沿着第二回转体轴线303(图9和图10)朝着第二本体201延伸并且部分围绕第二本体201的第二周向外侧201c的第二环形凸缘313b。第二环形凸缘313b延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本体201沿着第二中心轴线207在第三侧201a与第四侧201b之间的厚度的40%(例如,5%,10%,20%,30%,40%)。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二垫片200的边缘翘起。
70.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上文描述的各示例能够单独或组合地实施。
7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将一个部分或材料与另一个部分或材料区分开来,但是这些部分不应受到此类术语的限制。
7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垫块组件,其用于干式变压器,且至少包括第一垫片、以及被配置成与第一垫片配合的垫块。第一垫片的第一突部呈回转体形状并限定第一回转体轴线。第一突部从第一本体沿着第一回转体轴线突出延伸,并且第一突部的外径在远离第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垫块包括与第一突部形状互补的第一凹部,使得当第一垫片与垫块配合时,至少通过第一突部和第一凹部在第一垫片与垫块之间传递干式变压器的夹件对其线圈施加的保持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垫块组件的干式变压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组件能够在垫片与垫块之间提供改善的机械力传递,有利于使垫片受到的压力向着垫块均匀地分散,从而降低垫片翘起的可能性。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