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5:1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器已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应用广泛。安装在房间上方墙面或房间吊顶上的空调室内机多为侧向出风,制热时热空气密度低,侧出风使热气流上浮,无法吹到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用户,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上热下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易手脚冰凉的用户,体验感较差。
3.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制热时向下出风,公开了一种室内风管机,包括风管机主体,风管机主体的前侧设有侧风口,风管机主体的下侧设有下风口,风管机主体内设有蜗壳,蜗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壳内设有风机,蜗壳的出风口处设有与蜗壳固定的基板,基板上设有与出风口贯通的通孔;蜗壳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用于驱动基板转动的驱动机构,当风管机主体在制热模式下基板带动蜗壳转动使得出风口与下风口连通,进风口与侧风口连通;当风管机主体在制冷模式下基板带动蜗壳转动使得进风口与下风口连通,出风口与侧风口连通。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风管机主体内侧壁上的安装盒、设在安装盒与风管机主体内侧壁之间的电机以及与安装盒转动配合的转动块,电机的传动轴伸入安装盒内与转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块的另一端与基板固定连接,其中,转动块的转动轴线与电机的传动轴的轴线相互平行。驱动机构还包括与电机的传动轴连接的主动齿轮,转动块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安装盒内设有与转动块相抵触停电机的第一微动开关和与转动块相抵触停电机的第二微动开关,当风管机主体在制热模式下基板带动蜗壳转动使得出风口与下风口连通,进风口与侧风口连通;当风管机主体在制冷模式下基板带动蜗壳转动使得进风口与下风口连通,出风口与侧风口连通。从而能够在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下,采用下出风,满足制热的舒适性;能够在风管机主体处于制冷模式下,采用侧出风,该送风方式在制冷时,冷空气从上往下降,满足制冷舒适性。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风管机主体上的基板带动蜗壳转动,以切换到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该可转动的基板使风管机的风道发生紊流和湍流,使风管机出风性能低且具有较大噪音,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密封板组中的密封隔板带动蜗壳在壳体内转动,使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侧风口和下风口切换出风。密封板组中的挡板相对密封隔板转动,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在侧风口出风和下风口出风下,均能够将离心风机的进风气流和出风气
流分隔开,避免风道内气流紊流和湍流问题,进而提升了可变向送风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
8.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包括壳体、离心风机和密封板组。壳体设置有侧风口和下风口;离心风机位于壳体内,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密封板组包括枢转连接的密封隔板和挡板,密封隔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蜗壳固定在密封隔板上;密封隔板带动蜗壳在壳体内转动,以使空调室内机在侧风口和下风口切换出风;挡板相对密封隔板转动,以将离心风机的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分隔开。
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密封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开设有避让缺口,蜗壳出风口固定在避让缺口上;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垂直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隔板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隔板分别位于蜗壳进风口的两侧,第一隔板位于两个第二隔板之间。
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板和动力组件。连接板固定在壳体内,连接板开设有容纳槽;动力组件位于容纳槽内,动力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隔板相对连接板转动,以带动第一隔板和蜗壳转动;其中,连接板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第二隔板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隔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
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挡板的长度。
1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挡板和第一隔板均垂直于连接板。
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一驱动装置。主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与密封隔板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端与主动齿轮连接,以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以使从动齿轮带动密封板组相对连接板转动。
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转轴,转轴转动设置于壳体;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个或多个离心风机内的风轮固定穿设于转轴,转轴可带动一个或多个风轮转动。
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座和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座固定在壳体上,转轴穿设固定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轴向旋转。
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密封隔板转动可使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间切换,第一出风模式下,风由侧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第二出风模式下,风由下风口进风,侧风口出风;其中,密封隔板的转动角度α范围为:55
°
≤α≤75
°

1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被配置为:接收模式控制指令;接收场景数据;根据模式控制指令以及场景数据控制风机的旋转角度以控制侧风口和下风口的气流流向。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离心风机和密封板组。壳体设置有侧风口和下风口;离心风机位于壳体内,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密封板组包括枢转连接的密封隔板和挡板,密封隔板可在壳体内转动,密封板组用于隔离开离心风机的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其中,蜗壳固定在密封隔板上,密封隔板可带动蜗壳在壳体内转动,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两种出风模式间切换,第一出风模式下,风由侧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第二出风模式下,风由下风口进风,侧风口出风。通过调节挡板的转动角度,以配合密封隔板,使离心风机的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分隔开,避免风道内气流紊流和湍流问题,提升了送风性能。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和密封隔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和动力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离心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壳体;101:侧风口;102:下风口;2:密封隔板;21:避让缺口;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3:蜗壳;31:蜗壳出风口;32:上壳面;4:动力组件;41:第一驱动装置;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5:转轴;6:风轮;7:挡板;71:枢转轴;8:第三驱动装置;9:换热器;10:固定座;11:固定架;12:第二驱动装置;13:连接板;131:避让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3.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4.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6.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7.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38.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结合图1-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
41.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本公开实施例将以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42.传统单出风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侧风口和下风口,通常为下风口进风,侧风口出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的风道是由风机和风道组件构成,其中,风道组件固定在壳体内,形成固定的风道,使气流由下风口进风经过风机和换热器后由侧风口出风。传统单出风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无法满足用户对制热过程的需求。现有的部分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虽然能够通过侧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但是由于风道组件是可移动的,在制冷工况或制热工况下,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无法形成完整的风道曲线,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相互影响,使风道内气流紊流,进而影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如出风风量和出风音质。
4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离心风机和密封板组。壳体1设置有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离心风机位于壳体1内,离心风机包括蜗壳3和风轮6;密封板组包括枢转连接的密封隔板2和挡板7,密封隔板2可在壳体1内转动,密封板组用于隔离开离心风机的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其中,蜗壳3固定在密封隔板2上,密封隔板2可带动蜗壳3在壳体1内转动,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切换出风。通过密封板组和蜗壳3的配合,使空调室内机能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都能达到好的效果,且不会产生气流紊流和风量过小的问题。
44.具体的,密封隔板2将蜗壳出风口31和蜗壳3两侧进风口隔离开,密封隔板2下部可通过枢转轴71与挡板7枢转连接。密封隔板2可带动蜗壳3旋转,以使蜗壳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由下风口102切换到侧风口101,之后通过调节挡板7转动的角度,使风道形成完整的风道曲线,进而使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分隔开,避免了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相互干扰造成湍流和紊流的问题,有利于降低空调室内机内的噪音,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
45.可选地,挡板7为弧形板,挡板7的弧形角度与风道相契合。可转动挡板7能够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下,均能够形成完整的风道曲线,从而避免蜗壳3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相互影响,进而避免了气流紊流的问题,提升了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
46.可选地,密封隔板2包括第一隔板22和第二隔板23。第一隔板22开设有避让缺口21,蜗壳出风口31固定在避让缺口21上;第二隔板23与第一隔板22垂直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隔板23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蜗壳进风口的两侧,第一隔板22位于两个第二隔板23之间。这样,能够使第一隔板22与第二隔板23之间的连接更可靠,定位更准确。密封隔板2不仅对多个蜗壳3起到了一定承载和支撑作用、防止壳体1变形,而且能够带动蜗壳3转动,使空调
室内机无需额外的风道切换元件便能实现风口的切换出风。
47.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板13和动力组件4。连接板13固定在壳体1内,连接板13开设有容纳槽;动力组件4位于容纳槽内,动力组件4用于驱动第二隔板23相对连接板4转动,以带动第一隔板22和蜗壳3转动;其中,连接板13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板13分别与两个第二隔板23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隔板23位于两个连接板13之间。在连接板13上开设容纳槽,为动力组件4提供了容纳空间,使空调室内机能够获得更小的宽度,避免占用天花板过大的安装空间。
48.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4包括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和第一驱动装置41。主动齿轮42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4;从动齿轮43与主动齿轮42相啮合,从动齿轮43与密封隔板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1的驱动输出端与主动齿轮42连接,以驱动主动齿轮4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43转动,以使从动齿轮43带动密封隔板2相对连接板13转动。密封隔板2转动能够带动蜗壳3转动,从而使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切换出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向下出风时,蜗壳出风口31对应下风口102,侧向出风时,蜗壳出风口31对应侧风口101。
49.具体的,连接板13固定嵌设有轴承,从动齿轮43穿设轴承与密封隔板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1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42旋转,从而带动与主动齿轮42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43旋转。其中,从动齿轮43为扇形齿轮,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规格和功能,可选用不同弧度的扇形齿轮,从而控制蜗壳3进行出风切换时的旋转角度。
50.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转轴5,转轴5转动设置于壳体;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个或多个离心风机内的风轮6固定穿设于转轴5,转轴5可带动一个或多个风轮6转动。转轴5与密封隔板2互相独立,从而使蜗壳3和风轮6能够独立工作,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其中,离心风机的数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个数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任意数量。
51.可选地,蜗壳3包括上蜗壳部和下蜗壳部,上蜗壳部包括蜗壳出风口31和上壳面32,上蜗壳部一体成型。多个上蜗壳部固定卡接在密封隔板2的多个避让缺口21上,下蜗壳部与上蜗壳部一一对应连接。下蜗壳部和上蜗壳部可采用卡扣的形式相连接,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加强上蜗壳部的强度,可增设l形固定板,l形固定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在上蜗壳部的出风口位置和密封隔板2上。
52.可选地,蜗壳3高度h的范围为160mm≤h≤190mm,风轮6的进风间距l≥30mm。这样,能够在整机厚度200mm空间内即可以实现蜗壳3旋转,同时保证送风性能。风轮6直径d范围为120mm≤d≤160mm,叶片出口角度
ɡ
≥150
°
。优选地,风轮6间间距为60mm,风轮6与密封隔板2的间距为30mm,这样能够增加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风量以及进风均匀性。
53.可选地,从动齿轮43圆心与风轮6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水平线垂直于连接板13。风轮6圆心在连接板13所在平面上的垂点为连接板13上的轴承的轴心,从而使蜗壳3和风轮6的旋转轴线重合,提高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稳定性。
54.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座10和第二驱动装置12。固定座10固定在壳体1上,转轴5穿设固定座10;第二驱动装置12用于驱动转轴5轴向旋转。具体的,固定座10固定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固定座10用于固定第二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12驱动转轴5轴向旋转,从而使风轮6旋转出风。
55.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架11,固定架11固定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上,固定架11嵌设有轴承,轴承外圈与固定架11固定连接,轴承内圈与转轴5固定连接。固定架11和固定座10共同承担转轴5的载荷,从而使转轴5更加稳定的运行。
56.可选地,枢转轴71端部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8。连接板13包括避让导轨131,避让导轨131为第三驱动装置8提供运动轨道。避让导轨131为连接板上开设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的弧形角θ的范围为55
°
≤θ≤75
°
,避让导轨131的弧形导轨对应的圆心与轴承的圆心重合。通过弧形轨道的设置,能够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整机厚度200mm空间内,获得更大的风道空间。
57.可选地,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分别位于壳体1上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运行制热工况时,风由侧风口101进风,下风口102出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为向下出风,由于热空气较轻,容易漂浮在房间顶部,通过下出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将热风送到人体区域,使用户所在区域空间的舒适性更好。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工况时,风由下风口102进风,侧风口101出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为侧向出风,制冷时冷空气从上往下降落,制冷送风更加均匀。
58.可选地,密封隔板转动可使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间切换,第一出风模式下,风由侧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第二出风模式下,风由下风口进风,侧风口出风;其中,密封隔板的转动角度α范围为:55
°
≤α≤75
°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相互垂直,由于蜗壳3的上壳面32与第一底板的偏移角度β的范围为:70
°
≤β≤80
°
,蜗壳3的上壳面32与第一侧板的偏移角度δ的范围为:75
°
≤δ≤85
°
,所以密封隔板2的旋转角度无需达到90
°
,即可实现下出风和侧出风的出风风向切换。优选地,密封隔板2的旋转角度为65
°
,从而能够在整机厚度200mm空间内,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更好的出风性能。
59.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9,换热器9位于第一侧板与蜗壳3之间,换热器9包括多个翅片;其中,多个翅片与第一侧板相垂直。在第一出风模式下,蜗壳3由下风口102斜向下出风;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由于蜗壳3旋转角度为锐角,进而导致蜗壳出风口31处的出风方向为侧向下出风,易使冷风直吹用户,体验感较差。通过将换热器9的多个翅片倾斜设置在换热器9的基板表面,使多个翅片与第一侧板相垂直,能够使冷风在侧风口101处水平出风,增大了侧风口101处的气流到人体的距离,避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出风直接对着使用人员的身体。
60.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被配置为:接收模式控制指令;接收场景数据;根据模式控制指令以及场景数据控制风机的旋转角度以控制侧风口101和下风口102的气流流向。
61.具体的,可根据用户佩戴的智能设备获取同一空间内的人员数量、人员体表温度、人员分布位置以及环境温度智能控制风机的旋转角度和换热器9的换热量,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运行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当人员温度过低时,控制人员所在房间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运行第一出风模式,控制蜗壳出风口31旋转到下风口102的对应位置,并控制换热器9的换热量,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从下风口102向下吹热风。同理,当人员温度过高时,控制人员所在房间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运行第二出风模式,控制蜗壳出风口31旋转到侧风口101的对应位置,并控制换热器9的换热量,使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从侧风口101侧向吹
冷风。这样,能够使用户无论是制冷工况还是制热工况,均能获得好的体验。进一步,本技术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可旋转的挡板7,能够对不同工况下的气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且无论是制冷工况还是制热工况,通过挡板7旋转,均能够形成完整的风道曲线,避免风道内气流紊流和湍流,从而提升了送风风量、降低了风道噪音。
62.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