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直流换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2:5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直流换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2.换流变压器是指接在换流桥与交流系统之间的电力变压器。采用换流变压器实现换流桥与交流母线的连接,并为换流桥提供一个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换相电压。换流变压器与换流桥是构成换流单元的主体。换流变压器是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设备,是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整流、逆变两端接口的核心设备。
3.在换流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换流变压器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对于热量进行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换流变压器出现损坏,而现有的换流变压器大多是自然散热,效率及其的低下,很容易出现热量堆积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换流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直流换流变压器。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直流换流变压器,包括壳体以及本体,所述本体设置在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套设有套管,所述本体的外壁套设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与套管连接,所述分流机构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软管,使得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软管、分流机构至本体的表面。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分流管道、出风单元,所述分流管道套设在本体的外部,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软管设置在连接口上,所述出风单元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出风单元设置在分流管道上。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单元包括第一出风管、弹性软管以及第二出风管,所述弹性软管固定设置在第一出风管、第二出风管之间,所述第一出风管与分流管道固定连接,且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内转动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二出风管内腔设置有拨动件,所述扇叶与拨动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拨动件与第二出风管内壁接触,且始终使得第二出风管出现偏移。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支架,所述本体设置在支架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单元始终朝向本体方向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螺杆与套管之间的配合,能使得分流机构进行升降,能有效的由上至下的对于本体进行散热,能够有效的提高本体的散热效率,同事通过分流机构能由上至下的对于本体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能够防止本体上出现灰尘堆积。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出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0.壳体;11.支架;20.本体;30.螺杆;31.套管;40.分流机构; 41.分流管道;42.连接口;43.出风单元;431.弹性软管;432.第一出风管;433.第二出风管;434.扇叶;435.连接杆;436.拨动件;50.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8.实施例:
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直流换流变压器,包括壳体 10以及本体20,所述本体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所述壳体10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的螺杆30,所述螺杆30的外壁螺纹套设有套管31,所述本体 20的外壁套设有分流机构40,所述分流机构40与套管31连接,所述分流机构40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软管50,使得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软管50、分流机构40至本体20的表面,所述螺杆30转动,带动分流机构40升降,由上而下对于本体20进行散热。
20.本实施例中,螺杆30由伺服电机驱动,软管50的管口处通过风机进行供风。
21.在对于本体20进行散热时,螺杆30转动,通过套管31与螺杆30的螺纹配合,能使得分流机构40进行升降,之后风机将空气通过软管50导入至分流机构40中,使得外部的空气依次通过软管50、分流机构40至本体20的表面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的螺杆30与套管31之间的配合,能使得分流机构40进行升降,能有效的由上至下的对于本体20进行散热,能够有效的提高本体20的散热效率,同事通过分流机构40能由上至下的对于本体20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能够防止本体20上出现灰尘堆积。
2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流机构40包括分流管道41、出风单元43,所述分流管道41套设在本体20的外部,所述分流管道41上设置有连接口 42,所述软管50设置在连接口42上,所述出风单元43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出风单元43设置在分流管道41上。
23.分流管道41呈“回”字形,在对于本体20进行散热时,外部的空气依次通过软管50、分流管道41、出风单元43至本体20的表面,通过设置的多组出风单元43能够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至本体20的各个表面,能够提高散热的效率。
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出风单元43包括第一出风管432、弹性软管 431以及第二出风管433,所述弹性软管431固定设置在第一出风管432、第二出风管433之间,所述第一出风管432与分流管道41固定连接,且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432内转动设置有扇叶434,所述第二出风管433 内腔设置有拨动件436,所述扇叶434与拨动件436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杆 435,所述拨动件436与第二出风管433内壁接触,且始终使得第二出风管 433出现偏移。
25.在进行出风的过程中,流动的空气带动扇叶434转动,通过连接杆435 能带动拨动件436进行转动,通过拨动件436与第二出风管433的内壁接触,能使得第二出风管433的管口进行不规则的摆动,能提高吹风的面积,继而能提高散热的效率。
26.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的内腔设置有支架11,所述本体20设置在支架11上,通过支架11能使得本体20的底部暴露,以方便对于本体20 进行全方位的散热。
27.如图2所示,所述出风单元43始终朝向本体20方向设置;以方便对于本体20进行全方位的散热。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