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9:3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


背景技术: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无法进口禁食的患者,常常会采用安置胃管,经胃管注入奶液或流质食物,通常使用空针直接连接胃管的方法进行注射,但是在完成注射后,通常需要喂食清水,采用空针的注射方式,通常存在重新注入清水在进行注射,耗时耗力,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3.基于此,特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腔注射器,通过结构设计,具有两个腔室,能够实现两种不同液体的存储,且能够按照腔室的顺序依次完成液体的注入;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喂食器,通过结构设计,在完成喂食后,能够快速的完后清水的注入,提高了喂食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第一方面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腔注射器,包括针筒、活塞杆,所述针筒的一端设置有出液流道,还包括与所述针筒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件以及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的一侧与所述针筒配合,形成第一存储腔,所述第一存储腔通过所述出液流道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配合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配合件的一侧通过伸缩件连接,形成第二存储腔,所述第二配合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移动块以及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远离所述第二存储腔的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块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针筒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出液流道连通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移动块靠近所述第二存储腔的面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流道流通或截断的配合块;在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两侧分别同时与所述针筒内腔的端面以及所述凹槽槽底接触时,所述第二存储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与外部空间连通。
8.在本方案中,所述双腔注射器包括由所述针筒内腔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件组成的第一存储腔;所述第一配偶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组成的第二存储腔,在使用时,将第一液体装在所述第一存储腔中,第二液体装在第二存储腔中,在完成装液后,通过驱动所述活塞杆完成液体的排放,首先,在活塞杆的驱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先与所述针筒内腔的端面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中的第一液体从所述排液空间排除,此时,由于所述配合块的结构设计,所述配合块截断所述第一流道,实现第二存储腔中的第二液体保持,在所述第一配合块与所述针筒内腔的端面相互接触时,此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凹槽的方向实现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靠近,此时所述配合块与所述
第一流道的横截面发生相对位置变换,接触所述第一流道的截流状态,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所述出液流道的连通,第二存储腔中的第二流体可通过对应的流道从第二存储腔中排除,实现了第二液体的排放,通过针对于该双腔注射器的结构设计,能够分段的实现第一液体以及第二液体的排放,通过单一的活塞杆实现两种液体的释放,大大提升了注射器的功能,避免更换注射器造成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了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中的液体的过滤,避免大颗粒液体的注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块靠近所述凹槽槽底的面与所述凹槽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限的实现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之间相对位置的保持,在完成注射后,方便归位进行下一次注射,提升使用效率。
11.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块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设置有与所述配合块相互配合的让位部,所述让位部与所述第一流道垂直;在所述第一移动块运动到与所述凹槽槽底距离最近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接通,通过配合块的结构设计,能够有针对性的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截止与流通,从而实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排除与储存。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存储腔中还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件连接,通过所述波纹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保持。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合件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与外部空间的连接,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二存储腔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通孔开启或关闭的启闭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注入与保持。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存储腔中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件连接,通过所述弹性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相对位置的保持,提升使用效率。
15.第二方面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喂食器,包括上述双腔注射器,还包括胃管,所述双腔注射器的出液流道的端部与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胃管的另一端为用于伸入胃部的喂食端。
17.进一步的,所述喂食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喂食端与胃部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喂食端的轴线垂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侧方出液,避免直接出液冲击胃壁,影响喂食体验。
18.进一步的,所述胃管还设置有流量调节件,通过流量调节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流量调节,避免在注射时由于注射器的不方便控制,导致流量过大。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针对于该双腔注射器的结构设计,能够分段的实现第一液体以及第二液体的排放,通过单一的活塞杆实现两种液体的释放,大大提升了注射器的功能,避免更换注射器造成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了效率;
21.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过滤网的结构设计,能够有
效的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中的液体的过滤,避免大颗粒液体的注入;
22.3、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所述弹性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应组件在使用完成后的归位,提升注射器的使用效率与体验;
23.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配合块的结构设计,能够有针对性的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截止与流通,从而实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排除与储存;
24.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所述波纹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保持;
25.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中液体的注入与保持;
26.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所述第三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侧方出液,避免直接出液冲击胃壁,影响喂食体验;
27.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腔注射器及喂食器,通过流量调节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流量调节,避免在注射时由于注射器的不方便控制,导致流量过大。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流道连通);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配合件与第二配合件的配合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射器与胃管的配合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喂药端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6.100-针筒、110-出液流道、120-第二流道、200-活塞杆、300-第一配合件、310-第一移动块、311-配合块、311a-第一通孔、312-第一弹性件、320-第二移动块、321-凹槽、322-第一流道、400-第二配合件、500-第一存储腔、600-第二存储腔、610-伸缩件、620-波纹管、630-第二弹性件、700-胃管、710-喂食端、711-第三通孔、712-伞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8.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9.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41.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腔注射器,包括针筒100、活塞杆200,所述针筒100的一端设置有出液流道110,还包括与所述针筒100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件300以及第二配合件400;所述第一配合件300的一侧与所述针筒100配合,形成第一存储腔500,所述第一存储腔500通过所述出液流道110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配合件30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的一侧通过伸缩件610连接,形成第二存储腔600,所述第二配合件400的另一侧与所述活塞杆200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件300包括第一移动块310以及第二移动块320,所述第二移动块320远离所述第二存储腔600的面设置有凹槽321,所述凹槽321与所述第一移动块310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块320设置有第一流道322,所述针筒100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出液流道110连通第二流道120;所述第一移动块310靠近所述第二存储腔600的面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流道322流通或截断的配合块311;在所述第一移动块310的两侧分别同时与所述针筒100内腔的端面以及所述凹槽321槽底接触时,所述第二存储腔600通过所述第一流道322、第二流道120与所述出液流道110与外部空间连通。
42.其中,所述第一配合件300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与所述针筒100内壁滑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了实现注射器的注射,配合件应当对液体进行挤压,从而失效了出液,故针对于所述第一配合件300而言,要完成第一存储腔500中液体的注射,所述第一配合件300应当与所述针筒100的内壁相抵接,能够实现液体的推动。
43.其中,所述第一配合件300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通过伸缩件610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存储腔600用于保存第二液体,在完成第一液体注射后,所述第二存储腔600通过第一流道322、第二流道120以及出液流道110实现第二存储腔600与外部空间的联通,此时可通过活塞杆200继续推动所述第二配合件400,从而通过第二配合件400实现对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挤压,实现出液。
44.其中,为了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保持,所述第二存储腔600可设置侧壁,能够实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保持,也可将所述针筒100的内壁作为所述第二存储腔600的侧壁,所述第二配合件400与所述针筒100相抵接,实现保持。
45.需要说明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所述第一存储腔500中液体未排出时,一方面,所述第一流道322由于配合件的设置,第一流道322截断,且在所述第一流道322的出口,也与所述侧壁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流道322的关闭,此时,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的液体无法与外界连通,能够实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保持。
46.在本方案中,所述双腔注射器包括由所述针筒100内腔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件300组成的第一存储腔500;所述第一配偶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组成的第二存储腔600,在使用时,将第一液体装在所述第一存储腔500中,第二液体装在第二存储腔600中,在完成装液后,通过驱动所述活塞杆200完成液体的排放,首先,在活塞杆200的驱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300先与所述针筒100内腔的端面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500中的第一液体从所述排液空间排除,此时,由于所述配合块311的结构设计,所述配合块311截断所述第一流道322,实现第二存储腔600中的第二液体保持,在所述第一配合块311与所述针筒100内腔的端面相互接触时,此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所述第一移动块310沿所述凹槽321的方向实现所述第一移动块310与所述第二移动块320的靠近,此时所述配合块311与所述第一流道322的横截面发生相对位置变换,接触所述第一流道322的截流状态,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流道322、第二流道120以及所述出液流道110的连通,第二存储腔600中的第二流体可通过对应的流道从第二存储腔600中排除,实现了第二液体的排放,通过针对于该双腔注射器的结构设计,能够分段的实现第一液体以及第二液体的排放,通过单一的活塞杆200实现两种液体的释放,大大提升了注射器的功能,避免更换注射器造成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了效率。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流道110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500中的液体的过滤,避免大颗粒液体的注入。
48.其中,所述过滤网可设置在所述出液流道110的入口端,实现所述第一存储腔500中液体的过滤,也可设置在出液端,可同时实现第一存储腔500以及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过滤。
4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块310靠近所述凹槽321槽底的面与所述凹槽321通过第一弹性件312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312的结构设计,能够有限的实现所述第一移动块310与所述第二移动块320的之间相对位置的保持,在完成注射后,方便归位进行下一次注射,提升使用效率。
50.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块311设置有第一通孔311a,所述凹槽321设置有与所述配合块311相互配合的让位部,所述让位部与所述第一流道322垂直;在所述第一移动块310运动到与所述凹槽321槽底距离最近时,所述第一通孔311a与所述第一流道322相互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流道322的接通,通过配合块311的结构设计,能够有针对性的实现所述第一流道322的截止与流通,从而实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排除与储存。
51.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还设置有波纹管620,所述波纹管6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3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连接,通过所述波纹管620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保持。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件400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与外部空间的连接,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二存储腔600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通孔开启或关闭的启闭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液体的注入与保持。
53.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储腔600中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30,所述第二弹性件6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块3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连接,通过所述弹性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所述第一配合件300与所述第二配合件400之间
相对位置的保持,提升使用效率。
54.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喂食器,包括上述双腔注射器,还包括胃管700,所述双腔注射器的出液流道110的端部与所述胃管700的一端连接,所述胃管700的另一端为用于伸入胃部的喂食端710。
55.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喂食端710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喂食端710与胃部连通的第三通孔711,所述第三通孔711的轴线与所述喂食端710的轴线垂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711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侧方出液,避免直接出液冲击胃壁,影响喂食体验。
56.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避免喂食端710的液体对胃侧壁造成的冲击,可在第三通孔711的顶部建设设置伞型件712。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胃管700还设置有流量调节件,通过流量调节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流量调节,避免在注射时由于注射器的不方便控制,导致流量过大。
5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