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致动器及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5:0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致动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致动器及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致动器是一种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装置,通常包括电机、蜗轮蜗杆组件。电机带动蜗轮蜗杆组件转动,蜗轮蜗杆组件带动外接的丝杆或螺母母转动,丝杆转与螺母于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带动丝杆或螺母所连的部件作直线运动,使得可以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部件的直线运动。
3.为了与丝杆相连以驱动螺母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时,申请号为“200380102144.8”的致动器,其通过马达配合蜗轮蜗杆带动蜗杆所连的轴转动,从而带动轴上的螺帽升降来带动桌板升降。但是该种结构中马达仅仅起到驱动轴转动的作用,仅靠螺帽来带动桌板升降,螺帽磨损较快,且承重能力相对较差。
4.而为了与螺母相连驱动丝杆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时,常会在驱动电机一端设有容纳蜗轮蜗杆组件的壳体,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以驱动蜗轮转动,且蜗轮上设有带有插孔动力输出件,或直接在蜗轮上设有插孔,该插孔为多边形结构,导致需要在插孔内插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头端伸出于壳体外并通过斜齿轮传动的方式与螺母相连从而带动螺母转动,丝杆插于螺母内螺旋配合从而实现丝杆的上升与下降,但是其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可直接通过带有动力输出孔的动力输出件配合丝杆相对转动时,且动力输出件配合丝杆相对转动时电机部也可以随动力输出件同步移动起到承托作用的的致动器。
6.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丝杆与动力输出件上的动力输出孔螺旋配合,且在种丝杆与动力输出件相对转动时,致动器整体可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起到承托作用的驱动机构。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致动器,包括:
9.电机部,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
10.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电机轴;
11.输出部,具有经由所述传动机构传递电机轴的转动而自身发生旋转的动力输出件,所述动力输出件上设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
12.壳体,收容所述传动机构及输出部,所述壳体与电机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插入丝杆以与所述动力输出孔螺旋配合的开口。
1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轴相连,所述蜗轮与所述动力输出件同轴心固定设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1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轴连为一体,且所述蜗杆露出所述电机部外。
15.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蜗轮上设有贯穿自身上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蜗轮同圆心设置,所述动力输出件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
16.动力输出件与蜗轮重叠设置,减少了于动力输出件长度方向上的体积,便于其收容于壳体内部。且动力输出件的长度大于蜗轮的厚度,动力输出件长度越长,动力输出孔与丝杆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在移动过程中动力输出件就不容易相对于丝杆歪斜。
17.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所述动力输出件的外壁设有绕自身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壁上设有齿牙以构成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18.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所述动力输出件为蜗轮,所述蜗轮为环状结构,所述蜗轮的外环面设有蜗杆相啮合的齿牙,所述蜗轮的内环面设有所述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以构成所述动力输出孔。
19.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以上述方案中的致动器,所述丝杆穿过所述开口插于所述动力输出孔内与所述动力输出件螺旋配合,所述电机轴驱动动力输出件转动时,所述动力输出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致动器整体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
2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在输出件上设置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动力输出孔,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只需要将丝杆插于动力输出孔内即可驱动丝杆与动力输出件于丝杆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不需要加设连接杆、斜齿轮等传动部件。
22.2,由于输出部、传动机构收容于壳体内,壳体与电机部固定连接,在丝杆穿过开口插于动力输出孔内与动力输出件螺旋配合后,电机轴驱动输出件转动时,输出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致动器整体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那么其中的电机部、箱体等部件就不仅仅是起到驱动件的作用,当将其安装与桌板下方的时候,其还可以起到承托件的作用,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1中仰视状态下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实施例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图5为实施例1中丝母与蜗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实施例3中丝母与蜗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各附图标记为:1-桌板,2-支撑架,3-上梁,4-下梁,5-丝杆,6-升降支撑件,7-导向柱,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连接件,11-第一支撑段,12-第二支撑段,13-驱动电机,14-箱体,15-蜗轮,16-蜗杆,17-动力输出件,18-动力输出孔,19-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3.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致动器及驱动机构,其为升降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升降桌展开具体描述。一种升降桌,其包括支撑架2和桌板1。如图1所示,支撑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2沿桌板1的长度方向位于桌板1的左右两侧,桌板1夹设与两个支撑架2之间。如图3所示,支撑架2包括上梁3、下梁4、丝杆5和升降支撑件6,上梁3与下梁4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具有头端与尾端,上梁3的头端与下梁4的头端组件之间竖直设有导向柱7,上梁3的尾端与下梁4的尾端之间也竖直设置有导向柱7,丝杆5可转动设置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导向柱7与丝杆5均竖直贯穿升降支撑件6。本方案中导向柱7不仅起到了支撑上梁3,使得上梁3与下梁4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作用,还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支撑件6仅可沿导向柱7的高度方向做升降运动。
34.且在本方案中,桌板1与丝杆5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桌板1沿丝杆长度方向升降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即为上述致动器,致动器配合丝杆5构成上述驱动机构。具体的,致动器具有电机部、传动机构和输出部。电机部即为一个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同时驱动电机13上还设置有收容组件,收容组件包括一个壳体14,该壳体14由上盖与下盖对合而成。该壳体14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上述传动机构与输出部均收容于该壳体14内。
35.本方案中传动机构包括蜗轮15与蜗杆16,其中蜗杆16与电机轴连接为一体,且蜗杆露出于电机部外。蜗轮15与蜗杆16啮合传动。输出部则具有可经由蜗杆蜗轮组件传动电机轴的转动而自身发生转动的动力输出件17。为了实现动力输出件17可与上述蜗杆16蜗轮15之间的传动,本方案中动力输出件17与蜗轮同轴心设置。且动力输出件17上设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动力输出孔18,动力输出孔18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5螺旋配合的螺纹。而为了使得丝杆5可以顺利贯穿动力输出孔18,本方案中蜗轮15上设有贯穿自身上下端面的通孔,该通孔与蜗轮15同圆心设置。动力输出件17贯穿该通孔并与蜗轮15固定连接。同样的,为了使得丝杆5可插于动力输出孔18内。壳体上还开有通孔。
36.当驱动电机13驱动蜗杆16转动时,蜗杆16带动蜗轮15转动从而带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就会使得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长度移动,动力输出件17移动时带动壳体14同步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电机13同步移动,驱动电机13承托着升降支撑件6沿丝杆5的长度方向进行升降动作,以抬高或降低桌板1的高度。
37.本方案中驱动电机13只需要驱动所连蜗杆16转动,就可以带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不需要其他传动件(例如连接杆、斜齿轮等),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也便于安装。同时,由于动力输出件17位于壳体14内,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会带动壳体14、驱动电机13同步移动,壳体14与驱动电机13承托着升降支撑件6移动以抬高或降低桌板1的高度。此时驱动电机13不仅仅是一个驱动件,它还是一个承托件,一物两用,在不添加其余组件的同时又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支撑强度。
38.且本方案中动力输出件17与蜗轮15重叠设置,减少了于动力输出件17长度方向上的体积,便于其收容于壳体14内部。且动力输出件17的长度大于蜗轮15的厚度,容易理解的,动力输出件17长度越长,动力输出孔18与丝杆5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在移动过程中动力输出件17就不容易相对于丝杆5歪斜。
39.且在本方案中,请参阅图2和图3,上梁3、下梁4及升降支撑件6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于丝杆5的两侧具有第一支撑段11和第二支撑段12,且第一支撑段11和第二支撑段12之间呈夹角设置。上述桌板1位于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一支撑段11之间并与两个第一支撑段11相连。而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二支撑段12位于则桌板1的后端。该种结构可以在两个支撑架2上加设外套、挡布的部件使得在桌板1的后端形成遮挡。
40.同时,本方案中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一支撑段11之间设有支撑管19,支撑管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段11连接,支撑管19贯穿桌板1的左右两端以与桌板1相连。通过支撑管19对桌板1形成底部支撑,在升降支撑件6升降过程中通过支撑管19带动桌板1同步升降。当然的,也可以将支撑管19设置于桌板1的底端来带动桌板1同步升降。
41.另外,本方案中,升降支撑件6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上方,导向柱7由上至下一次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8与第二支撑板9,且第一支撑板8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通过连接件10固定连接,而驱动电机13则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上。
42.由于第一支撑板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上方,而驱动电机13则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上。在升降过程中,即使超出升降行程导致第二支撑板9与下梁4接触,驱动电机13仍与地面有一定的间距,对驱动电机1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升降超出行程而导致驱动电机13碰撞损坏。
43.且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段11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段12的宽度。驱动电机13安装于升降支撑件6中的第一支撑段11上。由于第一支撑段11宽度相对较宽,从而便于驱动电机13的安装。而未安装有驱动电机13的第二支撑段12则宽度相对较窄,不仅节省成本,也使得升降桌整体体积缩小便于放置输送。
44.当然的,若将驱动电机13安装于第二支撑段12上,且第一支撑段11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段12的宽度也是可行的。
4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方案中的传动机构仅包括蜗杆16,动力输出件17的外壁设有绕自身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的外壁上设有齿牙以构成蜗轮15,该蜗轮15与蜗杆16啮合实现传动。
46.实施例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传动机构仅包括蜗杆16。且在本方案中,动力输出件17即为蜗轮15,蜗轮15为环状结构,蜗轮15的外环面设有蜗杆相啮合的齿牙以配合蜗杆16实现啮合传动。而蜗轮15的内环面则设有可与丝杆5螺旋配合的螺纹以构成上述动力输出孔18。只需要一个环状结构的蜗轮即可配合蜗杆16进行啮合传动,又可以与丝杆15螺旋配合,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以便安装于壳体14的内部。
4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
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