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脉采血针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6:54: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采血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脉采血针固定器。


背景技术:

2.动脉采血方式大多采用注射器来进行,采完后将注射器直接取出以实现动脉采血,为了方便快捷,通常会选择手臂上的动脉进行动脉采血工作,选择手臂上的桡动脉来进行穿刺采血;目前在对手臂进行动脉采血时,大多数都使用与之配套的固定器辅助进行动脉采血作业。
3.现有的动脉采血针固定器,大多都是直接在动脉采血针的针头加装套筒,以此来保护采血针头,继而防止采血针头对被采血对象或操作者造成扎伤,这种方式安全性能较差,且采血针不适应一些老年人或儿童的动脉采血工作,同时动脉采血针的采血针筒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时的会发生晃动,影响采血工作的安全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采血针固定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动脉采血针固定器,包括供采血针筒穿过的套管;所述采血针筒的筒体外壁套接有防护套,且防护套延伸入套管内,其防护套用于采血时抵住采血区域并围住采血针筒的采血针头,所述套管侧壁上安设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用于调节采血针筒的使用高度,且升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套管侧壁的横板、开设于横板上方长度方向的滑孔、以及垂直穿过滑孔且外壁布置外螺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方安装有手臂撑托部,该手臂撑托部包括固连在支撑柱底端的连板、以及安装于连板底端的撑托板,其撑托板位于采血针筒的正下方。
7.优选地,所述防护套包括穿过套管的上套体、位于套管上方并设在上套体顶端边缘位置的凸沿、以及位于上套体下方的下套体,该凸沿的直径超过套管的管直径,且上套体的俯视外形呈圆环形结构。
8.优选地,所述上套体与下套体为一体化连接成型结构,该下套体的整体外形呈圆台形结构,下套体的底面横向长度不超过套管的管直径,其下套体底端边缘位置开设有缺口,该缺口用作观察采血针筒内部及采血针头使用状况,其缺口的主视外形呈矩形结构。
9.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横板上方并螺纹套接在支撑柱外表面的紧固块,该紧固块呈圆柱形结构,且紧固块的内腔设有与支撑柱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其紧固块的横向宽度超过滑孔的横向宽度。
10.优选地,所述连板的中轴线与支撑柱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垂直面上,该连板与撑托板组合的整体主视外形呈“l”形结构,且撑托板的主视外形呈倒“c”形结构,其连板与撑托板为一体化连接成型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调节并确定动脉采血针的使用高度及采血位置,以此适应不同人群的手臂动脉采血工作,并且采血时依靠防护套稳稳抵在采血区域上及手臂稳稳置于手臂撑托部上,减少了采血过程中动脉采血针所产生的晃动量,增加了动脉采血针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动脉采血过程中依靠防护套全程围住针头,避免针头晃动或对人造成二次扎伤,大幅度提高了动脉采血的安全性,有利于该动脉采血针固定器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装采血针筒与防护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未装采血针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板与套筒组合状态下的结构俯视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套的结构立体图。
19.图中:1套管、2通孔、3防护套、301上套体、302下套体、303凸沿、304缺口、4采血针筒、5横板、501滑孔、6连板、7撑托板、8支撑柱、9紧固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脉采血针固定器,包括供采血针筒4穿过的套管1;采血针筒4的筒体外壁套接有防护套3,且防护套3延伸入套管1内,其防护套3用于采血时抵住采血区域并围住采血针筒4的采血针头;其中,套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2,通孔2外形采用但不限于矩形结构、圆角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或圆形结构,该通孔2的设定,能够在采血针筒4伸入套管1内时,方便使用者查看采血针筒4内部情况,采血针筒4即采用市面上的医用注射器;套管1侧壁上安设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用于调节采血针筒4的使用高度,且升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套管1侧壁的横板5、开设于横板5上方长度方向的滑孔501、以及垂直穿过滑孔501且外壁布置外螺纹的支撑柱8;支撑柱8下方安装有手臂撑托部,该手臂撑托部包括固连在支撑柱8底端的连板6、以及安装于连板6底端的撑托板7,其撑托板7位于采血针筒4的正下方。
22.其中,横板5与套管1采用一体化连接成形,其横板5与套管1侧壁相互垂直,横板5的俯视外形呈矩形结构,其横板5上的滑孔501俯视外形呈矩形结构;滑孔501的使用,既能够供支撑柱8垂直穿过,又能够让支撑柱8实现左右移动,以此实现采血针筒4的左右移动,便于调节采血针筒4在手臂上的位置,方便在手臂上的左右两侧进行动脉采血工作。
23.需要说明的是,连板6的中轴线与支撑柱8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垂直面上,连板6的竖向长度为支撑柱8竖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套管1的竖向长度为连板6竖向长度的三分之一,举例如:当套管1的竖向长度为一厘米,其连板6的竖向长度为三厘米,则支撑柱8的竖向长度
为十五厘米;连板6与撑托板7组合的整体主视外形呈“l”形结构,且撑托板7的主视外形呈倒“c”形结构,其连板6与撑托板7为一体化连接成型结构;所设定的连板6与撑托板7构成的手臂撑托部,能够在使用该固定器进行动脉采血作业时,对被采血对象的手臂进行撑托,以此便于进行手臂上动脉采血工作;其中,为了增加被采血对象手臂的舒适度,能够在撑托板7上粘贴橡胶垫或海绵垫,以此来减轻撑托板7对手臂造成的压力。
24.请参阅图1、图4和图6所示,防护套3包括穿过套管1的上套体301、位于套管1上方并设在上套体301顶端边缘位置的凸沿303、以及位于上套体301下方的下套体302;其中,凸沿303的直径超过套管1的管直径,以此利用凸沿303作用支撑面支撑防护套3,让防护套3在该动脉采血针固定器使用过程中不会完全伸入且穿过套管1;上套体301的俯视外形呈圆环形结构;上套体301与下套体302为一体化连接成型结构;其中,下套体302的整体外形呈圆台形结构,以此让下套体302的底面面积更大,便于防护套3更加稳定的抵住采血区域,以进行更加安全的动脉采血工作;其中,下套体302的底面横向长度不超过套管1的管直径,以此方便将防护套3无阻碍的伸入至套管1内;其中,防护套3采用但不限于聚丙烯纺粘布、聚丙烯纺或高聚物涂层织物制作而成,以此来提高防护套3的抗拉伸强度,延长防护套3的使用寿命。
25.需要说明的是,下套体302底端边缘位置开设有缺口304,该缺口304用作观察采血针筒4内部及采血针头使用状况,同时能够直接透过缺口304直观查看到采血针筒4内血液采集的空满状态;其缺口304的主视外形呈矩形结构。
26.工作原理:使用该动脉采血针固定器时,首先被采血对象将手臂压持在撑托板7上,以此将该固定器安置在被采血对象的手臂上,同时将防护套3自上而下置于套管1内,其凸沿303紧贴于套管1的顶端边缘,然后操作者将横板5沿支撑柱8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以实现采血针筒4的升降及采血针筒4使用高度的调节,并迅速确定防护套3与被采血对象手臂之间的距离,此时紧固块9螺旋入支撑柱8上并确定横板5在支撑柱8上的最高位置;再将采血针筒4自上而下穿过防护套3,操作者一只手握住防护套3并将防护套3下拉,使得下套体302的底面抵在被采血对象的手臂采血区域,另一手抓住采血针筒4并且利用采血针头进行常规动脉取血工作;从而在动脉采血的过程中,防护套3能够辅助操作者更加稳固的拿握采血针筒4进行动脉采血工作,同时能够时刻围住采血针筒4的采血针头,以此在拿握采血针筒4时采血针头不会对人造成二次扎伤,以此来提高采血针筒4使用时动脉采血的安全性。
27.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横板5上方并螺纹套接在支撑柱8外表面的紧固块9,该紧固块9呈圆柱形结构,其紧固块9的俯视外形呈圆环形结构,且紧固块9的内腔设有与支撑柱8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其中,紧固块9的横向宽度超过滑孔501的横向宽度,以此在将防护套3抵在采血区域时,能够利用紧固块9螺旋压持在横板5上,通过横板5、套管1与撑托板7的配合,能够产生夹持力将防护套3牢牢压持在手臂的采血区域处,继而让防护套3更加稳定的抵住采血区域,便于操作者安全进行动脉采血作业。
28.需要说明的是,紧固块9螺接在支撑柱8上,为了让横板5不会从支撑柱8上脱离,同时也能够确定并限制套管1与撑托板7之间的距离,以此确定采血针筒4与被采血对象手臂之间的距离;其中,支撑柱8、横板5、套管1、连板6与撑托板7皆能采用但不限于304不锈钢制作而成。
29.本实用新型能够依靠升降机构快速调节并确定动脉采血针的使用高度及采血位置,以此适应不同人群的手臂动脉采血工作,并且采血时依靠防护套3稳稳抵在采血区域上及手臂稳稳置于手臂撑托部的撑托板7上,减少了采血过程中动脉采血针所产生的晃动量,增加了动脉采血针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动脉采血过程中依靠防护套3全程围住针头,避免针头晃动或对人造成二次扎伤,大幅度提高了动脉采血的安全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可拆卸安装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插接与卡扣相配合的方式,又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