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4:37: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制冷功能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冰箱上通常设置有制冷间室,制冷间室内部能够制造并储存冰块,以满足用户日常的使用。为了便于用户取用冰块和节省空间,制冷间室通常设置在冰箱冷藏室的门体上。同时,为了使用户取冰更加便利,一般还在冷藏室门体上设置有分配器室,分配器室通常位于制冷间室的下方并和制冷间室相连通。分配器室的开口朝向门体外侧设置,使用户能够在不开门的情况下取冰。
3.由于分配器室内部的温度一般比冰箱周围环境的温度要低,所以分配器室的壁面上可能会出现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在分配器室的侧壁上设置加热装置来防止凝露现象的产生。但是,该种设计存在以下缺陷:没有根据分配器室温度分布情况来设置加热装置,导致某些部位防凝露的效果不好以及能源的浪费。
4.新型内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凝露现象产生同时能够节约能源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和内衬,所述内衬具有朝向所述外壳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冷间室以及连通所述制冷间室内外的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内衬方向凹陷形成的分配器室和形成于所述分配器室周围的侧壁,所述分配器室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的下方,所述侧壁包括上侧壁、后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迂回铺设在所述上侧壁上方的第一加热部和迂回铺设在所述后侧壁背部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铺设密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铺设密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壁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分配器室的连通口,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第三加热部,所述第三加热部环绕所述连通口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均为均功率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一体形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覆盖于所述上侧壁上方和所述后侧壁背部的铝箔,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通过所述铝箔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11.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和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和内衬,所述内衬具有
朝向所述外壳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冷间室以及连通所述制冷间室内外的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内衬方向凹陷形成的分配器室和形成于所述分配器室周围的侧壁,所述分配器室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的下方,所述侧壁包括上侧壁、后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迂回铺设在所述上侧壁上方的第一加热部和迂回铺设在所述后侧壁背部的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铺设密度,所述第一加热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铺设密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铺设密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壁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制冷间室和所述分配器室的连通口,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第三加热部,所述第三加热部环绕所述连通口设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均为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一体形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覆盖于所述上侧壁上方和所述后侧壁背部的铝箔,所述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通过所述铝箔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凝露现象产生同时能够节约能源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从内衬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从外壳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包括箱体200和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箱体200上的门体组件100。
25.所述冰箱可以是单门冰箱也可以是多门冰箱,多门冰箱如两门冰箱、三门冰箱、对开门冰箱等。相对应的,所述箱体200可以具有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单个或多个间室。
26.优选的,所述冰箱是多门冰箱。所述箱体200具有冷藏室201和冷冻室202。所述冷藏室201位于所述冷冻室20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门体组件100通过门铰链可枢转的设置在所述箱体200上并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冷藏室201。如此设置,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能够便于用户的使用。
27.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从内衬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2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体组件100包括外壳10和内衬20。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衬20相对设置,且所述内衬20和所述外壳10相连接组成所述门体组件100的主体部分。
29.所述内衬20具有朝向所述外壳10方向凹陷形成的制冷间室21和围成所述制冷间室21的侧壁。所述制冷间室21的内部设置有制冰机、储冰盒等装置。所述制冷间室2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21内外的进风口22和回风口23。所述进风口22和回风口23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21靠近所述门铰链的侧壁上。
30.所述箱体200和所述冷藏室之间设置有风道,冰箱的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箱体200靠近所述门铰链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道的开口。当所述门体组件100闭合在所述箱体200上时,所述进风口22和所述回风口23通过所述开口和所述风道相连通。蒸发器产生的冷气通过所述风道经所述进风口22传输至所述制冷间室21,从而给设置在制冷间室21内的制冰机供冷,使制冰机能够制冰。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取冰,同时减少制冷间室21对冰箱存储空间的占用。
31.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从外壳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0具有朝向所述内衬20方向凹陷形成的分配器室13和形成于所述分配器室周围的侧壁。所述分配器室13周围的侧壁包括上侧壁12、后侧壁11。所述分配器室13设置在所述制冷间室21的下方。
33.图4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门体组件的分解图。
34.如图4所示,所述分配器室13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包括迂回铺设在所述上侧壁12上方的第一加热部31和迂回铺设在所述后侧壁11背部的第二加热部32。
35.所述第一加热部31在所述上侧壁12上蛇形延伸并覆盖整个上侧壁12。所述第二加热部32从上至下沿所述后侧壁11背部的中间位置延伸。所述分配器室13的上侧壁12邻近所述制冷间室21的底壁设置。所述第一加热部31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加热部32的铺设密度。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加热装置30的结构设置与所述分配器室13的温度分布相适应,在保证防止产生凝露的同时节约能源。
36.由于所述进风口22处的温度较低,所以所述制冷间室21内部横向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因而分配器室13上侧壁12横向的温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所述第一加热部31靠近所述进风口22处的铺设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31远离所述进风口22的铺设密度。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加热装置30的结构设置与所述分配器室13的温度分布相适应,在保证防止产生凝露的同时节约能源。
37.所述上侧壁12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制冷间室21和所述分配器室13的连通口14,所述制冷间室21的下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21内外的输出口24。所述输出口24和所述连通口14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制冷间室21内制造的冰块经过所述连通口14输入到所述分配器室13内。如此设置,能够使用户在不开门的情况下就能够从门体上取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8.所述加热装置30具有第三加热部33,所述第三加热部33环绕所述连通口14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所述加热装置30的结构设置与所述分配器室13的温度分布相适应,在保证防止产生凝露的同时节约能源。
39.所述第一加热部31、所述第二加热部32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33均为均功率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部31、所述第二加热部32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33一体形成。
40.所述加热丝沿所述上侧壁12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加热部31,所述第一加热部31延伸至所述连通口并环绕所述连通口14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加热部33,所述第三加热部33从所述连通口14向下延伸至所述后侧壁11并沿所述后侧壁11中部纵向延伸并迂回至所述上侧壁12形成所述第三加热部33。所述加热丝具有与导线相连接的第一端34和第二端35。所述第一端34和第二端3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部31靠近所述进风口22一侧处。所述加热丝由加热线和绝缘层组成。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凝露的产生。
41.所述加热装置30包括覆盖于所述上侧壁12上方和所述后侧壁11背部的铝箔,所述第一加热部31、所述第二加热部32以及所述第三加热部33通过所述铝箔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42.所述铝箔一面覆有粘性涂层,另一面和加热线紧密黏合。铝箔通过涂层粘贴在所述分配器室13的上侧壁12和后侧壁11上。由于所述铝箔具有导热的作用,如此设置,能够将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传导至分配器室13侧壁的各个部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43.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分配器室的侧壁上防凝露的效果不好以及能源浪费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有效的防止凝露现象的产生和节约能源,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44.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5.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