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3:0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包括车本体(1),车本体(1)上设有车厢(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监控中心(35),车厢(2)中设有发电室(3),发电室(3)中设有柴油发电机组(4),车厢(2)中设有三路输出端,三路输出端包括一路400v的低压输出端(7)及两路高压输出端(6),其中,柴油发电机组(4)分别与设置在车厢(2)中的有变压器(5)以及低压输出端(7)电连接,变压器(5)与两路高压输出端(6)电连接,以使两路高压输出端(6)分别输出10kv以及20kv的高压电,在柴油发电机组(4)、低压输出端(7)与变压器(5)之间设有ats柜(8),ats柜(8)包括第一端(9)、第二端(10)、第三端(11)、手自动切换开关(12)、ats控制器(29)、数据采集传输装置(34),ats控制器(29)与数据采集传输装置(34)以及手自动切换开关(12)连接,数据采集传输装置(34)通过无线网络与后台监控中心(35)连接通信;ats控制器(29)用于采集ats柜的数据并对手自动切换开关(12)进行控制,数据采集传输装置(34)用于将ats控制器(29)采集的ats柜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后台监控中心(35),后台监控中心(35)对ats柜的数据进行显示;手自动切换开关(12)分别连接第一端(9)、第二端(10)以及第三端(11),以实现第一端(9)与第三端(11)导通和/或第二端(10)与第三端(11)导通;第一端(9)与柴油发电机组(4)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10)与变压器(5)电连接,第三端(11)与低压输出端(7)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高压输出端(6)还用于作为输入端,以实现将20kv的高压电通过20kv的高压输出端输入至变压器(5)降压为10kv后经10kv的高压输出端进行输出,或在两路高压输出端(6)作为输入端时,通过变压器(5)降压至低压电后经低压输出端(7)进行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ats柜中还设有三相平衡柜(33)以及谐波治理装置(31),三相平衡柜(33)以及谐波治理装置(31)连接在第三端(11)上;在第三端(11)与低压输出端(7)之间设置有断路保护装置(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发电室(3)中设置有电子降噪装置(13),以对发电室(3)中的噪音进行监控,在发电室(3)上设有进风口(14)以及出风口(15),在进风口(14)以及出风口(15)上分别设有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的隔音板(16),驱动机构与发电室(3)中的监控控制器(17)电连接,监控控制器(17)与电子降噪装置(13)电连接,以在噪音超过电子降噪装置(13)的设定值时,监控控制器(17)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以使隔音板(16)封闭进风口(14)和/或出风口(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发电室(3)中设有排烟风道(18),排烟风道(18)中设置有过滤装置(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手自动切换开关(12)包括第一手自动切换开关(20)、第二手自动切换开关(21),第一手自动切换开关(20)与第一端(9)和第三端(11)电连接,第二手自动切换开关(21)与第二端(10)和第三端(11)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高压输出端(6)和低压输出端(7)上均设有快速插拔接头(2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断路保护装置(32)为断路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负荷转移微网保供电移动车,包括车本体,车本体上设有车厢,还包括后台监控中心,车厢中设有发电室,发电室中设有柴油发电机组,车厢中设有三路输出端,三路输出端包括一路400V的低压输出端及两路高压输出端,在柴油发电机组、低压输出端与变压器之间设有ATS柜,ATS控制器与数据采集传输装置以及手自动切换开关连接,数据采集传输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后台监控中心连接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在柴油发电机组或外部电源之间切换,实现多种电压的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作业人员远程监控,减少现场人员数量,而且也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提供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君 刘剑 邓光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带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6/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