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救护车的防抖床架安置台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0:26: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护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救护车的防抖床架安置台。


背景技术:

2.救护车是指救助病人的车辆,车上装载着大量的急救用医疗器械,包含心脏起搏器、氧气瓶、急救担架车、心率监测仪、输血袋、一次性输液管和大量绷带以及外敷用品,能最大化对伤者的伤口进行清洗,预防感染,并且能时刻观察伤者的病情。
3.现有的救护车在行驶时,车速较快,急救担架车在行驶过程中不能保证时刻处于平稳状态,导致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容易受到车辆晃动的影响产生不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新的创伤,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护车的防抖床架安置台,具备对急救担架车进行安置固定进行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急救担架车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救护车车速过快的影响,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者产生创伤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救护车的防抖床架安置台,包括安置台,所述安置台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停留开口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有转动压板,所述转动压板与安装槽之间连接有弹簧销,所述安置台的外侧依次设置有辅助台阶和扣环,所述安置台正面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与安置台连接的插杆和复位弹簧。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急救担架车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救护车车速过快的影响,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者产生创伤的问题。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置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俯视呈t字型,所述停留开口开设在安置台的顶部,所述停留开口以防护板的中心为原点呈左右对称分布。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限定了急救担架床架的固定位置,防止急救担架整体受车辆震动影响产生大幅度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留开口内侧的中央至内侧的正面的宽度依次变宽,且内侧的正面处向外部的两侧弯曲,所述停留开口内壁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处一体成型有弧形凹槽,所述停留开口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了急救担架车移动至停留开口内,同时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急救担架车脚轮与停留开口内侧的摩擦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停留开口远离安置台中心一侧的背面处,所述转动压板底部的两侧延伸至安装槽的内侧,所述转动压板的底部与安装槽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销。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转动压板能在弹簧销回弹力的作用下对急救担架车的两侧进行夹紧限位,防止急救担架车产生晃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层,所述压缩层为一种海绵层,所述防护板左右两侧中央的背面处开设有挡槽,所述压缩层的底部与挡槽的内壁贴合。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转动压板对急救担架车进行夹紧时,压缩层会随之收缩,增加急救担架车移动的阻力,对急救担架车进行二次固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置台正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辅助台阶转动连接在连接轴内侧的正面,所述扣环固定连接在辅助台阶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与插槽位置相对应处。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辅助台阶能根据操作需要的不同改变角度,从而配合安置台或停留开口达到不同的效果。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置台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插槽外侧的中央开设有贯穿安置台并延伸至插槽内的活动通孔,所述插杆活动插接在活动通孔内,且插杆靠近安置台中心的一侧与插槽内侧贴合,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插杆靠近安置台中心一侧与活动通孔的内壁远离安置台中心一侧之间。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辅助台阶能通过扣环稳定的固定在插槽内,防止车辆在移动时,辅助台阶受到车辆震动影响与停留开口断开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停留开口和转动压板,配合压缩层和弹簧销,使急救担架车可以移动到停留开口内进行限位,同时通过转动压板和弹簧销的压力,减少车辆震动对急救担架车的影响,压缩层会增加急救担架车移动的阻力,对急救担架车进行进一步的加固,通过辅助台阶和扣环,配合插槽和插杆,使辅助台阶在正常状态下能辅助急救担架车移动至停留开口内,之后可以调整辅助台阶的角度配合停留开口形成一个封闭空间,防止急救担架车受到震动产生大范围移动,解决了现有的急救担架车在救护车内容易受到车辆震动的影响,导致伤者在救治途中出现不适或产生额外创伤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防滑垫,使急救担架车自身的脚轮在锁死之后,橡胶防滑垫能进一步的增大脚轮的摩擦,防止脚轮因为震动产生轻微位移,通过挡槽,方便了转动压板在闲置状态下的防止,控制了转动压板因为弹簧销的回弹角度,方便工作人员将转动压板拉起。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停留开口与橡胶防滑垫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安置台;2、防护板;3、停留开口;4、橡胶防滑垫;5、安装槽;6、转动压板;7、弹簧销;8、压缩层;9、挡槽;10、辅助台阶;11、连接轴;12、扣环;13、插槽;14、活动通孔;15、
插杆;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0.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救护车的防抖床架安置台,包括安置台1,安置台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停留开口3和安装槽5,安装槽5内连接有转动压板6,转动压板6与安装槽5之间连接有弹簧销7,安置台1的外侧依次设置有辅助台阶10和扣环12,安置台1正面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插槽13,插槽13内安装有与安置台1连接的插杆15和复位弹簧16,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急救担架车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救护车车速过快的影响,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者产生创伤的问题。
32.请参阅图1,安置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防护板2俯视呈t字型,停留开口3开设在安置台1的顶部,停留开口3以防护板2的中心为原点呈左右对称分布,限定了急救担架床架的固定位置,防止急救担架整体受车辆震动影响产生大幅度移动。
33.请参阅图5,停留开口3内侧的中央至内侧的正面的宽度依次变宽,且内侧的正面处向外部的两侧弯曲,停留开口3内壁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处一体成型有弧形凹槽,停留开口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4,方便了急救担架车移动至停留开口3内,同时橡胶防滑垫4增加了急救担架车脚轮与停留开口3内侧的摩擦力。
34.请参阅图3,安装槽5开设在停留开口3远离安置台1中心一侧的背面处,转动压板6底部的两侧延伸至安装槽5的内侧,转动压板6的底部与安装槽5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销7,使转动压板6能在弹簧销7回弹力的作用下对急救担架车的两侧进行夹紧限位,防止急救担架车产生晃动。
35.请参阅图4,转动压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层8,压缩层8为一种海绵层,防护板2左右两侧中央的背面处开设有挡槽9,压缩层8的底部与挡槽9的内壁贴合,使转动压板6对急救担架车进行夹紧时,压缩层8会随之收缩,增加急救担架车移动的阻力,对急救担架车进行二次固定。
36.请参阅图1,安置台1正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辅助台阶10转动连接在连接轴11内侧的正面,扣环12固定连接在辅助台阶10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与插槽13位置相对应处,使辅助台阶10能根据操作需要的不同改变角度,从而配合安置台1或停留开口3达到不同的效果。
37.请参阅图2,安置台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插槽13外侧的中央开设有贯穿安置台1并延伸至插槽13内的活动通孔14,插杆15活动插接在活动通孔14内,且插杆15靠近安置台1中心的一侧与插槽13内侧贴合,复位弹簧16固定连接在插杆15靠近安置台1中心一侧与活动通孔14的内壁远离安置台1中心一侧之间,使辅助台阶10能通过扣环12稳定的固定在插槽
13内,防止车辆在移动时,辅助台阶10受到车辆震动影响与停留开口3断开连接。
3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握把将转动压板6向安置台1的两侧,然后将急救担架车通过辅助台阶10移动至安置台1的正面,然后将急救担架车1的脚轮与停留开口3进行对其,并将急救担架车移动至停留开口3内,使脚轮位于二个弧形凹槽内,然后锁紧急救担架车的脚轮,再松开转动压板6,转动压板6通过弹簧销7的回弹力对急救担架车进行夹紧固定,然后向安置台1的外侧拔出插杆15同时复位弹簧16伸缩,在通过连接轴11调整辅助台阶10的角度,使辅助台阶10垂直,并使扣环12位于插槽13内,之后松开插杆15,复位弹簧16的回弹力将插杆15拉回至原位,插杆15插接至扣环12内侧,对辅助台阶10进行固定,完成一次担架车床架的固定。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