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引流阀

2022-06-25 14:5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青光眼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引流阀。


背景技术:

2.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盲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是目前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手段。现有技术下,常用的引流阀结构主要基于mateen ahmed提供的agv引流阀,其主要由板结构、医用硅胶引流管以及医用硅胶瓣膜三部分组成;其中板结构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型号可使用硅胶、聚丙烯或多孔聚乙烯,通过硅胶管将房水引流至安装于眼球后方的盘片下,形成一个房水蓄积池,最后房水扩散至眼球后部组织,并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3.现有的ahmed引流阀虽然有定量释放的作用,但由于其三层复杂结构,导致手术过程困难,患者的顺从性差,术后异物感显著且术后其内部结构易被疤痕化所产生的炎症反应产物阻塞阀体,影响膜盘的有效滤过功能,导致房水不能通过膜盘排出眼内,进而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引流阀,改进阀体材料和结构,以减轻难治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的疤痕化,提高引流阀植入手术的成功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引流阀,所述引流阀包括阀体、导管以及连接部;所述阀体采用pmma材料制成,且该阀体的正反面均匀设置有能够附着抗疤痕类药物的parylene c涂层。
7.进一步地,所述阀体采用两块结构相同的单过滤板;所述导管包括一根引流管以及两根对称设置在引流管轴向两侧且分别连接有一块单过滤板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与引流管通过连接部固定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parylene c涂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镀着在阀体的正反面,该涂层的厚度为100m-1mm,厚度可由时间控制。
9.优选地,所述抗疤痕类药物为丝裂霉素或与之具有相同功能的药物。
1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引流阀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改进,降低了手术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患者的顺从性,提升了患者植入引流阀后的舒适程度;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靠性高、相对容易操作和低毒性的pmma材料替代医用硅胶、聚丙烯作为新的阀体材料,并在阀体的正反面镀着parylene c涂层作为抗疤痕药物的载体,通过涂层的保护及抑制炎症作用联合丝裂霉素等抗疤痕药物有效抑制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疤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表面parylene c涂层的剖视图;
13.图3为对比实验中术后两周各组兔子球结膜下组织的对比图示;
14.图4为对比实验中术后四周各组兔子球结膜下组织的对比图示;
15.图5为对比实验中术后八周各组兔子球结膜下组织的对比图示;
16.图中:1、阀体;2、汇流管;3、引流管;4、连接部;5、parylene c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18.如图1-2所示的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引流阀,所述引流阀包括阀体、导管以及连接部;所述阀体采用pmma材料制成,且该阀体的正反面均匀设置有能够附着抗疤痕类药物的parylene c涂层;具体的,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阀体采用两块结构相同的单过滤板;所述导管包括一根引流管以及两根对称设置在引流管轴向两侧且分别连接有一块单过滤板的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与引流管通过连接部固定连通。改进后的单层过滤板结构虽然丧失了现有引流阀定量释放的功能且可能会导致植入初期眼压骤降,但在具体的使用中通过“两步法”,即在植入初期结扎导管部,控制眼压平稳,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开放导管实现引流可以有效规避其弊端,有效降低了手术的复杂程度,本优选实施例所述对称设置的两块单过滤板阀体结构,可以提高患者的顺从性,提升植入引流阀后的舒适程度和手术的流畅性。
19.本实用新型所述阀体通过pmma材料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现有的医用硅胶、聚丙烯作为新的阀体材料;是因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以其生物相容性、可靠性、相对容易操作和低毒性的特点已被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医学专业领域,如骨水泥、接触和人工晶状体、骨内螺钉固定、骨腔和颅骨缺损的填充物、骨质疏松患者的椎骨稳定以及牙科全口义齿基托等;且近年来,也有研究将pmma材料与角膜假体结合以改变其生物整合性,结果表明,pmma材料可以改善i型胶原(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的粘附。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pmma作为引流阀体的材料能够提高患者的顺从性,提升患者植入引流阀后的舒适程度,且pmma材料低价格,易于获取,可以从市场直接购买进行机械加工。
20.本优选实施例所述阀体的正反面均匀设置有能够附着丝裂霉素或与之具有相同功能的抗疤痕类药物的parylene c涂层(聚氯代对二甲苯涂膜,以下简称pc),该pc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厚度对其附着力无明显影响,附着力达到了1.75mpa;同时pc涂层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拉伸强度无明显变化,其拉伸强度远大于用特种材料压制的试件的拉伸强度;且pc涂层具有很好的耐酸、碱、盐性能和较好的耐溶剂性能,镀着在工件表面可以改善其表面的力学性能,起到保护作用。因为pc涂层本身具有很好的抑制炎症的作用,涂层于阀体表面能够很好地抑制术后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利用其附着特性,使其成为药物载体,通过与丝裂霉素等抗疤痕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术后疤痕化,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瘢痕形成,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1.在具体的使用中,所述pc涂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镀着在阀体的正反面:将明胶和pcl(聚己内酯)分别溶解在三氟乙醇里面,然后按体积比为5:5混合制成聚合物溶液,并将阀体放在阴极上采用10-20kv静电纺丝电压进行涂层镀着,利用静电纺丝这种特殊的纤维
制造工艺,使聚合物溶液在电场作用下,通过针头将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进行喷射纺丝;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pc涂层的厚度为100m-1mm,其厚度由镀着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22.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丝裂霉素是传统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丝裂霉素c具有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为了验证本优选实施例所述阀体的效果及丝裂霉素抑制球结膜瘢痕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23.本实验通过对a、b、c、d四组兔子进行引流阀植入及术后处理试验,其中a、b、c三组进行传统硅胶引流阀植入,d组植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阀,pc涂层上附着丝裂霉素,且b组术后通过0.2mg/ml丝裂霉素进行处理,c组术后通过0.4mg/ml丝裂霉素进行处理,分别于术后两周、四周、八周随机选取每组5只兔的眼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在400
×
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第四周和第八周在给予抗炎滴眼液治疗、结膜充血消退后再分别取材进行he染色并观察):
24.如图3所示,术后两周a组结膜下组织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核着色深,排列紊乱;b组结膜下组织炎症细胞相对a组较少,成纤维细胞也相对较少,细胞核着色较深,排列稍紊乱;c组结膜下组织炎症细胞相对较少,成纤维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细胞核形态正常;d组显示,结膜下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很少,排列规则;
25.如图4所示,术后四周a组结膜下组织的染色结果,结膜下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大量的胶原纤维聚集,排列紊乱;b组结膜下组织炎症细胞相对a组较少,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聚集,排列稍紊乱;c组结膜下组织少量的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排列较为整齐,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组结膜下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很少,排列规则;
26.如图5所示,术后八周a组结膜下组织有少量的炎症细胞,大量的胶原纤维聚集呈巢状,排列紊乱;b组结膜下组织无炎症细胞,胶原纤维聚集较a组少,排列稍紊乱;c组结膜下组织无炎症细胞,胶原纤维稍有聚集,排列规则;d组结膜下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很少,排列规则;
27.综上,丝裂霉素有减轻球结膜炎症反应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后的引流阀通过与丝裂霉素等抗疤痕药物的联合使用,抑制术后疤痕化的效果显著。
28.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